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政府工作报告
江宁区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下辖区,江宁亦为南京的古名。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江宁区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江宁区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江宁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实现良好开局,“两个率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宁”迈出有力步伐,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实现跨越
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亿元,较“十一五”末均实现翻番,增速高于全市和苏南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3亿元,增长14.7%(同口径增长10.7%),连续三年稳居全省三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5亿元,工业投资453.2亿元,五年累计分别突破4000亿元、24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和1.8倍。
现代产业培育壮大。产业转型调整有力推进,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第三产业投入占比接近二产。创成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生物医药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初步构建了“3+3+3”现代产业体系。汽车、智能电网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大关,达1350亿元和105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CENI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中船海洋、中传齿轮等优质项目,实现产值260亿元;正大天晴、奥赛康、金斯瑞等生命科学产业相关企业快速集聚,研发出艾博卫泰等一批前沿新药;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建成江南环保产业园一期、大唐环保等重大项目。现代物流交易额突破千亿大关,农副物流交易额突破4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800亿元,江苏软件园获评中国骨干软件园区;文化休旅产业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建成牛首山、直立人化石遗址公园,佛顶骨舍利永久安奉牛首山,银杏湖乐园试运营,世茂梦工厂启动建设,旅游业实现收入28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建筑业累计完成产值2900亿元,成为中国建筑之乡。
质量效益不断趋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五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4.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4家,总数占全市1/4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17亿元、利润28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7倍和2.8倍。全社会银行存贷款余额1950亿元、1100亿元,较期初分别增长1.2倍和1倍。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万元GDP能耗、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耗年均下降17.8%和5.2%。
二、改革创新取得突破
创新创业省市领先。创成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基地,创新孵化综合能力跻身全国区县20强。建成紫金“三区一园”等一批“双创”载体,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0家,集聚各类研发机构419家,紫金(江宁)悠谷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五年投入创投引导基金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80亿元。上市企业累计达36家。实施产学研项目600个,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园2家,成功举办首届省互联网创新创业总决赛。新培育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近200家,专利申请授权以年增20%以上的速度领跑全市,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深化改革取得实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创新基本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由810项精简到140项,行政审批整体提速40%以上。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民营企业呈“井喷式”增长,五年登记2.4万户、注册资本761.8亿元;在省市率先实施国资整合,组建八大国企集团,国资规模实力跃居全省前列;上坊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采取PPP模式。全面实施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初步形成高效透明的现代财政运行机制。新一轮公车改革实质启动。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江宁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跻身全省四强,在2010年后新晋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排名第一。江宁高新园加紧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滨江开发区成为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麒麟科创园加快创建省级高新区。空港枢纽经济区上升到市级战略。综合保税区建成开园。五年实际使用外资41亿美元,占全市1/5以上。外贸出口连续多年正增长,20xx年增幅超过10%、达72亿美元,出口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占比分别达50%和75%。援建淮阴、洛南、特克斯,共建宁高产业园卓有成效。
三、城乡建设展现新貌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编制城乡规划116项,进一步明确“一轴、三带、四片区”生产力空间布局。完成双龙大道、将军大道、天印大道、天元路等快速化景观改造,建成104国道淳化段、西部生态循环道路等城乡道路157条,打通城东路等一批“断头”路桥,农路改造680公里,公交站点覆盖率92%。全力服务保障京沪高铁、机场T2航站楼、地铁3号线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轨道交通里程超150公里。完成长江供水、光纤宽带、数字电视“村村通”和“川气东送”等重点工程,建成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鞭鞍河泵站等水利设施,夺取20xx年抗洪抢险全面胜利。新建地下人防设施81万平方米、停车泊位6万多个。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万达广场、同曦瑞都、金鹰天地、百联奥莱、砂之船等商贸综合体建成开业,九龙湖总部经济加快集聚。上坊、横岭、岔路、殷巷、上秦淮等片区加快城市更新,累计动迁1000万平方米。新建杨家圩、新天地等城市公园50个,改造提升百家湖、外港河等滨水风光带。开展城市环境专项整治52项,全面完成轨道及高速沿线环境整治,拆违120万平方米,出新老旧小区83个。新建垃圾中转站23个,关闭轿子山垃圾处理场。机械化清扫率提升到80%,数字化城管覆盖全区,城市治理标准化率达65%。
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深入实施“千百”工程,黄龙岘、大塘金、石塘人家、周村分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美丽田园、最美村镇等称号,基本建成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核心区,成功举办第11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谷里、横溪城乡统筹发展试点顺利推进,整治土地5.6万亩。建成台创园、湖熟等五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示范家庭农场33家,粮食安全措施有效落实。创成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基本完成47万亩承包地确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11个,连续三年包揽全市镇街三类型考核第一名。农业现代化水平由2011年全省第16位提升至第6位。
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全面落实建设美丽中国重大部署,建成国家生态区。实施“清水行动”计划,集中整治砂石码头、船厂和黑臭河流,完成37个太湖流域治理项目,新建、提升污水处理厂33座,城区和街道污水管网覆盖率分别达95%和82%,区域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建成汤山、湖熟、谷里、江宁4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实施“蓝天行动”计划,强力整治工业废气、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黄标车等,连续三年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到75.7%。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资源化污泥处置,每年超额完成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关停、整治“三高两低”等企业600多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545家。废弃露采矿山复绿500万平方米,林木覆盖率和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8%、47.2%。街道全部建成国家生态街道和市级森林镇街。
