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2017-05-11

一场语文考试即将来临,语文教师们应该在怎么样的去准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复习工作呢?让我们来为学生们制订一份良好的考试卷吧!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欢迎阅读!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跌宕/档案 点缀/啜泣 载体/车载斗量

B.谚语/笑靥 沏茶/堆砌 巷道/街谈巷议

C.奢侈/秩序 谄媚/陷害 给予/保障供给

D.恪守/溘然 赡养/瞻仰 称职/称心如意

解析:B项,yàn/yè,qī/qì,hàng/xiàng;A项,dàng,zhuì/chuò,zài;C项,chǐ/zhì,chǎn/xiàn,jǐ;D项,kè,shàn/zhān,chèn 。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次机构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具体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B.为实现从2010年到2020年将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要确保7%的年增长率。

C.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国情复杂,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意识。

D.目前亚太地区仍存在不少利益冲突点,尤其是在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的背景下,亚太局势变得更为复杂。

解析:A项,毕其功于一役:一次行便完成应分几步做的全部事情,形容一举而全功告成。这个词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其意思与所在句子表意相矛盾。B项,确保:确实地保持或保证。C项,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在薄冰上行走一般,如同处在深渊边缘一样。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D项,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圳市今年将对近7年来的重大改革创新项目进行评选并给予奖励,内容覆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以推进、鼓励、引导深圳市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业绩。

B.清明节期间,深圳和广州部分地区突降暴雨,导致很多航班被延误或取消,大量滞留在机场的旅客没有像往常那样大闹相关航空公司,而是保持了理性的态度。

C.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日前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李安凭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D.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在发展双边关系、处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两国的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很多。

解析:A项,语序不当,“以推进、鼓励、引导”正确的语序应该是“鼓励、引导、推进”;“内容覆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通用语序是“内容覆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B项,句子表意不明,“深圳和广州部分地区”有歧义。D项,成分残缺,“进入……”缺少宾语,可以补上的“新阶段”。

答案:C

4.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同样的交际任务可以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段、修辞方法来完成。________。________。比如,传说曾国藩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屡次失利,于是上奏皇帝说“臣屡战屡败”,但这句话后被改成了“臣屡败屡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选择不同的语序,就是完成同样交际任务的修辞方法之一

②后者则不一样,它突出了虽败犹战、不屈不挠的斗志

③这种修辞效果的取得,所依靠的主要是语序

④前者突出了屡战的结果屡败,暗含了指挥不利、作战无能

⑤修辞手段相同,语序不同,话语意义、修辞功能、修辞效果也不一样

⑥虽然只是细微的词序变化,但表达效果迥异

A.①⑤⑥④②③ B.③⑥④②⑤① C.①③⑤⑥④② D.⑥①④②③⑤

解析:①⑤是对修辞手段、修辞方法的具体说明,紧承上文;⑤又是对①的具体解释,故①⑤;⑥是对上文事例的总结,④和②则是⑥的具体展开,故⑥④②;③是对全文的总结,故放在最后。

答案:A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

B.郁然负公辅望 负:怀有

C.趣内阁撰敕 趣:通“促”,催促

D.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 顾:顾念

解析:D项,顾:反而。

答案:D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因与其僚上疏 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

B.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 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

C.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 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D.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

解析:A项,与:介词,和;B项,乃:副词,才;C项,也:句末语气词,不译;D项,以: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

答案:D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 )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解析:③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④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不是劝谏的话;⑥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

答案: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解析:D项,“终于阻止了此事”错误。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

答案: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银币”解为“财物”“礼物”均可),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译出大意给1分;“方”“疏”“谢”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使使”1分,“已”1分,补出主语1分)

(3)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举”1分,“顾”1分,“是”宾语前置标志,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

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

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皇帝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诫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

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登 快 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②绝,青眼③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作者自称。②佳人:指知音。③青眼:表示有好感。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高远明净”1分,“秋景”1分,分析两句各 1分。意思对即可。)

(2)简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作者希望乘船归隐,与长笛、白鸥为伴,表达了对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内容分析1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答案:(1)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2)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3)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3)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4)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4)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6分。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给分。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小题。

为何“著名”多“名著”少

韩志君

当下,我们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创作、生产数量出现“井喷”,其中有精品,也有平庸之作,还有不少属于“豆腐渣工程”。导演吴天明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尖锐地提出:“现在我们到处都是著名导演、著名编剧、著名演员,可名著在哪儿呢?”

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常常就表现在它拷问人心的深度和触碰生活的硬度上,特别是表现在它所达到的人民性的高度上。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来进行创作,就是要提倡“有血痕无墨痕”的佳作,摒弃“有墨痕无血痕”的赝品。我们应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拉近银幕、荧屏与观众的距离,让我们的作品与广大的中国观众贴心、碰心。

我们的国家正进行着伟大的社会变革,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太阳很亮,但有些角落又很暗;前行的大潮激流勇进,但同时又有各式各样的沉滓泛起;真与假同在,善与恶并行,美与丑互映;我们的人民,激情澎湃地创造着历史,同时也背负着历史的重负……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有责任表现这一切,要自觉地贴近、逼近乃至溶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以他们真实的生活为中心,勇敢地抨击假恶丑,大力地弘扬真善美。

但是,我们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强调努力让作品引起广大观众共鸣,与以媚俗的方式迎合观众不是一码事,与“娱乐至死”更不是一码事。娱乐,是文艺作品的重要品格之一,也是它区别于其他一切意识形态最显著的标志。但娱乐并非是文艺作品唯一的和全部的品格。

