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计论文
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 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独立审计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独立审计论文篇1
浅谈审计独立性
【摘要】美国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向人们陈述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市场也不尽完善这个事实。安然事件的爆发使审计的独立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针对安然公司出现的审计独立性方面的问题,描述了审计独立性的相关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独立性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保证审计结果真实可靠的重要因素。在任何情况下,放弃审计独立性,就是放弃了注册会计师的灵魂。
【关键词】审计;安然事件;独立性
一、引言
美国上市公司安然,这家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七,曾被华尔街的分析员强列推荐“买入”的明星企业一夜之间轰然崩塌,于2001年12月2日向纽约破产法申请破产保护,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随后,安达信会计公司因审计过失和妨碍司法之责被迫解体,结束了89年的生命历程。震惊全球的安然重大财务丑闻案,引发了我们对社会审计独立性的深刻反思。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连安达信都胆敢弄虚作假,见利忘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否还有独立性可言?他们究竟怎样违背了审计独立性,使得安然公司骤然间土崩瓦解?
二、审计独立性的基本理论
审计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排除干扰及个人利害关系,秉公实施检查并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或报告)的一种特性。
审计独立性包括审计主体身份上的超脱性和精神上的公正性。身份上的超脱性,是指审计主体在组织上、血缘上、财务上没有关联关系,否则,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地执行业务。精神上的公正性,是指审计主体能够公正对待审计活动的有关利益方,不偏不倚。身份的超脱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精神的公正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身份的超脱性,而且要保持精神的公正性。身份的超脱性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而精神的公正性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即不偏不倚)时才成立。
审计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它是审计价值的源泉,它意味着审计是一种客观公正的监督,是审计工作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正因为审计具有独立性,才受到社会的信任,才能保证审计人员依法进行的经济监督活动客观公正,提出证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审计信息才更有价值,才能对被审计单位确定或解除受托经济责任提供依据,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三、案例分析―安然事件中的审计独立性
安达信会计事务所是当时的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它拥有强大的公信力。正是利用人们对它的信任,它成功地掩饰和隐瞒了安然公司的会计造假事件。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迅速瓦解的真正原因,是其为安然公司提供的审计行为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1.同时提供除审计业务外的其他业务
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其财务报表一直由安达信审计。安达信除审计业务外,还向安然公司提供收费不菲的咨询业务,甚至帮助安然公司代理记账,这充分说明了其审计缺乏独立性,起码是缺乏身份上的超脱性。安然公司是安达信的第二大客户,2000年度,安达信向安然公司收取了高达5200万美元的费用,其中一半以上为咨询服务收入。
2.安然公司多名高层来自安达信
安然公司的首席会计主管等多名高管都曾经在安达信工作过,而其中的安然公司首席财务长官正是安然事件的幕后黑手。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安达信的审计工作是否是在一个完全客观独立没有利益纠葛的环境下进行的?
3.合作时间长且关系密切
安然公司成立16年以来,为它提供审计服务的一直是安达信,因为美国会计制度并没有要求更换提供审计服务的事务所。据了解,安达信的审计师不仅穿着安然公司的工作服,而且还参加安然组织的员工活动,包括生日晚会、旅游度假等。这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客户关系。这种关系不得不让我们对安达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产生怀疑。
首先,安达信收取了占费用一半以上的咨询服务收入,由此看出审计师与被审计客户有共同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严重违背了审计独立性,使得安达信在发现安然公司的会计问题的情况下,仍然视若无睹,反而助纣为虐,出具了与安然公司存在的重大会计问题形成鲜明反差的两份报告。另外,安达信为安然公司代理记账,然后,它又审计自己,这严重偏离了审计的原则和目标,没有分清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再次,安然公司的首席财务主管、首席会计主管、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不胜枚举的低级别管理人员等都是从安达信辞职到安然公司担任职务的,可见,安然公司的会计问题,主要是通过关联方关系来达到其造假目的的。审计的独立性被他们严重扭曲了。
四、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首先,现行的会计师事务所聘用制度存在缺陷。承担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由被审计单位自行聘用的,形成了被审计单位与事务所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被审计单位如果对事务所的审计工作不满意,则该事务所就必然面临被炒的后果。这种经济后果会导致事务所去迎合其雇主的需要,造成审计背离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要求。
其次,经济上的利益制约使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经济来源不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而是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在经济上的利益制约机制下,注册会计师要完成客户的委托,付出符合客户要求的有偿劳动。一般情况下,让注册会计师收取被审单位的审计费用,却向不付费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负责,审计独立性显然无法保证。
第三,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历程短、经验少。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发展阶段,投机成分较多。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投资者并不重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因而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并没有聘请“独立性高”的事务所,相反,为达到其各种“利润操纵”的目的,他们反而需要“独立性低”的审计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刚,张艳红.从安然事件看社会审计的独立性[J].财经界,2009(05X):140-140.
