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宇宙的未来》测试试题
在语文复习考试里,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张语文试卷。毕竟试题卷的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去检测学习中的缺点与漏洞!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宇宙的未来》测试试题,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宇宙的未来》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溃(kuì) 坍缩(tān)
混沌(hún) 臭名昭著(zhāo)
B.倚重(yǐ) 咒语(zòu)
隘道(ài) 模棱两可(lénɡ)
C.螺旋(xuán) 拯救(zhěnɡ)
恍惚(huǎnɡ) 不可逾越(yú)
D.沮丧(jǔ) 耶稣(sū)
诘问(jí) 头昏脑涨(zhànɡ)
【解析】 A项,“混”读hùn;B项,“咒”读zhòu;D项,“诘”读jié。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暴涨 频道 大错特错 置若妄闻
B.尴尬 溢出 臭名昭著 不可思议
C.膨胀 撼卫 感恩戴德 迫不及待
D.迄今 幅射 微不足道 一筹莫展
【解析】 A项,妄—罔;C项,撼—捍;D项,幅—辐。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洗礼,中国经济总量从占全球2%增长到1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令许多西方国家刮目相看,国人为此也沾沾自喜。
B.某省因出台在高考中为见义勇为者加分的政策,于是就有了许多人为此申报多年前的案例,因不被认可,有的便上诉到公安机关,其滑稽程度可见一斑。
C.网球名将李娜“为钱坚持比赛”的言论一出,便饱受社会各方的指责,但她却不以为然,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认真地打好每一场比赛。
D.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解析】 A项,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情感色彩不对。B项,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符合语境。C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合语境。D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褒贬不当。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阅览室中的书籍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不高,二是管理力度不够。
B.《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
C.“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D.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进入高发期,为了避免让“流血讨薪”的惨剧不再发生,九部委联合发力,要求确保农民工工资节前按时足额支付。
【解析】 A项,句式杂糅,要么是“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发现两个问题”,要么是“这一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B项,成分残缺,在“调和的方法”之后加上“生产出来的”。D项,“避免让‘流血讨薪’的惨剧不再发生”多重否定不当,应改为“避免‘流血讨薪’的惨剧再次发生”。
【答案】 C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__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解析】 本题考查嵌入排序式题的表达连贯。“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一句,既承接第一空中听到的声音,又是第二空的结果,只有②是说明“听到的声音”;第二空可以填③④两句,但第③句与“而是引力波”矛盾,只能填④。后两空主要是确定第③句的位置,如果填在前面,就与前一句矛盾,而第四空前“正常情况下”可以与“当黑洞靠近时”区别开来,所以③填在最后一空中。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永远膨胀下去的宇宙的未来相当乏味。但是一点也不能肯定宇宙是否会永远膨胀。我们只有大约为使宇宙坍缩的需要密度十分之一的确定证据。然而,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还未被我们探测到,它会使宇宙的平均密度达到或超过临界值。这种附加的暗物质必须位于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否则的话,我们就应觉察到了它对星系旋转或星系团中星系运动的效应。
为什么我们应该认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只相信我们已有确定证据的物质呢?其理由在于,哪怕宇宙现在只具有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都需要不可思议地仔细选取初始的密度和膨胀率。如果在大爆炸后一秒钟宇宙的密度大了一万亿分之一,宇宙就会在十年后坍缩。另一方面,如果那时宇宙的密度小于同一个量,宇宙在大约十年后就变成基本上空无一物。
宇宙的初始密度为什么被这么仔细地选取呢?也许存在某种原因,使得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看来可能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所谓的人择原理,它可被重述如下:宇宙之所以是这种样子,是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观测它。其思想是,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密度的不同宇宙。只有那些非常接近临界密度的能存活得足够久并包含足够形成恒星和行星的物质。只有在那些宇宙中才有智慧生物去诘问这样的问题:密度为什么这么接近于临界密度?如果这就是宇宙现在密度的解释,则没有理由去相信宇宙包含有比我们已探测到的更多物质。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对于星系和恒星的形成已经足够。
