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桂林风景的的谚语

2017-03-15

谚语是人们传承认知成果的一种言语艺术。它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是人民大众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智慧的结晶。它深深扎根于民族的深层认知结构中,体现了民族的认知心理基础。认识谚语对了解、研究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学、心理、民俗、语言都有实际意义.

描写桂林的谚语: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愿作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桂花桂花,香飘万家。

“眼睛再利,看不见自己的脸。”

桂林话“眼睛利”相似于眼睛尖,反义则为眼睛背。喻指目力好,看得远,看得清。以“眼睛再利”即视力再怎么出众,也只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是。警醒他人已经走入不能正确审视自己,不能客观地对待和评判自己的误区。这也正与鲁迅先生推崇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谋而合。

“有嘴讲人家,无嘴讲自家。”

有句常用语说:(某人)是“属手电筒的,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意即:只看到别人的缺点错误,从不对照自己。

承认自己的过错,检讨自己的不是,不仅需要极高的修养,而且还关系到自己的脸面、尊严。因此,往往总觉得说别人比较容易,一旦牵涉到自己,人们总有推卸自己的说辞,或理直气壮地来一句:“我就是这样子的!怎么样?”这大概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一种典型了吧?!

“这山望到那山高,包你(保险)回来无柴烧”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先识览·观世》:“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望,尚巍巍焉山在其上。”意即:爬上这一座山后,觉得另一座山更高。比喻不满足现状,总想树立更高的目标。这是世人熟知之解——见异思迁。

而桂林这句谚语的“这山望着那山高”,说的就是砍柴的樵夫,发现另一座山可资伐柯的薪柴如库,故生“弃此山而往他山”之念。桂林话“包你”或“保险”,意思差不多,即“肯定”、“必然”之解。

扁担无爪两头刷

扁担,是挑担用的工具,所以桂林话也叫:“扁挑”。桂林乡民喜好的木扁担,经扎(结实)、负荷大、弹力(应力)强。光洁的木扁担,两端必须扎上(锲入)木爪(桂林话叫“爪”或“扎”),这样,挑运物件才不易滑落。

“扁担无爪两头刷”,直白的意思是:扁担的两头没有被扎好,所以东西就会顺扁担下溜而滑落。比喻为:原计划一举两得,结果两头落空。

这句事理谚告诉我们:做事情之前,在策划和实施的全过程,要考虑周全,注重检查,做到万无一失,以免遭受损失,并确保平安免去忧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