[2]李铮.从安然事件看审计的独立性[J].商场现代化,2010(2):61-62.
[3]郑玉梅.从安然事件看我国社会审计的独立性问题[J].邢台学院学报,2006,21(3):95-97.
[4]陈碧芸.从安然事件谈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J].福建财会,2003(1):36-38.
独立审计论文篇2
浅议独立审计制度
摘 要:独立 审计制度失陷的根源在于理性有限,而对独立审计制度的改进,首先要从制度悖论中走出来;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独立审计与其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审计起源、交易费用、代理关系等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独立审计制度 理性博弈 制度悖论 公司治理结构 交易费用 代理关系
一、独立审计制度的改进
独立审计制度的改进:从制度悖论中走出来。人们设计和实施制度,总期望取得 经济 理性与道德理性、个体理性与 社会 理性的和谐,但在很多时候,实施制度的结果又与制度设计者的意愿背道而驰,出现制度悖论。独立审计制度的改进,显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总的情况是由非理性走向理性,出现一轮又一轮的改进和提高。独立审计改进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在尊重个体理性的前提下,强调审计师的道德理性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责,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达到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相互均衡。对此,如下四个现实 问题 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1)在独立审计市场是否需要设定准入资格。实行准入资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审计师的入场质量,可以人为地控制入场主体的数量不会太多,避免出现管理成本太高和繁荣下的混乱。但准入管制又难免不受寻租行为和部门利益的 影响 ,具有竞争上的歧视性。从长远看,应该向行为管制过度。
(2)独立审计管制上的重点究竟应该在审计的价格管理还是审计的质量管理上,低价竞争的确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审计质量。审计市场是一个竞争性市场,无论是低价限制还是高价限制,都是有违市场经济法则的。然而,如果审计质量管理作为管制的重点,不仅可以解决价格管制的尴尬,而且也抓到了审计工作中矛盾的主要方面。
(3)加大处罚力度的经济后果与审计制度建设的系统性、 科学性问题。民事赔偿是威慑侵权的必要机制。可以这样说,过低的 法律 风险是造成我国 目前 审计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赔偿不到位是我国独立审计还存在造假的主要原因。但美国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强惩罚制度并未杜绝独立审计的造假,这告诉人们,惩罚有个度的问题。独立审计管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有限责任制与无限责任制的优劣问题。虽然有限责任制并不天然地与独立审计势不两立,实证 研究 发现,我国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对审计意见无显著影响。但当有限责任制被滥用为规避法律责任的工具而不是作为 发展 壮大的手段时,有限责任制也许该走到尽头,或者应该受到更严厉的限制。
二、独立审计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独立审计服务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审计服务购买方的审计单位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不是内生性的而是来自于外界(例如,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债权银行或外部股东)的法定义务,被审计单位本身不存在对审计服务的需求。审计服务的真正需求者是被审计单位的外部利益关系人,例如,投资者、债权人、税务机关、政府采购机关、学者等等。审计服务是衡量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在多大程度上公允地、一致地披露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财务变动情况,审计服务通过诸如审计抽样等技术 方法 来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与公认 会计 准则的符合程度,因此,独立审计本质上是独立的外部监督活动或外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审计起源看独立审计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众所周知, 现代 审计的发源地是在英国,这种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南海事件”导致了数以万计的债权人和股东蒙受损失从而导致了对其会计账目的检查;第二阶段英国通过了由国王授予特许证来设立股份公司的法案,之后还颁布了《股份公司法》,明确规定“账簿须经董事以外的第三者审查,执行审计业务的监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尽管以后英国股份公司的发展又经波折,但由此确立了审计的基本原则,此即:
