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的特点

2017-05-10

买方市场是指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趋势。买方市场是什么你知道吗?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买方市场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买方市场的原理

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和商品生产者能否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组织生产,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企业和商品生产者的生死存亡具有重要意义。

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趋势。卖方市场的对称。在买方市场上,商品供给过剩,卖方之间竞相抛售,价格呈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于主动地位,有任意选择商品的主动权。买方市场意味着商品交换中买卖双方之间的平等关系,由于商品的供大于求而被打破。

买方市场是商品经济特有的现象,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形成买方市场的社会原因和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买方市场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之下,伴随着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萧条和危机阶段出现的,供求关系不仅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同时还反映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买方市场是在价值规律的自觉调节之下,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并建立预防不测事故的后备及经常性的调剂余缺的周转性储备而出现的,供求关系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供求矛盾具有非对抗性。

买方市场的特点

买方市场(buyer’s market)是指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条件下,买方掌握着市场交易主动权的一种市场形态。

1、市场商品丰富,货源充沛,消费者能够任意挑选商品。

2、卖者之间在产品的花色、品种、服务、价格、促销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

3、卖者积极开展促销活动。

4、消费者需求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轴心。

5、顾客能够获得满意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6、商品的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卖者削价竞销。

买方市场的内容

相互关联

市场供求是经常变化的,商品供不应求常会出现,买方市场会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是原因,在供不应求出现后,买方市场是否形成,主要看市场上买方的主导地位是否确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是否充分。

买方市场并不是在生产过剩的基础上出现的,买方市场也不会带来生产过剩。买卖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关系。在市场上买方占优势、处于较主动的地位,这种市场态势就是买方市场;在市场上卖方占优势、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则是卖方市场。中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起作用,价格不能自由变动,企业不是市场的主体。但是产品仍然采取商品的形式,供给和需要仍要通过市场买卖。这样长期形成市场物资短缺、供不应求,不得不实行计划供应、定量分配,买卖关系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的状态。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社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告别了物资匮乏、长期短缺,出现了物资丰富、市场繁荣、贮销两旺的景象,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的势态。同时,又出现了市场需求不旺、生产过剩的现象。因此,如何看待买方市场便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不断变化

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是随着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在不同时刻、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上时常变化的。不过,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成熟的条件下,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主要的、经常的形态。

买方市场所以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是由市场经济中买卖行为的作用和地位决定的。任何商品生产、商品经营都是由买卖两个阶段、两种行为构成的。这里买卖双方是平等的关系。但是,一切商品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能否在市场上卖出去,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所以,马克思把商品到货币形态变化称之谓“惊险的跳跃”,提出“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4页)。商品的买者手中持有的是货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代表价值,可以换来任何商品。所以持有货币的买者,在市场买卖关系中,无疑处于主导的地位。他们持有货币,可以随意挑选需要的商品。卖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顺利出售,就要提供买方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这里买卖双方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

但是,市场供求是经常变化的,商品供不应求常会出现,怎么买方市场会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呢?这是因为,在供不应求出现后,市场机制的作用总会使供求大致平衡,从而买方在市场上经常处于主导地位。由于商品生产者内在利益的驱动,积累和扩大生产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品的供应总是不断增加和不断发展的。所以,在市场机制正常作用下,供不应求的短缺是不会长期存在的,中国过去的严重短缺再次重复出现也是不太可能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