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创业故事

2017-03-11

有人在公司起步,有人在街道起步,也有人在菜场起步创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菜场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菜场创业故事篇一

人生一手烂牌,他却能够打出富贵。他就是100多个国家很多主妇人手好几个的密封容器——乐扣乐扣(Lock&Lock)的创办^,身价近10亿美元的金俊一。

他,没有显赫家世,只有破落家道。

他,没有名校学历,只有高中肄业。

他,没有富爸爸,只有破产穷爸。

他是乐扣乐扣创办人,金俊一(Kim Joon-11)。

新出炉的美国《福布斯》杂志“2011年韩国40大富豪”,2010年因为公司股票挂牌首度进入排名的金俊一,名次从26名推进到第22名,资产9.65亿美元。这9.65亿美元得来不易,全靠一个一个塑料盒辛苦堆砌而成。

没有富爸爸 从菜市场起家

金俊一致富之路在韩国堪称“非典型”,因为排在他前面的,只有两个人跟他一样,财富不是来自继承,不属于任何财阀家族。

韩国的富豪结构,看看以下数字就知道:前40大富豪中,有23人来自财团家族,其中三星家族占6名,LG、现代家族各占5名。

而金俊一家世不显赫,爸爸还破产,欠了一身债。金俊一迫于家计,高中才读了2年就决定辍学。当时他才16岁。忆当年,金俊一说:“我在期末考前退学,我必须赶快赚钱养家。”

刚开始,金俊一在传统市场里卖厨房用具。1978年,他设了公司,但直到1998年开发出“乐扣乐扣”,金俊一的一手烂牌,才开始时来运转。

设立公司之初,金俊一是进口日本厨房用容器。他的一个朋友用亲身经历告诉他,做这一行,最后都会被原厂踢走。“我不希望下场跟他一样。”他因此决定自己生产,但生意一直有气无力。因为,会卖不代表会生产,会生产也不代表会经营管理。

20世纪80年代,韩国工资一年涨了30%,金俊一撑得非常辛苦。致命的一击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来临,“生意像深海潜水,直线下坠”。现年58岁,头秃得只剩耳上两片头发的金俊一忆起当时,笑声爽朗地说:“我下定决心要找到杀手级的产品。”

他收掉生意,整整一年,他世界各地到处看展。愈看,怀里揣着的“一定不能做”的产品名单愈长:会受文化差异或季节因素限制的不做、会破的不做、太重的不行、颜色太多不行(否则库存会太复杂)……

最后,他决定做透明塑胶容器。但前面有特百惠(Tupperware)、乐柏美(Rubbermaid)这两家世界第一、第二名的品牌,金俊一需要找出完全不同的东西。

回到韩国,他聘请一组研发团队:“我们把许多产品的优缺点全部列出来,然后把他们的优点融合成一项产品。”最后,百分之百密封、透明,内容物一目了然的塑胶盒成为答案。同时为了节省空间,他的容器必须可以直接从冰箱或柜子里拿出来放进微波炉和端上餐桌当餐具,用完可以直接进洗碗机。

同时,为了可以让抱着小孩的妈妈只用一只手就可以开关,这盒子不能像市面上主流产品一样必须一只手扶着,另一只手沿着盒缘按压盖子。

最后,金俊一的团队设计出四边挂扣,盖沿用特殊硅胶,每边“喀啦”压一下,便能轻松盖上,而且百分之百密封。

产品是做出来了,但是,怎么卖?

不卖产品 解释产品

金俊一花了2个小时,到首尔一家折扣店,站在乐扣乐扣货架旁,很多人被挂扣吸引,但很少人下手买。沮丧之余,他了解到,示范是必须的。于是他派出推销员到各个商场示范,销售果然提升了10倍,但是成本也增加了。

于是他又改变策略,改到电视购物台上卖。这下成功了!销售一飞冲天。

2000年,金俊一开始进军美国电视购物市场。一则乐扣盒里装一张美钞,压到水里却完全不会进水的广告片,很快抓住观众的眼睛,播出第一天就卖了5000组,造成轰动,沃尔玛和其他连锁通路开始主动要求销售。接着乐扣乐扣进军德国,又创下电视购物频道1分钟卖出466套的空前纪录。

“我告诉销售人员,不要卖产品,要解释产品。”金俊一说。

在海外市场四处开花

乐扣乐扣如今卖至100多个国家。在伦敦哈洛德百货公司可以买到它,在上海的超市也可以买到它。在上海,乐扣乐扣还从2006年起,连续5年蝉联最受欢迎的品牌第一名。

金俊一在上海开旗舰店时,店的对面是Prada、香奈儿、LV,表示乐扣乐扣和这些顶尖名牌是同等级的。“店本身比产品重要,”金俊一说,“卖产品之前,你要先打好品牌形象。”他同时也善加利用韩剧热,请《大长今》饰演韩尚宫的梁美京代言。到这里为止,好像一切元素都齐备,可以开始卖产品了。

