铁路通信工程论文

2017-06-03

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铁路通信业也在日益发达,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铁路通信工程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铁路通信工程论文篇1

浅论铁路通信工程的建设

摘 要:目前,铁路列车速度越来越快,步入高速化和准高速化阶段。这种态势就需要构建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人机有效控制和运输效率的提高。本文结合现阶段铁路通信工程建设实际,就在其中应当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铁路;通信工程;建设

引言

随着铁路建设运行的推进,铁路通信工程建设成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铁路通信工程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优良的铁路通信网络,有利于保障和推进铁路建设运行。笔者把这个内容作为一个重点进行了讨论。

现代化铁路的实现途径:一是要有足够发达的铁路网消除铁路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二是大力发展和建设电气化铁路提高电气化铁路的比重;三是建设高速铁路网并在繁忙线路实现客货分运四是货运铁路重载通道化。

铁路电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电务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工作流、地理信息、智能化报表及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采用图形化方式管理的集生产管理、安全调度、设备动态监测、设备维护、通信业务管理、通信设备管理及无线电管理等各主要环节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它是铁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电务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是铁路电务主导技术发展的缩影。铁路通信工程信息系统从整体上立足于铁路电务管理业务功能覆盖全面并采用业界流行的三层应用架构充分结合既有系统并共享网络与信息资源对数据交换、业务应用、作业流程及用户管理进行全面集成。其显著特点是: 1、规模的庞大性。一般的一个车站由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及每一个子系统、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TRS、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系统TDCS、综合布线系统都是规模庞大的信息系统。2、系统的复杂性目前运行的三大铁路信息系统都是分布式系统不仅是分布式应用系统而且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系统功能复杂、信息逻辑结构复杂、系统部署复杂、信息组织和交换复杂。3、统一规划性主要铁路信息系统都是先做总体规划后才分不开发、分步实施、分部开发。

随着我国铁路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信息化给出行带来的便捷。不过我国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时间还很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学习现阶段的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不断钻研,力求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技术一流的铁路通信网。

一、铁路传输技术

(一)SDH传输技术

PDH取代有一个新的SDH数字传输网络系统,用于主光纤的传输,形成在SONET的标准基础。它被固定在所述框架结构信号,在光纤上的速率的复用传输。 SDH是回路层的上部和下部的复用信号。当用一条光纤通过ODF(光纤配线架)到ADM的信号,该信号必须经O / E转换器和设备,并通过通信电缆和DDF(数字MDF是相当低的电的2Mb/ s的辅助卡)到用户接口或基站BTS(基站收发器)。

(二)ATM网络传输技术

ATM是一种基于细胞的开关和复用,即,在转换模式,在此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细胞。传输网络中,为了使多个用户共享的高速线路,通常是时分复用。方法可分为同步时分复用传输模式和自动取款机。在数字通信中,通常采用异步传输模式,异步传输模式中,有在端子之间没有共同的时间基准,没有固定的时隙每个乘员。在ATM时隙具有固定的长度相对较短,传输细胞插槽,每个细胞,而一组。按照交通规则的大小和占用的时隙安排每个通道,插槽信息占据了大量的多渠道。

(三)MSTP的传输技术

依托于SDH的MSTP平台,基于SDH实现多线路速率,包括l55Mb/秒,622Mb/ S,为2.5Gb/ s和10Gb / s的等。一方面,MSTP保留了固有的交叉SDH功能和传统的PDH业务接口和低速SDH业务接口,继续满足TDM业务的需求;一方面,MSTP提供ATM处理,以太网直通以太网二层交换,RPR处理,MPLS处理等功能,以满足数据业务,梳理和整合需求的融合。

(四)RTK GPS网络传输技术

随着GPS探空潮技术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无线数据链路的传输方式已不能满足长距离RTK作业的需求。该网络RTK技术是利用网络来替代超高频无线电数据传输,其传输距离远,信号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已经成为数据链路传输的新宠。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是在GSM系统开发,一个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GSM是使用拨号连接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使用GPRS网络的现有的通信设备,通过GSM网络中添加一些硬件和软件升级,以形成一个新的逻辑网络实体。

(五)WDM传输技术

WDM(或DWDM)光纤中的传输技术,而在不同波长的信号。发射后的各个波长的主进程发送的光信号,复用在单个光纤耦合在节点处,然后将解复用后的信号。WDM(或DWDM)系统中的上部和下部信号既可以使用ADM,DXC,可以使用全光的OADM和0XC,WDM(或DWDM)的所基于的复用的光层,它的SDH层上电复上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同时,掺铒光纤放大器具有一个垂直通过直接光分插复用器的光信号,而不需要通过O / E转换,而不是WDM(或DWDM)光传输可以不需要长距离光学中继执行。

