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

2017-05-13

社会急剧转型所带来的社会失范以及青少年的心智发育特点,使青少年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健康心理、身体

二、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健康的含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懂得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

健康的含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难点: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设问法、归纳法、讨论法、讲授法、范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备选答案(健康、、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品质等)

组织形式:小组讨论、汇总(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同学们: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是全人类的头等大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已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

可是什么是健康呢?人们总是习惯上把不生病的人说成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还有人认为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也不够完整,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含义是:健康的含义:在心理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不仅指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经过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而且还指人的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

(二) 研讨课的内容:“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1、身体健康是指无身体疾病和缺陷,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2、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变化能够适应,并保持谐调一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它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心理健康是指较长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不是短暂的。

(2)心理健康是个体应有的状态,反映社会对个体心理的最起码要求,而不是最高的心理境界,就像健康还不是身体健美一样。

(3)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状态,包括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观、有生活目标,乐意和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

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

(1)自觉----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把学习看成是负担,愿意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经刻苦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地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2)自持----心理健康的学生情绪稳定,乐观,表现适度易控,不为一时的冲动而学校的纪律,不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焦虑重重,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豁达,充满朝气。

(3)自知----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相貌、兴趣、体型、体质、生理特点、体能、气质、性格品德和智慧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4)自爱----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已的生理特征,心理能力及自己与周围现实的关系有的认识,个人的理想、、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与社会要求一致,既不欣赏,也不自惭形秽,不论自己长得美丑,有无生理缺陷,有无疾病,智力能力的水平高低,都能喜欢,悦纳自己,不管周围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

(5)自尊----心理健康的学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老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同学信任、互敬、互爱、互助、互让,对儿童和残疾人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

(6)自强----心理健康的学生自信自己的存在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因此,确定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努力把自己锻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7)自制----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及,遵守学校纪律,个人服从集体,服从社会,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

很多学生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理解为心理和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千万不能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看成一种病态,只有异常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是心理或病,那么我们学生通常能遇见哪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总)

(焦虑、害羞、、忧郁、、孤独、自卑、嫉妒等)

4、常见心理异常及分析:

(1)焦虑:

资料:某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一遇到重要考试,就会出现心慌、心痛、失眠等现象,考试就考不好。这就是过度焦虑的现象在作怪。

焦虑是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状态。每一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体验,学生的焦虑多数来源于学习情境,学生面临升级,毕业,升学考试,自己又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会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焦虑或焦虑过高,时间过长都不好,短时的低焦虑能促进学习,如考试期间,有点儿心理压力,紧迫感,会约束自己努力复习功课。当然过度的焦虑会表现出过分的担忧,可以表现为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易发脾气等,许多焦虑者在发作时常伴有的种种不适感,如心慌晕厥,胸闷气急,恶泻等现象,而体格检查却未见各器官有什么病变。那么如何克服焦虑呢?焦虑时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参加体育活动把心中的焦燥为身体能量排出体外,也可以把心中焦急烦恼的事情写下来或倾诉给朋友听,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2)抑郁:

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目前到少有2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号称“第一号心理杀手”。典型人物:林黛玉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或,轻时心情沉郁、无精打彩,自觉脑力迟钝,肢体乏力,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低,对一点困难也无法克服,因而显得十分消极和悲观,严重时表现为极度的愁闷伤感,忧心忡忡,甚至终日饮泣,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长期的抑郁也会造成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容易疲倦,外表略有弯腰驼背姿势。那么如何克服抑郁心理呢?可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在文体活动中忘情的说笑,从而使得心情变得愉快;也可多与好友谈心,把不良的抑郁情绪得以疏泄;也可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通过活动的成功增强自己生活的信心,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生活的动力,从而减轻情绪上的抑郁状态。

(3)嫉妒:

资料:典型的东方式嫉妒具有“嫉贤妒能”的特点,怀有嫉妒心理的胸较为狭小,目光狭隘而短浅。但不是只有这种心理状态的才会有嫉妒心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理的体验。典型事例:负荆、既生瑜何生亮、庞涓与孙宾的故事等。

