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创业案例
一想到超市,映入眼帘的就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超市提供了展示对比的空间,为人们的生命提供了便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超市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案例1:陈建华:农村开超市用集装箱开好立方超市
当沃尔玛、家乐福、世纪联华、乐购等国际连锁超市在各大中心城市激烈血拼时,一个青年却把目光盯向了农村,走“乡村包围城市”之路,将超市开在乡镇,并遍地开花,数年间开成了1000多间。他是怎么做到的,农村开超市能赚钱吗?
农村伪劣商品泛滥 要开一家正品超市
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陈建华的包装制品生意遭遇了打击。生意逐渐难做了,他便想着谋求转型。
2009年春节后的一天,陈建华去海宁乡下的一个朋友家,因为走得急,事先没准备礼物,空手去朋友家又不好,便停车走进当地乡下一家路边的小店。
小店是农村人在自家开的,卖些生活用品、油盐酱醋等,商品不多且灰尘遍布。陈建华要了两箱牛奶和一些饼干糕点,付了钱,提了东西准备走的时候,看见牛奶的包装有些异样。细看后发现商标是仿造的,原本正宗的“娃哈哈”居然变成了“哇哈哈”,上面也有厂家、地址、电话,一看就是家庭作坊式工厂生产出来的。
再看其它商品,“康师傅”成了“康帅傅”、“海飞丝”成了“海乙丝”、“怡宝”成了“怡实”……这样的仿冒品在货架上比比皆是,有些还是繁体字,几乎看不出什么区别。
陈建华表达了自己的怀疑:“怎么你这里卖的都不是正宗的商品?”店主笑了笑,满不在乎地说:“我们乡下就是这样,谁讲究牌子,哪样价格低就卖那样呗,大伙也觉得便宜的东西才实惠。”
到了朋友家,陈建华一迭声地说抱歉。朋友的家人都说没关系,平时在乡下小店买的都是这些东西,也没有觉得不好。朋友还说:“虽然知道城里卖的正宗商品有质量保证,但上一趟县城带不了很多东西回来。平时有需要了,就到村头小店去买,大家也都习惯了。”
陈建华忽然心里一动:如果在农村开一家超市,卖正宗的商品,应该会有市场。
开业之初困难重重 一步一个脚印走过
2009年3月,陈建华开始着手调查农村市场,结果让他很惊喜:农村要么根本没有商店,要么就是仅几平方米或十几平方米的家庭小店,卖的商品一般只有几十种,最多也就100来种,大部分商品都是假冒伪劣的,且摆布杂乱,灯光昏暗,没有一点现代商场的感觉。
这给了陈建华信心。
然而,在农村开超市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只要租个房子,摆上商品就可以营业了,货比别人多、商品质量比别人好,就会有生意。陈建华遇到了困难:一是选址的问题。农村住户散乱,全村中心要么没有房子,要么有房子也不适合租来开超市,但如果超市开得太远了,村民们来买东西的意愿就会很低;二是听说外乡人来这里开店,有些村民就不高兴了,尤其是本来在村里开店的村民更是反对。
几番考虑后,陈建华首先定点海宁县长安镇鹿耳村,也就是朋友的老家,由朋友出面沟通。第二个问题得到解决了,但第一个问题确实难,陈建华一时间想不到好的点子。
2009年3月中旬,陈建华去宁波码头发一批货,看见码头堆放着成千上万个集装箱货柜,有些已经油漆斑驳,看来空置了很久。他脑海中突然浮现以前看到的“出租集装箱,每天每个6元”的广告词,很多工地都用集装箱改装成“宿舍”,搬迁方便且在任何一个空地都能“扎根”。既然集装箱能用来做宿舍,为何不能用来开超市呢?
陈建华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了起来。他一打听,这批报废的集装箱已经没有什么用途了,准备当废品卖了。陈建华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几个。
一个集装箱有30平方米,两个集装箱就能开一家适合农村的小型超市了。相比于60平方米的房子承租、装修,购买两个集装箱开超市可节省成本4万多元。
就当陈建华干劲十足地筹备时,又发生了一件意外。要开店,必须得有营业执照。陈建华到工商部门办理超市的营业执照时,工作人员犯难了:这种集装箱改造的钢架结构的房子没有房产证,也没有相对应的门牌号码,所以没办法办证。
一个领导知道了陈建华的实际困难,于是安排海宁县工商局牵头,由村委会出面让陈建华和村民签订土地租赁协议,经村委会盖章确认,再由镇政府出具场所证明。
经历重重困难,陈建华终于在海宁县工商局办理了营业执照。2009年5月,取名为“好立方”的第一个连锁超市,在浙江海宁县长安镇鹿耳村开门营业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乡村沃尔玛在开花
“好立方”主题颜色是橘红色,一个集装箱卡通画的四方公仔张开了大口,竖起两个大拇指,笑意盈盈,好一幅可爱的模样。在沉闷的乡村色彩中,“好立方”鹤立鸡群,特别显眼,村民们老远就可以看见。
6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有序地摆放了上千种商品,大到被子小到一颗糖,除了生鲜肉食类,日用品在这里应有尽有:330毫升易拉罐装的可口可乐2元一罐,596毫升的娃哈哈矿泉水1元一瓶……很多商品比城里的超市和农村的夫妻店都要便宜。超市门口摆着收银机,穿着制服的营业员把商品扫描后就可结账,除了规模比较小,一切和城里的超市一模一样。
商品多,价格低,按说,“好立方”的生意一定会红火吧?
