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是为什么 为什么还要纪念长征
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长征过去那么久了还是要纪念它呢?长征中总要有人向前冲,也总要有人去垫后。历史,让我们懂得尊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纪念长征胜利的意义分析,欢迎大家参阅。
纪念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途中,担任师长的贺炳炎一条胳膊被打断了,半个身子被鲜血染红。他挺到了战斗结束,因为流血过多而昏迷。
在一个小村子里的打麦场上,卫生员抬了个大凳子,用绳子把贺炳炎捆在凳子上,什么麻药都没有,踩着贺炳炎的身子,用锯木头的锯子为他截了肢。
在场的贺龙从凳子底下的一摊脓血里扒拉出一些东西。后来做战斗动员时,贺龙从怀里掏出手绢打开说:“同志们,这里面是你们师长的骨头渣!”
就像贺龙捧回的那几块骨头渣,历史里,藏着我们的根和魂。
我们这支队伍,曾不只一次次接近“石达开式的覆灭”,却没有人认为革命的火焰会熄灭。许多年后,当我回想起就像家乡埋葬着的两位垫后的无名红军,突然间产生了再去看一看他们的冲动。
在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长征中,垫后往往是最危险的任务。强渡湘江时,担负后卫任务的红34师,整整一个师没能渡过湘江,牺牲殆尽。34师最后一次师党委会的记录上只有两条:第一,把所有的电报和机密文件烧掉;第二,如果谁还能活着出去,3个月以后井冈山上再见。
在埋首长征故纸堆中的日日夜夜,我和我年轻的同事无数次被这种濒临死亡时的坚强所震撼。越接近真实,眼泪就越难以止住。
这种震撼,甚至超越国界和意识形态。
埃德加·斯诺所说:“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
1985年,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撰写的《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成为畅销书。从1972年向周总理提出要写长征,他用了13年探求长征背后的故事。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道:“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2000年世纪之交,美国《时代》周刊邀请了全球几十位顶级专家,评选人类1000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100件事。评选的标准是:入选的事件必须深刻影响人类进程。
结果,中国有三件事入选。第一件是火药武器的使用,第二件是成吉思汗的铁骑征服半个欧洲,第三件事就是长征。
美国,一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它的每一位伟人,几乎都被拍成过好莱坞大片,它所经历的每一场重要战役,几乎都是本国经久不衰的文艺创作题材。在这个年轻的国度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和阵亡将士公墓,公园里矗立着一座又一座英雄的雕塑。它在不断宣扬真实英雄的同时,也在不断虚构着能力各异的超级英雄。
2013年,美国人潘亚当骑着摩托车重走了长征路,路上他一次次被问起原因,他回答:“因为我对这段历史感兴趣。”
其实,美国人真正感兴趣的,是那群衣裳褴褛的人在超自然的极限条件下迸发出来的巨大精神力量。我们不用否认,长征是一场突围,是失败后在没路的地方找路的无奈之举。正因此,人们才习惯于用“奇迹”二字形容长征。
长征,历史是表,精神是核。有人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好比一个人的血肉和灵魂。人不能没有血肉,也不能没有灵魂。国家也一样,GDP是一个国家的血肉,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今天的人们,无需再去啃树皮、吃野菜,无需再徒步两万五千里。但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依然是荆棘与鲜花并存。要前进,每一步都可能碰壁,每一步都可能流血。长征,往大了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往小了说,就是一个人决不向困难低头的气概。
回望长征路,不是重复过去,而是面对今天。
红军在长征中的军事资讯
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国民党军共投入200多架飞机参加战斗。从红6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探路拉开长征序幕到长征结束,敌机一路咬着不放。尽管红军没有专门的防空武器,但依靠简陋的步枪、机枪等轻武器,依然在战斗中击落了6架敌机。
1.先遣部队击落首架敌机
