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出脂肪肝 脂肪肝的检查方法
脂肪肝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那么,对于这种疾病要如何检查出来呢?别着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脂肪肝的检查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脂肪肝的病因
化学因素(20%):
包括化学毒物(黄磷,砷,铅,苯,四氯化碳,氯仿等),药物(甲氨蝶呤,四环素,胺碘酮,糖皮质激素等),酒精等,嗜酒一直是欧美脂肪肝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
营养因素(20%):
饮食过多,体重超重造成的肥胖是近年来引起脂肪肝最常见的因素之一,蛋白质及热量缺乏是脂肪肝的另一重要原因。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根据原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营养不良:主要因食物蛋白质和能量供给或摄入不足,长期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所致,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落后地区。
(2)继发性营养不良:多由其他疾病所诱发,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年长儿童和成年人中发生的营养不良以继发性为多,常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感染与炎症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食物中缺乏蛋白质,即使热量足够也可引起脂肪肝,营养不良引起的脂肪肝主要见于儿童许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高尿酸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和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中以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因素(20%):
包括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这些致病因素主要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近来研究发现部分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分别引起大泡性和小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肺结核,败血症等一些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可因营养不良,缺氧以及细胞毒素损害等因素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此外各型病毒性肝炎恢复期以及慢性病毒感染均可诱发肥胖性脂肪肝。
遗传因素(10%):
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的畸变直接致病的,在肝脏,它们主要引起先天性代谢性肝病,其中肝豆状核变性,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果糖耐受不良等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大泡性脂肪肝,而尿素循环酶先天性缺陷,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遗传缺陷等则可引起小泡性脂肪肝,此外某些家庭中的人具有某种疾病的素质,如肥胖,Ⅰ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脂血症等,此种现象称其为遗传易感性。
脂肪肝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血清酶学检查:
(1)ALT,AST:一般为轻度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3倍,酒精性脂肪肝的AST升高明显,AST/ALT>2有诊断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时则ALT/AST>1,ALT>130U,提示肝小叶脂肪浸润明显,ALT持续增高提示有脂肪性肉芽肿。
(2)γ-GT,ALP:酒精性脂肪肝时γ-GT升高较常见,ALP也可见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γ-GT可以升高。
(3)GST:可反映应激性肝损伤,较ALT更敏感。
(4)谷氨酸脱氢酶(GDH),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DCT),GDH为线粒体酶,主要在肝腺泡Ⅲ带富有活性,DCT为尿素合成酶,参与转甲基反应,脂肪肝时两酶都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其GDH/OCT>0.6。
(5)胆碱酯酶(CHE),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80%脂肪肝血清CHE和LCAH升高,但低营养状态的酒精性脂肪肝升高不明显,CHE对鉴别肥胖性脂肪肝有一定意义。
2.血浆蛋白变化:
(1)β球蛋白,α1,α2,β脂蛋白多升高。
(2)白蛋白多正常。
(3)肥胖性脂肪肝时,LDL-C升高,HDL-C显著降低,Apo B,Apo E,Apo CⅡ和Ⅲ升高。
3.血浆脂类TG,FA,胆固醇,磷脂常升高,其中胆固醇升高显著,常>13mmol/L。
4.色素排泄试验BSP,ICG排泄减少,在肥胖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时,因为脂肪贮积多在肝腺泡Ⅲ带,而色素处理也在此部位,肝脏脂肪贮积影响了肝细胞排泄色素的功能,排泄减少的程度与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有关。
5.胆红素严重脂肪肝时可有血胆红素升高,轻中度脂肪肝胆红素多正常。
6.凝血酶原时间(PT)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正常,部分可延长。
7.血胰岛素水平呈高反应延迟型,糖耐量曲线高峰上升,下降延迟。
8.血尿素氮,尿酸偶见升高。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弥漫性脂肪肝的超声波图像主要表现为回声波衰减,按其衰减的程度,脂肪肝可分为3种:
(1)轻度脂肪肝: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
(2)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管状结构模糊。
(3)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超声对重度脂肪肝的灵敏度达95%。
2.CT检查:脂肪肝CT图像与实时超声(US)图像表现不同,CT诊断的准确性优于B超,主要表现为肝密度普遍或局限性降低,甚至低于脾及肝内血管密度,而相比之下,门静脉内回声增强,密度降低与脂肪化严重程度相一致,动态的CT变化可反映肝内脂肪浸润的增减,弥漫性脂肪肝在CT上表现为肝的密度普遍低于脾脏和肝内血管密度,重度脂肪肝时,肝脏CT值可降至10Hu左右(正常肝的密度比脾脏高6~12Hu),增强后CT扫描,脂肪肝的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有时血管可变细,变窄,但无推移,包绕现象,有助于鉴别肝癌与脂肪肝内的灶性非累及区(正常“肝岛”)。
3.MRI检查:一般认为其价值较US和CT为小,脂肪肝的磁共振(MRI)表现为全肝,一叶或灶性脂肪浸润,自旋回波(SE)序列和反转恢复(IR)脉动序列的T1加权信号正常,短的IR序列和SE的T2加权像信号可稍高,但只显示脂肪的质子像,脂肪浸润区为高信号,肝内血管位置正常,近年有人用MRI测定肝组织脂肪含量。
4.肝活检:是确诊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尤其对局限性脂肪肝,在B超引导下抽吸肝组织活检远较过去盲目肝穿刺法准确,安全,活检的意义在于确定肝内是否存在脂肪浸润,有无纤维化以及排除非创伤性检查中难以鉴别的占位性病变,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亦有指导价值,脂肪肝活体组织检查的适应证:
(1)局灶性脂肪肝或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难以与恶性肿瘤区别,需要在B超引导下进行肝活检。
(2)探明某些少见的脂肪性肝疾患的病因,如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累积病,Wilson病等。
(3)无症状性可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活检是惟一的确诊手段。
(4)戒酒和酒精性肝病或酒精性肝病有不能解释的临床或生化异常表现者,以及酒精性肝炎考虑皮质类固醇治疗前需肝活检排除活动性感染。
(5)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减少原有体重的10%后,肝功能酶学仍持续异常者,需肝活检寻找其他原因。
(6)怀疑重症肝炎系脂肪肝所致,需肝活检明确诊断并了解其病因者。
(7)评估某些血清学指标以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脂肪肝,纤维化的可靠性,需以肝活组织学改变作为金标准,并用以客观评价某一治疗方案对脂肪肝纤维化治疗的确切效果。
(8)任何怀疑不是单纯性肝细胞脂肪变或怀疑多种病因引起的脂肪肝或肝功能损害者,需通过肝活检明确其具体病因或以何种病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