四、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五年累计投入超480亿元。20xx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735元、20001元,年均增长10.4%、12.1%。累计新增就业1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3万人次,工资集体协商企业比例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五大社保和新农合覆盖率98%以上,13万被征地人员和特殊困难残疾人统一纳入社保,城乡低保实现同城同标,居民养老金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市民中心政务组团、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使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新改扩建学校49所,组建江宁高等职业学校,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和“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率先试点公立医院改革,江宁医院创成三级医院,新中医院、明德医院建成,区医疗中心主体封顶,新改扩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站)13个,成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和省幸福家庭建设示范区。累计建成保障房920万平方米,群众征迁安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文化惠民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道德人物、“美丽江宁人”等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编纂出版《江宁区志》,建成东晋博物馆,区档案馆创成省4A级数字馆,孙吴大墓、杨柳民居、阳山碑材等晋升全国文保单位。实现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健身设施全覆盖,新增市级以上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0家,每年群众文化活动超过千场。圆满承办 “亚青会”、“青奥会”赛事项目,成功举办区第七届运动会,成为省公共文化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社会治理不断提升。依法治区不断推进,“法治江宁”、“平安江宁”建设深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覆盖全区,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6%以上,获得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建成智慧安监、数字警务三期和“五张防控网络”,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5%,街道全部创成全国安全社区。完成新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新改扩建街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60个,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民族宗教、外事侨台、慈善、双拥、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区委、区人大各项决议,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建议提案1797件,办结率100%。我们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充分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快办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12345政务热线工作连续五年名列全市前茅。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规范清理办公用房,狠刹会所中的歪风、公车私用等问题,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三公”经费明显下降。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实践,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科学部署,得益于全区上下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得益于率先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得益于最大限度凝聚民智、发挥民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区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经济新增长点培育、重大项目支撑不足,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更紧,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动力减弱;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融合度有待提高,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需要下大力气化解,不少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民生保障、群众增收、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待存在一定差距;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作风建设仍需努力。直面问题,考验的是我们的信心、责任和勇气;破解难题,取决于我们的智慧、能力和韧劲。只要我们敢于担当、砥砺前行,就一定能把江宁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十三五”工作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区委结合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提出了“走在最前列、建设新江宁”的奋进目标。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切实按照中央、省市和区委的最新要求,提升新标杆、明确新定位、开辟新路径、干出新作为,勇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再创“十三五”发展新辉煌!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走在最前列、建设新江宁”奋进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园街联动、绿色带动、枢纽拉动、改革推动“五大战略”,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着力打造江苏高端产业集聚区、长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美丽中国典范区和现代化国际性南京主城南部中心,确保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到2020年,初步展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宁的现实模样。
“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百姓富裕程度、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活家园更加美好;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到2020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00亿元;城镇化率达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分别达7万元和3.3万元。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在率先实现“三大突破”、深入践行“五个发展”理念上下功夫、见成效:
率先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战略性基础设施实现重大突破。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形成互联互通、供给高端、系统有效、安全生态的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提升空港枢纽、海港枢纽、高铁枢纽牵引和支撑功能,重点构建“三横多纵、扇形辐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大幅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着力完善新城新市镇配套设施,城镇承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战略性主导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发展“3+3+3”现代产业,加快形成一批千亿级和500亿级高端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7%,基本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工业经济实力跨入全省五强。三是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全面优化“一轴、三带、四片区”生产力空间布局,重点提升江宁开发区、汤山旅游度假区综合能级,不断强化高新园、麒麟科创园、滨江开发区主引擎地位,着力增强紫金“三区一园”创新发展水平,做实做优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空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专业化新兴载体,全力打造全市“五型经济”主阵地、转型升级示范区。
深入践行“五个发展”理念:一是创新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发展方式,着力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6%,东南部科技创新带示范效应更加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8%,建成国家知识产权集聚发展试验区、长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二是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四化”同步,着力补齐短板,厚植发展新优势。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核、五城、八市镇”城乡发展格局,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和东山副城深度融合,打造南京主城南部中心核心区;禄口、麒麟、滨江、汤山、湖熟5个新城加快产城融合;秣陵、谷里、横溪、淳化、铜山、陆郎、土桥、丹阳8个新市镇基本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区特色彰显,农业现代化水平达95%。三是绿色发展。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切实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燃煤消费总量控制在85万吨以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林木覆盖率30%以上。四是开放发展。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主动融入新一轮开放发展新格局。年均利用外资7亿美元、引进超亿元内资项目50个以上,建成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五是共享发展。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持续增进民生新福祉。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提前两年实现翻番,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并轨,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的肩上是厚重的责任。只要我们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够书写出“走在最前列、建设新江宁”的精彩篇章!