如今乐扣乐扣在中国大陆塑胶容器市场占有率第一名。金俊一也已经进军其他新兴市场,先是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接着又攻打老挝、柬埔寨、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

乐扣乐扣如今控制了韩国63%的国内市场,远远超越第二名特百惠30%的国内市占率。去年乐扣乐扣营收大幅成长40%,达57亿台币,净利率高达43%。

乐扣乐扣2010年4月在首尔挂牌,股票一上市,金俊一马上变成富豪。因为他持有公司54%的股份,1.57万韩元的挂牌价,让他拥有的股票市值立刻超越一万亿韩元,跻身万亿元富豪榜。乐扣乐扣股票上市后一路上涨,到了4月底,涨幅累计已经高达142%,这也让乐扣乐扣市值达到17亿美元,金俊一个人持股价值也因此上升到9.65亿美元。

金俊一一半时间在海外跑,但是只要他回到韩国,他花很多时间在公司总部一楼的旗舰店:“这地方让我接近消费者,观察他们的反应。”

其实乐扣乐扣的公司不叫乐扣乐扣,而是海纳开碧(HanaCobi),但没有多少人知道。金俊一自己也说:“没关系,知道乐扣乐扣比较重要。”

菜场创业故事篇二

“您好,我要1斤小芹菜、1斤纯瘦肉、3盒土鸡蛋。”规模不大的菜市场内,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每天都会手提购物篮,面带微笑地在各个摊点来回穿梭,老练地挑选、采购各类菜蔬。她轻快的身影犹如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免引得人们好奇地多看两眼。

她叫楼莹莹,是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几个月前,她还在为了保住试用期的工作而伤透脑筋,如今却成了居民区家喻户晓的“送菜天使”。她打造的“菜场O2O模式”——菜易购,让买菜变得像手机逛淘宝一样简单。只要你选好菜品,通过微信、电脑一键下单,她的团队就会在一小时之内为你送菜上门。其方便、快捷、实用的功能和周到的服务模式大受附近居民尤其是90后年轻家庭的欢迎,每天的订单让楼莹莹她们忙得不亦乐乎。

楼莹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大学毕业后,她被一家金融机构暂时留用,三个月的试用期满后,才能决定最终的去留。这三个月,尽避她很努力地工作,但还是因为没有完成一定的业务量而惨遭淘汰。失业后,她在家安安静静地呆了一个月,认真地思考自己想要的未来。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要陪妈妈上街买菜。买菜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买菜时分不清菜品名称,不会讨价还价,辨认不出菜品的好坏且行色匆匆地赶时间。“我可不可以做个菜场O2O模式专门帮需要的人买菜?”楼莹莹从中发现了商机。想法很美好,但实现起来可不那么简单。在父母的支持下,楼莹莹联合了几个同学正式推出了她的菜易购。尽避微信朋友圈、QQ、菜场入口等都有她们的广告,可订单却寥寥无几。苦苦支撑了一个月后,楼莹莹有点心灰意冷了。

一次,她对正在看电视的妈妈说:“真羡慕电视剧里那些生活条件优越的人,不用吃苦受累,应有尽有。”妈妈说:“还记得小时候我给你讲过的一则寓言故事吗?有一头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就做一头牛,工作虽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可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听了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有住房,还受人保护。鸡却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捕兔捉鼠……”

听完妈妈语重心长的小笔事,楼莹莹如醍醐灌顶。此后,她用十二分的精力投入到她的菜易购里,她和团队深入菜市场调查行情,精心设计了购菜流程,并承诺从选菜、过秤到菜品都做到保质保量,所有产品均不高于摊位的零售价格。她们对菜市场内的每一个摊位都做了详细的了解,把每一款菜品的图片、产地、规格、库存、价格等信息都及时更新公布。天道酬勤,被她们的诚意打动,一些年轻的家庭开始接受她们的服务模式。慢慢地,她们细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方圆两公里的居民亲切地称她们为“送菜天使”,他们由衷地喜欢这些稚气未脱却努力坚持梦想的孩子们。

下单、选焙、检验、送菜,楼莹莹和十几个队友忙得团团转却满心欢喜。对于后期的发展,楼莹莹有许多规划——要在各小区驻点并设立带冷藏功能的储存柜,要覆盖更多的农贸市场,让自己的创业梦从菜市场起航。2015年3月,菜易购迎来了第一轮风险投资,发展如日中天。

面对菜易购的成功,有人问楼莹莹,怎么想到在琐碎的菜市场追逐并坚持梦想呢?她说:“是妈妈讲的小笔事让我懂得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与其花时间羡慕别人优渥的生活,不如脚踏实地经营自己的每一个梦想。”只要心怀梦想,用心经营,哪怕是以不起眼的菜市场为阵地,也会给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菜场创业故事篇三

