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事分享
你因成功而内心充满喜悦的时候,就没有时间颓废。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故事,欢迎阅读!
成功的故事一
他叫张小盒,一个网络动漫人物,办公室小白领,没有钱,没有女朋友,每天拼命地加班,在无奈中寻找快乐。张小盒,脸色憔悴,如焦黄的土豆,穿白衬衫,系蓝领带,小小的身子,方方正正的大脑。就是这样一个张小盒,瞬间成了都市白领的代言人。
成功,就是把人心撼动张小盒很快成为网络红人。作为虚拟动漫人物,张小盒入选《第一财经日报》SNS中国先锋人物。07年11月,一本《张小盒Office异想记》的书也跟着面世了,一版就是10万册,在《新京报》、《京华时报》和当当网的排行榜上,都进入了前五名。张小盒成了都市白领拥戴的“人民代表”,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张小盒说了,他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张小盒做了。
张小盒的主创者叫陈格雷。陈格雷在广告界叱咤风云近十年,是广告界中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的公司经常能做到百度、康佳那样的大品牌。但陈格雷并不就此满足了,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做一项比广告更有价值的事情。2006年初春,35岁的陈格雷离开了自己经营9年的广告公司,将妻子和只有5岁的孩子留在广州,只身来到北京。来北京后,陈格雷先在一家公司打工,这家做网络动漫的公司挑动了他的创业灵感,陈格雷明白了自己将要做的事业:动漫。
陈格雷开始设计动漫人物。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动漫形象的雏形,但最终都放弃了。一天,陈格雷行走在北京街头,放眼望去,满是一张张倦意沉沉的脸孔,一双双行色匆匆的脚步,一座座像盒子一样耸立的高楼大厦。陈格雷忽然有了灵感:房子是盒子、办公室是盒子、电脑是盒子、桌子是盒子、汽车是盒子、我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盒子里,我们好想打开盒子,跳出盒子。
在现代社会里面,我们每个人已经被折磨成了方形。于是,一个方头方脑的形象在陈格雷的脑海中慢慢清晰起来,一时间仿佛所有的想法都找到了出口。陈格雷给这个方头方脑,又有些小男人样的动漫形象,起了一个又平常又顺口的名字——张小盒。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陈格雷在网上和林小能相遇了。这个在盒子间里埋头工作的年轻人,想要拥有一只盒子,一台个人电脑。他在网上打出个人广告:“谁赞助我5000元买笔记本电脑,帮他实现价值3万元以上的广告效果。”他这样计算自己作为个人媒体的宣传效果:每天会在大街、公交车、地铁、咖啡厅等地方使用及携带笔记本电脑,上面可以贴加赞助厂商的广告;约见朋友与客户时,可以推荐赞助公司品牌;此外还可以在线上进行个众宣传:向所有QQ好友、群好友,MSN好友推荐,利用博客、论坛、邮件签名等形式宣传;邀请至少10个比较好的博友为自己写文章宣传,这些博友的点击率有10万、20万等。陈格雷对林小能的创意大加赞赏,他们组成了盒子团队。
林小能和陈格雷签了一份个人媒体传播的合同后,就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他背着有张小盒形象的书包,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转悠,回到自己的住所,就趴在换来的笔记本电脑上,通过自己的博客、MSN、QQ和各种网络论坛上疯狂地传播着张小盒的故事。盒子粉丝们自发建立的QQ群,一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100多个,张小盒三个字在百度的搜索量,也从一开始的7千多,迅速发展到了100多万。
陈格雷也没有闲着,利用自己从事广告多年的经验,把张小盒的故事,贴到了许多报纸上。张小盒在陈格雷、林小能兄弟俩的推动下,进入了都市白领的生活中,迅速在网络上火了起来,而且火的速度之快,让陈格雷和林小能都意想不到。张小盒一夜之间成了聚宝盒。
一些嗅觉灵敏、希望打开白领市场的企业争先恐后,希望能借网络红人张小盒的嘴,来说说他们的故事。国内大名鼎鼎的联想找上门来寻求合作,让他俩专门为联想的一款电脑量身定做“联想版”的张小盒故事。可是陈格雷想都没想,就说:不能合作。因为盒子团队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原则,不能将任何品牌的内容植入张小盒漫画中来,张小盒是都市白领的代言人,他给受众的,是一种人心的感动和共鸣。
一家话剧社找上门来了。 2008年4月1日,根据张小盒动漫编成的话剧《办公室有鬼之“盒子门”》,在北京朝阳剧场正式上演,主角张小盒,第一次登上了舞台,在舞台的聚光灯下演绎现代都市人的盒子故事。看似只是现实中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是好多人一边看着,一边笑着,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涌了出来。
