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7-06-08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符合人的成长与社会化过程的规律。那么表现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文章内容。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

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高尚,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看他是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二是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容很多,热爱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之一。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满腔热情地教育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爱。教师要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把他们看成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教师应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做人的素质。

2.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教师是教育人的人,要对学生的教育有说服力,自己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为人师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直观的教科书”。政治素质在教师素质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决定教师的政治信仰,制约教师的道德选择,影响教师的身心素质发展;决定教师的职业活动方向,决定教师的工作效益;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自觉提高师德修养,坚定政治信念。其次,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认识人生的真谛,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再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追求真善美的事物,反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具体而言,教师在思想上为人师表,就是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师在工作上为人师表,就是要不怕困难,不墨守成规,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和别人。教师在言谈仪表上为人师表,就是要举止端庄,落落大方,语言文明,衣冠整洁,不装腔作势。教师的气质、性格、爱好、服饰、发型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必须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文雅的行动、朴实的生活、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切实发挥好表率作用。

3.社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都是影响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的人格包含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理想、生活态度之中,通过一定的言行、情感等表现出来。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自然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高校教师高尚的人格在育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拥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修养,这样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正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行为提出的要求,并通过社会舆论和自我修养,支持和制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事实表明,只有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促使教师把理论认识转化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并形成具有稳定倾向的行为习惯。高校教师要有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正视困难,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积累情感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主要看他能否将师德要求运用到工作生活之中,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师德境界的客观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只有在实践中,师德修养才能得到检验。

2.学习也是提高师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首先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培养师德。不学习,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理论。因此,教师应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掌握师德修养的规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科学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明辨是非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此外,教师应向先进、优秀的教师学习。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只有以先进典型为楷模,鼓励自己,常以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3.反思是促进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

反思型高校教师是站在生命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他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解放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情感和体验,与他们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关怀。他们努力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强,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熏陶。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