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对他人的才能、地位强于自己时引起的一种怨恨,嫉妒的心理是想尽办法、对方,而不是使自己卧薪尝胆,奋发努力,设法赶超。因此嫉妒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障碍,嫉妒不仅害人同时也害已,轻者压抑,不舒服、不痛快、情绪低落,重者可以导致失常,嫉妒者内心常痛苦的,有时是嫉妒目的没有达到而痛苦,有时会为达到目的而受的而痛苦,由此可见,嫉妒自已的品德,自身形象,自己的学业,人际关系,也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来克服嫉妒心理呢?首先是化嫉妒为动力,相信自己有充分的实力能超越对方,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把不能对方强于自己的嫉妒心理变成奋发图强的动力。其次开阔眼界,转移注意力,平衡心理。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这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人若是身体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它两个方面。而心情不好或社会交往不正常或在群体生活中关系紧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要和保持自己的健康,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要注意保持健全的状态和健全的社会交往。

(三)质疑答疑:

(学生可根据本课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

(四)作业布置:

1、试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谈谈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2、某学生在考试时作弊,试分析该生的心理状况?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篇2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 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良好的状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含义是:在心理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几个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

1、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

2、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说话等。

3、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等。

4、感到自己孤单,没有朋友,平时很少与同学来往,总爱一个人呆着。 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 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 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 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 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 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7、 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8、 再给自己一点爱

9、 分散你的注意力

10、 改变你的行为

11、 了解自己的极限

12、 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13、 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14、 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5、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6、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7、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8、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9、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篇3

一、活动主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活动时间:2013年9月6日

三、活动地点:八年级(4)班教室

四、活动对象:八年级(4)班主任田景虹老师、八年级(4)全体同学 五、活动背景: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 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六、活动目的:端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七、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良好的状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三)、分析现状及原因

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这一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少年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

但是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青少年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级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就在这种种追求中,会产生种种困惑。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于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由于青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1、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如,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展,青少年对自己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对青少年的认识滞后的情况。在一些问题上,青少年渐渐不再把父母和老师当作权威,而开始能够客观的评价他们了。由于成人对青少年和青少年对自己的认识上的差异,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青少年出现强烈的反抗。这也就是为什么青春期也叫做第二反抗期。青少年的反抗心理的特点是:1、态度强硬,举止粗鲁;2、漠不关心,冷漠相对;3、反抗的迁移性,即指,当某一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人物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同样,当成人团体中某一成员不能令他们满意时,他们就倾向于对该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予以排斥。

2、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3、勇敢和怯懦并存;4、高傲和自卑并存;5、否定而又眷恋童年。

6,对未来开始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发觉自己小学时的想法理想很天真,自己现在的情况无法达成而全盘否定,导致理想轰然倒塌,失去了对学习生活的目标而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四)、学生举例发言

在学习上很是苦恼,总为学习上的事烦心,以前成绩很好,可现在很差。我感觉我现在是一无是处,学习不行,运动不行,也没什么爱好。我现在很是苦闷,我已经很用心了,为什么我的成绩比别人差,为什么我要学的这么累,为什么每次考试感到都倍受打击。功课开始落下,因此而逐渐讨厌学习,产生抵抗情绪。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首先这是你心理正逐渐成熟的一个表征,也就是说你会为你小学时的行为感到天真说明你长大了。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开始慢慢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这是好的,在这过程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得看你怎么去对待。首先摆正心态,不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过去的无法改变,你大可以理解成过去的一切都是为现在的你做铺垫!)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与自己实际确定目标,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给自己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提示自己不是一无是处,每天进步一点,循序渐进。

(五)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几个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

1、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

2、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说话等。

3、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等。

4、感到自己孤单,没有朋友,平时很少与同学来往,总爱一个人呆着。

(六)、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 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 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 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 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 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7、 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8、 再给自己一点爱

9、 分散你的注意力

10、 改变你的行为

11、 了解自己的极限

12、 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13、 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14、 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5、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6、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7、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8、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9、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七)、心理小测试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 ,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八)、活动总结

本次主题班会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积极、主动,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于如何健全自己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挫折要正确的对待,融入集体,增强勇气和信心,学会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并且了解到应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与他人交往,关注心理健康,从现在做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