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牧歌优美散文
穿越着,像田园的牧歌 呼吸着紫罗兰的气息 灵感突围出沙漠 耀眼的太阳,我的爱 山岗和天空的双姐妹、 在星空的愿望中启愿 永远的歌,下面是有田园牧歌优美散文,欢迎参阅。
田园牧歌优美散文:田园牧歌
我们家前后有园子,巷口有水塘,路边还有几棵既大且老的柳树,大约两三丈高,一两抱粗。说它老是形容枯槁,行将就木,头上的“头发”越来越少了,快成秃顶了。每每看到这些柳树,总有一种悲壮的凄凉,特别是太阳快要落山之前走在回村的大路上,风吹来,哗啦哗啦,衣裤鼓起像风帆,略感有些凉意,看着老柳树头上那几根“毛”,瑟缩着,颤抖着,那种悲壮的凄凉填满了你的胸膛。
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头桥旁边那几亩田是专门用来培育秧苗的,叫秧田。每年开春以后,村里专门有人去播种。把秧田的泥耙得平平整整,放满了水,再均匀地洒上稻种。过一段时间以后,秧田里就长出了绿油油的秧苗。村里寻一黄道吉日,开始本年的栽插,我们当地叫开秧门。
刚插下的秧苗有点无精打采,一株株耷拉着脑袋,我们这里不用插秧机,全部是人工插秧。插秧的时候,人们一字排开,边插边往后退,一人所插的宽度大约一米左右10株秧苗。左手分秧,右手插秧,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秧苗插到泥里,如果你是五个指头一起把秧苗插到泥里,别人会笑话你。插秧的时候大家的速度要一致,步调要均匀。插秧熟练的人,比插秧机的速度还要快。你只听见“嗒、嗒”的把秧苗插到泥里,手指的入水声,那感觉就像郭晶晶跳水一样,完全是在欣赏手指的舞蹈,秧苗在插秧者的面前均匀地、齐刷刷的排列起来。如果谁插得慢了,插得快的会把上岸的口子给封了,让后来的人上不了岸,引得大家一阵阵的欢笑。我虽然生在农村,我基本没有干过这些活。栽插完了要举行关秧门仪式,吃完秧果,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什么是完秧果,可能那只是一种象征吧。生产队也会买头猪回来杀了,煮一大锅,全生产队的人饱餐一顿,打打牙祭,庆祝栽插完成。
几天以后,耷拉着脑袋的秧苗昂起了头,蔫黄的秧苗变绿了,开始分蘖了。雨水也开始多起来,有时候一两场大雨,河水满了,沟汊的水满了,田水也满了。河里、沟里的鱼也拼命地往上游抢,这时候也是打渔的最佳时机,可以在沟汊里用网兜捞,但更多的是在稻田的出水口,安上一个须笼,一种用竹子编制的捕鱼的工具,鱼从入口处进去就出不来了。这时鸭子也开始在稻田里撒欢了,不见鸭子只看见稻秧摇晃,“竹喧归浣女,帘动下渔舟”,与这种景象十分的类似。八九月份天气比较热,雨水也相对要少一些,水稻也开始扬花,这时候的雨多是阵雨,一边出着太阳,一边下雨,我们把它叫谷花雨。你行在路上,猝不及防,说来就来,全是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还有点生疼,就算你拼命地跑呗,等你跑到避雨处,雨也早停了,不禁想起刘文正的那首经典的《雨中即景》。
水稻扬花了,慢慢地灌浆了,稻穗像是怕了羞,渐渐地低下了头,沉甸甸的。风吹过,泛起阵阵金色的稻浪,送来稻穗的清香,直钻你的心肺。近了看,你才发现,那稻穗完全是头重脚轻啊,像是喝醉了酒,东倒西歪,须相互搀扶着才站得稳脚跟,如果有谁一不留神摔倒了,那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割谷子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围秧鸡。秧鸡是稻田里的一种鸟,有鸽子那么大,大约是在水稻分蘖的时候就飞到稻田里产卵繁殖,在稻杆上做了一个个的窝。在割谷子之前先在稻田的一边,安静一点地方,先割出一个突出的部位,就像是一艘船的船头,沿着船头向纵深扒出一条道,在这里挖一个坑,把从腰上开口的须笼支上,周围用谷草密密实实地围起来,把这的光线搞得有点暗,在放须笼的谷穗上边还要覆上鱼网。从一边割着过来,唰唰,唰唰,割下来的稻子整齐地铺在谷茬上,这叫撵秧鸡,在这个过程里时不时有秧鸡扑腾起来又扑腾下去,就像在池塘里围鱼。在快要接近鱼网覆盖的地方,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下意识地放慢了收割的速度,屏住了呼吸,人们嘻嘻哈哈的插科打诨变成了手语,这时会派一个身手敏捷的小伙子钻到鱼网底下,把秧鸡往须笼里赶,然后起出须笼,秧鸡全钻到笼子里了,多的时候十几只,少的时候两三只,一只没有的时候也有。偶尔也有漏网的,当掀起鱼网,秧鸡一下就飞出去,但秧鸡不善飞翔,有点像连飞带跑,飞出几十米就一头钻进刚割下的稻子底下。这边的人,就像百米赛跑听到发令枪声一样,大家都是鼓足了劲,使出吃奶的力气,狂奔过去,因为刚收割后的田比较软,跑起来很费劲呢。谁逮到那只倒霉的秧鸡,谁就像英雄一样,大家向他投去羡慕的眼光。笼子里的那些,宰杀以后用盐巴腌一下,等全部收割完了,炒了全生产队的人一起吃。那味,唉两个字:好吃!想起都要流口水。
收割完已是冬天了。
晨雾弥漫在田畴中,天空湿润,空气湿润,太阳好像也被湿润了。远处是依稀可辨的村庄,村子后边青黛色的山,山上是些叫不出名字的树。太阳懒洋洋地从山背后爬上来,阳光呈斜面倾泻下来,人猛地一激灵,田畴一下明亮和温暖起来,山、树、村庄兀黑兀黑,看一眼吧,眼发酸什么也看不清,“哞、哞”老牛出来了。收割后的田畴,留下了一片谷茬,就像是为田畴理了一个板寸,燕子在田畴上空飞来飞去,一会儿做超低空飞行,一会儿又直刺蓝天,一会儿停在路边的电线杆子上,喃喃细语。谷茬下面的软泥披着一层绿绿的青苔,几头老牛在田畴的那一头悠闲地吃草,不时甩甩尾巴,抬起头来“哞哞”叫着。上去踩踩吧,软软的吱吱作响,不时冒出小泡泡;猛吸一口气吧,沁入心脾的暖湿腥香和水稻的余香,我喜欢这样的气味。偶尔有几个人从田里的沟坎走过,神态是悠闲而充实的。村里升起了袅袅炊烟,散发出淡淡幽幽的柴草味,和着晨雾在阳光下迟重地消散。
