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称论文发表代理
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小编整理了会计职称论文发表代理,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会计职称论文发表代理篇一
新世纪我国会计理论创新体系研究
[摘要]21世纪进入知识 经济时代。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将给 会计迎来新的挑战,也必将对现有的会计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知识经济的特征要求对会计进行全面的改革,重新构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理论创新体系。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271(2001)02-0049-03A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将主要由资本、劳动力转化为知识和人才,知识和人才将成为推动生产力 发展和 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这种生产要素的转化必然带来会计 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对会计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当前,会计面临的客观环境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呢?(1)主体多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国际化,我国经济结构将产生主体多元化,那就是不仅有国营经济,还有中外合资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外商投资经济等,这样一来,经济结构主体多元化带来的利益冲突将日益突出,竞争将日趋激烈;(2)金融市场化。由于金融市场化必然带来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资产将成为最重要的经营资产,金融市场将成为最有活力的市场;(3)市场信息化。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创新不仅产生了信息产品、信息市场,而且使任何经济都离不开信息。尤其是市场运行更不能离开信息;(4)人力资本化。伴随知识经济、技术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在生产要素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不仅是生产者,而且是财富创造者,人力已成为宝贵财富。但人力必须是具有知识的人力,所以学习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十分必要;(5)经营形式多样化。随着企业资本经营社会化、市场化,企业经营形式必然多样化,企业不得不在更大规模和更合理的结构上经营,为此,企业形式将逐步向公司化、集团化、股份化推进,这就必然带来企业 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即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内容的重大变革;(6) 计算机 网络化。迎合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浪潮,任何单位和部门都将全面启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导致电子化、信息化高潮,将促使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结构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面对变化了的客观环境,我国会计自身的功能与结构如何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客观环境,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国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以物质和货币为对象,它所反映的资产内容狭窄、产权观念陈旧,特别是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认识不足,人才智力投入仅作为企业的一项成本费用或作为一项无形资产简单地予以反映,这些理论和方法在传统经济时代,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但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智力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大,因此,应建立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体系,以充实填补传统财务会计的内容及空白。关于会计理论及方法创新的具体内容阐明如下:
1 会计目标理论什么是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都是建立在会计目标的基础上。会计目标主要明确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等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企业的全新资本,作为关键性、主导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领域,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知识和创新。因此,会计目标应主要转为:关心企业人力资本拥有量及其能力的增长,反映企业人力资源价值量的大小,体现人力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 会计权益理论传统的权益理论有业主权益理论、企业主体理论、剩余权益理论等,所有这些权益理论都是建立在财务资本至上的理论基础上。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市价相对于财务资本的市价上升,原来以财务资本至上的地位要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所取代,这种变化改变着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相对地位关系。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也应纳入企业产权的主体范畴,对其所有者权益也应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3 会计准则理论什么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规则。会计准则是随着会计反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产生了新的会计要素、新的核算内容,例如智能知识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等。对它们的会计处理尚未作出明确规定,不能准确地进行会计处理。因此,必须对知识经济条件下产生新的会计要素和新的核算内容,需要制定出具体的会计准则,以规范会计行为,规范会计核算内容。