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2017-03-08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校园文化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校园文化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路径 》

【摘要】分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认知不足、积淀意识不足、“个性”缺失等问题,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景观文化内涵建设、名师风范影响、行业企业文化渗透等方面探讨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路径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篇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乎国家强盛、民族兴衰。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大学,在国家文化建设和传承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正因此,校园文化被视为大学的风骨,也是大学的生命。真正的校园文化是靠多年的积淀,靠一代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追求,靠坚持和信仰而形成的。这种长期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可以称之为“大学精神”,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会对这个环境中的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可以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冷漠的”高校排名,而是他们生活于其中的“鲜活的”校园环境。莘莘学子在校园的空气中自由呼吸、展翅翱翔,他们突破创新、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这就是文化示范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也只有建设高品质、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才能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宏伟蓝图。

一、从“文化强国”到“文化强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宏伟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开门见山提出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国家如此,大学更应如此。“文化强校”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要大力倡导“文化强校”理念,积极构建校园文化体系;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线,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要树立开放包容的办学思想,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既坚持就业导向更注重育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更重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对学生的熏陶和引领。”可见,建设校园文化特别是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因为高技能人才同样要有文化知识的积淀,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存在较多问题,难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有的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程度认知不足。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和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职校园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文化氛围,需要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强烈呼唤“顶层设计”,应集各院校最高水准而为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更应有文化自觉意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然而,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程度的认知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第二,校园文化建设积淀意识不足。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在校园文化积淀方面有先天不足。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当前在高职院校办学中,或多或少存在浮躁氛围。热衷于宣传学校各类“成果”,无暇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工夫、做功课,由此加剧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先天不足”之症,难以形成有广泛影响力和较高认同感的校园文化特质。第三,校园文化建设“个性”缺失。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一情况与第二点的“积淀不足”密切相关。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没有凸显“校本设计”,没有构建好高职校园文化体系,从而弱化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提升。

三、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有效路径

(一)努力创建高职校园文化品牌

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不长,都是比较年轻的高校,论文化积淀,自然无法与百年名校相提并论,但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借鉴本科院校经验,树立职业院校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再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如《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提及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慈善文化”、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爱育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孝文化”等。这种文化品牌树立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在践行的过程中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学校的文化名片。各地方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上应有特色意识,充分展示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构建自己的文化名片。如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认真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努力形成自身品牌。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指出:“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相关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支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民族自治地区有其鲜明的文化特点,以广西为例,绣球、山歌、刘三姐等被认为是广西最具文化影响力的符号。广西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完全可以深挖广西元素,展示广西色彩,结合民族文化的精髓形成自身品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在这方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新年音乐会是一个创新。该校在音乐会曲目选择方面,除经典民族、流行音乐外,非常重视凸显广西民族特色,2014年的曲目《春祈大酬雷》充分展现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展现了广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重视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建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帕夫雷什中学》中说,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能发挥育人作用。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有其标志性景观,它会成为全体师生的文化骄傲,会成为大家心灵的归宿。凡历史悠久的名校,都有其标志性的校园景观,在学校发展和壮大的历史长河中赋予景观深厚的文化内涵,发挥其持久的文化认同感和影响力。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清华大学的“大礼堂”、武汉大学的“樱花”等,都在岁月的积淀中影响着一代代青年学子。校园景观,成为名校之“名”的重要内容,成为学校文化内核和灵魂的承载地。高职院校中,在标志性景观方面虽稍显不足,但也不乏为此努力的案例。如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把校区建设和区域旅游有机结合,以成都标榜女红工艺博物馆等为基础,整体创建国家3A级景区校园就是很成功的案例。类似的情况还有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现桂林旅游学院),其校园本身即是3A级景区,这样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发挥名师风范及其伟大人格的影响力

名师、大师,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人格、学识,将对学生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学界大师辈出,如陈寅恪、刘师培、吴宓、金岳霖、梁漱溟、熊十力、钱穆、钱钟书、饶宗颐、季羡林等,他们影响着一代代学人,影响着无数学子,大师人格魅力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虽然高职院校强调实践教学,强调应用技能,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基础性、综合性、理论性人才培养模式,但教师的人格、学识也会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现在我们国家各层面都在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只有当其体现在老师身上,融入到教师的行为规范中,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理解、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一批名师、大师,以他们卓越的学识培养学生,以他们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以他们非凡的影响力提升校园文化的生命力。