然而,让陈建华不解的是,很多村民看着“好立方”开业了,都进来看新鲜,可是他们基本上什么都不买,连小孩子拿起喜欢的食品,父母也是一把夺过放了回去,摇摇头离开了。陈建华拉住一个村民询问原因,但这个村民神色很不自然,挣脱开陈建华的手,什么也没说就慌慌张张地走了。后来,朋友告诉陈建华:村里有人散布,陈建华要来挣村民的钱,他一个外乡人,挣了钱就跑了,根本不会为村里人着想,所以肯定也干不久。
陈建华开诚布公地向村民们承诺:“‘好立方’目前是直营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一旦条件成熟后,将吸纳村民们直接加盟‘好立方’,而店里的营业员、送货员都可以由村民任职,一间超市可聘用3~5名劳力。”有了保证后,村民们渐渐地都喜欢到“好立方”购物了。
2009年6月,夏季酷热的天气来了,“好立方”开了空调,村民特别是带小孩的老人更喜欢往超市跑了。其实这是“好立方”的一个营销策略——孩子们、村民们进来了,天气热,冷饮就销得更快了。
2009年7月,陈建华在超市放置一台血压计,让营业员们都学会了量血压。因为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他们有需要了,来到超市,营业员都会给他们测量,并且给予相应的健康保养建议。这种体贴的服务,让村里的老人们对陈建华直竖拇指。
2009年8月的一天,一个村民来到“好立方”超市,询问有没有传真,想把户口本传真给在城里的孩子。但“好立方”只有电脑,没有传真机。几天后,陈建华将打印机、复印件、传真机全部添置齐全,而且对于来购物的村民,打印、传真、复印全部免费。这个举措又让村民们信服不已。
“好立方”超市的电子屏原本只滚动播出超市的商品价格,如今增加了一条服务——滚动播出城里的招工信息。这让村里的年轻人也喜欢呆在“好立方”超市了,他们不用跑到县城,就可以及时了解哪家企业需要招人。2009年9月,针对村里很多人搞养殖,“好立方”超市的电子屏又开始滚动播出城里的农副产品价格,让村民们随时把握价格信息……正是这些为村民们真心实意的服务,让“好立方”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有了成功的操作模式,复制连锁分店就相对容易了。2009年,陈建华在浙江海宁、萧山等地开了20多家“好立方”超市。2010年,“好立方”达到260家,2013年在浙江全省达到了1000家,并于2013年初获得了法国凯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000万欧元的风险投资。
陈建华计划:2015年,“好立方”超市在全国发展到5000家,并谋求上市,中国农村“沃尔玛”的蓝图将会描绘得更为壮观。
案例2:社区超市生存指南
前几日晚上下班,在经历了几番曲折的换乘之后,我终于带着一身疲惫回到租住的重庆某小区。在车库旁的小区超市里买了零食回到家,把自己以最舒服的但不太优雅的姿势摆到沙发上,打开喜欢的电视节目,一切准备就绪:我开始享受今晚的“美食之旅”。
一番品尝下来,基本上排除了味蕾病变的可能,因为不止我一个人觉得食品味道有问题。怪不得刚才挑东西的时候,店员用那种担忧的眼神儿望着我,原来店家早就知道自己卖的是变质食品!
