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随笔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到1927年零散地书写的一部散文集,虽然内容零散,但却能看出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朝花夕拾读书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朝花夕拾读书随笔(一):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到1927年零散地书写的一部散文集,最后在广州结集出版。很多人读这本书,只关注里面充满的童趣和天真。其实要结合鲁迅先生所处的社会环境。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鲁迅等50名知识分子被列入通缉名单。于是,他就开始了一次逃亡。
其终身好友许寿裳说,鲁迅和他躲在法国一家医院的地下室,环境很恶劣,而《朝花夕拾》的最初几篇文章就在此时诞生了。
试想,在这种环境下,鲁迅为何写回忆性的散文?可见这是一种诗意的找寻。此时的绝境,激发他去思索自己的人生,人的一生中,对其影响最大的要数童年。于是在死亡、孤独、流亡的时刻,鲁迅开始一次诗意的找寻。
我们来谈《朝花夕拾》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美好童年的回忆,一个是灰色少年的忧伤,一个就是以回忆来讽刺当下。这三个层面,恰恰说明了鲁迅人生的一个大分期。就是十三岁的分界线。
13岁以前,鲁迅生活在官宦家庭,衣食无忧。调皮的他喜欢家屋后的百草园,那颗童真的心赋予了百草园无尽的欢乐。还有鲁迅童年的长妈妈,他在阿长的故事中了解到了《山海经》的瑰丽故事,还知道了赤练蛇,听说了白蛇与雷峰塔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向鲁迅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同时也给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周家就在鲁迅13岁的时候经历一次灾难,周福清是鲁迅的爷爷,因为科考案被牵连入狱,周家也因为营救老太爷而倾其所有家财,刚开始家人还不敢让鲁迅在家里呆着,怕被牵连。13岁的鲁迅经历了这一切。在《朝花夕拾》中有一个篇写父亲的文章,小小的他不得不顶起一个家,在外人的白眼下去抓药,这种感受深刻在鲁迅的心中。
这种巨大的变革在鲁迅一生中留下阴影。这种影时时刻刻在他心里涌动着,促使他变得尖锐,锋利。这种影又让他孤傲,倔强,不愿意同流合污。
所以当他将拯救国家,呼唤民主作为自己的责任之后,便用刀一样的文字针砭时弊,这种辛辣的笔锋,以及将国家的前途作为自己的重任的信念一直鼓励着鲁迅。而在《朝花夕拾》中,里面那些讽刺性的散文,比如《无常》等,都是由此而来。也就是说即使在回忆自己的童年,鲁迅也不会忘记现在的使命。
《朝花夕拾》可以说是鲁迅一次人生的回忆,同时也是在艰难的环境下的一次心里找寻。
朝花夕拾读书随笔((二):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静静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