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7-06-02

为规范城市规划的管理,《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8年3月28日厅务会修订通过,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陕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陕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

第一章 总则

1.1 为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凡在市、镇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 建设用地

2.1 建筑基地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2.2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不含私房改造):

(一)低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500平方米,旧城区为400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1000平方米,旧城区为8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2000平方米,旧城区为1500平方米;

(四)高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3000平方米,旧城区为2000平方米。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3 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符合表2.3规定。

表2.3 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

用地性质

建筑

类别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四类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技设计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

R1R2R3R4C1C2C3C4C5C6C7MWTSUG

普通住宅●●●●○○○╳○○╳╳╳╳╳╳╳

公寓●●●●○○○○○○╳╳╳╳╳╳╳

别墅●●●●╳╳╳╳╳○╳╳╳╳╳╳○

商住楼●●●●○○○╳○○╳╳╳╳╳╳╳

单身宿舍●●●●○○○○○○╳○○○╳○╳

中小学●●●●○╳╳╳╳●╳╳╳╳╳╳╳

托幼●●●●○╳╳╳○○╳╳╳╳╳╳╳

小型配套服务设施●●●●○●○○○○○●●●○●○

大型金融商贸服务设施○○○○○●○╳╳╳╳╳╳╳╳╳╳

行政办公○○○○●○○○○○╳○○○○○╳

商务办公○○○○○●○╳○○╳╳╳╳╳╳╳

大型文化娱乐设施╳○○○○●●○╳╳╳╳╳╳╳╳○

大型综合市场╳○○○╳●○╳╳╳╳╳○○╳╳╳

医疗卫生○●●●○○○○●○╳╳╳╳╳╳╳

市政公用设施○○○○○●○○○○╳●●●●●○

社会停车场○○○○○●○○○○○○○●●○○

科研教学╳○○○○○○○○●╳○╳╳╳○╳

体育设施○○○○○○○●╳●╳○○╳○╳○

1、● 允许设置(无限制条件);○ 可以设置(有限制条件);╳为不允许设置

2、商住楼为地上1层或1-2层为商业服务用房、其它部分为住宅的楼房建筑

2.4 凡须改变绿地、道路广场、体育、市政、工业、仓储等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批准后执行。

2.5 城市各类建筑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按表2.5的控制。但只要满足日照间距、绿地率停车位等的要求,经审批后可以突破容积率控制指标。

表2.5 各类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指标

建设类型建筑密度(%)容积率

新区旧区新区旧区

Ⅰ类气候区Ⅱ类气候区Ⅲ类气候区Ⅰ类气候区Ⅱ类气候区Ⅲ类气候区Ⅰ类气候区Ⅱ类气候区Ⅲ类气候区Ⅰ类气候区Ⅱ类气候区Ⅲ类气候区

住宅建筑低层3133353335400.91.01.11.01.11.2

多层2426282628301.51.61.71.61.71.8

中高层2324252425281.81.92.01.92.02.2

高层2020202020203.53.53.53.53.53.5

办公建筑类多层40502.53.0

高层35405.06.0

商业建筑类多层50603.54.0

高层50555.56.5

工业建筑类低层45501.01.2

多层40452.02.5

Ⅰ类气候区:榆林市北部;

Ⅱ类气候区: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杨凌、延安、榆林市南部;

Ⅲ类气候区:汉中、安康、商洛。

注:综合类建筑按不同性质建筑面积比例折算。

第三章 建筑间距

3.1 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间距除应当满足消防、交通、卫生、环保、抗震、工程管线、建筑保护和城市空间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同时符合本规定的要求。新建建筑对要拆除建筑产生采光影响的,应当先拆除后建设。

