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华人的故事
一生经历一次的青春,目的是听一次花开的声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后散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著名华人的故事。
著名华人的故事1:郭德纲将恩师的话烂在心
郭德纲这两年官司缠身,他被诉诽谤杨志刚一案在北京市一中院终审宣判,法院驳回了杨志刚的上诉,裁定维持郭德纲无罪的判决。郭德纲与杨志刚的官司始于前年,起因还是口舌,且是师徒之争,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这都不是一件体面的事。
记者问他,“有些官司直接关系到老百姓,比如您代言的保健品出现问题,这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保健品广告的事发确实对郭德纲个人的公信力有所打击,据称,当时决定提出诉讼的老先生也是位“相声迷”,面对法庭外聚集的各色记者,他说出一句颇具意味的话:打官司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给郭德纲提个醒。
自德云社出世以来,是非不断,有陷于诉讼或者旧案,更多乃囿于内斗。德纲感叹道:相声门内之复杂,实为外界难以想象。日前,郭冬临拜师一事,令各位可见复杂之一斑。2007年11月中旬,一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谣言出炉:相声圈和曲艺界众多演员都收到一条群发的邀请短信。短信宣布12月1日在五洲大酒店,小品演员郭冬临将正式拜郭德纲为师,欢迎大家光临,落款“徐德亮(郭德纲爱徒)”。当事三方接受采访时均予以否认,郭德纲和郭冬临称此消息纯属捏造,徐德亮怒斥冒名者在挑拨德云社的内部关系。面对谣传,郭德纲不见激愤:“曾经有一个短信点名大骂中国相声界,一个不落地挨个儿骂,最后说:相声界只有郭德纲最了不起——这就是赤裸裸的挑拨离间!”若干次造谣最后都不了了之,只有一次,通过有关部门追查到短信始作俑者,寒心的是,竟是一位外地相声演员。
众所周知,侯耀文是郭德纲的师父,两人的关系可谓情同父子,恩师的离去对郭德纲触动很大,他再次向记者追忆起侯耀文去世前两人的一次秉烛长谈:师父在那天向郭德纲讲述了自己的一生,包括欢乐和悲哀,交织着辛苦,这些辛苦外人根本无法想象。那晚,他们谈了很多,包括侯大师对很多圈内人的真实评价——有些内容郭德纲表示要“烂在肚子里”,让这次谈话成为别人心目中永远的谜。
“无法理解的是,恩师去世成为了某些人作秀的机会,就像要上春晚似的,跳到了传媒面前,高声呼喊着:相声的出路在何方……以此维持出镜频率。我不会做这些事,我感到悲伤,更多是因为私交,而非什么任重道远的相声前途。”郭德纲看着记者缓缓说到。他确实是一个口无遮拦的人,就像他说的这些“遭人恨”的话。
两年,妒嫉郭德纲的同辈中人肯定不在少数,也有咬牙回到剧场,试图拷贝郭德纲的成功模式,自己红火一把的——奇怪的是,这些努力往往半途而废,以至于两年多过去了,观众回头一看:怎么别人还不追上来呢?
著名华人的故事2:造完鸟巢再拍励志电影
2008年8月8日晚8时,当全世界40亿观众的目光一齐聚焦中国国家体育馆时,“鸟巢”犹如一颗璀璨的钻石大放异彩,在夜空中不断变换出美轮美奂的光芒。
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一个头戴安全帽的小伙子也望着流光溢彩的鸟巢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没有人知道,这个仅仅读过初中一年级的年轻农民工,竟是鸟巢“神经系统”的缔造者!
2009年2月,一部由著名导演江小鱼执导,反映当代农民工奋斗历程的电影——《暴雨将至》将要开机,而电影中的男主角和扮演者,正是这位了不起的农民工谭双剑!
