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的治疗方法_治疗胃息肉的偏方

2017-06-06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那么胃息肉的治疗方法有什么呢?下面小编为你介绍。

胃息肉的治疗方法

1、胃息肉的治疗方法

1.1、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1.2、微波灼除法。利用微波可使极性分子振动产生热效应的原理从而使组织凝固气化进行息肉灼除,同时具有止血作用,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无蒂息肉,对较小息肉可一次性灼除,较大者则需多次治疗。

1.3、激光法。将激光器产生的高能量激光,经内镜活检孔导入的光导纤维照射病变部位,通过光能转变的热能,使其组织蛋白凝固、变性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多用于宽蒂或无蒂息肉的治疗。

1.4、尼龙丝及橡皮圈结扎法。通过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结扎后第1周内息肉脱落并形成浅溃疡,第3~4周形成白色瘢痕而愈合。

1.5、氩离子凝固术。氩气可通过离子化传导由钨电极产生的高频电能,使组织发生凝固效应,近年来应用于内镜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主要适用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1.5厘米的息肉。

1.6、冷冻法。将致冷气体经特制导管通过内镜活检孔直接喷洒在息肉表面,或用特制的冷冻杆对病灶进行接触冷冻,使组织坏死脱落。

1.7、射频法。射频为一种200~750kHz的电磁波,进入病变组织后,局部产热使其水分蒸发、干燥而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1.8、酒精注射法。内镜下用无水酒精围绕息肉基底部一圈作点式注射,一般只用于广基息肉的治疗。

2、胃息肉的病理分类

2.1、再生性胃息肉

临床比较常见。息肉分布于胃内的部位不定。多数发生于胃炎较重的部位,息肉以多发多见,直径约1cm,表面光滑呈分叶状。

2.2、腺瘤性息肉

即息肉状腺瘤,发生于胃粘膜的各处,幽门区约占一半,为胃腺瘤中较常见的类型。单发最多见,也可多发。

2.3、乳头状腺瘤

即绒毛状腺瘤,发病在临床中极少见到。肉眼观察可呈乳头状及绒毛状,常为广基无蒂,镜下结构为柱状上皮细胞被复分支状含血管结缔组织索芯组成。

3、胃息肉的日本三田分类法

3.1、Ⅰ型:最为常见。息肉形态一般呈无蒂半球形,息肉隆起与胃黏膜间角大于90度,色泽与周围粘膜相似或稍红,好发于胃窦、胃体及胃底。

3.2、Ⅱ型:息肉呈半球形,无蒂,息肉隆起,与胃黏膜间夹角近90度,表面发红,中央可见凹陷,多见于胃体、胃窦及胃底交界处。

3.3、Ⅲ型:息肉多发于幽门窦部,表面不规则,呈菜花样、山脉状或棒状,无蒂,息肉与粘膜间夹角小于90度。

3.4、Ⅳ型:息肉有细蒂,蒂之长短不一,表面光滑,可有糜烂及颗粒状改变,异型性显着。

胃息肉的临床表现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

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较为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可有吞咽困难。

治疗胃息肉的偏方

1、偏方一

附子6克、肉桂4克、干姜10克、苍术10克、厚朴6克、白芍15克、红花10克、元胡12克、枳壳10克、米壳4克、吴茱萸10克、黄芪12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目筛成粉,分成4克1包,每次1包,一天两次。

2、偏方二

冰糖50-100克、白酒适量用法:将白酒倒入冰糖中点燃至冰糖溶化后吹灭。

3、偏方三

每天早晨锅里放水,加三片姜,八个红枣,小火煮开八分钟,冲入到打一个生鸡蛋的碗里,空腹喝,它会在你的胃里形成一层保护膜,慢慢修复你的胃,喝几天就会感觉胃舒服了,坚持喝,多年的胃病就会好。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