1934年9月7日,当长征先遣部队红6军团前卫部队挺进到广西全县时,被一架桂系空军AVPO-637号侦察机发现。由于红军没有任何防空武器,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十分狂妄,按下机头一阵俯冲扫射,打死打伤十几名红军战士。愤怒的红军指挥员立即组织前卫连步、机枪手在敌机再次俯冲时集火射击。一轮密集开火后,敌机油箱被击中,拖着长长的烟火栽到了附近的稻田里,飞行员在出逃时被击毙。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击落的第1架国民党军飞机。
2.湘江战役中击落第二架敌机
1934年11月24日,红军在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时,遭敌薛岳、何健、白崇禧的包围攻击,与优势敌军在湘江两岸展开了惨烈的大血战。蒋介石调其中央空军第3中队从南昌起飞实施增援,对攻势猛烈的红军进行空中轰炸。担任预备队的红1军团第2师一边疏散隐蔽,一边对敌机集火齐射,击落敌709号战斗机,飞行员谢廷藩、魏德跳伞后被红军俘虏。国民党中央空军为掩饰这次空中损失和飞行员的被俘,对外宣称第三中队飞行员谢廷藩、魏德在“剿共”中“壮烈殉难”,使二人成为国民党中央空军在“剿共”作战中首次“殉难”的活“烈士”。
3.用改装“高射机枪”击落第三架敌机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采取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实施了四渡赤水作战,牵着蒋介石“围剿”大军的鼻子打盘旋战。红军作战行动的变化,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预期部署,于是频繁派出飞机进行空中侦察,企图发现新线索和红军主力确切位置。
1935年3月,中央红军由黔北名镇茅台三渡赤水。3月18日,国民党空军3架侦察、轰炸机寻踪觅迹而至,轮番攻击、骚扰中央纵队驻地。中革军委警卫营营长杨梅生立即指挥防空连用4挺重机枪改装的“高射机枪”,对准从云层里钻出的敌机猛烈射击,敌飞行员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打了个“倒栽葱”,连人带机拖着长烟钻进了茅台镇附近的赤水河里。
据时任警卫营防空连连长叶荫庭后来回忆:“在我军土‘高射机枪’的猛烈射击下,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茅台城下闪出一道火光,随即升起一团浓烟。另外两架敌机见势不妙,夹起尾巴,哀鸣着逃走了。”
4.第四架敌机是红军长征中缴获的唯一一架敌机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使蒋介石十分惊恐,急令国民党空军出动,进行高密度的空中侦察,寻找消灭红军的机会。7月17日,国民党空军第3中队副队长朱嘉鸿和飞行员郭诗东驾驶303号侦察机飞临四川黑水上空,发现了正在行进中的红四方面军后续部队。为洗刷第3中队曾被红军用步枪击落飞机的耻辱,他们按下机头实施俯冲,对准红军队伍就是一阵扫射。在他们进行第二次俯冲扫射时,遭到红军地面密集火力的射击。红军战士又一次用落后的步枪击中敌机尾部,失去平衡的敌机在空中摇摆,最后勉强迫降,被红军缴获,朱、郭二人在逃跑中被红军击毙。这是红军在长征中缴获的唯一一架敌机。
5.第五架敌机被击中后撞山机毁人亡
1935年8月3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正在毛儿盖地区集结并准备北上,被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的国民党空军第5中队队长王伯岳驾驶的601号飞机和另外2架飞机发现。3架敌机满载弹药先后向下俯冲,进行扫射轰炸,红军则以密集枪弹回击。王伯岳驾驶的601号飞机被多处击中,失去控制,撞向附近的迁流水山,机毁人亡。其余2架敌机见势不妙,逃之夭夭。
6.血泊中击落第六架敌机
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为了打开通往天全、芦山的道路,发起了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11月7日,红军左纵队攻占大川场,右纵队攻克金汤镇、紫石关和大岗山后,继续向天全攻击。此时,敌机分批增援,对红军实施大面积轰炸。红军由于来不及疏散隐蔽,很多战士倒在血泊中,攻势受阻。危急时刻,红军在敌机轰炸掀起的尘土和烟雾中一齐对空射击,1架敌机当场被击中起火,冒着浓烟从空中坠落,其余敌机见状狼狈逃窜。
猜你感兴趣: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2.2016纪念长征80周年演讲稿6篇
3.201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4.2016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5.纪念红军长征九十周年的演讲稿
6.纪念长征80周年征文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