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要怎么种植
香蒲为香蒲属作物,别名蒲黄和蒲草。起源于中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香蒲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香蒲的栽培技术
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为香蒲属作物,别名蒲黄和蒲草。起源于中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株高1.5~2.5米,须根,具有地上假茎和地下根状茎。纤维用作物,香蒲是制造人造棉和纸张的原料。叶和假茎分别是编织蒲包及蒲席的原料, 白嫩的假茎和根状茎可作蔬菜,蒲黄入药。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乳白色。地上茎粗壮,向上渐细,高1.3-2米。叶片条形 ,长40-70厘米,宽0.4-0.9厘米,光滑无毛,上部扁平,下部腹面微凹,背面逐渐隆起呈凸形,横切面呈半圆形,细胞间隙大,海绵状;叶鞘抱茎。雌雄花序紧密连接;雄花序长2.7-9.2厘米,花序轴具白色弯曲柔毛,自基部向上具1-3枚叶状苞片,花后脱落;雌花序长4.5-15.2厘米,基部具1枚叶状苞片,花后脱落;雄花通常由3枚雄蕊组成,有时2枚,或4枚雄蕊合生,花药长约3毫米,2室,条形,花粉粒单体,花丝很短,基部合生成短柄;雌花无小苞片;孕性雌花柱头匙形,外弯,长约0.5-0.8毫米,花柱长1.2-2毫米,子房纺锤形至披针形,子房柄细弱,长约2.5毫米;不孕雌花子房长约1.2毫米,近于圆锥形,先端呈圆形,不发育柱头宿存;白色丝状毛通常单生,有时几枚基部合生,稍长于花柱,短于柱头。小坚果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果皮具长形褐色斑点。种子褐色,微弯。花果期5-8月。
香蒲的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 - 2100米的沟边,沟塘浅水处,河边,湖边,湖边浅水中,湖中,静水中,水边,溪边,沼泽地,沼泽浅水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全境。菲律宾、日本、原苏联及大洋洲等地均有分布。
香蒲的栽培技术
香蒲是水生宿根作物, 生长过程需水较多。对气温反应敏感, 秋季蒲株地上部逐渐枯黄, 但根状茎的顶芽转入休眠越冬, 待翌年气温适宜时再萌发。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萌发、分株和抽薹开花三个时期。萌芽时期要求气温最低为10℃,达到15℃时有利于蒲芽生长;分株时期是指各母株基部密集节上腋芽的萌发与生长,一般每个母株当年可繁殖5~10个分株;抽薹开花与分株不是截然分开的, 蒲田在分株时期已有部分蒲株进入抽薹开花。
繁殖方法
香蒲栽培香蒲系采用无性繁殖。栽前从蒲田中选挖假茎较粗、叶片较宽、呈葱绿色有光泽、生长健壮、带部分根和根状茎的蒲苗作种苗。气温在20℃左右栽植易成活, 且生长也较快, 当年产量也比较高。栽植的株行距为50×50厘米或65×65厘米。栽植时水层浅的要深植,以将苗根全部入土为宜;水层较深的, 要挖穴扶苗壅土稳根, 但苗叶要露出水面, 否则蒲苗会因缺氧而闷死。栽后要使蒲田保持浅水层, 有利于蒲芽的萌发和分株。整个生育期间不能缺水受旱, 以免蒲株过早抽薹开花。各时期的水层, 要随着蒲株生长而逐渐增加, 以不淹没大多数蒲株的假茎为度, 即使遇上短期洪水, 也不能淹没, 应迅速排洪降低水位。除草对分株生长有重要关系, 要早除和除净。在栽后半个月要将已腐烂的草肥撒入行间;当蒲株黄瘦并大量抽薹开花时, 应在小暑前割除花穗, 抑制生殖生长, 同时追施氮素肥料,促进营养生长。多数蒲株生长停止,叶色深绿老健且组织已充实时, 即为收割适期。收割过早或过迟都影响蒲叶质量, 不利编织加工。为利于蒲株宿根再生, 要选择晴天和蒲株上没有露水时进行收割,收割高度要按照留下大部分蒲株假茎的要求,做到“齐包斩叶”。新植蒲田第一年一般每公顷收干蒲1 500~2 250千克:第二年可增加一倍; 第三年达到最高约5300~6000千克。以后由于蒲株逐年衰老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产量也逐年下降,到第五年或第六年要进行更新。
分株繁殖
用分株繁殖。3 - 4月,挖起蒲黄发新芽的根茎,分成单株,每株带有一段根茎或须根,选浅水处,按行株距50cm × 50cm栽种,每穴栽2株。
田间管理
栽后注意浅水养护,避免淹水过深和失水干旱,经常清除杂草,适时追肥。4 - 5年后,因地下根茎生长较快,根茎拥挤,地上植株也密,需翻蔸另栽。栽后第2年开花增多,产量增加即可开始收获。6 - 7月花期,待雄花花粉成熟,选择晴天,用手把雄花勒下,晒干搓碎,用细筛筛去杂质即成。
香蒲的病虫防治
1. 黑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上出现褪绿的黄色病斑,后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变褐色并有轮纹,边缘有时有黄绿色晕圈,上生黑色霉层,直径5 - 15mm。严重时,病斑连成片,除叶脉外,全叶枯黄。此病是由真菌引起,雨季发生严重,荷塘或盆栽连作,以及氮肥施入过多或夏季水温过高等情况下,病害均很严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发病较严重的植株,需更换新土再行栽植,不偏施氮肥。发病时,可喷施75%的百菌清600至800倍液防治。
2. 褐斑病
危害荷花叶片。在病叶上出现直径0.5 - 8mm大小的圆形斑点,呈淡褐色至黄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病害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黑色小霉点。秋季多雨时发病较严重。病菌多在残体上越冬。
防治方法:清除残叶,减少病源。发病严重的可喷施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用80%的代森锌500至80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