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情绪对身体的好处

2016-11-12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英文名:Psychology

精神世界的强大力量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状况。

“积极的性格,如乐观、有活力、价值、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对人们来说极其重要”心理学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博士在最近发表于《科学美国人》博客中的一篇有关乐观和心脏健康的文章中写道,“积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就是对于人们如何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以及这与更高质量的生活间有什么联系(甚至可以说这为什么有助于更高质量的生活)做出严谨的科学调查。”

心理学、医学和公众健康领域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了积极情绪对健康的益处与影响。过去的研究发现情绪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后,就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负面情绪(如愤怒)以及消极的心理状态(如焦虑和抑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以下列出的五种积极情绪,经研究表明有助于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乐观可以保护心脏

我们通常所定义的乐观是指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然而乐观的含义不仅仅如此。这种充满希望的情感是一种应对机制,一个人如果一直相信生活中的事情都会好起来的,那这种信念将有助于他成功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培养乐观的性格有助于保护心脏。根据2012的文献,大量的研究表明乐观的性格可以降低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近,一项备受瞩目的研究发现在Twitter上使用的词语可以预测死于心脏病的概率——一般来说,与乐观和心理弹性相关的词语(“克服”、“更强”、“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死亡的风险。

乐观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不仅仅只是保护心脏,它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增长寿命。

敬畏可以减少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炎症产物

漫步于美丽的自然风景中,听一听动人的古典音乐,以及参加一种宗教仪式或者精神仪式,这些都是生活中让我们最能感到愉悦和活着的一些经历。研究表明有关艺术、宗教和哲学的经历是最常见的能够激起敬畏之心的经历——那种惊讶以及和某种东西相连接的感觉超过了我们自己本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敬畏不仅使人愉悦,而且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极其有益。该研究发现那些最近有过敬畏感觉的人们体内的细胞因子和炎症标记物浓度降低,长期处于高水平的细胞因子和炎症标记物预示着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如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的发生。这表明敬畏感能促使细胞因子处于更健康的水平,甚至可以预防疾病。

“不要只是把在公园中散步或者去参观博物馆看做是一种消遣,我们希望人们把这种经历看做是改善自身健康(不仅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该项研究的作者之一珍妮弗·斯德勒(Jennife Stellar)告诉《赫芬顿邮报》的记者,“在日常安排中加入这些积极经历可能比我们之前意识到的要更重要。”

同情和关心他人可以提高迷走神经的功能

同情——对他人幸福的善意关心——能使我们更积极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同情,不单只在一个方面提高我们身体的健康水平。

积极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里德里克森对于慈爱冥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慈爱冥想是一种传统的佛教修行,是关于爱的冥想,把对自身的同情延伸到更广泛的其他人身上。弗里德里克森发现仅仅六周的慈爱冥想训练就会对迷走神经产生积极的影响,迷走神经从脑干一直延伸到心脏帮助调节情绪以及机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

冥想在促进同情的感觉中,可以提高休息时迷走神经的健康状态(这可以用来评估免疫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在对埃默里大学的采访中,弗里德里克森解释到迷走神经在人体的机体健康以及个体对别人的爱与同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她说:“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机体就是由爱组成的,爱越多,就越健康。”

感激也有益于心脏健康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像乐观一样,“感激的态度”(个人在生活中对幸福所持有的感激与感谢之情)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也有极大的益处。感激不仅与乐观一样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机能,而且也被证明能够提高睡眠质量。

感激可以在很多方面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因为它可以降低压力水平,压力是许多慢性疾病的主要根源之一。研究表明,老年人对上帝存有的感激之情可以缓冲压力给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我同情可以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行为

对自己好的人也会对自己的身体更好,因此无意中可以帮助他们预防或者控制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

2013年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研究了自我同情、对待疾病的态度和一系列与健康相关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相比于缺少自我同情的人,那些自我同情的人会更快地为自己的病症寻找医药治疗。他们也不会对自己的健康问题过分担忧,而且会采用更积极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健康。

“体验一件不好的事情所带来的痛苦是一件好事。”认知心理学家阿特·马克曼写到,“但是,经历了这种痛苦后,重要的是振作起来,再试一次,失败、疾病与糟糕的人际关系并不是你的价值的判定,而是你需要克服的另一个障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