(四)把行业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指出:“借鉴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包括其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等,是企业独特的文化积淀,有其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当前,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关系极为密切,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行业企业的文化精神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行业企业文化也将成为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校企深度融合、合作是高职教育办学的鲜明特色。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中说:“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这都表明了行业、企业在中国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认为,没有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就不是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职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重视其对学生的熏陶和引领作用。要善于把行业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积极作用。这方面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把“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精神教育引入创业教育;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所在地军区发起“强军育才接力工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强调专业办学“五个一”,明确每个专业办学必须至少有一个合作企业等。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在构建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和“文化育人”过程中,行业企业文化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高职校园文化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价值观形成、推动大学生社会化、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通过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有望解决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让高职院校成为富有职业元素的“文化强校”,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实现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下的内涵建设,保障高职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浅谈校园文化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性分析 》

【摘要】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区别于初高中,它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组合而成的,在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各大高校要从校园的独特性以及校园本身的文化内涵入手,注重校园的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做到积极向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使大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可以让校园活动开展的更好,从而实现了大学的教育目的。本文将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性

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来说较为繁琐,首先是因为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程度都比较深,其次是因为大学涉及的并不只是单一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以及社交活动等方面。高校要坚持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同学学习的知识更系统,视野更加宽阔。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融入和谐的理念,发展校园文化的精髓,根据自己学校的优势和传统,寻找建设大学校园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法。

一、加强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建筑特色以及校园环境,校园的设备标准等等。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会从外观的特征去吸引学生和家长,儒雅的环境更适合学习和生活,可见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有多么重要。加强整个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先在头脑中设计出该学校的代表图案,例如:校徽等。校园环境的建设要符合本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整体特征,体现该学校独有的魅力。无论是雕塑,标牌还是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要进行加工和升华,要通过环境的设计和提炼,反映整个学校的精神和一定的文化特征。例如:艺术院校与综合类大学在设计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艺术类院校的校园虽然不大,但这个校园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音乐学院有贝多芬,歌德等世界著名音乐大师的雕塑,而戏剧,电影类学校有摆设着莎士比亚等名人头像,初次此外艺术类院校在教学楼里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思想的灌输,墙壁的颜色以及墙上的壁画都有着一定的传播效果。对于综合类大学的物质文化设计则显得普通些,通过建设要体现高校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背景以及人文环境等等。所以,全校师生也应该维护校园的物质文化,丰富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重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的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内在机制,若要推进校园的文化建设,就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证大学的日常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高校师生严格按照本学校的规章制度去做,遵守学校纪律,执行学校任务,整个学校才会良性发展。因此,学校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让所有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达到共识,可以避免部分学生思想意识不积极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建设校园的制度文化要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不要让学生感觉自己“被管理”,要调动师生的主动性,营造团结,共进的文化气氛,发挥最大的功效,在制度文化建设中提高效率。

三、开展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的行为文化指的是学校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校园独特的风格和文化气息,目的是要培养当代优秀的人才,大学的课程没有初高中紧张,增加校园的行为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情操,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校的文化品质,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有着一定的好处。不同的行为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学校开展大学生艺术节,培养了学生兴趣,能够让校园内多才多艺的学生有更好的施展空间,同时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给他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光彩。学校开展学术科技文化的比赛,对于培养学生在学术方面的研究以及学习系统的知识结构都有着积极作用。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最需要的是劳逸结合,舒缓学习紧张的神经和压力。校园的行为文化建设具有娱乐功能,让同学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受到教育,学习无处不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注入人文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与精神文化教育相结合,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特征。

四、培养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建设主要指的是办学理念特征及价值观念。某些大学会弘扬自己学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风气,陶冶学校师生。纵观世界的知名大学,每个大学都有着独特的校规和校风,体现了大学的整体精神面貌。国内大学要学习国外知名大学的文化建设观念,创造一个健康,团结,积极向上的教风和学风。

五、总结

综上所述,校园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本文也从四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总结出,只有将各个层面综合起来,全面的发展,才能建设出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才会使校园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杨霞,张继河.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07).