我是一条小鱼
迷失在黑暗的河流
今年29岁的谭双剑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路桥乡宋尔庄村的一户农家,他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1993年9月,谭双剑的几个弟弟妹妹也要上学,母亲在家急得团团转。作为老大的谭双剑不忍心看到母亲如此焦心,二话不说,便把书包收拾好,离开了学校。
可是,年仅14岁的谭双剑能去做什么呢?看到邻居把山上的山楂果摘下来做成糖葫芦,走街串巷地卖,谭双剑便向邻居学会了做糖葫芦。然而,每次扛着扎满糖葫芦的草把向村外走时,谭双剑经过自己以前就读过的那所中学,听着教室里传来的朗朗书声,他心里总会泛起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哀愁:难道自己一辈子就这样过早的“定型”了吗?谭双剑不服气!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那之后,不服输的谭双剑来到镇里,想找一份像样点的工作。没想到找来找去,人家一听他连初中文凭都没有,就连连摆手:“现在招个服务员都要初中文化了,你只能算小学毕业,基本等于睁眼瞎!”最后,他只在一家馒头批发店里找到了一份送馒头的工作。每天从馒头店出发,送6车馒头到指定的代销点,这样单调而重复的工作,让他坚持了几个月,就再也干不下去了。
1996年3月,谭双剑来到了上海。上海这个城市很大,机会很多,兴奋不已的谭双剑觉得似乎到处都是机会。但现实仍然令他失望。辗转多日,他只找到一份在码头扛大包的工作。对于年仅17岁的他来说,这实在是太沉重了。还不到两天,他的后背已经磨出了血泡,第二天再被粗糙的毛刺扎破,钻心地疼痛……
晚上躺在床上,谭双剑回忆起自己这些年来的打拼,感觉到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样大量的农民工,就像在黑暗河流里漂流的鲑鱼,那样弱小无助,命运完全取决于水流的方向,在黑暗的河床中随波逐流,对未来的一切全是茫然。难道自己的一生真的就将这样度过吗?
在码头工作了两个月,拿到240元工资之后,谭双剑离开了上海。
像章鱼生出吸盘
牢牢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
1997年夏天,谭双剑带上80元钱,扛着行李来到了北京。他想当饭店服务员,可人家要文凭时,他只好黯然退出。他又去捡废品,可是没想到捡废品也分地盘,他被人打了。睡在一个桥洞里,谭双剑每天就盼着天亮,好外出找活儿干。
谭双剑用仅剩的5毛钱,坐上公交车来到香山,在一个装修队找了个当小工的活儿。干了不久后他发现,工地上工资最高的就是电工。小工一天工资20元,而电工则可以拿60元。电工高师傅是整个施工队最神气的人,每到电工进场的时间,高师傅便拿出一支红蓝铅笔,在墙上这里画个开关,那里画个电灯,然后命令小工吊线,开槽。不论多复杂的房屋,高师傅总能设计出最简洁、最实用的布线方案。谭双剑开始琢磨,自己干脆学当电工,这样不是能挣更多的钱吗?
可是,当他想拜高师傅为师时,高师傅却不屑地瞟了他一眼说:“你不要以为是个人都能当电工,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你知道啥叫零线,啥叫火线吗?知道啥叫并联啥叫串联吗?”谭双剑傻傻地摇了摇头,高师傅摞下一句“那还学什么!”便扭头走了,扔下谭双剑一人呆呆地站在那里半天回不过神来。
遭到高师傅的拒绝,谭双剑并没有放弃,而是找别人借来了初中和高中的物理课本,从最简单的摩擦生电现象开始学起,恶补电的知识!