应当指出的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并不排斥像鲁迅先生那样以笔作为解剖刀,深刻剖析我们的“国民性劣根性”。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使歪风邪气不仅泛滥于官场、商场,也风靡于民间。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同样也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他们身上,同样也有人性的落后面,也有精神的痼疾,也有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国民劣根性”的东西。倘若一写到或一拍到他们,就只是一味地同情与赞许,那也不是很可取的。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在表现官场和商场时,作品并不缺少批判的锋芒,但在表现底层人们的时候,往往凝视多于审视,同情多于解剖,甚至只有凝视没有审视,只有同情没有解剖。这会减弱作品的现实品格和现实主义力量。

还应当指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就要摒弃“恶劣的个性化”和过分的“边缘化”的创作。艺术家在相同的道路上各自失败,在不同的道路上各自成功。没有艺术个性,不敢领新标异,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但艺术个性和领新标异,与“恶劣的个性化”和过分的“边缘化”是两码事。我们在创作中,需要有黑格尔所说的那种“常醒的理解力”,需要关注“人类共同的认知”。早些时候,我读到艾斯特哈兹•彼得一段很有意思的的话。他在评介皮娜•鲍什的表演时说过:“把脸埋进洋葱里,自然会哭泣。艺术的问题在于:如何将私人的体验与感受转化为共同的认知,如何将个人的哭泣(或对哭泣的模仿)转化为舞台上的哭泣和观众的哭泣。在台上真正地去哭还不够,诚实仅仅是个起点……”历史的发展方向,不取决于少数杰出人物的意志,同样也不取决于个别和少数平民百姓的意志,它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合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只有在作品中“将私人的体验与感受”转化为“人类共同的认知”,才有可能在真正的意义上征服观众并与观众心灵相通。

综上所述,我们在电影、电视剧的创作中既要有平民情怀,又要有艺术家的良知。一个成熟的作家和艺术家,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审美立场和价值判断,进而确定作品与生活现实的关系、作品与未来发展的关系。我一向认为,没有文学支撑的导演是走不远的,没有理论支撑的作家和编剧也是走不远的。艺术创作是一场马拉松竞赛,时间,唯有时间,才是文学艺术作品最权威最公正的评论家。

(选自《新华文摘》)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A.一部文艺作品,只有在拷问人心的深度和触碰生活的硬度上有所反映,才能体现其价值。

B.作为文学艺术创作者,不但有责任表现真善美,还有责任表现假恶丑。

C.现今的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一味表现甚至扩大生活于底层的人们的优点,表露自己的同情和赞许,这样的作品没有可取之处。

D.对于电影导演而言,拍摄技术和技巧永远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文学素养的高低并不会太影响一个导演的创作生命。

E.艺术家没有自己独立的审美立场和价值判断,就难以确定作品与生活现实的关系、作品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解析:A项,原文中是“常常表现在”,选项表述绝对化。C项,原文中是“那也不是很可取的”,并没有完全否定同情底层人们的作品。D项,原文是“没有文学支撑的导演是走不远的”,显然点明了文学素养对于导演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答案:BE

13.下列不属于“著名”多而“名著”少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有墨痕无血痕”的作品大大多于“有血痕无墨痕”的作品。

B.为引起观众共鸣,以“娱乐至死”指导创作,以媚俗的方式迎合观众。

C.文学艺术作品将批判的锋芒只指向官场、商场,导致对民间和底层人的批判不够。

D.创作者高扬私人体验与感受,忽视对人类共同认知的表达。

解析:C项,强加因果。文章第5段只是拿如今的作品多去批判官场、商场与不去批判民间、不去批判底层人们做对比,而不是说这种情况导致对民间批判不够,从而导致“名著”少。

答案:C

14.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相同的道路”和“不同的道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6段“没有艺术个性,不敢领新标异,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这句话,即是对画线句子含意的解释。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相同的道路”即是指模拟,“不同的道路”乃是强调个性化创作。

答案:“相同的道路”是指艺术家创作时一味模拟,缺乏创新,没有自己的艺术个性。“不同的道路”指艺术家的创作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风格,摒弃了抄袭和模拟。(每点2分)

15.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作家,其作品以取材于人民、思想深刻著称,请以《祝福》为例,分析鲁迅是怎样“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就是要提倡“有血痕无墨痕”的佳作,摒弃“有墨痕无血痕”的赝品。鲁迅先生的《祝福》,以其批判礼教的深刻性,成为文学史上掷地有声的佳作。

②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就要自觉地贴近、逼近乃至溶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以他们真实的生活为中心,勇敢地抨击假恶丑,大力地弘扬真善美。《祝福》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祥林嫂的故事,表现了底层人民备受礼教摧残和压迫的现实,抨击了封建礼教的丑恶、残酷。

③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就需要让作品引起广大观众共鸣,摒弃媚俗和有意迎合观众的创作态度。《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激起了读者对礼教吃人本质的痛恨,对底层妇女的同情。

④人民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需要对各阶层人群进行审视和解剖,剖析其“国民劣根性”。《祝福》既批判了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维护者们的残忍、虚伪之处,也指出了以“我”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软弱之处,同时还表现了祥林嫂等底层人民的麻木、愚昧。

⑤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既要表现独特的创作个性,又要摒弃“恶劣的个性化”和过分的“边缘化”的创作。鲁迅对祥林嫂这个人物的创作,对鲁镇环境的描写,对礼教的批判角度,都迥异于同时代的作家,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些都是其独特创作个性的体现。(观点2分,分析2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请任选一组作答。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独 腿 人 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