(1)独立性,账簿须经独立的第三者审查。
(2)审计人员聘用相关事宜的最后决定权归 企业 所有者。
(3)企业的所有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在不同状态下可能分别属于管理者、股东、债权人、职工、甚至法院,因此可以理解为在不同具体的情况下审计的不同安排。
虽然具体而言,各国审计实践都有所区别,但是在基本原则方面没有超过以上三点。可见,独立审计产生的 历史 和现实原因是为了保护包括股东和债权人在内的权利和利益,实质上也就是要保护他们的所有权的实现形式,而这正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本质和 内容 。
从交易费用看独立审计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考虑到审计人员和事务所可能要承担的 法律 责任,审计这种外部监督活动采取了鉴证服务的形式,独立审计的目的在于降低代理成本或者交易费用。审计是不同类型的交易费用的替代机制,即以外部监督成本代替内部组织成本的转换机制;另一方面,也是以对结果的监督替代了对过程的监督的转换机制。由于对过程的监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转向了对经营业绩即结果的监督,审计检查了 会计 意义上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变动状况,而这正是其它各种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基础。
就企业而言,我们可以将交易成本划分为内部组织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包括为了审计的外部监督成本)。虽然交易费用所指极广,但一般来说,它可以用制度成本来概括,包括了所有与制度或组织的建立或变迁、所有与制度的组织和使用有关的成本。这里所说的制度或组织既包括宏观上的,也包括微观上的各项 政治 、 经济 、法律、行政、市场、企业和其它组织等制度和组织。而与审计相关的交易费用主要体现为行使剩余决策权而发生的成本上或者所谓行使发号施令的权利上。为此,企业必须将包括决策发起和实施在内的决策管理职能,与包括决策批准和监控评价在内的决策控制职能分配给不同的各方。而审计就是第三方独立监督和评价。换句话说,使这些职能得以运转、维护和使用这些制度的交易成本就包括了审计成本。
从代理关系看独立审计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可以理解为委托———代理结构。一个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处理的 问题 包括:
(1)谁应该成为委托人,谁应该成为代理人。
(2)委托人和代理人都以各自的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又因为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对代理人无法进行全面监督,或者即使可以全面监督这样的监督成本也太高,因此,必须签订代理契约以明确所有权———相机的剩余控制成本的安排。
(3)由于不确定性、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全面监督成本太高难度太大、以及契约的签订、执行和法院的判决都带片面性等原因,决定了代理契约的不完备性。而就是因为契约的不完备性导致了相机控制的剩余控制权的的极端重要性。在这个所有权结构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规定,相应的决策程序、监督和控制以及激励机制应如何安排?这就产生了最佳契约问题。
(4)什么是最佳契约呢?代理成本最小从而企业总价值最大的契约,或者说能使剩余求偿权和相机控制权达到最大对应的委托—代理结构是最佳契约。
(5)如何实施和监督这些合约呢?进而,如何调整这些合约呢?这马上涉及到经营过程中信息反馈和监控。
(6)进一步说,代理成本是为使代理人以符合委托人最大利益而对代理人进行监督、控制、激励和惩罚而产生的一系列包括订约、监督和委托人损失在内的成本,其中监督成本就包括了独立审计成本。代理成本最小意味着上述监督、控制、激励、惩罚等诸成本的总和最小,它们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也说是说,如果监督成本上升,委托人损失成本就有可能下降;而如果监督成本下降,委托人的控制成本、激励成本、委托人损失就有可能上升。
为了使它们的总和达到最小,就应该使边际监督成本等于边际非监督成本。这就从量的规定性决定了审计的边界范围和法律责任,也就是通过检查公司财务报告的遵循性和一致性来检查其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变动状况,审计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提供了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