然而,许多人不喜欢人择原理,因为它似乎太倚重于我们自身的存在。这样就有人对为何密度应这么接近于临界值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这种探索导致极早期宇宙的暴涨理论。其思想是宇宙的尺度曾经不断地加倍过,正如在遭受极端通货膨胀的国家每隔几个月价格就加倍一样。然而,宇宙的暴涨更迅猛更极端得多:在一个微小的暴涨中尺度的至少一千亿亿亿倍的增加,会使宇宙这么接近于准确的临界密度,以至于现在仍然非常接近于临界密度。这样,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宇宙就应包含足够的暗物质,使得密度达到临界值。这意味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比迄今已经膨胀过的一百五十亿年左右长太多。
6.对宇宙“临界密度”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宙密度的临界值很重要,大于它或者小于它最终都会导致宇宙膨胀而产生大爆炸。
B.为何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人择原理和暴涨理论都是两种可能的解释。
C.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超过临界密度那么宇宙就会坍缩。
D.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它就不会坍缩而会永远膨胀下去。
【解析】 “最终都会导致宇宙膨胀而产生大爆炸”错,根据文意,小于这个临界值会膨胀,大于这个临界值会坍缩。
【答案】 A
7.对“人择理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择原理的提出是人们通过对宇宙的观测从而得出的理论。
B.人择理论者认为只有那些有智慧生物的宇宙,因为密度接近于临界密度,所以才得以“存活”。
C.人择原理实际上就是对宇宙密度的人为确定,因此宇宙密度也可以任意改变。
D.人择原理实际上就是从现行的宇宙状况出发去认识宇宙的临界密度,其思想即“存在就是合理的”。
【解析】 人择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认识。A项错在“通过对宇宙的观测”;B项错在“那些有智慧生物的宇宙”,没有智慧生物的宇宙也会“存活”;C项不是人为确定和改变宇宙密度。
【答案】 D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暴涨理论反对人择理论那种对人们自身存在的过分倚重,而对宇宙的临界密度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
B.根据暴涨理论,宇宙的密度就是在一次次迅猛、极端的暴涨中接近于准确的临界密度。
C.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在星系和星系团之外可能存在着其他种类的暗物质。
D.现在的宇宙“安然无恙”既没膨胀也没坍缩,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解析】 由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宇宙这一百五十亿年来都是处于膨胀状态。
【答案】 D
9.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论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肯定宇宙是否会永远膨胀,也不能肯定宇宙最终会坍缩。
B.根据人择原理,宇宙当中有许多的暗物质,只是人们还没有探测到或者没有去定义它们。
C.暴涨可以使宇宙的密度突然达到临界状态,也可以突然大于临界状态,这就意味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
D.可以预言,再过一百五十亿年宇宙的某一次暴涨将使宇宙坍缩。
【解析】 A项,由“我们只有大约为使宇宙坍缩的需要密度十分之一的确定证据。”“为什么我们应该认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还有最末一句话“这意味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比迄今已经膨胀过的一百五十亿年左右长太多。”由此判定“也不能肯定宇宙最终会坍缩”错;B项,由人择原理认为“如果这就是宇宙现在密度的解释,则没有理由去相信宇宙包含有比我们已探测到的更多物质。”可以推知人择原理者不相信“宇宙当中有许多的暗物质”;D项,“一百五十亿年后”说法太绝对,不准确。文中说,“不会比迄今已经膨胀过的一百五十亿年左右长太多”。
【答案】 C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科学界最伟大的革命,往往由现实和预期之间最细微的差异所引发。16世纪,哥白尼提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他的立论基础在当时许多人看来,不过是天体运动中一些深奥难懂的细枝末节。今天,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已经随着11年前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而拉开序幕。超新星亮度上的细微差异,曾让天文学家得出结论:构成宇宙的所有物质成分当中,有70%是完全未知的。也就是说,空间中充斥着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成分——它们始终推动着宇宙膨胀,而不像其他物质那样阻碍膨胀。这种成分被称为暗能量(dark enerɡy)。
10多年过去了,一些宇宙学家依然对暗能量的存在感到不可思议,甚至开始重新思考那些最初令他们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其中一个假设正是早期科学革命的产物——哥白尼原理。这个原理认为,地球所处的位置既不是宇宙中心,也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如果我们抛弃这一基本原理,一套能够解释这些观测现象而又不需要借助暗能量的宇宙图景,就会令人惊讶地显现出来。