二〇一六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只争朝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区委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践行“五个发展”,以“五型经济”为发展引领,以“五大战略”为发展路径,以“项目攻坚突破年、社会治理创新年、作风建设提升年”为工作抓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着力推动转型创新发展、区域统筹联动、生态文明提升、改革开放深化、社会民生改善,奋力夺取“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胜。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力争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以上,力争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以上,力争投资10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力争增长10%;服务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提高1和0.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超额完成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要着重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抢抓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打造长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
加强创新前瞻布局。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在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要领域,超前规划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对众创空间扶持,推进紫金“三区一园”建设,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4家,新增在孵企业300家、毕业企业30家。深化实施“创聚江宁”人才工程,加紧推进南京中关村人才基地建设,集聚科技顶尖专家和高端人才团队4名(个),入选省“双创计划”12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20名,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50名。优先支持企业研究院、产业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新增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四个对接”,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行“科技创新券”、“创业红包”特支计划,注重发挥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作用,加快高端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东南大学与高新园共建中国建筑工业化创新示范特区,支持江苏海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等建设大学科技园,新增产学研项目120项。实施“初创科技企业培育”、“小升高”、“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上市企业6家、省民营科技企业60家。
强化创新服务支撑。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促进“投贷保租管”深度融合,创业投资规模突破280亿元。创建江宁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促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4300件和900件。强化科技服务组织培育,新增科技服务机构15家。大力弘扬“创客文化”,建成“互联网+”创客公共服务平台,把“创新基因”植入城市,打造创新生态最优区。
二、坚持发挥优势、双轮驱动,提升现代产业新能级
围绕项目攻坚突破年,着力培育支撑江宁未来发展的优势产业,加快构建江苏高端产业集聚区。
继续做强主导产业。智能电网产业,以 “五大中心” 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长园智能电网、大烨智能电气等项目建设,实现产值1100亿元;汽车产业,主攻研发机构引进和产品升级换代,重点推进大众CP4二期配套、长马整车生产线改造等项目,实现产值14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推进CENI、吉宝平板电脑等项目建设,实现产值650亿元。
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智能制造先进技术普及应用,重点推进中传齿轮、中航机电、中船海洋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产值275亿元;生命科学产业,加快推进康宝莱保健研发、艾立康新药研发等项目建设,实现产值4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江南环保产业园二期、华电环保等项目建设,实现产值300亿元。
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100个以上重大项目和100个以上技改项目建设,新培育经济增长点50个,新增规上企业30家。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水平,新培育驰名商标2件,新增省市著名商标30件、名牌产品17个,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10项。促进生产方式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新增市级以上两化融合试点企业28家、推广应用企业240家,建设智能工厂10家,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4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港口物流和农副产品物流,依托邮政速递南京总部等平台,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维宜通跨境电商产业园、中外运等项目建设,实现物流交易额105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挥江苏软件园载体功能,加快推进协鑫新能源研发总部等项目建设,实现收入900亿元。文化休旅产业,是适应消费新需求的综合性产业,应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围绕环绕越文化休旅经济带,加快世茂梦工厂、华谊兄弟影视基地、紫清湖二期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旅游收入320亿元。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持续发展新动能
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活力源泉,再创体制机制、对外开放新优势,切实打开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的通道。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上,积极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街道工业集中区增量优化、存量调整、转型升级。在“去库存”上,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全面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机制,推动房地产用地市场供需平衡,新增商品住宅供地800亩以上。在“去杠杆”上,实行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继续深化国资改革,优化债务结构,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在“降成本”上,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减税清费政策,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在“补短板”上,加大农业农村、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有效投入,扩大有效供给。
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行政审批改革,严格落实权力清单和审批事项清单,完善市民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务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在东山、禄口、江宁3个街道试点推进城市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建立高效运行的城市综合执法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在新城、新市镇建设等领域试点PPP模式。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水务一体化改革,抓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引进超亿美元外资项目8个、超亿元内资项目50个。加快综保区建设,促进外贸发展优质优价、优进优出。推进电力自动化等大型装备、高端产品走向海外,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6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37.2亿美元。大力推进区域合作,更高水平参与长三角、宁镇扬一体化建设,促成一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布局江宁。