例如人力资源价值如何确认、计量,如何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4 会计假设理论会计假设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但这些前提条件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会计假设必须作相应的变化。传统的会计假设有会计主体、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四个假设。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处理技术日趋现代化,传统会计的会计假设必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传统的会计期间假设是以一年为一个会计期间,按月计算成本、编制报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会计期间可以划分得更小,会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随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随时地编制和报送会计 报告。计算机实时报告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使用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获得最新的会计信息,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才能获得。因此,对会计期间的改革,应变定期为随期或实期,划小会计期间,随时动态地反映会计信息,掌握会计资料,更好地为经济决策服务。持续经营假设,由于新技术革命带来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随时有破产、清算、兼并的可能。货币计量假设,单纯用货币计量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希望能提供更多的面向未来的有用的、非货币信息,如绩效评价仅仅靠货币计量是不够的,还需要非货币计量。
5 会计要素理论面对错综复杂的会计核算内容必须进行科学的划分,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作的最基本的划分。传统会计确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劳动所有者权益、投资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六大要素。从传统会计来说,这六大要素符合传统会计核算的要求,适合工业经济时代会计核算的需要。但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核算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人力资产、知识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财务资产的比例不断下降,为构建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体系,仍然使用六个要素,但内容是以人力资本为主,以反映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理论及方法的创新体系,将企业人力资本纳入企业产权主体的范围,以形成完整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6 会计平衡理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平衡公式应当体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全面反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变化;二是恰当的反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权制度及其特征,根据这个内容,将传统会计的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改为“资产=负债+投资所有者权益+劳动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所有者权益”。资产反映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财务资产、人力资产和知识资产;权益代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权益或共同的所有权益,包括股东权益、债权者权益、人力资本的权益和尚未明确主体的未定权益。
7 会计核算理论当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后,随着会计平衡公式的改变,会计的基本内容也将发生变化,传统的会计概念、会计核算体系也将发生变化: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改革,必然带来以下方面的变化:现行会计核算应从有形资产向人力资产和知识资产转移;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应从财务效益向全方位效益和社会资产转变;对经营成果的计算重点应由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发展转化;在利益分配上应将由现在的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改为按知识分配,即按贡献大小和创造增值大小进行分配。
8 会计资产确认理论资产的确认应以资产的本质特性来加以确认。传统会计所说的资产主要是财务资产,其表现形式是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但它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企业的人力资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其作用是越来越明显,理所当然应作为会计资产予以确认。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会计理论及方法的创新体系中,企业资产应由财务资产、人力资产二部分组成。企业的财务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对于这部分财务资产的确认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会计确认方法;人力资产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和专有知识二大类,传统会计将知识资产会计淹没在无形资产核算中,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显著反映知识资产和技术经营”的要求,更体现不出知识资产的内涵。因此,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有必要把知识资产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一块。人力资产就是将人力资源资本化为会计资产加以确认。人力资源作为资产加以确认的理由是:一是资产的本质是未来经济利益,而人力资源正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主要源泉;二是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虽然不是企业所拥有,但企业是可以控制的;三是资产是可以计量的,而人力资源具有可计量性的特征。因此,应对人力资源资本化,并作为会计资产加以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确认的范围应从货币信息扩展到非货币信息,应从确认过去延伸对未来的确认。