3.2 低层、多层正南北向条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低限值按表3.2执行。

表3.2 建筑日照间距系数表

地市纬度(a1)大寒日太阳直射点纬度(a2)大寒日日照间距系数

日照2小时日照3小时

西安34°16′20°16′1.351.40

宝鸡34°23′20°16′1.361.41

咸阳34°21′20°16′1.361.41

铜川35°03′20°16′1.401.45

渭南34°31′20°16′1.361.42

汉中33°03′20°16′1.281.34

安康32°42′20°16′1.281.33

商洛33°56′20°16′1.331.38

延安36°36′20°16′1.471.53

榆林38°17′20°16′1.581.64

杨凌34°16′20°16′1.351.40

注:①大城市采用大寒日日照2小时标准,中小城市采用大寒日日照3小时标准。

3.3 低层、多层正南北向条式民用建筑的建筑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对于山区城市可采用日照分析计算确定):

建筑间距:L=i×(H-h)

L=建筑间距

i=日照系数

H=遮挡建筑遮阳点与被遮挡建筑地坪的相对高度

h=被遮挡建筑底层窗台面高度,一般取0.9米。

3.4 高层民用建筑的建筑间距,采用日照分析软件进行日照分析计算,保证被遮挡建筑大寒日的日照要求。大寒日日照时间可累计计算,但不得超过两个连续时间段。

3.5 不同方位建筑的日照间距折减系数可按表3.5换算。

表 3.5 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换算表

方位0°~15°(含)15°~30°(含)30°~45°(含)45°~60°(含)>60°

折减值1.00 L10.90 L10.80 L10.90 L10.95 L1

注:① 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② L1为当地正南向建筑的标准日照间距(m)。

③ 本表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建筑之间。

3.6 建筑非平行布置时,当相互夹角小于等于60º,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当相互夹角大于60º时,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方位角计算以被遮挡建筑方位为基准。

3.7 建筑山墙非平行布置时,以其最窄处控制山墙间距。沿街相邻建筑之间,其两侧山墙均无门、窗、阳台时,在满足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其山墙间距可酌情减少或毗邻建造。

3.8 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3.8的规定。

表3.8 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米)

高层(遮挡)多层(遮挡)低层(遮挡)

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平行

布置垂直

布置山墙

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

高层

(被遮挡)302513-181513-181513-

多层

(被遮挡)302013-12108-12-6-

低层

(被遮挡)302013-12108-6---

注:①“遮挡”是指平行或垂直布置时,该住宅建筑为遮挡建筑,“被遮挡” 是指平行或垂直布置时,该住宅建筑为被遮挡建筑。

②“平行布置”包括南北向和东西向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包括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布置。

③“两侧”是指相对两侧山墙均有窗户、阳台或开门;“单侧或无”是指相对山墙一侧无或两侧都无窗户、阳台或开门。

④“-”表示按消防和施工安全等控制。如山墙之间有公共道路的,在符合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同时,山墙间距不得小于6米。

3.9 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3.9的规定。

表 3.9 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米)

高层多层低层

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平行

布置垂直

布置山墙

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

高层201513-13139-999-

多层13139-1296-666-

低层999-666-666-

注:① 裙房高度小于10米(含10米)时,按低层间距控制;高度超过10米、小于24米(含24米)时,按多层间距控制;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间距控制。

② 以其他形式布置的非住宅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3.10 住宅建筑与非住宅之间的最小间距,当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最小间距按表3.8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控制,当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北侧的,其最小间距按表3.9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控制。

3.11 有争议的不易确定的建筑间距以综合日照分析结果为准。

3.12 医院的病房楼、休(疗)养建筑、中、小学的教学楼、老年公寓、幼儿园、托儿所等特殊建筑的日照间距,大、中、小城市均应满足冬至日3小时日照。

第四章 建筑退让

4.1 建筑物退让建筑基地边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建筑基地边界另一侧有建筑物的,还应符合建筑间距的相关规定,另一侧是城市道路、河道、绿地的,还应满足退让城市道路红线、蓝线、绿线等规定的要求。

(一)居住建筑(含文教卫生建筑)的主要朝向南退用地界线不得小于12米。

(二)其他情况下各类建筑的离界距离,按表4.1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控制,但不得小于最小距离。

表4.1 建筑物退让建筑基地边界距离

居住建筑(含文教卫生建筑)非居住建筑

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最小距离(米)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最小距离(米)