[2]李洋.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宋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2.

浅谈校园文化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

【摘要】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载体,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学校的组织宣传或倡导下,由师生共同组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举办的各类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创新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推动高职院校学风的建设与和谐文明校园的创建。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

校园文化活动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载体,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学校的组织宣传或倡导下,由师生共同组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举办的各类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开展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加强校风建设,促进高职学生心智、素质成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通过创新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与全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它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反映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及校园环境等方面的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构成的系统;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广大师生的素养,陶冶其情操,能够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身潜能,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更有力地推动了和谐文明校园的创建。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它是校园生活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师生精神生活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和加强师生运用思想、能力、知识的重要实践手段。创新高职校园文化活动,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广大师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和谐文明校园的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要有创新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要有开放性想象,同时结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要求策划者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素养,尤其是创造性素质,且要勇于实践,才可能推陈出新。

2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原则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创新原则

校园文化活动创新要按照科学求实及遵循客观规律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要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底蕴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应使广大师生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同时,校园活动形式要灵活、新颖、丰富多彩,应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借鉴和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东西,我国古代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在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需剔除糟粕,学习和肯定有用;国外也有很多先进的地方值得学习,但要根据我国国情,不能完全照搬照用国外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民族化。三是,打造精品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也是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向;倡导和繁荣校园文化活动,需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创造出高品质、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和参与的优秀形式和内容。四是,从实际出发,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实施中,受到环境、物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多数学校面临着经费困难、设备和场地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根据本校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开展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协调校园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及遵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加强活动场所和人文景观的建设,合理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2.2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某些高校没有把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只是简单、粗糙的规划,没有科学依据和理论根据,缺乏调研,与实际脱轨;二是,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分类上,各高校重视程度与关注力度不同,一些学校面临经费困难、设备和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三是,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空泛,主题风格如出一辙的问题;四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学生参与过于被动,而多数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教研、科研任务中,参与不多。

3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及实施路径

校园文化活能够展现大学生个人风采、抒发政治情怀、相互交流感情,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扩大求知领域的重要方式,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表现形式,对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形成院校历史传统,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主题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积极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创新。

3.1开展主题性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可以抓住每年的关键时间点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如雷锋月、五四青年节、心理健康活动月、创业月、一二九运动等文化宣传活动。开展的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具有现代气息,经过熏陶、感染、启迪等方式体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动规范,塑造并引领学生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建立勤学、友爱、互助的良好风气,深化诚信教育。此外,结合思想政治课强化学生的基础道德修养,弘扬校园文化。

3.2与社团活动结合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数量和质量、要有精品意识。一次精品活动的影响力,会超过几十次一般性的活动。高品位、高质量的精品活动,才能赢得广大师生的青睐。校园文化活动,须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创造出更多的适应师生精神生活需求的、具有强烈感染力,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和参与的精品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表现自我、提升素质的重要平台,只有广大同学踊跃参加,活动才能普及、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结合社团文化和班级文化活动,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专业年级、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都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3.3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要以学生的成才成长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所开展的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们即将迈向职场,面对就业压力大,毕业生数量多等现实状况,高校在教学改革的同时,应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应将职业生涯特点融入到校园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缩短职场适应期。

3.4与教学活动和专业学习相结合

校园文化活动创新要与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多开展以提高大学生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第二课堂文化活动。所开展的活动以突出专业技能为重点,发挥专业特色为优势,努力营造专业文化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提高专业素质;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提高融合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展示专业特色,形成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4结语

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了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对学生思想的转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不断创新,有利于广大师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和谐文明校园的创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了广大师生的情操、提高了素养,有利于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推动了高职院校学风的建设与和谐文明校园的创建。

有关浅谈校园文化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本科网络传播毕业论文范文

2.浅议人文素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人文素养他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人文素养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网络传播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6.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