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句子赏析

2017-06-17

长篇小说《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复活》的句子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复活》句子赏析

对待土地问题:涅赫柳多夫认为土地和水、空气一样,不应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地主不能继续把占土地,必须把土地交给种地的人。怎样交法?涅赫柳多夫先后采取了两种做法:一是交给农民去种,收取很低的地租;一是交给农民,地主不收取任何代价,只是让农民按土地质量拿出一些钱作为农民集体的公积金。他认识到,地主无权收取任何地租,所以认为后者更合理。

对待整个贵族阶层的态度:贵族阶层的人自认为是上等人,然而涅赫柳多夫看清了贵族是肮脏的,其生活趣味是卑劣的。他认为自己作为贵族的一员,也是卑劣、可耻的。它不但有这样的认识,而且采取的实际行动:放弃土地,不要仆人,离开阔绰的家,搬进公寓,抛弃贵族生活。在思想上,在行动上都背叛了自己的阶层。作为托尔斯泰的代表的涅赫柳多夫是这样,托尔斯泰也是这样。托尔斯泰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突患肺炎死在阿斯塔波沃小站,以最决绝的态度表明了自己背叛的立场。

对待封建官僚制度:涅赫柳多夫为马斯洛娃的事到处奔波求情,从而展示了形形色色官僚的嘴脸。他们残忍暴戾,嗜血成性,背信弃义,口蜜腹剑,麻木不仁,贪赃枉法,而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本来是善良宽厚的,一旦当了官,就不能不变得麻木、残忍起来。而且势必结成一伙,官官相护。这就不是若干人的问题,而是普遍问题,官僚制度问题。在接近尾声时出现了一个彗星式的无名老头子,主张不要皇上,不要任何当官的。

对待宗教:认为官办教会是欺骗和愚弄人民、维护专制政体的工具。他赞成基督教所提倡的博爱、平等的教义,各人相信自己的心灵,就不分什么教什么派了。就是主张凭良心办事。上帝就在每个人心中。

对待法律和监狱:依照涅赫柳多夫的看法,监狱里的罪犯,一部分是跟本无罪的,一部分是因为精神道德水平高于一般水平,如革命者、政治犯,有一部分是犯了罪的,可是社会对他们犯得罪比他们对社会犯得罪大。所谓社会对她们犯得罪,指的是剥夺了他们生产和生活资料,为了活命,不得不“犯罪”。那个无名的老头子是这样说的:“法律哩,他们先把所有的人抢得光光的,把人家所有的土地、所有的财产都夺过去,算成自己的,把反对他们的人统统杀死,然后再订出法律,不追抢劫,不准杀人。要是他们先订出法律就好了。”

对待政治犯:涅赫柳多夫认为他们都是极好的人,精神道德面貌高于一般水平。涅赫柳多夫并没有因为他与他们的信仰不同,就对他们加以排斥或党同伐异,而是与他们加深了解,相互沟通,理解尊重他们。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