主要朝向低层-3-3

多层≥1.35H/28-6

中高层1.35H-12120.159

高层0.2512

次要朝向低层-3-3

多层-4.5-4.5

高层0.1256.5-6.5

注:H指南侧建筑的高度。主要朝向为非南北向时,折减系数参见表3.5

4.2 地下建筑物退让建筑基地边界的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6倍,且其最小值不得小于3米。

4.3 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最小后退距离按表4.3控制。

表4.3 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米)

道路宽度建筑高度

小于24米24-50米大于50米

40米以上51015

30米以上——40米4815

20米以上——30米3615

20米及以下0515

注:高低层组合的建筑后退距离按建筑不同高度分别控制。

4.4 道路平面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表4.3规定数值(由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并应同时满足交叉口行车三角视距控制要求。

4.5 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大型建筑,如影剧院、展览馆、大型商场、体育馆、游乐场、车站等,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出入口方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15米,并满足停车、回车、人流集散等方面的要求。

4.6 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在规定的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不得设置零星建筑物。

4.7 沿公路的建筑物,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路段两侧,按后退城市道路红线要求执行;在其余路段两侧,其后退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其它道路不少于5米。

4.8 铁路、高速公路沿线的建筑物后退铁路、高速公路的距离应符合表4.8的要求,其距离是指建筑物与离建筑物最近的道路边沿的距离。

表4.8 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建筑物后退铁路最小距离(米)

等 级建筑物后退距离(米)

铁路干线、高速公路30

铁路支线、专用线15

城市地铁线(地面部分)30

4.9 建筑物退让规划绿线的规定。建筑物临界处是公共绿地的,各类建筑的最小退离距离按表4.9控制。

表4.9 建筑退让公共绿地最小距离

建筑高度退让距离(米)

小于24米5

24-50米8

大于50米10

4.10 建筑物退让规划蓝线的规定。沿河道规划蓝线两侧新建建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0米。

4.11 建筑物退让规划紫线的规定。建筑物退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紫线的距离,在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具体确定。退让其他城市规划紫线的距离,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具体确定。退让历史文化街区外的历史建筑规划紫线的距离,由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具体确定。

4.12 建筑物退让规划黄线的距离,按照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相关规定进行确定。工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 工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

地下管线名称水平距离(米)架空管线水平距离(米)

给水管d≤200mm1.0电力10kV边导线2.0

d>200mm3.035kV边导线3.0

污水、雨水排水管2.5110kV边导线4.0

燃气管低压0.7电信杆线2.0

中压B1.5热力管线1.0

A2.0

高压B4.0架空管线垂直距离

A6.0电力管线10kV及以下3.0

热力管直埋2.535kV--110 kV4.0

地沟0.5220 kV及以上高压线走廊内

不得建设任何建筑物

电力电缆0.5

电信电缆直埋1.0电信线1.5

管道1.5热力管线0.6

4.13 各类建筑基地出入口位置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宜小于80米,距离次干道交叉口不宜小于50米,距桥隧坡道的起止线的距离,不宜小于30米。基地位于两条以上道路交叉口,出入口应设置在级别较低的道路上。

4.14 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设置净高与净宽均不小于4米的消防车道。

第五章 公共服务设施和停车场

5.1 在城市居住区应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建医院、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5.2 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在中小学、幼儿园周边50m半径范围内,不得安排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在正门两侧各30m范围内,不得设置垃圾中转站、机动车停车场、集贸市场。

5.3 新建、改扩建医院,其周边应当设置一定防护带,并且应当符合环保、卫生等要求。

5.4 在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在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在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为宜;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宜建在本区商业网点附近)。

5.5 城市道路、居住区、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当严格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同步进行。

5.6 各类新建建筑均应配建相应的停车场(库),高层建筑应设置地下停车库,停车场(库)的停车位(以小汽车计算)最低控制指标应符合表5.6的规定。其出入口不得面向城市主干道。

