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硕士论文_外国文学研究论文
外国文学史的编著是外国文学学科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一代学人的外国文学史研究的成就和经验的一种总结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国文学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外国文学硕士论文篇一
《 外国文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
摘要:外国文学教学要适应时代要求,就必须改革旧的教学理念。通过构建“讲、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效率。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学习和考试方式,紧跟学科前沿信息,都是新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外国文学 教学方法 考试
外国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外国文学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教学中大多都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学生读、写等实际能力的培养,且考试方法单一,这些都亟待改革。为此,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一方面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考核上也作了相应的改革与调整。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构建起了“教师讲与学生读、写有机结合”的开放性全方位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系统方法,讲清外国文学发展脉络
外国文学,思潮迭起,流派纷呈,作家星罗棋布。针对此特点,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启发、强调理解,尽量避免采用死记硬背概念与特征的教学方法,而使用纵向联系法与横向比较法。文学现象不是孤立存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运用纵向联系法,可以理清线索、确定关系、突出特征。如现实主义文学既是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又是浪漫主义的反向运动。因此,学生对各种文艺思潮与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其特征,不能孤立地去记忆,而要从联系、派生,甚至对抗等诸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文学发展的规律。
比如,我们将启蒙文学同人文主义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作比较分析,由此,归纳出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其中,启蒙文学的哲理性就体现了西方文学系统发展的特点。启蒙文学作家处在资产阶级全面取代封建阶级的前夕,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空前觉醒,他们大多是学识渊博的哲学家、思想家,形象的文学创作和抽象的哲学思考在他们的社会实践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学创作往往是他们哲学思想的形象表达。伏尔泰的《老实人》通过老实人与老师一生的遭遇和见闻,批判了莱布尼兹“奉天和谐论”的哲学观念;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通过塑造拉摩的侄儿既是封建社会解体的产儿又是资产阶级社会过早成熟的胚芽的双重性格,形象地阐发了狄德罗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歌德的《浮士德》则通过浮士德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生,高度概括了自文艺复兴运动至启蒙运动这几百年来资产阶级以“性善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泛神论的世界观。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外国文学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各高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水平已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不仅在一般意义上有利于教学,它更适合于外国文学的教学,因为外国文学教学不仅信息量大、理论色彩浓厚,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尤其是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并被制成录像带或光碟,这就为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创造了条件。
我们在上外国文学课时,适当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录像、网络、多媒体等进行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例如,在备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观看电影录像,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汇在教学内容中;还花了不少时间精心制作电子课件,内容包括大小标题、图表图片、作品片段、评论摘要、重要的概念、人名和著作名、作业及参考文献等。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课前熟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跟上学术前沿,同时也为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作好准备。
