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智慧人生故事
从古至今,禅的故事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诗文创作和欣赏,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禅的智慧人生故事。
禅的智慧人生故事1:蝴蝶和禅师
蝴蝶是一个开悟的民族。他们虽然生命短暂,却能享受快乐,随处欢舞。他们在游人中间翻飞,在百花丛中起舞,在狮子的睫毛上小憩,在老虎的胡须上休息……
可是,这儿有一只年轻、漂亮的蝴蝶。他是一位思想家,他正建设一个新的理论:生命应该有目标!他的著作很多,这些著作压得他失去了蝴蝶的快乐,而蝴蝶家族的公民对著作是不感兴趣的,因此这只蝴蝶又痛苦、又孤独。
他的妈妈看到他如此痛苦,停下来对他说:你瞧,这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世界属于你,这儿有那么多热烈的旋律在等待你,我们蝴蝶民族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知道欢乐的民族!孩子,我虽然爱你,我却不能陪同你追寻那该死的目标……
妈妈的话没说完,就飞走了。
他决定去拜访一位禅师。他飞到一个山谷中。这里有一座古庙,古庙的大门破落,墙垣上长了树,屋顶上长了草。古庙里住着一位多话禅师。这位多话禅师平时默默无语,见了参学的人,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他长着一对深邃的大眼,当他看人的时候,别人会觉得那不是两只眼睛,那是两个很深很深的湖。
蝴蝶飞进了院子,向禅师顶礼,问道:“生命有目标吗?”“生命没有目标!”禅师断然回答,“生命本来是张开的,本来是清净、自由和快乐的。如果生命有目标,生命就戴上了枷锁!你们蝴蝶是一个欢舞的家族,如果谁的生命有了目标,谁就快乐不起来,甚至会失去生命!谁有了目标谁就成了机器上的齿轮,谁就会失去自我。在我们人类中,每个成年人都是带着枷锁的生命。可是,如果你说谁戴着枷锁,他会很不高兴的,因为,他们是欢欢喜喜相互戴上枷锁,相互扭结在一起的!你真幸福,你生活在开悟的蝴蝶家族中,你们的生命短暂,却活得无挂无碍。你们能快乐地来到这个世界。你们没有家,却到处是家。你们不知道什么是痛苦,你们天天欢舞,天天活在生命的高峰里……”
多话禅师越说越有劲,可是蝴蝶却没有听懂。这时一只猫从外面跑来。看到蝴蝶,就猛地扑去。蝴蝶从爪缝间躲过,忽地抖擞了一下,好像是抖掉了什么似的,那只猫转身又向他扑来,他又一次地躲过……这只血气方刚的猫用尽全身解数,在扑捉这只蝴蝶,可是柔弱的蝴蝶,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尔前进,忽尔后退,非常快捷而优美地翻飞躲闪着,有时大幅度地回旋,有时急转猛退,战了不知多少回合,终于使这只猫失望地退出攻战。
蝴蝶停在禅师对面的茶几上,他一点不累!他全身连同翅膀都充满着的神奇。
“你在追求生命的目标,你是一位思想家!”禅师说:“我问你,在你同猫进行攻守战的时候,你使用的是你的思想吗?”
“我没有使用思想,我什么也没有使用。”蝴蝶说。
禅师举眼望着他,说道:“那么,使你能够战胜猫的就是‘什么也没有使用’了!”
这只失迷的蝴蝶忽然明白了!他的眉头正在放光,一股灵光正充满着他……就在这一刻他回到了源头,回到了内在的家。
他流着泪向禅师顶礼,告别……
禅的智慧人生故事2:两刃刀
朝鲜的“天下第一商”林尚沃15岁时,父亲林凤库为了培养他的性情,磨炼他的意志,特地把他送到金刚山的秋月寺做了一年的行者。
秋月寺里有一位名叫石崇的高僧。一天,林尚沃从山上打柴归来,正好遇到手持禅杖的石崇大师。大师突然把他叫住,然后伸出攥着拳头的左手,问道:“我这手里有什么?”
林尚沃全然不懂石崇大师的发问究竟包含着什么禅机,于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不知道。”
石崇大师用手中的禅杖敲着林尚沃的头说:“小子,连这都不知道。你给我听着,我还要问你,如果不知道,我还要敲你,直到你的脑袋开窍为止。”
从那以后,每次见到林尚沃,石崇大师都会伸出拳头,问同一个问题。林尚沃每次都回答“不知道”,每次都照例挨上一杖。
最后,林尚沃心生一计,想出一个躲过劫难的好办法。这天,林尚沃又与石崇大师相遇,就在石崇大师又要伸出拳头的一刹那,林尚沃抢先把自己的手握成拳头伸向石崇大师。
面对林尚沃的这一举动,石崇大师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说: “你问我你手里有什么?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我。我现在就告诉你,你的手里有一把刀。”
林尚沃终于使巧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第二天,林尚沃又遇到迎面走来的石崇大师。大师照例伸出手问道:“我这手里有什么?”
已经知道答案的林尚沃脱口而出:“大师手里有一把刀。”
“对。”石崇大师又问,“那我手里拿的这把刀,是救人之刀,还是杀人之刀?”
这又是一个奇怪的问题。无奈之下,林尚沃只能试着回答: “大师手里拿的是一把救人的刀。”结果,他马上挨了大师一禅杖。林尚沃又回答说: “大师手里拿的是一把杀人的刀。”但是他又挨了大师一禅杖。
第三天,林尚沃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得模棱两可地说: “大师手中所拿的那把刀,既可以是杀人之刀,又可以是救人之刀。”
奇怪的是,这次石崇大师竟没有用禅杖敲林尚沃,只是点了点头,然后便转身走了。
此后,林尚沃再也没有受到石崇大师的诘问和敲打。
禅的智慧人生故事3:一斤米的价值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