眼下,人们吃海鲜,不再单单追求一个“鲜”字,更讲究一个出处。整个海鲜市场,已从过去的“菜市场”、“码头”时期,转为“品牌化”运作时代。 12月23日,位于瓯海区六虹桥路的寻鲜岛大楼将正式营业。该大楼集加工生产海鲜与形象店为一体,是温州寻鲜岛食品有限公司的总部。大楼的主人是永嘉人李金隆、李金枢、李金杰三兄弟。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永嘉上塘,这个远离大海的县城内,三兄弟却吃准了海鲜。他们以上塘市场为跳板,从最初卖海蜇的小贩,一跃成为温州市首屈一指的“海鲜大王”。

小木船孵出海蜇专业户

楠溪江从上塘镇穿梭而过,它是李金隆、李金枢、李金杰三兄弟海鲜之路的始发站。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楠溪江畔活跃着一艘小木船。这艘船时常在上塘与乐清、上塘与洞头之间穿梭,拉回一船又一船海鲜,再拿到菜市场卖。

冬天,江面上寒风刺骨;夏天,船舱内闷热难耐。贩卖海鲜的道路,是场酷刑。但船老大以异常顽强的毅力,没日没夜地坚持着。他的海鲜越来越受欢迎,以至于不少村民专门在江畔等他的海鲜。此后很多年,这艘木船成为上塘人心中一个“海鲜名牌”。

上世纪80年代初,这艘小木船每趟来回就能带来两三百元的收入。船老大叫李成宗,是李金隆、李金枢、李金杰三兄弟的父亲。子承父业,三兄弟年纪轻轻,便相继走上经营海鲜的道路。其中,老大李金隆14岁出来,老二李金枢20岁出来,老三李金杰16岁出来。

1984年,初中毕业的李金杰出来做生意时,小木船已经换成机船。那时,沿着楠溪江顺流而下,再折瓯江到乐清要6小时,到洞头则需要13个小时。那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三兄弟一度忘记了睡在床上是何种滋味。

走一趟,平均需要两天。酷热的暑期,很多海鲜难以拥有两天的保质期。渐渐地,不易腐烂、容易储存的海蜇,成为三兄弟的进货首选,贩鱼的小贩成为了海蜇专业户。

从专业户到水产巨头

随着海蜇产业越做越大,上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三兄弟的需求。1994年,三兄弟来到温州市区,利用在上塘积累的原始资本,在西山东路盘下7间门市房,面积将近400平方米。

“做得广不如做得专”,这时,海蜇仍然是三兄弟的主打产品。与上塘时期不同的是,他们的采购网络已伸入全中国。三兄弟从外地将海蜇批发至温州,越来越多的商贩直接到他们这边拿货,生意也从零售为主转为批发为主。在温州扎根后不久,他们的生意便足以影响整个温州的海蜇市场,而如今,他们在浙江、闽北的海蜇市场已经拥有了较高的市场占有量。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三李金杰在大连市发现,当地农民年收入仅万元左右,却舍得花费六七千元吃海参。这个发现,让他看到了海蜇市场外的一片天空。

“将产品做专后,再做广。”于是,三兄弟开始将触角伸向其他水产品。近几年来,鱼翅、海参、黄鱼等市面销售的几乎所有水产品,三兄弟均有涉及。其中,海参这块蛋糕,他们在温州拥有了较大份额。

巨头名叫寻鲜岛

虽然产业一天天做大,但在三兄弟的心中,当年上塘人围着小木船抢购水产品的影子一直挥之不去。“只有最好的东西,才能吸引最多的顾客”。

以前,上塘人认准的是李家的小木船,如今,由“寻鲜岛”取而代之。

两年前,他们开始着力申请注册“寻鲜岛”商标,随后成立了温州寻鲜岛食品有限公司,集食品加工销售于一体,并一掷3000多万元,在瓯海区六虹桥路买下集加工生产与形象店为一体的近3000平方米大楼,作为公司总部,取名“寻鲜岛”大楼。

对于未来海珍品帝国的版图,兄弟三人如此设计,向最高档的海鲜市场进军:在寻鲜岛海珍品至尊殿可以看到在温州难得一见的野生特大黄鱼、野生辽参、金钩鱼翅及特大针翅等稀有海珍品。

记者手记:三兄弟,一条心

从最初的小木船到机船,再到如今的寻鲜岛大楼,像大多数人那样,李金隆、李金枢、李金杰三兄弟的创业,也是从小舢板到航空母舰的努力。不同的是,很多人是单枪匹马闯天下,而三兄弟打的则是组合拳。

有人担心,三兄弟是不是一条心?兄弟三人对此却毫无顾虑。李金杰说,除了在战略转型上偶尔有所分歧外,三兄弟的创业目标始终一致。

采访过程中的一个细节,让在场人员感动。当问到谁是寻鲜岛的董事长时,李金杰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他说,都是自家兄弟,关键是把企业做好。在寻鲜岛,三兄弟所占股份都一样。

随着产业一天比一天壮大,三兄弟适时地选择敞开家业大门。今天,寻鲜岛总部上百号员工,相当部分的学历是本科及本科以上。

三兄弟说,只有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进入,这个品牌才能更富战斗力。

正如三兄弟所做的那样,在家族企业内,重要的不是头衔、薪水和工作职责描述,而是共同的目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