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长豆角的病虫害

2016-12-02

长豆角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解毒的功效,却无法治疗自己的病虫害。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防治长豆角病虫害的方法。

长豆角的主要病害

豆角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

枯萎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2—5毫米,初呈暗绿色,后转紫红色,数个病斑融合为病斑块,致叶片早枯直至落叶。通常温度高湿度大利于发病。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将病叶摘除销毁。初期喷洒百菌清+甲托700—1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后期克抗灵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5—7天1次,连续2—3次。

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轮作制及田间管理,同时在播种时用50%多菌灵1公斤加细土400~500公斤拌均后盖种,发病初期用37%根腐灵200~300倍液或敌克松1000~1500倍液淋根,3~5天淋一次,连续淋2~3次。

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荚。发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疤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及荚果。叶片染病,初期叶背出现黄褐色斑点,扩大后,呈紫褐色斑,其上覆有一层稀薄白粉。病原为子囊亚门的真菌。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瑞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炭疽病:该病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凹陷,重者危害荚查,形成红褐色病斑,属真菌性病害。该病在多露、多湿条件下发病重。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4%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用70%甲托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施宝灵每瓶对水50—60公斤或特谱哩500倍液喷雾。5—7天,连续2—3次。

病毒病:病毒病分花叶病毒病和丛枝病毒病,一般在秋季发病较重。发病后会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质量。此病除危害豇豆外,还危害豌豆、菜豆、扁豆、烟草、大豆等作物。

症状:嫩叶上常出现明脉、花叶、褪绿和畸形等症状,新叶浓绿部分稍突起,成为疣状。有些病株的叶肉或叶脉会出现坏死,产生褐色下陷条斑,病株矮化,花器变形,结荚少,豆料产生黄绿花斑。

发病条件:用带病毒的种子播种,苗期发病后形成中心病株(或病区),并由有翅蚜虫传播,使病毒病在田间快速蔓延。通过其它途径的汁液接触也是重要的侵染方式。另外,多年重茬,夏秋季节干旱,苗期缺水及蚜虫数量大是病毒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毒种子,如新疆8号、之豇28—2、青丰豇豆、穗丰8号、844长豆角、夏秋王等有一定的抗菌素病性及耐病性。自己留种的要在无病田或多年没有种过豆科作物的地块繁殖种子,大田种植时应选2——4年未种过豆科作物(至少是上年未发生病毒病)的地块。

(2)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早期拔除中心病株。雨后排涝,防止田间积水,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干旱时灌水,有助于增加空气湿度和降低温度,减少和防止病毒侵染。

(3)注意及时消灭蚜虫,减少蚜虫的传播。

(4)药剂防治:苗高30厘米以后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其它药剂还有病毒酰胺、病毒立克等。

长豆角的主要虫害

危害豇豆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美洲斑潜蝇、豆荚螟等。但最为常见的是豆荚螟。

为害特征:豆荚螟幼虫蛀食嫩豆荚及荚内嫩豆粒和花,蛀孔外积有粪粒,常引起落荚落花,豆荚食味变苦,豆荚外形扭曲加上虫洞会大大降低豆角的商品性。有时还能卷叶危害,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生活习性:豆荚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7—31℃均可发育,以温度28℃,相对湿度80—85%为发育的最适条件。每年6—10月幼虫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有清除落叶落荚,减少虫源,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药剂防治:现蕾期开始喷洒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灭杀毙及40%氰戊菊酯6000倍液等。生物农药如强敌312粉、虫螨克、阿维菌素、阿维·甲氰等大力推广使用,但也应注意轮换使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