对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片,我们作了相应的规划和要求。在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后,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外国文学名著影片,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印象。对那些要求学生细读精读的作品,我们在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片之前,都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让他们清楚观看该片时要注意看些什么,思考些什么,使学生在走进视听室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避免浮光掠影地观看故事情节。由于学生是在阅读作品基础上、带着问题来观看录像片,因而能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日后参加讨论和教师分析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文学文本与影视作品的关系等问题。比如观看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时,要求学生注意莎士比亚对吝啬鬼夏洛克形象的塑造,特别注意欣赏该剧的高潮即第四幕第一场“法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语言艺术,特别注意欣赏该剧第二幕第二场“凯普莱特的花园”;《哈姆莱特》中莎氏对哈姆莱特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内心独白手法的运用。通过引进电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教资料,让学生观看名著影片,加强了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当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遍运用,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在外国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这些设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外国文学教学的多样化、形象化、直观化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就广大学生来讲,通过影视资料了解外国文学名著是他们乐意接受的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它能激发青年人的好奇心,通过影视片,可以把他们引入一个五光十色的外国文学世界里。现在,根据欧美经典文学作品拍摄的影视剧很多,所制成的录像带、影碟片更是品种繁多,而且,绝大多数优秀的影片、电视片都已被译制或引进过来。总体来说,有关欧洲中古社会以前的影视片相对较少。但是,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特别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以及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被搬上银幕和荧屏的为数不少,为外国文学教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可视性资料。作为讲授外国文学课的辅助形式,这些影视资料的播放,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改革学习和考试方式,发展学生的能力
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诉求,使教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我们编制了《外国文学必读书目》、《外国文学教学内容调查表》、《外国文学读书笔记与专题讨论调查表》等。通过这些调查表,教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学生按要求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并且都撰写了读书笔记。
我们按计划组织了一系列专题讨论,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形象,雨果笔下的克洛德形象,司汤达笔下的于连形象,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形象;高老头的“父爱”,娜拉的“出走”;外国文学中的爱情描写,19世纪的个人奋斗者形象,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等等。最近五届学生共举行专题讨论三十余次,同学们由开课之初不愿发言,到后来争先恐后地发言,而且许多见解颇为深刻。外国文学课结束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每人撰写一篇课程论文,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学院2000级以来四届学生毕业论文选写外国文学方向的分别都在40人以上,占各年级学生人数近三分之一,有些论文被评为校系优秀毕业论文。
总之,外国文学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观念等许多方面,而这些都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只有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才能开拓新路,使教学变得富有生机和意趣,才能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外国文学硕士论文篇二
《 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
【摘 要】本文就外国文学研究发展中涉及的文化身份展开探讨,对深化文化主体意识,创建良好的话语系统,扩充视野,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外国文学;文化;身份
一、前言
探究外国文学在我国的交流以及发展,不难看出,外国文学令大众基于汉语环境欣赏了不同国家文学风貌,并令我国文化资源全面丰富,令中西方话语的交融逐步渗透至我国文学领域内。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外来文化以及本土文化突破了界限,并蕴含了一种潜在的同质化风险,可激励民族主义,掀起反全球化的呼声。基于当前背景,应科学探究外国文学与文化内涵,开创属于我国的话语系统,有效的明确文化身份。
二、立足本土文化,基于外国文学开创我国话语系统
