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管理建设论文

2017-02-10

公共管理是一项以政府为执行主体,从事管理各项公共事务,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共管理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公共管理建设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研究

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讲授式教学唱主角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利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来看,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依然唱主角,这其中既有教师观念的因素,也有教师能力的因素。首先在观念上,很多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手段的知识单向流动,认为教学活动就是要对学生加以严格地控制和监督,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完成任务和练习技能。这种观念上的落后使得教师认识不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甚至设置各种障碍逃避案例教学。其次,教师能力的不足也使得案例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目前,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的教师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案例教学训练,部分教师把案例教学视为“举例子”,这是对案例教学的一种简单化理解,没有认识到案例教学的深刻变革。实际上,案例教学和事例教学有本质的区别。案例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展开互动,教师并不简单地评定学生答案的正确或错误,仅仅是对判断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论,这也是案例教学与事例教学的主要区别所在。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中心,而在事例教学中,事例仅仅是支撑教师观点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往往是通过一定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这实质上仍然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的绝对化和片面化

案例教学和授课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活动中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部分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片面强调案例教学,盲目地压低甚至排斥授课教学,唯“案例”是从,这就造成了案例教学的绝对化和片面化。实际上,案例教学并不排斥授课教学,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都有其各自适用的情境。讲授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基本理论知识的生产,因此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以讲授教学效果较好,而案例教学往往是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只有学生在掌握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案例教学的绝对化和片面化也表现为不分教学对象盲目地采用案例教学。相对于研究生来说,本科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基础知识,应以授课教学为宜,适当地施以案例教学,“对本科生采用案例教学的课时应保持在10%至15%,最多不超过20%;对研究生,由于通常已具备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的分量可以重一些;至于以管理实践为主要目的MBA教学中,更应该以案例教学为主。国外的MBA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比重已占到70%至80%”,因此,不同教学对象采用案例教学的比重也是不同。在案例教学阶段,不能唯“案例”是从,盲目地排斥授课教学以及降低授课教学的比重。

(三)案例质量不高

目前,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三多三少”主要是指“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西方案例多,本土案例少”。首先,公共管理案例陈旧。从目前教学案例的编写来看,很多案例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案例,案例陈旧,缺乏生活气息和可读性。其次,公共管理案例照搬其他学科案例现象严重。公共管理的很多教学案例往往都是直接从工商管理和企业管理案例直接搬运过来,但是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和企业管理具有明显不同的学科特点,这种案例很难满足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需要。再次,公共管理案例的本土化严重不足。由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起步较晚,往往采取引进西方国家案例的方式来弥补本土化案例的不足。但是,由于政治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这些引进的案例往往“水土不服”,不能有效地解释中国现象,脱离了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这种外来案例的适用性较差。

二、提高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教师、学生和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三个核心要素,其中学生是核心、教师是引导者、案例是手段,因此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公共管理案例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

这种培训首先要使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教师明确案例教学的地位,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公共管理是典型的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因此,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对于达到教学目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而案例教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利器”。教师要明确案例教学意味着知识的流动、教学的中心以及学习的责任承担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手段的知识单向流动过程,学生往往处于消极和受支配的地位,而案例教学意味着理念的更新,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双向流动过程,允许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知识和思想能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双向流动。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要从主角转变为配角,理顺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同时,案例教学并不排斥授课教学,它和授课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只有明确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地位,才能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这种培训还要着重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技能。师资是教学案例的关键环节,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成效。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的自由讨论和沟通,貌似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恰恰相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经过精心的准备以及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够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经过良好的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严格的案例教学训练,会使理论和实践形成‘两张皮’,要么陷入狭隘经验主义,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层次;要么牵强附会成为理论注释,只不过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必然会影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对教师案例教学技能的培训既可以考虑引进案例教学的上岗制度,凡是从事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老师,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准从事案例教学,也可以考虑建立案例教学教师的交流制度,通过不同学校案例教师的交流和观摩,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和核心,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教学才能取得成效。案例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撰写案例报告三个环节,这都要求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进行参与。案例教学不仅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要首先进行预习,了解和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反复阅读教师提供的案例,并查阅相关的资料。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要求学生能够广泛地参与并自由地开展讨论,而不能只听不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案例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不足,部分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讲授教学,而不愿意进行课堂讨论,或者怕错误的发言会引起同学的嘲笑,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同学的课堂讨论,让他们明白案例教学的核心就是同学之间的平等互动,案例的答案也不是唯一和绝对的,以此打消同学们不愿参与讨论的各种顾虑。在案例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总结和思考,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通过评分制度对其进行激励,但是这种评分制度只是外在激励的一种,更主要的激励手段是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发地、积极地而不是被动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

(三)强化案例的搜集、编写和整理

案例教学的基本材料是案例,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手段。因此,为了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就要强化案例的搜集、编写和整理工作,建立案例教学的数据库。针对我国案例教学中的“三多三少”现象,首先要注重案例编写和搜集的时效性,即案例的编写和搜集要与时代同步,这种案例的取材要基于公共管理的实践,能反映最新的公共管理成果;其次要加大编写第一手案例资料的力度,这种案例的选择可以采用微型案例的方式,既降低了案例编写的成本,又拉近了学生和案例的亲近感,增强了案例的生命力;最后要慎重选择国外案例,虽然在我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初期,国外案例的引进对于推动我国公共管理教学的发展意义非凡,但是当今中国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时光,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迫在眉睫。因此,今后案例的编写、搜集和整理工作要加强案例的本土化,编写能够反映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和中国文化背景的案例,提高本土化案例在案例教学中的比重,充实和丰富公共管理的案例库。

