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公司概况

2016-11-21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唠嗑的是比较知名的一个大企业-###中石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316亿元,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煤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炼制;成品油储存、运输、批发和零售;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新能源、地热等能源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咨询、施工、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电力、蒸汽、水务和工业气体的生产销售;技术、电子商务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有关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对外工程承包、招标采购、劳务输出;国际化仓储与物流业务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位。

中国石化公司成立于2000年2月,是由中国石化集团以旗下的主要经营性资产发起设立的,在成立后,即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7月先后在香港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

中国石化的业务主要是石油的开采、销售以及相关化工产品的生产,它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同垄断了中国大陆的石油市场。与另两家公司相比,中国石化更注重化工业务,它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制品和化工产品生产商,原油生产则只位居第二。

公司的产品主要有石油原油、天然气、化纤、化肥、橡胶、成品油等。2012年10月31日其子公司中国石化国际入股俄罗斯气体加工和石化公司西布林(SIBUR)旗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合成塑胶厂(Krasnoyarsk Synthetic Rubbers Plant)25%股份加1股2013年2月25日中国石化斥10.2亿美元(约79.5亿港元)购Chesapeake Energy Corporation(CEC)所持美国密西西比油气田项目50%股权。该项目于2012年底止平均日产3.4万桶油。

业务概况折叠油气勘探开发截止2011年末,中国石化是中国国内第二大油气生产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区块位于中国东部、西部和南部地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拥有297个区块勘探许可证,探矿权总面积96.68万平方千米,持有192个区块开采许可证,采矿权总面积2.03万平方千米。

2011年,公司全年共新增油气可采储量410.73百万桶油当量,其中新增原油可采储量280.92百万桶,新增天然气可采储量7788.19亿立方英尺。全年共生产原油321.73百万桶、天然气5169.4亿立方英尺。胜利油田是公司最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2011年共生产原油194.11百万桶。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剩余油气可采储量为3966.21百万桶油当量,其中原油2848.10百万桶,天然气67086.80亿立方英尺。

2011年底,公司启动了胜利油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五大会战。

2013年,公司全年新增常规油气矿权区块20个、面积9万平方千米,新增列页岩气矿权区块15个、面积4.9万平方千米。新增石油经济可采储量4414万吨、替代率100.8%;新增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109亿立方米、替代率64%。

2013年,公司全年生产原油4378万吨,上产60万吨;生产天然气187亿立方米(含页岩气1.4亿立方米),上产18亿立方米。新建原油产能519万吨、天然气产能24.4亿立方米(不含页岩气)。

折叠炼油生产与经营截止2011年末,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制商,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商,石油炼制能力位居世界第二,主要产品有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三个炼化企业集群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北等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需求旺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011年底,中国石化一次加工能力达2.47亿吨。

2013年,公司全年累计加工原油2.34亿吨,增长4.8%;生产成品油1.41亿吨,增长5.2%;生产化工轻油3823万吨,增长4.9%。

通过优化生产方案,调整工艺操作,增产汽油、航煤、沥青等高价值产品,减产柴油、商品重油、石油焦等低附加值产品,取得显著成效。生产汽油4594万吨,增长11.8%,超加工量增幅7个百分点。生产航煤1743万吨,增长16.1%,超加工量增幅11.4个百分点。生产沥青772万吨,增长24.0%,超加工量增幅19.1个百分点。生产柴油7748万吨,降低0.4%,低于加工量增幅5.2个百分点。生产石油焦1380万吨,增长1.8%,低于加工量增幅3个百分点。

2013年4月24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2014年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获得适航许可,这是中国生物航煤事业的新发展、新突破,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4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

油品销售

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主要市场涵盖除台湾省外的中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中国石化成品油销售网络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中国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及在主要市场内的下属4个大区分公司,承担着中国石化成品油资源的统一平衡、运输协调和直属销售企业以及专项用户的成品油供应任务;二是省级石油分公司(含香港公司)及所属的区域(地市)公司组成的销售网络;三是中国石化在全国范围内与其他成品油经营单位合资组建以及采取特许加盟方式建立的销售网络。

截止2011年末,公司拥有加油站30121座,其中特许经营加油站15座。

2011年,公司境内成品油销量达到1.51亿吨,同比增长7.6 %。

折叠化工生产与经营

截止2011年底,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石化生产厂遍布中国东部、中部及南部等经济、市场发达地区,生产和销售各类石化产品,包括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合纤原料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化肥。本公司的石化产品生产与本公司的炼油业务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化工原料(如石脑油)主要由本公司各炼油生产企业提供。本公司绝大部分石化产品均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

截止2011年底,公司主要化工产品产能(含当年新建及扩能改造装置)、产量、市场占有率如下:

乙烯生产企业13家,其中合资公司4家,年末生产能力942.5万吨,实际生产乙烯989.4万吨。合成树脂生产企业30家,年末生产能力1298.86万吨,当年产量1365.2万吨,合成树脂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2.05%;合成橡胶生产企业5家,装置生产能力93万吨,当年生产合成橡胶99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5.1%。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生产企业15家,装置生产能力928.64万吨,当年生产合成纤维原料及聚合物938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0.33%。合成纤维生产企业8家,涤纶、腈纶、锦纶、丙纶纤维装置生产能力153.46万吨,当年生产合成纤维共138.8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76%。

产品营销与服务

天然气

2013年,公司全年销售天然气168.4亿立方米、增长9.4%;全年销售车用天然气10亿立方米,增长67.5%。

成品油

2013年,公司全年实现成品油经营量1.80亿吨,增长4.0%;境内成品油经营量1.65亿吨,增长3.8%,其中零售量1.14亿吨,自营加油站数量达到3.05万座;境外(香港地区)成品油经营量1457万吨,增长2.9%。截至2013年底,公司保有中国石化品牌加油站30536座,较上年底减少300座;其中自有加油站30523座,较上年底减少300座。单站加油量提高5.97%。

非油品

2013年,公司全年非油品营业收入达133.5亿元,增长21.4%。继续以易捷便利店为核心,常态促销与主题营销相结合,增强“易捷”吸引力,全年进店率达4.1%,增长1.9个百分点。精选地方特色商品;大力推广自主品牌产品;推广柴油车尾气处理液,降低柴油车尾气排放;加快洗车网点的开发和建设,新建和改造300座统一形象的洗车点。

燃料油

2013年,公司全年实现经营量2027万吨,同比略有增长。

其他炼油产品

液化气统一销售顺利实施,全年工业气比率达37.4%,提高11.7个百分点。沥青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高铁乳化沥青、硬质沥青、温拌沥青、改性沥青等沥青差异化、高端产品不断扩大。全年沥青销量增长21.5%。全年润滑油实现经营总量203.6万吨,增长28%;基础油第三方贸易65万吨;工业油销量实现24万吨,增长12%。润滑油市场开拓取得成效,在航天、航空、远洋、高铁等高端领域应用合作取得突破,新增大客户68个,规模客户2300多家。

化工产品

2013年,公司全年完成化工产品经营总量5823万吨,增加388万吨、增长7.1%。

催化剂

2013年,公司全年销售各类催化剂14.7万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时调整优化营销策略,提升市场掌控能力,国内销量再创新高,达13万吨,增长11.1%。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