9 会计资产计量理论传统会计中,资产的计量方法都是采用历史成本法,这种计量方法能反映实物资产的价值,也能反映人力资产的价值。人力资源也象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其资本化的前提是商品化和市场化。人力资源符合资产的特性。在人力资源形成、使用和产出效益过程中,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比如人力资源投资、使用会发生投资成本、使用成本,人力资源使用后产生的效益,反映企业利润的增加,这些不仅可用货币计量,而且可按历史成本进行核算,反映人力资产当期的价值量。当期的价值量可反映当期所产出的效益,同时也是研究未来价值的基础。反映期的价值并不排斥未来价值,未来价值一般只能用于预测决策,不能用于核算,不能衡量当前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而人力资源的价值必须通过财务会计计量出来,并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价值。
10 会计资产记录理论由于传统会计记录的是货币与实物资产,记录的内容狭窄,人力资产价值没有记录反映出来,因而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会计记录理论要求,通过计量据以会计记录。会计记录必须符合真实、正确、完整的原则,这是加工和运用会计信息的前提条件。不完整的记录是不能据以编制会计报告的。因此,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记录的内容、范围必须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规范,以使会计记录内容完整无缺,特点是将长期没有反映的人力资产和知识资产价值正确地反映出来,以表明企业的人才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和技术成果。以资投资者、债权者以及有关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1 会计资产效益理论企业的收益是人力资产与物力资产共同使用的结果,应当共同分享剩余价值。现行会计核算中,反映物力资产,没有反映人力资产,将决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要素排除于会计核算之外,显然是不合理的。在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际,强调人的因素的条件下,应该充分发挥人力资产对企业效益的贡献,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使用,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动性,才能创造出更高效益,所以人力资产的价值与企业效益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人力资产与物力资产作为企业创造财富的构成要素,其性质都是企业的财富,因而在财务会计核算中,人力资产价值的构成与物力资产价值构成应具有等同性。目前,在财务会计中,要求资产的计价一般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资产价值构成一般以投入成本为基础,再考虑新增值的影响,人力资产价值的构成应与之相对应,既要考虑投入成本,又要考虑人力资产产生的新增价值。
12 会计资产报告理论传统会计报告是为了满足投资主体的需要,提供以货币为主的会计信息并定期报送会计报告。这种报告体系一是提供的会计信息滞后,都是事后反映;二是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充分,在内容上不能纵观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而对知识与人才资源的揭示几乎没有。因此,会计报告体系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报告的改革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重构会计报告体系。会计报告体系应由通用会计报表系统和专用会计报表系统组成,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二是丰富会计报告的内容。由于人力资产的资本化,在会计报告反映的内容上应反映人力资产的情况和人力资本取得的效果;三是改革编报时间。传统企业会计报告的编报时间是定期的,是一种间隔时间相等的报告制度,但由于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周期短,应改变等距报告为实时和随时报告,根据需要随时提供会计报告资料;四是改革报告传递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传递会计报告,实现会计报告信息网络化,使会计信息更好地有效地为信息使用者服务。五是增加经营和财务预测信息报告的内容,提供更多有预测性、前瞻性的信息。做到在现行计量属性基础上,增加其他现行价值信息和非价值信息。如有人力知识价值信息等,提高会计报告决策的有用性和有效性。
以上内容是对重新构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新理论的见述,非常有限,仅供参考。
第16卷第2期2001年5月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会计职称论文发表代理篇二
比较国际会计研究
一、英国 会计
格鲁-萨克逊会计体系。盎格鲁-萨克逊会计体系可以明确地与大陆欧洲、拉丁美洲、亚洲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区分开来。它不仅在英美推行,而且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制度和实务。与其他国家集群会计相比,盎格鲁-萨克逊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较高。
英国是第一个建立现代意义上会计 职业团体的国家,在会计 发展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鉴于殖民时期的广泛的商业贸易,英国的会计方法通过英联邦及其范例,对世界各国早期的会计实务有着深刻的影响。尽管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以及国际间剧烈的竞争,英国目前正面临新的挑战,但无可否认,英国有着丰富的会计思想。1973年,英国加入了欧洲共同体(Eureopean Community,1993年改称欧盟European Union)。作为欧盟的成员国,必须遵守相应的法规。例如欧盟发布的第4、7、8号指令都是有关会计 审计协调的 专题规定。无疑地,欧盟在成员国会计协调问题上的积极举措将影响英国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其逐渐向大陆欧洲模式靠拢;同样,英国会计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也会有所增加。
(一)会计的法律规范与监管
英国会计的立法依据主要是公司法。公司法的基本原则是适用于在管辖区内组建的所有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颁布的公司法为英国会计模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它不但规定了公司(包括公开招股和不公开招股)必须公布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关于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指导思想——真实与公允的观点。其后英国一直强调企业全部帐目应按“真实与公允”的观点予以提供。 但“真实与公允”在英国并无官方的确切定义。一般认为,“真实与公允”是指以诚实的态度披露所有真实的、可信的重要信息,不抱偏见,不隐瞒或忽略重大事实;必要时可超出规定要求披露有关细节。