在那一个个不眠的黑夜,谭双剑总是一个人趴在床头一只破木箱上,不停地在一摞稿纸上写写画画。两个月后,当谭双剑把一份装修电路设计草图放在高师傅面前时,他的眼睛瞪大了:这份设计图竟与他自己构想中的相差无几!高师傅猛地一拍谭双剑的肩膀:“好小子!师傅收下你啦!”谭双剑眯缝着布满血丝的双眼,憨憨地笑了……
高师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给谭双剑讲解了电路的基本知识,然后就带着他实践。谭双剑学得很认真,每天都把高师傅讲的要点认真地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时常拿出来琢磨。由于他头脑聪明,学得也认真,进步很快,两个月后,在高师傅的亲自“考试”下,谭双剑顺利地出师,成了装修队的“二把刀”电工。
从小工变成了电工,这在装修队可是个不小的“飞跃”,他的工资从每天20元涨到了每天50元,而且再也不用一头泥一头水地干力气活儿,这令那些当初嘲笑他的工友心里既羡慕又嫉妒。
1998年9月的一天,谭双剑在一个业主家里为照明试灯时,发现有两条线接错了,便打算把它们重新接。按照操作规程,一定要将总闸完全断开,才能开始操作,但谭双剑想起高师傅经常带电作业,恰好电闸那边也没人,就没想那么多,小心地去拉开缠在电线上的绝缘胶,没想到就在这一刹那,火光一闪,一股电流将谭双剑从高高的人字梯上摔了下来!他被摔晕了,躺在地上半天都没能醒过来,幸亏工友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医院。
这次连电击带摔伤,谭双剑整整在医院躺了一个星期。高师傅来看望他的时候,又气恼又心痛地批评他:“你小子才出师几天,就敢不拉总闸?电老虎电老虎,你就是跟它再亲,它也是只老虎!明白吗?”谭双剑惭愧地点了点头。
看见谭双剑触电住院,原先那几个嫉妒他的工友更加来劲了。他们幸灾乐祸地说:“大字都不识几个,也想摸电老虎的屁股!这下被老虎咬了,总该知道厉害了吧?”没想到谭双剑出院后,一瘸一拐地又来到了工地。只是从此以后,他认真地学习了电工操作规范,再也不敢违规操作了。
看见谭双剑对电工技术越来越熟练,高师傅又点拨他说:“我们现在干的活儿都属于强电,而真正能体现电工技术和水平的,是弱电技术。以后的建筑越来越高档,弱电电工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如果你有志向在这行里干出名堂来,就应该尽快掌握弱电技术。”师傅的一席话让谭双剑豁然开朗,他立刻下定决心:学弱电!
然而正如高师傅所言,弱电技术比强电更加精密和复杂,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更高。谭双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建筑工程弱电技术》,拿回来却发现如读天书,基础知识太差的他,竟然一点也不懂!于是,他用自己打工攒下的钱,报了一个弱电工程师培训班,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1999年年底,谭双剑通过了考试,并顺利地拿到了弱电工程师证。
1999年冬天,谭双剑来到位于海淀区白石桥的国家气象局的一个项目工地。工作没几天,谭双剑听说另一栋并不归他负责的塔楼的配电柜安装出了问题,原来的电工因为解决不了问题,又嫌工期太紧压力大,竟然不辞而别。看到项目负责人王经理急得团团转,谭双剑主动提出试试看。随后,他一遍遍检查线路和设备,发现问题后又连夜维修处理。结果,谭双剑在三天三夜的时间里,只睡了不到8个小时,终于赶在工期结束的前一天,把塔楼的配电柜按时安好并准时送电,避免了数万元的误工损失。在工作终于完成后,谭双剑又累又困,躺在配电室的地板上就睡着了。
谭双剑的出手相救,令王经理十分感激,当即送给他一个呼机:“别问号码,有事我呼你!”
这只呼机沉寂了半年,2000年6月20日,忽然响了起来,给谭双剑送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大机遇。打传呼的正是王经理:“我这有个工程,时间比较紧,你能不能凑点工人,这个项目就交给兄弟你来干!”觉察到谭双剑的犹豫,王经理豪爽地说:“兄弟你就别多想了!我看准你了,为人实在,技术又好,你就大胆干吧!”
谭双剑兴奋极了,他意识到这是自己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可上哪儿去找人呢?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干过的几个工地,便找了些熟悉的工友,终于凑起近30人的队伍。经过一个月没日没夜的工作,谭双剑终于按时完成了工程。这个工程也让第一次当“老板”的谭双剑挣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笔巨款:3万元。这下,几位同样来自馆陶县的老乡彻底服气了,有的人悄悄找到谭双剑,想跟他干。这次成功的尝试,让谭双剑感到自己眼前打开了一扇窗,他似乎明白自己今后该怎么做了!于是,他“招兵买马”,很快又凑起了一支50人的队伍。
从2001年起,谭双剑带着自己的施工队伍,专门承揽建筑弱电工程。由于谭双剑本人踏实细心,对手下的工人也训练有素,很快便在行业内打出了名气,美誉度不断提升,所接的工程也越来越大。谭双剑带领着他的一支“精锐之师”,参与建设了著名的现代城、东方广场,甚至商务部、外交部等工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其中一些工程还获得了优质奖项。不但如此,谭双剑自己也不断加强学习,接连拿到了项目经理证、工长证等,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筑业职业经理人。
溯流而上
我要带领更多的“小鱼”游离黑暗
2004年底,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鸟巢”各项工程开始招标。鸟巢整体建筑预算为35亿元,而弱电工程这一块造价为2.5亿元,是目前世界上造价最高的弱电工程。能够参与这样著名而有纪念意义的高标准建筑物的建设,不仅能体现在行业内的高水平和资质,而且对每个工程建设者来说,都是无上的荣耀和幸福。因此,参与各项工程竞标的施工单位共有40多万家。而竞争弱电工程的单位不下100家,其中不乏来自新加坡的著名弱电工程承包商,以及为上海金茂大厦实施弱电工程的施工单位。
得知鸟巢要招标的消息,谭双剑也是热血沸腾。然而当他把自己的想法与手下的几位经理商量时,他们大多数持反对意见。有人说:“恐怕全世界的建筑同行都在盯着北京和鸟巢呢,咱们哪里拼得过那些大公司呢?”有的说:“竞标得花钱呀,要是成功的把握不大,何必白白搭上金钱和精力?”
