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应用方面论文

2017-02-1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了各行各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方面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计算机应用方面论文范文一: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

摘要:本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进行实践探索。依据多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理论研究,勇于创新尝试,实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阶段性成果,创新点

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危机

1)就业人数与企业需求不成比例。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被其他专业及个人所重视。即使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也进行过计算机的相关培训或自主学习。他们的专业性虽然不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的能力已经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他们还具有自己的专业,这样的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为合适。这样用人单位就可以选择其他专业毕业生,从事企业中计算机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

2)学历不占优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具有大量高学历的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一个提升。同时在大家眼中计算机专业是个高技能专业,很多企业认为学历和能力成正比。就好像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历成正比一样。

3)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稍有欠缺,使学生的竞争力减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与机器,生活在单一的二进制生活中。而在现实的工作中,这样的非yes及no的情况,使他们在融入企业时缺少灵活性,不善于与他人沟通。

4)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方向缺少目标性。计算机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在学期间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明确的专业方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对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不够明确,过分依赖学校的课程规划。

2培养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主要尝试

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原有教学进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差距,找到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2)在改革初期,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调查、分析,同时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讨论、分析、建立“项目式教学”、“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及“项目式教材”模版。

3)正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且得到了落实。

3实践过程的主要创新环节和改进计划

1)服务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需求,适应计算机相关行业企业岗位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个人发展能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发展的源动力。预计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a.结合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形成符合计算机专业发展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b.构建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获得计算机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实现入学即入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引导的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c.将计算机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结合实践需求,原有课程重新整合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核心课程标准制定,模拟工作场景的操作过程指导课程实施过程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

2)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问题。a.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项目式教材,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行业企业项目建设标准及工作流程,要求编制老师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对行业某个工种环节要非常熟悉,所以必须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要求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兼顾企业工作,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b.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借鉴性,需持续进行。c.企业作为供应链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改革参与的积极性不高。d.课程实施过程中严重缺乏双师素质教师。

3)研究工作的推进计划:a.继续修订和完善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b.进一步实践“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以取得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c.实施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完成2016级专业进程修订。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完成“项目式教学”建立、“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编写、“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建立及“项目式教材”编写等任务。

4通过调整研究计划增强改革力度

结合本地区经济特点及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制定特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各自的特点、主要就业方向及区域经济引领下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分别制定突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挖掘全新切入点。构建以市场人才需求为起点和终点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借鉴行业企业员工培养培训计划、社会高知名度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目标式培养策略,使得“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有时效性。在研究中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分别确定适合本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考取计划,统计取证率作出分析评价。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让学生成为实践者、参与者和应用的创新者,学生代表加入专题研讨。依据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本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将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改革方案进行分项式研究,一项一项对比总结,提炼科学合理的时序任务课程设计方案,重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构建项目式课程标准,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过程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中加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结合职业岗位应用需求和教学实践体会,从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分析和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文敬.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10).

[2]李春杰.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3]唐先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关于计算机应用方面论文范文二:大学城云空间计算机应用课程建设

摘要:大学城云空间是目前流行的远程教育互助平台,具有开放性、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征,为大学师生提供了资源共享、即时交流、自主学习、校企合作的平台。

关键词:大学城;云空间;课程改革;主动学习

一、引言

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在于其工作能力没有达到企业的基本要求,企业所注重的是员工的发展潜力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而毕业生这些能力的缺乏,暴露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专业课程内容过多,缺少系统的资源整合。随着IT行业多元化的发展,软件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毕业生的要求逐渐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了大量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知识面很广,内容复杂繁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把需要细致讲解的地方讲透,导致学生不能对所学课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模式更新不彻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发挥。一直以来,学校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则始终是一种被动学习的姿态,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像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不起来,则教学任务将无法实施。针对上述问题应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大学城云空间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

二、大学城云空间的优势

大学城云空间为师生提供了资源共享、即时交流、自主学习、校企合作的平台。大学城空间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势:

(一)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会收集并整理大量相关资料(包括实践的案例项目),这些教学资料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特点,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料发布在空间上,供学生学习和参考。空间技术充分支持对话、合作、共享的时代理念,促进了资源的共享。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渠道,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主动学习,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空间中留言,获得教师的帮助;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空间上开展教学,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进入教师的空间后根据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参照学习方法和步骤,打开教师空间中的相应栏目展开学习,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在讨论群组中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这种学习环境里,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基于大学城云空间的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建设

基于大学城网络平台推进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符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一)利用大学城建立丰富的空间教学内容。在空间教学中,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都可以为教学提供灵活的服务,教师按照计算机应用课程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库。计算机应用课程较多,主要的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JAVA程序设计、JAVAWEB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Android移动开发等。对每门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并且对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必须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者特征,形式多样化(如微课程、视频、资源链接等等);在大学城云空间提供与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丰富资源,以Java课程为例,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空间建立以下栏目:java概念库、java方法库、java原理库、java训练库、java学习任务库、java书籍库、java项目案例库、教学视频资源库、专业知识扩展库、微课程等等。利用大学城云空间可以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互网络可以随时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会提前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可以要求学生在云空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方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大学城空间实现基于工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在于精讲多练,并且要求动手实践为主突出技能训练。为了在大学城云空间实现学生的能力培训。首先,教师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以JAVAWEB课程为例,可以将其分为WEB基础、客户端技术、服务器端技术和综合项目实战模块。接着对每个模块细分成一些典型工作任务发布在大学城空间,比如可以将客户端技术模块分为HTML网页设计、CSS设计、XML应用、JavaScript应用等,每个工作任务都是与实际工作能力相关联,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熟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分析案例并给出相应的方案。

(三)利用大学城空间构建多元化的考核制度。大学城空间是一个公开、平等、透明度极高的平台,其最大的特点是资源的丰富性和交互性[4],高职院校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功能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制度。计算机专业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学生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综合素质。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采用工作任务考核和综合项目完成情况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只需要将工作任务和项目的完成文档或代码、课堂作业上传至空间,老师通过空间进行检查、评优,体现了空间的公平、公开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大学城云空间开展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学、互动、互助的平台,学生通过大学城云空间可以提前预习、复习、不限时间和空间在线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梁继华,黄白红,陈益元.基于大学城空间“六段式”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8).

[2]李世琴,张梅,徐蕾.基于大学城空间的高职实用英语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5(8).

关于计算机应用方面论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应用论文

2.关于计算机应用论文

3.关于计算机应用的论文

4.关于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5.有关于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