新时期,外国文学研究就全球化以及本土化展开探讨,足以见得创建我国话语系统的科学重要性。外国文学评论便开辟了有关文化变迁以及融合的专栏,学者们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张德明指出,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令本土文化的保护与捍卫呼声进一步增强,并变成政治冲突的又一个焦点。其主张,应注重研究民间知识,基于其不可通约以及移译性特征,可映射出更加真切原始的民族文化。更多学者普遍认为,新时期,探究中西方的比较文学才是重中之重,并渐渐从外国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探究逐步转变成中国文学位于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传播与推广。我国国人要快速的加入到国际理论的争鸣之中,立足本土文化,开创基于外国文学的我国话语系统,进而真正的发出属于我们的声音,这正是契合时代需求的发展策略。由此不难看出,未来外国文学与文化的学术探讨显现出我国学者面对文化霸权以及原教旨主义的碰撞环境中,立足本土文化,树立公平合理的原则主动积极参加行业全球性对话交流的决心。同时勇于基于全球化发展以及本土化交流互动中创建我国话语系统,显现出我国文化应有的主体意识。
三、明确文化主体意识,提升外国文学研究水平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创建我国外国文学探究话语系统,应合理明确文化主体意识。基于外国文学学科特征,主张文化主体性,树立主体意识尤为必要,其成为当前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科学指导思想。文化主体意识势必包含民族性问题,其属于个人终身同时可靠的社会特征。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在与西方文化斗争,反对政治经济殖民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其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对立方,本土化作用长久发挥,同时未来文化建设发展势必基于全球化以及本土化的碰撞对话中进行。一旦人们从民族属性内探寻自尊的过程中,民族情感便发挥了补偿效果。而民族情感倘若过高,跨文化认知便会更加面向本土方向。我们所看到的的是,西方理论以及文化思想发展传播过程中,民族特征仍旧得到广泛重视。
透过较多事实明确,西方国家强势者由始至终并不能同他人进行公正平等的对话交流,也就是说世界大同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身处在弱势地位的各个民族,为了获得公平合理的地位,享有良好的对话权,则只有提升自身实力,方能实现。
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创建话语系统,应将自有理论作为核心基础。由于各个国家文学研究具有较多学派,为此应明确理论切入点,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我国在全球文艺理论系统中自成一派,因而要想创建具有我国特征的外国文学学科系统,应合理探究我国古代积淀形成的优秀传统。排除那些同西方文化相似内容后,便呈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体现科学合理性,是民族艺术的精髓。因此在我国研究外国文学系统中,不应将这一宝贵财富不良忽略。而应基于该基础,将各类文艺理论融合集成,通过不同文艺角度、应用方式的比对研究,创建新方法,树立新视角。应基于外国文学学科探究的整体全面性,令其发展变成更为合理的体系,最终令我国理论系统进一步完善,提升外国文学发展研究整体水平。
四、融通异质文化,体现开放性与包容性
新时期,不同文化百家争鸣的态势对于创建民族话语系统极为有利。基于后现代以及后殖民主义背景下,应以异质身份参与到全球文化的互动对话行列,逐步融到世界文学的系统中心,进而积极的应对时代挑战,契合发展需要。应真正明确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民族同国家非共时性,进而可令第三世界国家文学不但可映射西方问题,还可预示今后发展动向。
在创建民族话语系统,预防强势文学单向输入的阶段中,也赢得了一定共鸣。各个民族文化的建设发展均处于动态阶段,因此只要不呈现封闭状态,便会经受外来文化作用影响。为此,在开创我国话语系统阶段中,不应基于民族身份感以及同一性不承认外国文化。而应积极探寻融通引进异质文化,令其通过更新发展形成本土化价值内容,完成互相对话,实现双方尊重与互相欣赏。民族自我意识以及长期积淀的文化记忆始终同外来文化持续的进行接触,在不断碰撞阶段中,变得日渐成熟并凝聚起来。
我国话语体系应基于保护本土文化具有统一性以及独具特色的基础上,明确本土文化可为更宽泛文化范围的内容部分,进而可良好的突破自身文化区域形成的语境束缚,形成文化反思,锻炼认知技能,令理解关照中的再阐释得以实现。学者们应不断的容忍并承认差异,形成豁达之心。民族话语系统始终为动态变化的理论,因此需要同他类文化作用中展开自我规定。应突破片面民族主义,开阔视野。目前我国文化问题同样为现代文化的相关内容,文化身份并不是怎样明确现代性以及西方文化具体范围边界,而应探究现代话语历史结构内,基于普遍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的视角进行自我阐述。为此,对于民族文化本真性应有所重视。不应将民族文化单纯的看做静态空间实物,将时间维度内的发展变化全面否定。实际上,生活方式、精神均处于发展变化状态,我国历史文化则为世界文化的构成,后者是国人关注的内容,因此应努力变成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主体。我国文化虽注重自我具备的独特性,然而,我国悠久文明历史,体现了开放性以及传统性,进而可同西方文化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应合理的引进西方文化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开放性与包容性,将精髓内容加以消化吸收。丰富文化融合势必引起创造与发展,并激励平等对话沟通。因此,我们应基于自身具备的特有话语模式,积极与全球国际领域并轨,探究外国文学,实现持续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五、结语
总之,外国文学研究离不开文化身份定位,只有明确文化发展内涵,积极交流、互动融合,方能开创我国特有的话语系统,激发外国文学核心价值作用,继续推进其实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爽.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民族院校外国文学通识课程建设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李强.外国文学传播的文化精神及其价值导向[J].兰州学刊,2013(3).
有关外国文学硕士论文推荐:
1.关于外国文学论文范文
2.外国文学论文范文
3.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4.外国文学论文
5.外国文学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