表5.6 各类建筑停车位最低控制指标

项目指标单位机动车自行车备注

住宅一类车位/100m21.00.5高级住宅、别墅,以低层为主。

二类车位/100m20.82.0普通住宅,以多、高层住宅为主。

办公一类车位/100m20.73省市级行政机关、金融

二类车位/100m20.52其他机构

旅馆一类车位/100m20.8-高级、星级宾馆

二类车位/100m20.4-一般宾馆、招待所

饮食店车位/100m21.73.6

商业场所车位/100m21.08.0

体育馆一类车位/百座4.020.00体育馆:一类≥4000座;二类<4000座

体育场:一类≥15000座;二类<15000座

体育场停车位指标可适当减少。

二类车位/百座2.020.00

影剧院一类车位/百座5.015省市级影剧院

二类车位/百座3.015其他影剧院

展览馆车位/100m21.01.5

医院车位/100m20.51.5

游览场所一类市区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12.060.0古典园林、风景名胜

郊区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15.0-

二类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10.040.0一般性城市公园

火车站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2.54.0

飞机场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10.0-

注:游览场所面积指游览面积,其它面积指建筑面积。

5.7 扩建建筑,其扩建部分按表5.6要求配建停车位。原建筑配建不足的,应在扩建的同时补建不足的停车位。

5.8 停车场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设计没有停车场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5.9 建筑配建停车位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的10%;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米。

5.10 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考虑各类建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的最低控制指标,但小汽车的最低控制指标不得低于表5.6的规定。

第六章 城市绿地和景观

6.1 各类建筑基地内的绿地面积占基地总面积的比例(以下称绿地率)应当符合《陕西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规定的指标。

6.2 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和房前屋后、街坊道路两侧以及规定的建筑间距内的零星绿地面积。

6.3 建筑基地内必须建设一定比例的集中绿地,集中绿地的面积,在居住用地中应不少于用地总面积的10%。

6.4 居住区绿地率不小于30%。工业、商业、金融、仓储、交通枢纽、市政公用设施等单位,绿地率不小于20%。对环境有大气、噪音污染的厂矿单位,绿地率不小于30%。机关团体、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部队等单位,绿地率不小于35%。

6.5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表4.5规定:

表4.5 道路绿地率控制指标

道 路绿地率

园林景观路不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m不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不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不小于20%

6.6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

6.7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6.8 沿街原则不设置实体围墙。确需砌筑的实体围墙,形式要美化,与周围景观协调,高度不宜超过2.2米。

6.9 封闭阳台,空调室外机、太阳能热水器、防盗铁栅等户外设施的安装,宜以楼幢为单位统一进行,不得影响城市景观。

6.10 沿街建筑立面装修不应增设突出建筑红线的立柱、台阶等。雨蓬、招牌、灯饰等可外挑,但外挑部分不得挑出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总宽度的1/4,且, 其离室外地面的净, 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一层空调室外机安装净空高度不得小于2米

6.11 设置广告、招牌、指示牌应当遵循安全、美观的原则,并应符合建筑物交通、消防、通风、采光安全等的要求,空间造型应与环境相宜。

6.12 在道路交叉口和绿化隔离带内不应设置影响交通视线的灯箱、广告、招牌、指示牌。风景游览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域内设置广告、招牌、指示牌等,其形式应与所处的环境相协调。城市纪念性建筑、教育文化设施、政府行政用地、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应设置商业性广告。住宅建筑上不得设置广告牌等设施。

第七章 空域保护和地下空间利用

7.1 在有净空高度和信号通道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等特殊设施周围和通道、景观视廊上,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的高度应当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通道限制和景观视廊的规定。

7.2 在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高度应当按照文物保护和历史街区保护的有关规定执行。

7.3 在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其控制高度(H)不宜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加建筑后退距离(S)之和的1.5倍。H≤1.5(W+S)。

7.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新建建筑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与人防工程相结合,并应符合其相关规定。

7.5 地下通道的设计应与地上、地下建筑物密切配合,出入口应安排人流集散用地,其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第八章 附 则

8.1 市、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8.2 城乡个人修建自住的低层独立或半独立式住房由市、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规定。

8.3 城市新区、旧区划分由各城市在规划中具体确定。

8.4 本规定由陕西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