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桩的六大要领
太极桩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修炼太极拳的核心。太极桩功是提高太极境界的关键,坚持练太极桩功能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混元桩的六大要领。欢迎阅读!
太极桩功之混元桩六大要领
很多人打拳很长时间,但是都没有功夫上身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桩功的练习层次了。
太极拳爱好者在学习一套太极拳套路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每个动作能够不加思索地、流畅地打出来,只能说明会打拳了,还谈不上什么功夫。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功夫,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练习太极推手;一个是练习混元桩。太极混元桩是练习太极拳者提高功力的必修课。
两者同时练习,也可以单独练习,关于太极推手,因为是比较复杂的功夫,因此,在此就不多谈了,重点的讲解一下太极混元桩的练习方法。
太极混元桩是气力兼修的一个好功法,既可以打通经络,使人很快得气,治疗多种疾病,又可以增长力量。
混元桩要领一,要求虚领顶劲
所谓顶劲,就是头颅的后半部分向上顶,但是脖子又不能向上用力的拔,贵在一个虚字。如何才能做到虚?就是让颈椎微微放松,向上拉伸即可,不可过于用力,一旦用力过度,就会使人头晕目眩,不但不能练功,反而有害健康!
正确的体会是,头颅好像悬挂在空中一样,因此虚领顶劲又称为“头顶悬”。
太极拳是一种对称统一的运动,长练太极拳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在太极拳中,有很多对称统一关系,但是两者又互相矛盾。
混元桩要领二,就是尾闾下坠
尾骨由五块尾椎联合在一起构成,一般人这五块骨头不能动,但是练功者用意念放松这五块骨头,使之向下拉伸,时间久了就可以松动了。
这样于由头部向上拉伸,尾骨向下拉伸,自然中间的腰椎、胸椎都得到拉伸,从而减轻了椎骨之间的压力,可以缓解和治疗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颈椎病、神经衰弱、失眠、头疼等许多疾病。
混元桩要领三,松胯、屈膝、圆裆
松垮,就是要求臀部下坐,就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屈膝,就是膝部弯曲,但是不要太过,配合坐胯让人感觉中正安适即可。圆裆,就是要求大腿根部内侧向外撑开,同时膝部向内收,自然裆部就圆了,感觉就像骑马的时候,双腿夹住马背那样的意思。
混元桩要领四,要求双脚用脚后跟和脚趾抓地
脚心涌泉穴要虚,这个好理解。
混元桩要领五,双臂合抱于胸前
双臂自然弯曲,肘部下垂,手略高于肘,双手手掌相对合抱,如抱住一个西瓜一样。要求肩部放松。
混元桩要领六,含胸
所谓含胸是和挺胸相对的,只要不挺胸就算含胸了。具体要求是,下颌微微内收,双肩微微前卷,感觉自胸部到腹部气很顺畅即可。只要做到含胸,就会感觉小腹微微发胀,这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
记住,不可憋气让小腹变大,强行气沉丹田,那样会出问题的。双脚站立时距离与肩部等宽,略宽一点也可以。
总之,上述各个要领必须同时做到,这样站立久了,人就像一棵树一样,落地生根,腿部力量逐渐增大,双脚就像生根一样别人推不动,这样混元桩才算入门。至于高深功夫,也是终身不尽之学,正所谓艺无止境。
练混元桩功的注意事项
1.练拳之前,必须先做暖身运动
练拳之前先活动筋骨,舒展四肢,使体内血气流畅,体外肌肉松弛,不致因练拳而引起任何体内或体外的不快。古代的五禽戏与八段锦,现在的站桩拉腿与松身等,都是为此而设的。
2.练拳之前,必须宁神养气,吐浊纳清
练太极拳不是一上场便动手的,必须凝神片刻,调整呼吸,意念专一,口呼鼻吸,气注丹田,一切纯任自然,全身放松,俟心平气和,才可开始行拳。
练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打完整套拳法后会感觉到周身轻灵,心情舒畅,练太极拳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此外场地有无砖头瓦砾石子等,亦需于入场时注意,以维安全。千万不可因为事小而忽视。
3.练拳之时必须沉肩垂肘,松腰坐胯
出手要略带弯曲,不可太直,推手虽可挺直,应注意将肩放松,劲贯四梢,则手去自长。尤需注意手与眼合、眼与心合、肩与腰合、身与步合、肘与膝合、步与手合,则无论演练或对敌皆缜密矣。
4.练拳之时必须默记其方位
不管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均应注意及之。因为练拳就是对敌,要想到随时都有敌人从我之前后左右攻来,一人从前面攻来,如何克之。
练习太极拳掌握正确的运动规律,正确的学习太极拳能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对人具有教育意义。
两人、三人或四人从前后左右攻来,又如何克之。练拳时有此想象(无人要当有人在),则实战未有不胜者。
5.练拳之时脚步不可过高,务必贴地而进
所谓龙行虎牵,吸腹收腰,挺膊舒筋,敏捷神速,尤宜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气沉丹田,根基稳固。能如是,则进退自如,左右逢源,演练时美观大方,对敌时攻无不克。
6.练拳之时必须严守法度,快慢自然
敌人高来高应,低来低取,快来快接,慢来慢随,所以练拳之时要随时注意对方的行动,必须眼快、身快、手快、步快,着着(招招)不离上中下,步步都要走生门,则所向无敌。
混元桩练习要领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
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
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