自1948年公司法颁布以来,英国立法经历了几次修订和补充,除1948年文本外,1967、1976、1980、1981年(实施欧盟第4号指令)历次修订的文本都作为单独的立法存在,公司在执行或引用时,必须相互参照才能决定取舍,很不方便。这种情况在《1985年公司法》中才得以统一。这次修订对历次公司法的有关内容加以删改和增补以后,使之合并为一部统一的公司法规。因为全文很长,正文共25目747节,另加附则,被形象地称为“庞然大法”。1989年,英国又对前述公司法作了进一步补充与完善,以实施欧盟第7号、第8号指令。
(二)会计职业界及会计准则的制订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会计实务完全是在法律的支配下由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因此,尽管职业会计师最早出现在英国,但英国会计职业界开展会计准则的制订活动却落后于美国。
英国关于会计准则的研究,最初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个称为“会计研究会”的民间团体。由于存在的时间较短,该委员会不曾留下引起后人重视的成果。其开拓性活动便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England and Wales,简称ICAEW)继续进行。从1942年开始,ICAEW发布了一系列《会计原则建议书》(Recommendation on Accounting Principles)。60年代,英国公司间的兼并风潮使人们对财务报表的信心大降 ,加上新闻界对会计职业界持续不断的抨击等诸多压力,1969年,ICAEW 发表了70年代会计准则设想的声明,并于1970年创立“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Accounting Standards Steering Committee,简称ASSC)。同年,“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Scotland)和“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Ireland)成为该委员会的成员;“注册会计师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成本与 管理会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Cost and Management Accountants)以及“ 财政与会计特许协会”(The Chartered Institure of Public Finance and Accountancy)也先后加入该委员会。这样,1976年2月1日成立的“会计职业团体顾问委员会”(The Consultation Committee of Accountancy Bodies,简称CCAB)就成为上述六个主要会计团体采取共同行动的联合 组织。随之,“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改称“会计准则理事会”(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简称ASC)。
不管ASSC还是ASC,制订会计准则都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要求。制订的会计准则称之为《标准会计实务公告》(Statements of Standard Accounting Practice,简称SSAP),于1971年开始发布。《标准会计实务公告》既反映了应当吸收的联合王国和爱尔兰共和国的法律规定,又考虑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经ASC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后,还须经过前述六个会计职业团体分别批准才能生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团体均拥有否决权。此外,由于英国公司法未曾提及《标准会计实务公告》,它实际上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过人们一般认为,根据《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真实和公允的,不这样编制的财务报表则可能被法院认为不真实或不公允(Arden和Hoffman,1983年)。曾引起人们对英国会计准则的不确定地位表示关切的高尔 报告(Gower Report,1984年)认为,对会计准则给予法律承认的时刻终会来临,但必须承认这个时刻尚未到来。会计准则理事会(ASC)于1990年8月1日为会计准则委员会(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ASB)所取代。
会计准则委员会隶属于“财务报告委员会”(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简称FRC)。 为确保准则有效实施,“会计准则委员会”下设“紧急问题 工作组”(Urgent Issues Task Force,简称UITF),负责研究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意见摘要”(Consensus Abstract)形式提出解决办法供参考。“会计准则委员会”制订的会计准则称《财务报告准则》(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简称FRS)。
截止至1999年6月仍然生效的英国会计准则内容如下:
1、会计准则理事会(ASC)发布的25个标准会计实务公告仍然有效的有:
(1)SSAP 2:会计政策披露(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Policies)
(2)SSAP 4:政府补贴会计(Accounting for Government Grants)
(3)SSAP 5:增值税会计(Accounting for Value Added Tax)
(4)SSAP 8:公司报表在应计制下的税务处理(The Treatment of Taxation under the Imputation System in the Accounts of Companies)
(5)SSAP 9:存货与长期 合同(Stocks and Longterm Contracts)
(6)SSAP 12:折旧会计(Accounting for Depreciation)
(7)SSAP 13:研究开发会计(Account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8)SSAP 15:递延税项会计(Accounting for Deferred Tax)
(9)SSAP 1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Accounting for Post Balance Sheet Events)
(10)SSAP 19:房地产投资会计(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 Properties)
(11)SSAP 20:外币折算(For Eign Currency Translation)
(12)SSAP 21:租赁和租购合同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 for Leases and Hire Purchase Contracts)
(13)SSAP 24:养老金费用会计(Accounting for Pension Costs)