我顿时怒从心中起,恶像胆边生,“老子再也不去这家超市买东西了!”一番咆哮以及哭爹喊娘之后我开始纠结:下楼退货吧?懒得跑,何况在小区超市里买东西又没有购物小票,没多少钱不说,搞不好还得争个脸红脖子粗。最后我选择了默默将过期食品丢进垃圾桶,从心底发誓再也不会去这家曾经熟悉得不行的小超市。
这一悲惨的经历让我开始关注周边的社区超市,下面就让我扒一扒社区里面这些既让人愤恨又让人深思的小超市。
社区超市弊端明显
社区超市的消费者往往是该小区的居民,辐射范围相当有限。所以每种商品进多少货是每个超市经营者首先要考虑的。如果进货太少,就会出现空挡,居民来买东西几次都没有,下次可能就不会再来了。但如果进货太多,在保质期内没有卖完,这就容易出现笔者所遭遇的现象。买到一堆过期食品。
而社区外的大型超市因为有足够多的消费群,所以在保质期到来之前商家就会降价促销,通过薄利多销回笼资金。但社区超市如果以这种方式扫货就只能是赔本赚吆喝,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所以就有了商家为了一己私利卖过期产品给消费者。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社区超市越是想挣钱,上门的顾客却越少。这就好比一个老鸨为了省钱找了丑的妓女,而妓女越丑上门的顾客也就越少,老鸨就越是挣不到钱。
有些社区超市并非老板亲力亲为负责经营,往往是招聘员工负责店内日常运转,但超市的经营状况跟员工工资不挂钩,所以员工也就根本不关心货物的质量,甚至产品过期了都不知道,只是时间到了从老板那里领取工资。这种监管漏洞也容易出现社区超市卖过期产品的现象。
方便应该是社区超市的主打牌
与沃尔玛、家乐福、永辉、人人乐、新世纪等大型连锁超市相比,社区超市无论在资金实力、经营面积、货物种类、消费者数量等方面都无法比拟。而且大型超市往往更有价格优势,如永辉的水产、新世纪的日用百货,这些产品在该超市的价格往往会有更多优惠。所以货物种类齐全与否以及价格的优势在社区超市这里已经不存在了。
便利店的定位是24小时营业一样,不管你在一天的哪个时间段买东西,便利店都会为你敞开大门,所以便利店的东西往往并不比超市便宜。因为它的定位不是低价而是随时。
所以社区超市也并非毫无优势可言。
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你在厨房炒菜,突然发现盐没了,飞快的跑去楼下超市买袋盐回来继续炒菜,前后不出三分钟。而如果去附近的大超市去买,走过去都不止三分钟,而且结账的时候要排很长的队,这时候你的菜已经糊了。方便是大型超市无法企及的优势,不管是车辆接送购物者也好,购物车推进社区也罢,大型超市永远都无法做到当消费者需要的时候它就在你的楼下。所以方便才是社区超市的优势所在。
社区超市生存指南
产品及时更新。社区超市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提供给居民必须的商品。如蔬菜、烟等,居民往往不会为了某一种东西去兴师动众的逛个超市,往往会顺手在社区超市购买。但是很多社区超市在产品更新上做的不好。正如传统小卖铺里的货物容易让人产生“怀旧”的感觉一样,社区超市同样也存在产品更新与消费者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所以社区超市应针对消费者不断产生的新需求进行及时的货物更新,这样社区超市才有存在的必要性。
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一个小区居住的人流动性一般不大,社区超市老板通过观察、聊天就可以了解到哪个居民喜欢抽哪种牌子的烟、喜欢买什么商品,进而跟消费者建立邻里朋友关系。这不仅能增进商家与消费者的距离,而且商家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货,以此来培养固定的消费群。做到离消费者更近,你无我有。这种消费习惯一旦养成,当他需要其他商品的时候也习惯性的在你的超市购买,这样社区超市的利润就容易实现了。
货物摆放有窍门。社区超市货物摆放不是简单的垒积木,将货品简单堆放到货架上,而是要根据货物的需求程度来进行有选择的放置。将那些居民经常购买的东西放在显眼的位置,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得到,而不需张口询问店家。这将给消费者节约时间,提供便捷。而那些不经常购买的东西放在不显眼的位置,让黄金位置能够发挥应有的销售效果。
送货上门更贴心。很多社区超市宣称,一元也送货,不管消费者购买多少钱的货物都承诺送货上门。但是这一策略对于社区超市来说一定要量力而行。送货上门确实能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节约时间和精力,但也要视店内人力情况量力而为。如果承诺了送货上门就一定要做到及时,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将货物保质保量的送到订购者手上。如果光是以此为招牌,消费者发现选择送货上门都不如自己去买来得快,往往就会对商家产生抱怨情绪。尤其是对于广大宅男宅女来说,休息日往往喜欢宅在家,但饿的都要发昏了还没有把东西送上门,那么下次绝对就不会选择在这家社区超市购物了。
精英时代到来。每一个行业在经过长时期的发展与淘汰过后,都会剩下几家实力雄厚者分割市场,而那些小罗罗们则被抛在时代的洪流里被遗忘。就如电器销售领域只剩下国美、苏宁几家独大的局面一样,超市在长期的发展和竞争之后也会优胜劣汰,最后剩下几家实力雄厚的大型超市。所以社区超市如果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分得一杯羹就只有转型做大型超市的补充,除非有足够的实力将社区超市做大做强跻身大型超市行列。所以在超市市场里精准定位站好队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无论做社区超市也好,做大型超市也罢,严把质量关才是最根本的。绝对不能像笔者居住的小区超市那样,为了自己不亏本而卖过期产品给消费者。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顶多是损失一些钱,但对于商家来说损失的确实能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的顾客。
超市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1.2015草根创业成功案例
2.成功者白手起家创业案例
3.创业成功的案例3个
4.48岁创业成功案例
5.摆摊成功创业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