二、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因为现有的铜线接入用户和光纤技术是目前发展的普遍性铁路通信的关键技术,接入网的建设必须考虑通信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这就决定了接入不同的网络技术。从接入网络可以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

(一)有线接入技术

1、高速数字用户环路技术

由2-3双绞线双向对称传输速率基团的数字信号传输的3km-5公里距离,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速率相等的速率。由回声消除技术的全双工双绞线传输,使用多个平行的传输线,以减少对每个双绞线,没有增加中继传输距离的传输速率提高了特定的编码和调制方案的传输质量。

2、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 它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速度是不相等的,对所述下行链路速率达(9-10)兆位/秒,上行速率只有数十或数百个千比特/秒,这种技术适用于视频点播VOD系统;它的高速下行链路信道可向家庭用户复用的数字视频信号和低速的音频信号,和上行链路信道用于发送用户的控制信号。 ADSL具有几乎没有可用于任何更改到高传输速率来获得对双绞电缆的现有的优点。

3、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

它是基于电缆的系统的CATV开发。在电缆电视中心和各区域中心,利用区域中心和光纤连接器,该光学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的同轴电缆连接之间的光学节点。主要是利用副载波调制,将改造现有单向有线电视传输系统转换成双向传输系统。HFC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CATV网络,一个小的投资,可以形成多种业务支持宽带综合业务网络。

4、光纤用户环路技术

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根据距离光纤扩展到用户,可分为FTTC(光纤到路边),FTTB(光纤到楼),FTTH(光纤到户)等。FTTB是最终的理想目标用户访问信息高速公路,但根据现有的通信发展的实际用户接入,FTTC,FTTB和铜的组合,虽然有妥协的过渡性质,但价格相对便宜,并易于扩展在时机成熟时,以光纤到户,这是现实可行的。

(二)的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网络是部分或全部引入无线传输介质的接入网络中的为用户提供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的业务。固定无线接入,可分为两大类和移动接入。由控制器,基站和用户终端设备的基本结构构成。应用技术包括微波1:00多种接入技术,移动技术和微蜂窝技术。无线接入是容易的柔性结构,因为,已经获得了相当的关注。紧密集群通信系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通信和微处理器技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产品,特别适合于调度和应急,抢险等场合,并较好地解决了理性的问题分配的通信频率,这么多专业的运营管理部门的青睐,被确定为既有铁路的移动通信方式的首选类型。

三、结束语

铁路通信建设工程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于如何完善铁路通信工程建设还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应把握通信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工程建设的了解分析研判,进行有效地科学试验,捋顺和发展其技术要点,加快现代化进程,有效保障行车安全,努力提高运输效率。

铁路通信工程论文篇2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实现铁路提速、调整以及重载运输,我国积极引进新技术,铁路通信科技水平一直不断提高。铁路通信在我国的铁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关键词:通信技术 铁路通信 施工技术

我国的铁路通信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为铁路的内部产业,我国早期的铁路通信技术单一,并且发展缓慢。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铁路通信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仍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

一、现代通信技术在铁路中的运用

1.无线接入网

高速运动是铁路列车的特点,所以无线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当然,固定位置的单位、车站(场)和各种固定设施之间的通信方式,我们首选方案仍然是采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来进行组建,与此同时考虑采用数字环路载波设备和远端用户单元,使组网更加方便、灵活。组网的过程中要同时考虑效益与投资,可以使系统不仅能满足近几年内铁路通信的需求,而且还能够为出行的旅客和地面用户提供先进的电信业务。另外,采用网络IP通信以及ATM交换等先进技术来构成光纤用户接入网及通信主干网。比如,采用“双纤单向环”的接入方式,其不仅具有传输质量高、安全、高速、价格合理等光纤通信所特有的优点外,而且还具有设备备用、路由迂回等优点,而且具有自愈合的功能,从而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大地提高。

铁路通信网络还可以为旅客和铁路公务、行车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通信功能,从而提高服务等级和运输效率,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所以,这是一套集区间移动作业通信和列车公务通信为一体的列车移动通信系统。但是由于铁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该系统与区域性的专业移动通信网和公用移动通信网不同,这是一种属于线面结合、以线为主的链状网。