四、坚持城乡一体、品质为先,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提升,更加关注市民意愿,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南京主城南部中心。
强化规划先导作用。按照“一核、五城、八市镇”城乡发展格局和南京主城南部中心定位,启动新一轮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规等修编,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一张图”管理。完成江宁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美丽乡村示范保留村建设规划、生态绿道周边修建性详规。推进湖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开展汤山南片区、土山机场片区等控制性详规编制,深化重点地块城市设计。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力聚焦南京主城南部中心建设,整体推进开发区、高新园、东山副城深度融合。发挥和利用秦淮河在城市发展中的聚合效应,启动秦淮河滨水风光带工程5公里核心段建设,用三年时间全力打造一条靓丽的城市景观轴线。加快上坊、杨家圩等重点片区开发,推进土山机场迁建,抓好金轮双子星广场、景枫购物中心、龙湖天街、万豪酒店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现代品质。协调推进地铁5号线、宁杭高速淳化互通、绕越高速谷里互通、S338滨江公路和滨淮大道江宁段建设,建成将军路南延、湖山中路等主干道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30公里。加快公交都市建设,优化公交运力结构,购置新能源公交车80辆,城市公交分担率达38%。实施城北泵站三期等城防工程,提升城市防汛减灾综合能力。铺设燃气管网65公里、供水管网8公里,建成110千伏同曦变电站,完成“村村亮”工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完成南京南站、S340禄口段等项目征迁,老旧小区出新34万平方米,全年征迁65万平方米。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协调服务城东垃圾中转站建设,建成岔路垃圾中转站,推进水阁垃圾场关闭。加快垃圾分类收集站建设,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80%以上。实施城市畅通工程,着力疏导交通堵点,新建公共地下停车场2座,新辟城市公共停车位800个。购置大型环卫机械10台,城区机械化保洁率达90%以上。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实施定额管理。重点开展城市环境专项整治,城市治理标准化率达85%。
加快新城新市镇建设。禄口空港枢纽新城,主动承接空港枢纽经济区辐射,增强配置和承载空港资源的能力,着力在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滨江新城,加快产城融合和公共服务配套,全面启动绿地城市综合体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品质新城。继续抓好江宁、汤山、谷里、横溪新市镇等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湖熟片区开发,加快推动秣陵、淳化与周边园区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土桥和丹阳边贸小镇、麒麟地铁小镇等边界城镇建设,进一步提升形象、做出特色,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新亮点。
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按照美丽建设全覆盖的要求,更高起点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新增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以上。规划建设石塘等互联网梦想小镇,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运作,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加快发展“接二连三”、农旅结合多元业态,推进台创园生物农业园、谷里世界农业科技文化园建设,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发展高效农业2万亩、设施农业8000亩,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8%。继续抓好粮食安全。加快农田水利和江河堤防达标建设,实施铁家圩、窑湾水库等51处应急消险工程。建设为农服务社20个、市级电子商务进村10个、改造农家店30个,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
五、坚持生态为基、绿色惠民,优化宜居宜业新环境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打造“环境美”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区。
狠抓生态空间管控。创新主体功能区管理,强化生态红线制度,实施更具约束力的管控机制。以“三纵两横”生态廊道为重点,加快绕越公路沿线露采宕口生态修复,完成绿化造林面积8000亩。加快城市生态景观系统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7.3%,林木覆盖率达28.5%。
狠抓绿色发展转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土地开发强度,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年盘活存量闲置低效用地2000亩。加快发展生态型经济,纵深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0个,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0家,规上工业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105万吨标准煤以内。积极推进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新增绿色建筑76万平方米。
狠抓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实施太湖流域治理项目,建成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开发区南区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管网35公里,镇街污水处理率达84%。加快玉带圩、鞭鞍河等5条黑臭河道整治,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不断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工业排放、工地扬尘、车船尾气和秸秆焚烧的整治防控,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大力推进“千百”工程,完成重点整治村和一般整治村100个以上,淳化、禄口“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省级验收。
狠抓生态制度完善。出台生态补偿实施意见,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开展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进环保监察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根据长江、秦淮河流域水质断面状况,建立上下游生态正、反向赔偿机制。
六、坚持民生为本、共建共享,丰富幸福江宁新内涵
围绕“七个更”的目标,全面推进共享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促进民生保障上水平。强化就业创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8000人次,创建市级农民创业基地5个,建成市级低收入农户项目区10个,对低收入群体和经济薄弱村实施精准帮扶。推进社会保障创新,适时提高被征地人员社保水平,城乡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98%以上,建成保障性住房260万平方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淳化敬老院和禄口敬老院三期建成使用,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200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应保尽保率100%。
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建设开发区、麒麟中学等6所学校,推进月华路小学、紫金社区小学等名校分校建设,实施秦淮中学、丹阳学校等校安工程,新增公办园8所、民办惠民园2所以上。启动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健康江宁建设,联动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新型合作医疗人均基金标准提高到880元,建成区医疗服务中心,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个,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就医新格局。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力推进体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四进家庭”300户,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100%。