(14)SSAP 25:分部报告(Segmental Reporting)
2、会计准则委员会(ASB)自成立至1999年6月发布的财务报告准则公告:
(1)FRS1[1996年修订]: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2)FRS 2:子公司会计(Accounting for Subsidiary Undertakings)
(3)FRS 3:财务业绩报告(Reporting Financial Performance)
(4)FRS 4:资本工具(Capital Instruments)
(5)FRS 5:报告 经济业务的实质(Reporting the Substance of Transaction)
(6)FRS 6:收购与兼并(Acquisitions and Mergers)
(7)FRS 7:收购会计中的公允价值(Fair Values in Acquisition Accounting)
(8)FRS 8:关联方披露(Related Party Disclosure)
(9)FRS 9:联营和合资(Assoctiates and Joint Venture)
(10)FRS 10:商誉与无形资产(Goodwill and Intangible Assets)
(11)FRS 11:固定资产和商誉的减值(Impairment of Fixed Assets and Goodwill)
(12)FRS 12: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Provision,Contingent Liabilities and Contingent Assets)
(13)FRS 13:衍生和其他金融工具:银行和类似机构的披露(Derivative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ruments:Disclosures for Banking and Similar Groups)
(14)FRS 14:每股收益(Earning Per Share)
(15)FRS 15:有形固定资产(Tangible Fixed Assets)
英国的会计准则与美国相比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差别。具体而言,英国并不仿效美国制订规模庞大、包罗万象的会计准则。这一方面是因为英国会计界认为,从目前已有的内容来看,制订会计准则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是因为英国会计职业团体未能像美国那样筹得同等规模的资金,这样,有限的能量只够优先应付紧迫的会计问题。
(三)主要会计实务综述
1、报表体系。
关于会计报表,英国在1948年公司法的附则中就提出了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报表格式。1981年修订的公司法按照欧共体第4号指令首次规定了可供选择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格式。财务报表一般包括:(1)董事会报告;(2)损益表和资金负债表;(3)现金流量表;(4)全部确认的利得和损失表;(5)会计政策公告;(6)有关财务报表的注释;(7)审计师报告。至于合并财务报表则包括合并损益表、合并资金负债表、控股公司自身资产负债表(不要求控股要求损益表)、合并现金流量表以及董事会报告(包括全年经营情况 总结)。上述报表均比较概括,资产负债表的格式采用报告式(垂直式),将大量详细的信息资料放在报表注释中。此外,为了履行公司的 社会经管责任、扩大对外提供的通用信息,英国还鼓励各公司编报增值表、雇员报告、企业与政府间货币往来情况、外币交易情况、未来前景预测等报表。
2、计量实务。
1985年公司法赋予历史成本计量以特定的法律权威,但英国企业在资产重估上的自由和弹性则是独特的。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此处“市价”系指可变现净值,而非美国的重置成本。不同批次购进的存货项目,税法允许采用先进先出法确定成本,但不允许后进先出法。有趣的是,美国与英国在这方面的会计术语大相径庭。例如美国用“stock”表示股份,用“inventory”表示存货;在英国,“stock”成了存货,“shares”指的才是股份。
关于固定资产计量,英国具有较大的弹性。会计准则建议企业至少每5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重新估价并重新核定经济使用年限。重估增值列为业主权益,不能作为当年收益;重估减值,先从该项资产以前列为业主权益的生估增值帐户中抵补,不足部分再计入当年损益。为避免某些公司滥用重估增值分配股利,1985年公司法规定,在资本发生严重亏损的情况下,董事会必须确保净资产不被高估;耐用至股份公开公司来说,只有当公司的净资产超过缴入资本与不可分派的准备之和时,才允许分配股利。该规定事实上是要求公司在发放股利前确认任何未实现损失。折旧计算存在多种方法,如直线法、年金法、年数总和法等,不要求对土地和 建筑物计提折旧,但必须在资金负债表中按公开市价反映土地和建筑物的现实价值。
关于研究开发费用,英国按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种类型划分。前两种类型的支出,均在发生当期作费用处理;后一种类型的支出一般也按同样方式处理,只有符合特定的条件时才能予以资本化。这些条件包括:研究属于专题项目,费用可以单列;研究取得成果的把握性极大,且能以收抵支;公司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支持研究项目的完成等。
在所得税会计上,英国企业无论是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都应按调整后的会计收益(或称应税所得额)支付所得税,并将其列为一项费用从利润中扣除,这种做法将会计收益与应 税收益截然分开,对于会计实务与税法规定产生的递延税项,要求用“债务法”加以会计处理。
在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财务业绩报告”颁布以前,英国关于非常项目的会计处理独具特色,被认为是“创造性会计”(Creative Accounting)的一个典型表现。 企业中断经营或出售固定资产产生的损益以及重组的有关成本等都视作非常项目,列在收益表中净利润的下方(below the line)。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净利润计算出来的每股收益下包括非常项目产生的影响。第3号“财务业绩报告”准则的出台与实施,使英国对每股收益的理解与其他国家(如美国)趋于一致,即以收益表最后一行(the bottom line)的利润数为基础计算每股收益。
3、合并实务
英国企业合并联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前者广泛采用;当企业合并符合一定条件时,允许使用后者。与美国相比,英国关于权益集合法的规定留给企业应用的弹性空间较大。
英国“创造性会计”的另一个典型表现是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多样化。 它允许企业采用一次性注销的做法,直接冲销有关准备帐户,大多数企业运用该法的原因在于它可以美化企业报告期的收益;同时也允许确认商誉为一项资产予以分期摊销的做法,这主要是为了照顾某些企业的特定需要,如避免准备帐户过度冲减等。
英国的公司法和会计准则都要求控股公司编制合并报表,还规定控股公司与附属公司的决算起止日期必须相同,一般以控股公司的决算期为准。如果决算期不同,必须先调整再合并。联营企业按权益法处理,即对被投资企业当期取得的盈利或发生的亏损根据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同时相应增加或减少长期投资的帐面价值。在外币折算问题上,英国会计准则给予企业的自由度较大,对于收益表中的收入与费用项目,允许企业使用期末汇率或平均汇率折算,而美国只允许企业使用平均汇率加以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