2.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是集通信、交换、控制于一体,采用无线拨号的方式把一组信道自动地分配给系统的内部用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频率资源和系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系统内呼损耗。由于它具有强拆、强插、群呼、组呼等功能,特别适合在指挥调度以及抢险应急等场合应用,并较好地解决了通信频率如何合理分配的老大难问题,因此倍受专业运营管理部门的喜爱,是现代移动铁路通信方式的首选类型。当然这一系统还存在一些不组队缺点,其中主要包括采用动态的频率分配问题,没有考虑到与周围公用网络的有效融合问题,没有先进的路由合理选择功能,并且在建立通路和自动过网时存在容易受干扰、信息丢失现象、保密性不强等,虽然此类缺点对于话音通信的影响不是太大,但是会对调度指挥中心与列车之间的实时双向数据通信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对于数据通信要求较高的场合并不适合。

二、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

铁路上用到的通信工程技术主要分为铁路传输技术、接入网技术以及电源技术。因此,铁路通信工程的施工主要围绕这三部分来展开。

1.电、光缆线路施工技术

电、光缆线路是铁路通信的重要组成,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整体通信系统的运行。在电、光缆线路的施工时,线路应选用直埋敷设方式。通过挖沟及开槽,将线缆直接埋至地下的方式即为直埋敷设方式,无需建筑杆路以及地下管道。因此,直埋敷设方式能够省去多余接头。其具体实施应当严格按设计要求展开。

在敷设完成时,现场的施工人员要完成隐蔽记录,真实记录下现场情况,包括敷设时间、地点、线缆长度以及施工地形、掩埋深度、防护材料以及铁路里程。此外,敷设结束时还必须对光缆的金属护层进行对地绝缘测试,并做好记录。

2.接入网施工技术

铁路通信工程的接入网施工主要采用了无线接入技术和有线接入技术。

(1)有线接入施工技术。

有线接入网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混合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以及金属线接入技术。

①混合接入技术。混合接入网的施工方案又分为混合光纤同轴网(HFC)和非对称性数字用户一路(即ADSL)技术。其中,HFC基于副载波调制的方式,系统带宽采用750MHz,并接入多种不同的模拟、数字信息。HFC的主干系统采用了光纤,传输方式为频分复用方式;配线采用了树状的同轴电缆系统。混合光纤ADSL技术采用的是无载波调幅调相技术和离散多音频线路编码技术。

②光纤接入施工技术。接入网的主干馈线采用光纤进行传输。光接入技术主要包括SDH技术、光纤环路技术、光接入复用技术以及无源光网张和有源光网络。无源光网络最好采用G652型光纤,工作波长可选为1310nm 以及1550nm。

③金属线接入施工技术。金属线接入技术在非加感电缆上,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增加金属对各类绞线的传输容量,并向用户提供多种综合性的接入业务。主要包括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高速数字用户环路技术、用户线增容技术以及高比特数字用户环路技术。

(2)无线接入施工技术。

无线接入施工主要包括:①无线本地环路技术,也即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提供基本的电话业务。②微波传输技术,采用TDM和 TDMA技术和点对点方式,由网管中心、中继站、微波中心站和端站几个主要部分组成。③卫星接入技术,连接方式为点到点连接或星形连接,接入方式可以采用CDMA、TDM和FDMA等。

3.铁路通信中电源的施工技术

(1)采用蓄电池作为铁路通信系统的后备能源。

铁路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技术、材料和结构均先进的蓄电池如钒电池和燃料电池。蓄电池组采用恒压低压的充电方式,这种蓄电池要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能,还要符合环保要求。

(2)铁路通信网的负荷级别。

铁路通信网将分枢纽及以上的设备列为一级负荷,需要分别从两所变电所引出一路,或者从不同母线段引两路实现供电,即由两路交流电源供电。分枢纽以下的中间站为二级负荷,由一路交流电源提供供电,但当附近出现第二路交流电源时供电由两路交流电源提供。

(3)自备发电电源。

铁路的通信系统一般选用油机发电机组作为自备发电电源。在风速或者日照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因地采用风力发电电源或太阳能电源作为备用电源。目前,自备交流发电采用了有自动投入、撤出、补给性能的自动化设备。此外,自备发电电源要必备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和接口,以实现遥测、遥控功能。

国际铁路通信技术的高端化给我国的铁路通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的巨大挑战。由于铁路通信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提高运输的重要工具,我国铁路通信起步晚、历程短,各种施工技术尚未成熟。在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时刻严格谨慎,根据实际地形,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权衡施工。

参考文献:

[1]张卫党.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及质量控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1).

[2]羿毅.铁路通信工程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2010(06).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