关于公共管理建设论文范文二:公众网络参与公共管理论文

一、公众网络参与的特点

1.公众网络参与具有平等性

网络为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事务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开放的平台,公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打破原有的时空、地域等限制,进入到公共决策的过程之中,比如可以较快捷地登录到政府网站,了解政务公开的信息以及一些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情况。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不管公众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官员抑或者是普通工人,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意愿,有效地参与到公共管理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众有了相对较平等的地位和话语权。

2.公众网络参与具有互动性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中,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决策者和信息的发布者,一直主导者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公众的身份只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并不具备太多的话语权,在这种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以及政策的制定都是静止的、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没有任何的互动性。然而,随着网络这个双向的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兴起与发展,公众在信息传播和公共决策过程中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的、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有选择性地接受某一信息,或者是主动发起某一信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建议的提出者。公众的网络参与使公共管理过程拥有多项交流的性能,公众可以与政府对话,提出意见或建议,发起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愿望等,这就实现了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交互性。

二、公共管理中公众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

公众的网络参与在公共管理之中有着传统公众参与所不能企及的优势,但同样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其中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和非理性是其首要问题,在此笔者就主要讨论这两大问题。

1.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性

在互联网这个平台,公众的参与是相对平等、开放的,但这种平等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技术之上的,并不是完全的、没有任何条件的平等,这就造成了公众网络参与的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分布的不均衡;学历层次的不均衡和城乡分布的不均衡。首先,区域的不均衡。据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由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别,概括来讲就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络普及率远远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网络普及率。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5%,而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份的互联网普及率则均不到33%。其次,学历层次的不均衡。由于公众所受的教育、经济收入和年龄的差异就导致了网络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不均衡性。一般来讲,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公众群体拥有的基础网络设施和掌握的信息相对较多,这就引起了网络参与的贫富差距。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精英群体掌控了更多的信息,有着更高的参与公共管理事物的能力和意愿,从而在公共政策指定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影响力和有效性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再次,城乡分布的不均衡。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城镇网民占有率为71.4%,虽然相对2012年,农村网民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公众网络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不均衡。

2.公众网络参与的非理性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事务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对政策制定的不满和意见。但是由于人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发表自己言论的同时都受到自身思想素质、性格差异和道德标准的主导,很容易发生非理性的举动。并且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人们在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时候发生极端的行为和言论时并不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自身形象和利益,所以,在针对一些问题发表观点的时候,一部分人会用到情绪化的词语甚至是虚构的事件来煽动他人,不是所有公众都有分辨信息虚实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极易引发非理性的群体性事件,对整个公共参与的过程都造成不良的影响。由于在网络空间可以隐匿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身份,从而摆脱了现实中道德的约束,一些网民为了一己私欲而做出损害他人,甚至是国家、社会的过激行为,例如采取非法手段发布虚假信息等恶劣行为。网络空间信息的爆炸与泛滥,让普通的公众更加无所适从,盲目地跟随大众的意见,从而使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变成一种偏激的冲动或盲目行为,更甚者可能引发群体极化的暴力行径,必将阻碍公共管理中公众有序参与的健康发展。

3.公众网络参与缺乏有效性

网络参与本身具备互动性,在整个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双向的,仅仅依靠公众的积极参与是不够的,更需要政府部门对公众的参与做出相应的有效回应。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公众网络参与公共管理这一模式依然缺少相应的管理和回应,这就造成了公共网络参与有效性的不足。在政府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政务信息公开不足和政府回应机制不完善。首先,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不少政府网站实时公开政务信息,但是对于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致使公众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监督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督,无法满足公众对于政务信息的获取和对其执行情况的监督。其次,在现阶段内,我国并没有对政府部门的回应做出一定的规定,政府部门对于公众的提问或监督意见的回应一般都是被动性的,是在上层部门领导的指示或者是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选择性回应,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比较缺乏。政务信息公开的不足导致公众网络参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程序,政府回应也缺乏相应的机制和一定的载体,这就造成了公众网络参与缺乏一定的有效性。综上所述,网络公众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当公众在理性的指导下,合理地使用网络有序地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时,就会对国家政府的公共管理事业产生巨大的有利影响;当它被不理性的情绪和极端的手段左右时,便会带来强烈的破坏性,不仅误导公众的思想,同时也会对政府的公共管理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在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中,需要适当地利用网络公众参与,并要积极发挥其作用中好的一面。

三、结语

网络的迅速普及和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政治生活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政府部门也已经越来越重视网络在公共管理事务中的作用。公众的网络参与对公共管理的影响主要是对过程的影响,从政策的制定和事实的过程都有公众的参与,但就我国目前的参与状况来看,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公众网络参与的管理和必要的控制,从而促使公众网络参与在公共管理中能够扬长避短,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

关于公共管理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1.公共管理论文选题指导

2.公共管理专业论文

3.公共管理学毕业论文

4.城市公共管理论文

5.公共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综述

6.浅谈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