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论文

2016-11-06

作为学生一线工作者的高中班主任因担任多重角色面临的心理压力很大,心理压力过大直接影响班主任的情绪及心理健康,进而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班主任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班主任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风俗习惯的改变等原因,致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凸显,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家庭及学校把关心学生成长的热点集中在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甚至于许多人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作是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考上名牌大学,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责任,去教育好自己所教的学生,让他们拥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以一个成功者的心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讲究策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一、成功教育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这个问题答案似乎很明确,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并不明确,因为在以升学为唯一目的教育体制下是少数学生取得成功,而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失败者的地位。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在学校其实扮演的是失败者的角色,很多学生毕业以后是以一个失败者身份走向社会的,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诸如修理工、瓦工等重体力劳动是心存自卑的,对自己的劳动角色是不认同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更是明显,有的学生擅长绘画,有的擅长写作,有的擅长体育,在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开发的同时,一定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长处和缺点,尽可能多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与优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亮点,找到自信。作为班主任同时告诉我们的学生要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尤其是生理方面存在的缺点,千万不能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去作比较,否则永远就是一个失败者。班主任开展成功教育,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都能够有成功的成就感,让他们走出校门时都能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

二、挫折教育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巴尔扎克),“不幸是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挫折教育与成功教育相辅相成,没有挫折和失败的人生是不存在的。现代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同时存在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溺爱现象,孩子在家里有求必应,很少被拒绝,忍受挫折能力极差,心理十分脆弱,因此,在生活中自理能力较差,不会洗衣服,不会洗袜子更不会做饭;在学校里不能够正确对待和同学及教师之间的矛盾,要么一味地怨天尤人,要么不从自身找原因,对经受的挫折和失败不能够正确对待,因此,出现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走向极端的事情发生。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给学生讲明白只要人和人交往必定产生矛盾的道理,讲明白出现了矛盾应该如何处理的方式方法,并且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出现的矛盾不回避不退缩,给学生讲清楚处理的方法,相信坚持不懈地开展挫折教育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学校中学会战胜挫折,战胜失败,将来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的风浪。开展挫折教育,让孩子记住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千锤百炼始成钢;让我们的教师明白无论怎么恨“铁”,“铁”是不可能成钢的!

三、感恩教育

我们的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和形形色色的人交往,要面对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因此,在学校就要让我们的学生懂得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所谓平常心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自己的父母亲养育了自己,感恩自己的教师培养了自己,感恩自己的对手激励了自己,感恩社会让自己有了发展的机会。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珍惜;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宽容;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奉献。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利用班会课、晨会课、国旗下的演讲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把感恩当作一种习惯,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去感恩自己的父母,去感恩自己的教师,去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一个人只要常怀感恩之心,树立感恩之德,履行感恩之责,就会自觉做到对祖国报忠心,对社会献爱心,对集体施关心,对父母尽孝心,对自我树信心。

四、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诚信成为国人最缺的东西。考试作弊习以为常、说假话司空见惯,办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的广告随处可见;这一切都在说明,诚信做人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诚信教育是重中之重,诚信教育刻不容缓。作为班主任开展诚信教育这不仅事关我们的学生个人今后如何面对社会的问题,更多的是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一切教育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一切教育的失败是做人的失败!让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班主任责任重大。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能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看客”。作为班主任开展上述四种教育活动仅凭简单的说教是不行的,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一定要在开展各种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收获,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成就感,相信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

班主任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二: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作为一位教师,他要么是在帮人,要么就是害人。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心理健康如果出了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具重要性。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的水平。这让我们为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担心,也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担忧。

俞国良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五方面:一是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教师只有对教育工作有热情,才能更加的投入工作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二是教师要了解实时的教育政策,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三是能在教育界建立和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四是具有稳定而积极的心境;五是能够进行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吴思孝认为,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应符合下面五个标准: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良好个性;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林崇德认为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在对自身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依照社会的期望和自身的实际状况不断对自己的行为及心理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角色的要求,并不断促进角色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状态。他们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虽有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共识,即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人格、热爱本职工作、良好的心态并认同教师角色。

2社会支持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给予的各种支持。从社会剌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看,社会支持被定义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如来自家庭成员、同学、同事以及各种社会团体所获得支持和帮助来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多,那么个体的正性生活体验和正性的情感就多,与此同时,负性体验和负性情感就少,心理障碍就少。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地降低诸如焦虑、沮丧、长时间压力等心理困扰。教师群体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社会支持来源主要来自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学生家长、家人和朋友等。教师在学校中获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有研究表明,教师工作态度与他们所获得的学校领导支持间存在显着相关。学校领导的支持比同事或者朋友的支持更具影响力。宋中英2007年的研究发现同事的支持会增加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而来源于校领导的支持对降低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是最有效的。因此,学校领导在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要考虑从情感因素上给予教师支持,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尊重教师的人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教师体验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等,从多个角度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主观幸福感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认知评价。一般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对它的评定依赖于个体内在的标准;其次,主观幸福感是相对稳定的,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有时会受到当时的情境和情绪的影响,但通常它是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最后,主观幸福感有整体性的特点,它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了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即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之一。据调查表明,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教师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调查也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水平是有区别的,主观幸福感是个人内在的一种主观感受,而心理健康不仅有主观感受的一面,也包括了感受不到的一面。简单来说,感到幸福的人并不说明其心理健康水平一定高,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也不一定总是感到幸福。因此,心理健康水平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主观幸福感,而主观幸福感也只是部分的反映心理健康水平。

4其他因素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社会因素。首先,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很多地区的中小学开始施行教师聘用制。择优录取、竞争上岗,这使得教师工作竞争加剧;其次,随着学生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与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师工作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再次,教师工作劳动强度大,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跟他们的劳动付出未成正比,容易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失衡;最后,由于教育的改革,社会经济也在转型阶段,由此而引发的教育价值取向多元化、教师的生存危机等问题都是导致教师身心不健康的重要压力源。

学校因素。首先,学校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不够重视,导致教师获得的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其次,学生的行为问题、学习问题以及升学指标压力,使教师常常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最后,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也是现在许多教师感觉到紧张和有压力的根源。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来有序组织教学。

3.3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

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多接触实际生产过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解决实际生产过程的各种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授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4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把实物、动态演示、静态图形、文字表达、声音解说有机融合在一起,把抽象教学变为形象直观的教学,使许多学生听起来枯燥、老师讲解费力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能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具有多种形式,教师应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综合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工作得以优化。

教师个人因素。首先,教师对自身角色缺乏认同、对自己对学生的期望过高、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矛盾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是习得性无助感,以致常常感到悲观失望、焦虑彷徨;其次,家庭负担重,尤其是有孩子的女教师,由于教师工作本身的繁忙,使她们照顾家庭的时间很少,对家庭对子女有愧疚感。再次,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结构的老化也容易使教师时常感觉力不从心,从而有职业倦怠和焦虑感;最后,教师缺乏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这使他们长期压抑的心理未能获得及时的调整。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促进的作用;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等因素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也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提高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重视教师生活质量、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促进教师往专业化发展,专业化水平越高,工作成效越高,教师能更多地体会到教育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建设富足的精神家园。给予中小学教师更多有效的社会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领导与教师间相互的支持与帮助、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和理解,这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