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这样一个观念:我们这颗行星不过是一粒宇宙微尘,在一个毫不起眼的星系边缘附近,围绕着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旋转。在我们这个宇宙当中,类似的星系至少有数十亿,分布之广甚至超过我们的宇宙视界(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最远边界)——这使我们相信,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没有任何独一无二之处。不过,有什么证据能够支持如此谦卑的宇宙观?我们又如何才能确定自己是否处在一个特殊位置上呢?天文学家通常会跳过这些问题,假定我们的微不足道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或许真的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的位置——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这正是世界各地一些物理学家小组最近正在认真思考的观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假设自己在宇宙中无足轻重,恰恰给宇宙学家提供了强大的解释能力。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学原理声称:任何时刻,从空间中的任意一点朝任意方向看去,宇宙的模样都是一样的。这个假设让我们可以把自己在宇宙一隅看到的东西外推到整个宇宙。宇宙学家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宇宙学原理为基础,构建起了代表科学最高水准的宇宙学模型。结合现代科学对空间、时间和物质的理解,宇宙学原理暗示:空间正在膨胀,宇宙正在变冷,其中充斥着来自炽热宇宙开端的遗迹——所有这些预言都被天文观测一一证实。
比如说,天文学家发现,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这种被称为“红移”的现象就能够用空间膨胀来巧妙解释,因为光波也会随空间的膨胀而被相应地拉长。微波探测器还发现了宇宙极早期发出的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这种大爆炸原始火球的遗迹,像一层帷幕包裹在空间各个方向,平滑得几乎完美无瑕。公平地讲,能成功解释这些现象,我们自视谦卑的态度实在功不可没——假设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越不重要,我们就越能够“全面”地探讨宇宙。
(选自《环球科学》,有删改)
10.下列关于“暗能量”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天文学家认为,暗能量是一种充斥在宇宙空间中的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特殊成分。
B.在有些科学家看来,暗能量始终推动着宇宙空间的膨胀,而不像其他物质那样阻碍宇宙膨胀。
C.一些宇宙学家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早期科学革命的产物——哥白尼原理。
D.让一些宇宙学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暗能量,目前已成为解释许多天文现象的重要依据。
【解析】 D项,此项的说法在原文无据。
【答案】 D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哥白尼认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这一观点太过深奥,所以被认为是天体运动中的细枝末节。
B.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学原理,帮助科学家们构建起了代表科学最高水准的宇宙学模型。
C.科学家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宇宙空间正在膨胀、变冷以及大爆炸原始火球遗迹已经消失等预言。
D.科学家观测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主要是因为其光源有强弱之分。
【解析】 A项,被认为是“细枝末节”的是哥白尼观点的立论基础,“观点太过深奥”不是“被认为是天体运动中的细枝末节”的原因。C项,“大爆炸原始火球遗迹已经消失”一说有误。D项,“主要是因为其光源有强弱之分”在原文并未提及,这种“红移”现象可以用空间膨胀的观点来巧妙解释。
【答案】 B
1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其他数十亿类似于太阳系的星系中,存在和地球一样围绕恒星旋转的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
B.根据宇宙学原理,我们站在南极、北极或者赤道仰望天空,所看到的宇宙模样都是一样的。
C.经过世界各地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位置的观点必将被证实。
D.运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极其重要的观点,能很好地解释宇宙微波背景、太阳系迷你黑洞等现象。
【解析】 A项,由太阳系外存在数十亿类似于它的星系,不能推断出“存在和地球一样围绕恒星旋转的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的结论。C项,“必将被证实”的说法太绝对。D项,“运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极其重要的观点”前提是错误的。
【答案】 B
四、语言表达
13.古今中外,有很多像霍金一样的人勇于克服巨大的困难,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请你试着列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示例:霍金勇于同病魔抗争,用生命的顽强书写了科学史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伽利略勇于冲破重重阻挠,用斜塔实验证明了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性。/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在寂静的世界里创造了震动世界的神话。/史铁生在轮椅上思考,用笔在文学的世界里勾画了美丽的人生。
14.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地震现象。(不超过25个字)
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从而产生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下定义的形式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基本格式,给被定义概念找到一个相邻的大概念,组成“XX是XXXX”或“XXXX叫做XX”的格式。如首先应确定“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其次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提取关键信息,并将之用在大概念前作定语。由材料可知,最后一句是对地震的描述,将这个描述性语句用作“自然现象”的定语。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地震是地壳内部发生变化产生震波而引起地面震动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