盒子团队每天都在赋予张小盒新的内容,不断完善人物的性格,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让张小盒的文化价值不断增加。无数网友在网络上通过邮件、跟帖等形式,用自己的经验、故事及想象来编织张小盒,张小盒形象一天比一天丰满起来。人们从张小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张小盒成为网络时代人心的粘合剂,人们通过张小盒,互相沟通,惺惺相惜,互相取暖。张小盒的价值,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富价值,张小盒已成为一个直抵人心的文化产品。
有人说,张小盒创造了一个小投入、大产出的财富神话。陈格雷也说,张小盒的身价已突破了一千万,并且还在与日俱增,张小盒上市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张小盒告诉我们,有一种成功,就是把人心聚合,把人心撼动。
成功的故事二
她叫黛比·弗尔慈,20世纪50年代生于美国加州的一个普通农家。结婚后,作为家庭主妇,面对日益拮据的生活,她想到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但做什么呢?一没有雄厚的资金,二没有一技之长。于是,她想到了自己最拿手的就是现烤软饼干,不如就开一家这样的专卖店。
专注才能成功产生这种想法的当天,黛比找到了她认识的一名行销专家。他在一家公司担任高级主管,了解市场经济,熟悉市场行情,更重要的是这位专家曾经吃过她做的饼干,对她的饼干赞不绝口。
黛比一见到这位行销专家,就对他说:“你一直很喜欢我做的现烤软饼干,现在我想投放市场,你认为怎么样?”
“这根本行不通,没人会买你的现烤软饼干。”
听了这位行销专家的话,黛比有点不死心,专门请教了不少食品方面的专家,他们大多还没顾得听完,就连连摆手,一致表示反对。她知道,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困难,不论谁创业都会碰到。
于是,黛比想到了自己的家人,他们经常吃自己做的现烤软饼干,会有更亲身的感受,一定会理解和支持她开饼干店的想法。
想不到妈妈一听到黛比的想法,就满脸慈爱地说:“我不希望你每天站在热得要命的烤箱旁边去卖现烤软饼干,还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钱。”
婆婆一听,立即提高了声调,对黛比说:“那根本行不通。你从没有做过什么生意,家中的这点积蓄投进去,一旦血本无归,你们可怎么生活得下去。”
黛比想不到自己在家人面前又碰了一鼻子灰。于是,她找到了周围的邻居、同事,逢人便讲自己想开饼干店的想法,想多方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没想到,他们好像事先商量好的一样,都异口同声告诉她,这主意太怪了,你去做根本不会成功的。
后来,黛比把这一想法告诉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温蒂·马克斯。她想自己最忠实的老朋友即使不怎么支持,也会给她说些令她宽慰的话。想不到温蒂·马克斯一听她的话,马上告诉她:“我根本无法想象这点子成功的模样。”
面对大家投来的怀疑眼光,黛比没有选择放弃,1977年8月,她孤注一掷地开了第一家现烤软饼干专卖店。
开张当天,黛比的饼干专卖店真的没有迎来一个顾客。在当时,一般人家都会自制饼干,就算要买,大家总是买已包装好的、咬起来脆脆的饼干。难道自己开这种店,真的如人们所说,根本就不可能赚到钱?
在极度沮丧的情况下,黛比想到了采用免费试吃的方法来吸引顾客。于是,她面露笑容地从店里端出一大盘饼干,走到街上请来来往往的行人试吃。在让人们免费试吃的过程中,拉拉家常,交流一下做饼干的心得,创造了一种温馨友善的气氛。时间一长,人们都自愿到她店里购买她做的现烤软饼干,很快就有了回头客。
随后,黛比的饼干专卖店顾客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她想到了开连锁店,从第一家开到第二家,一直开了几十家。最早的连锁店由她授权本店员工去经营,她自己则专注于饼干的质量管理。后来,她的饼干店越开越多,从美国开到世界各地,已先后在全世界1400多个城市开了饼干连锁店,年营业额逾4亿美金,成为世界最大的“现烤软饼干”店的创办人。
另外,由黛比本人完成的第一部著作《黛比厨房的一百道食谱》,印刷成书,至今销售已超过180万册,成为第一部跃入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食谱。她成功的创业历程,受到美国各方的赞誉和好评,先后荣获“全美十大杰出创业女性楷模”等荣誉称号,因而邀请她到各地演讲的邀约不断,她还成为美国知名的励志演说家。
这就是黛比,相信自己,专注一心去经营是成功的关键。正如她本人常说的一句话:“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只管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就是了。”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商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