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人文章3篇

2016-12-02

相关话题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仿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励志名人文章3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励志名人文章:高尔基:时钟

滴答,滴答!

精神强大和勇敢刚毅的人——为真理、正义与美服务的人万岁!我们往往不了解他们,因为他们是自豪的,不要求报偿的;我们往往看不见,他们是在如何心甘情愿地呕心沥血。

他们用灿烂的光辉照耀着生活,甚至使盲人也见到了光明。

应该让如此众多的盲人都见到光明,应该让所有的人都怀着沉痛与憎恶的心情,来认识他们的现实生活有多么粗鲁、不义和丑恶。

作为自身愿望的主宰的人万岁!整个世界装在他的心中,人世间的一切痛苦和一切苦难藏在他的心头。生活中的凶暴与污秽、虚伪与残忍是他的死敌;他把自己的年华慷慨地付与斗争的需要,他的生活充满难以驾驭的欢乐、壮丽的义愤和豪迈的顽强精神??不怜惜自己,这是世界上最值得骄傲、最绚丽的智慧。

不会怜惜自己的人万岁!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

胆怯而贪婪的人选择前者,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后者。

每个爱好美好事物的人都明白伟大寓于何处。

我们的生活时钟是一座空虚、枯燥的时钟,让我们不要怜惜自己,用壮丽的业绩把它填满吧,这样,我们就会度过许许多多充满了激荡身心的欢乐和灼热的自豪感的美丽时光!不会怜惜自己的人万岁!

励志名人文章:龙应台:相信不相信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份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一掌有权力,他或者变成当初自己誓死反对的“邪恶”,或者,他在现实的场域里不堪一击,一下就被弄权者拉下马来,完全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仿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

励志名人文章:约书亚·罗斯·李普曼:放弃的勇气

每个希望获得心灵宁静的人,都必须学习并掌握取舍的艺术,以此来巩固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并摄取更多的东西。然而,将此付诸实践却着实困难。孩提时代,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无忧无虑,无论是生理需求还是心理渴望,即便是存有贪念或任性的要求,也能及时从关爱我们的大人那里得到满足。由于年龄尚小,还没有经历过必须把欲望放在其他应当优先处理的事情之后,更不理解人生有时候会要我们放弃一些东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懂得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我们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在不同的因素制约下有所取舍。故而,牺牲掉某些既得利益也是在所难免的。

西班牙哲学家桑塔延纳曾经指出,人生中的艰难大都不是在爱与恶之间进行抉择,而是要在一种善与另一种善之间做出选择。比方说,某个年轻人想要发挥出自己的组织力和创造才华,渴望成为一名卓越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或是普度众生的宗教布道者。显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即选择只有舍或得而已。这个年轻人很有可能在面对多种工作选择时踌躇犹豫、无所适从。诚然,他可以在脑中逐一勾勒出不同职业的大致走势,但若想有一番大作为,就必须抛弃大部分的渴求,以成就最为理想的那一个。

在情感世界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年轻人在没有固定的伴侣之前,往往会比较轻浮,四处“拈花惹草”,他们的兴趣和欲望常常很自然地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目标,这其实能够理解。但我们毕竟处在一个强调一夫一妻的社会,成年人如果还继续像年轻人一样在感情中摇摆不定,那么势必会为自己、乃至家人的幸福带来灾难。

幼年时代的我们并不懂得,有时候一种欲望与另一种欲望是难于屈就的,二者间也无明显的优劣或高下之分。因此,在成长的历程中去学习并领会舍与得间的艺术,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生命中的一致性及多面性

开弓没有回头箭,时光一去不复返。童年和青春期那个变着法子想要摆脱掉的弱小的自我,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我们的世界中。当然,世事无绝对,总有人巴望着倒转时光;有些男人穿着入时,仿佛自己仍是个棒小伙,继续过着年轻时欢乐的日子。而有些女人仍穿着童年的花裙子,在情感路上随风而舞。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是不可逆的存在,无论看起来如何真切,终是难与实际生活相容的,更不要说长久维持了。

或许,人类的存在方式就是必须告别过去的生活,才能步入人生新的阶段,并由此逐渐趋近成熟的爱,打开成人世界的成就之门。

一个人只有在深刻领悟到生命中一致性和相异点的含义之后,才能够学到自我尊重。作为成年人,只有勇于担负责任、在自主选择的领域勤奋努力,才能收获成功(包括爱情、婚姻、工作和爱好等等)。不单需要在口头上大胆地表明自己不是一个直率、渺小且冷漠的人,于内心里,也能真正相信这些。我们必须告诫自己:“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就像抛进池塘里的小石头。每一投掷都将泛起涟漪并蔓延到生活的水域中。”

放弃的过程往往是令人痛苦的,所以我们会想要拼命地留住那些在自己虚构世界中的美好。的确,如果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到童年,继续沉迷于不现实的白日梦,把自己想象成曾经憧憬的大众情人、旷世英雄或科学巨人,这样做似乎也无碍他人。但如若我们试图复制童年时代的浪漫幻想,或是推翻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围墙,这种做法就非常危险了。

最终,我们必须抛弃那些过度的占有欲,这包括对孩子、亲友、甚至是挚爱的人。用著名作家卡尔·桑德堡(Carl Sandburg)的话来说就是:大度地“松开你的双手,并说声再见”。这样的放弃绝不只是留于口头,对那些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和抱负,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清醒地喊出“不要了!”并意识到这样的放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以及对自己应该抱有什么样的要求。

约书亚·罗斯·李普曼简介:

约书亚·罗斯·李普曼(1883—1936),犹太人,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是一位在美国家喻户晓的牧师,也是很多人的心灵导师。美国众多知名人士,包括马丁·路德·金、约翰·肯尼迪、拿破仑·希尔、芭芭拉·史翠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都是他的拥趸。

他曾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国际频道上主持心理节目,每次广播有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听众。上世纪中叶,李普曼以主教的身份写作了本书,希望世人能够体会到心灵的祥和平静才是生活的至上法则,金钱、权利不过是俗世众人追逐的表面幸福。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励志名人文章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