可是谭双剑的犟劲却又上来了,他说:“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优势,咱们不也有咱们的绝活儿吗?有什么不敢想的,这个标我一定要投!”
2004年12月,谭双剑向鸟巢工程建设指挥部投出了弱电工程竞标的标书。由于他精心制作的标书能够完全响应挑剔苛刻的招标要求,而且设计方案新颖独特,控制方式灵活,承诺务实到位,经过评委的集体评定,最终确定:“鸟巢”弱电工程的中标单位为北京北安时代电梯安装公司,由谭双剑和他所带领的团队负责承建!得到消息的那一天,谭双剑和工友们抱在一起跳啊、笑啊,怎么也无法表达内心的激动和自豪!
2005年1月,谭双剑便带领100多人的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鸟巢工地。由于这项工程的特殊性,谭双剑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2007年底,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鸟巢的弱电工程终于胜利完工,并成功地通过国家体育馆工程建设指挥部和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的全面验收。谭双剑和他的工友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替鸟巢安上了“嘴”和“眼”,并将防雷接地、消防安保等控制到万无一失的程度,鸟巢拥有了灵敏而发达的“神经系统”,“活”了起来!
2008年6月28日,鸟巢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谭双剑被邀请参加这一盛大的仪式;同时,他的名字也被刻在了国家体育场落成纪念柱上。
2008年8月8日晚,是谭双剑有生以来最激动和骄傲的时刻:他被邀请到现场观看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烟花燃放过后,全场灯光亮起的时候,谭双剑早已抑制不住自己无比激动的心情,任幸福和骄傲的泪水不停地流下!
然而,属于谭双剑的荣耀并没有就此结束。早在2008年5月,以电影《蝴蝶的尖叫》、《因水之名》而闻名的著名导演江小鱼,听说了谭双剑奋斗成长、最终参与鸟巢建设并取得圆满成功的故事,感到十分难得,并决定以谭双剑为原型,拍摄中国首部面向亿万农民工的励志电影。通过这部电影,全景式展现中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奋斗历程,通过塑造他们奋斗的榜样,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谱写中国农民工昂扬努力的生命凯歌和时代精神。
2008年10月,这部名叫《暴雨将至》的电影剧本创作完成,现已于2009年2月正式开拍。谭双剑作为主演,将和香港著名影星李子雄、我国著名体育解说员韩乔生、著名演员戴娇倩等人一起参与影片的演出!
谈到自己的奋斗初衷,谭双剑说:中国有1.32亿农民工,队伍庞大。农村孩子把读书当成金光大道,书读得不太好的往往不自信,不敢想不敢做。我也曾为家乡修路捐钱,可后来我发现,那样还是很难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所以,我从家乡陆续带出500多人外出务工,就是想让许多像我一样的孩子解放思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大,多么美,让他们鼓起理想信念的风帆。我愿意把自己的故事搬上大屏幕,也正是想用自己的真实故事,去激励全国更多的农村孩子……
著名华人的故事3:财经女侠叶檀
叶檀曾就读于杭州大学历史系(现已并入浙江大学),后入复旦大学攻读明清史博士。
大学期间,叶檀就对非专业的财经领域兴趣浓郁。她曾自嘲:“早知自己对财经感兴趣,当初干嘛不报考财经院校?”
阴差阳错,命运使然。在史学界,研究明清史的叶檀,还是小有名气。2006年前后,各地新华书店,曾面世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