田园牧歌优美散文:永远远去的田园牧歌
六年前的春天,我读高二,当我读到语文课本上的《边城》节选时,我惊叹世上居然有这么从容清淡的文字,惊叹世上居然有这样美丽健康的爱情悲剧。于是我无可挽救的喜欢上了《边城》,喜欢上了写出这一“镶嵌在现代文学长廊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的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6年前的那个春天,我写下了一篇叫做《永远的边城》的文章,自我感觉写得很好!我那时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自己要亲自去到沈从文的故乡,去到沈从文一生为之歌唱的湖南湘西。
三年前的那个春天,我读大二,穿越闪烁的都市霓虹,千里的山川阻隔,我独自踏上了去湘西,去沈从文故乡凤凰古城的旅程。高中时的夙愿在三年后变成了现实,那种兴奋劲就甭说了。当然在这里我不想浪费笔墨再去写那次旅程的点点滴滴,不过只要想起一个人在充满希望的旅途上神采飞扬,一个人在凤凰的沱江上小辑轻舟,一个人在凤凰的吊角楼上读《边城》,写日记------心底不由自主就会有一种无可言说的温爱。那次从凤凰归来,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绝版的边城》,自我感觉还是写的很好,反正现在的我是无法写出那样的好文章了。
三年后的春天,也就是今年,我独自在昆明游荡。没有了当年诗情画意的想象和风发的意气。在这样荒芜狂乱的年代,我们的心灵也越来越粗糙。当我这几天再一次读起那晶莹剔透的《边城》时,真的是感慨良多。那样美到极致的人和事,那样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以田园牧歌的形式展现在了眼前,两厢对照,我发现了这个年代的丑陋和虚伪,肮脏和迷乱。然而我却是无能为力的,还要继续在这个滑稽得令人绝望的世界上坐着,为了所谓的活着而口是心非,面带微笑。用狄更斯的话就说“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请不要跟我说社会总在进步,生活总是美好的,世上总是好人多等等之类的大道理,这些话我很懂,也曾经是我安慰开导处于郁闷中的人们的惯用伎俩。我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美好人性的缺失,一种自然的,强健的,勇敢的,野性的,真诚的温厚的人性的缺失,我们没有了一种可以守望和皈依的生命渡口,我们在红尘浊世里迷失了方向。这样一种东西的缺失,与社会进步无关,与经济繁荣无关,与政治家的治国平天下无关,与商人的精打细算无关,与明星的扭捏作态,搔首弄姿无关,与小姿们的无病呻吟,伤春悲秋无关------
那么,沈从文笔下那样甜美含蓄的人性,那样自然而然的生命形态,那样令人神往的田园牧歌的世界注定永远在这个社会消失了。其实在沈从文1934年完成《边城》的时,他就看到了这样一种美好人性会无可挽回的在消失,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沈从文在乱世里用故乡湘西土地上的人和事为世人描绘了一个现代版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个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他在勾勒梦幻,也是在勾勒湘西的现实,但他知道他所表达的这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形式终会消失,所以在他清丽冲淡的笔下有一种无奈和苍凉!
《边城》读了多少遍我已不清楚了,反正是很多遍了。毛主席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读了17遍,最后打下了个新中国。《边城》我也应该读了17遍了吧,我得到的是什么呢。似乎什么也没有,只是越来越让我看到了这个时代了荒唐和作为这个时代的人的无奈和凄凉。上世纪80年代,诗歌天才海子和童话诗人顾城为了追求他们洁白无暇的精神世界一个在山海关卧轨,一个杀了家人又选择自杀,那个年代还有信仰,当年的社会对他们的死表示出了极大的悲伤,那是新中国最值得纪念的上世纪80年代,后人称之为“白衣飘飘的年代”。以两个伟大诗人的死为终结,我们的社会从此走向了一条欲望膨胀,心灵隔膜,自私迷乱,虚伪无耻的不归路。我们没有了真诚的敬畏,没有了善意的怜悯,没有了人性的温厚和善良,没有了健康自然的爱情,沈从文在《边城》里所展示给我们的那种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那种甜美温厚的人性,那种田园牧歌的身生活,那种不带一丝杂质的爱情就真的永远离我们远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写下这样鄙视这个年代的文字,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祭奠和怀念以前的岁月,也是为了心中的一点期许和梦幻罢了!
最后,还是以沈从文的《边城》作为我的文章的结尾吧!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