打造区域文化新品牌。全面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启动开发区、上坊片区文化分中心建设,新增图书阅读服务中心3个。鼓励支持文艺精品创作,组织开展文艺演出1000场次以上。加快完善牛首山遗址公园设施配套,推进东吴、南唐博物馆建设,加强文物、非遗等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湖熟文化、佛教文化、乡土文化等一批区域文化品牌。
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扎实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年活动。坚持依法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信访诉求法律渠道,法治建设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公众安全感95%以上,规范化调委会建成率95%以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稳妥推进200个社区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加大公共服务购买力度,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严控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药品经营企业电子监管覆盖率100%。
七、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效能,展现法治政府新作为
全面推进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行政决策权限合法、实体合法、程序合法。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归口管理和跟踪监督。完善街道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政府机构法律顾问全覆盖。
强化权力制约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落实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执行区委、区人大的决议和决定,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广泛接受群众、媒体和社会监督,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继续开展政风行风监督评议。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不断提高服务效能。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市民中心“一办四中心”运行新体制。完善重点项目模拟审批办法,开发“江宁政务通”APP,推进“线上线下”联动审批,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创新12345热线办理机制,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完善科学发展绩效考评体系,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政府确定的重要事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
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健全反“四风”长效机制,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继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奋斗成就新的梦想。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奋力夺取“十三五”发展开局之胜,为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江宁区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改革创新实质突破、青奥盛会精彩圆满”三大攻坚战,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总量质量同步提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5.6亿元,增长1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6.8亿元,增长13%,继续位居全省第三,其中税收占比91.6%。规上工业总产值2829亿元,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6亿元,增长14%。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28.15亿元和951.3亿元。规上工业用电量36.7亿千瓦时,增长6.3%。规上企业煤炭消耗量、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分别下降3.1%、10.8%。
现代产业持续壮大。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加速转型升级。汽车产业完成产值1200亿元,上海大众等龙头企业产销两旺,长安马自达研发中心投入使用,福特研发中心增资扩容。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532亿元,增长20%,实现逆势回升。智能电网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获批国家智能电网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光一科技、南瑞继保智电产业园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高端装备产业渐具规模,产值突破300亿元,舍弗勒、蒂森克虏伯等项目建成投产。生命科学产业加速集聚,新引进康宝莱、南医医疗等一批项目,艾博卫泰原创新药研发水平国际领先。未来网络可编程虚拟化路由器等17项核心技术实现就地转化和产业化,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评审,创成国家火炬通信与网络特色产业基地。建筑业加快提档升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总产值突破700亿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8:55.4:40.8,服务业占比首次突破40%。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975亿元,增长2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63.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物流业务收入分别达675亿元、753亿元,农副物流交易额突破350亿元;旅游业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实现收入245亿元;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园投入运营;新引进阿里巴巴菜鸟网络、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世茂梦工厂项目进区落户,创成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民营经济活力涌现,新增大树科技、宝色股份等上市企业7家,累计达23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69家。
二、改革创新取得突破
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率先实施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行科技和人才工作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创新项目评价方式,建立“再扶持”创业支撑体系。推进财政转型创新,增加对基层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审核制度。组建5个园街联动共建重点产业园,促进城乡资源优化整合。完善统筹“五位一体”、推动科学发展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对村(社区)进行分类考核。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注册私营企业数、注册资本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1.7%和135%。落实“市属区管”要求,加快与麒麟科创园对接融合。顺利完成户籍制度等项改革。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突出人才引育,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16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9人,入选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一,创成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江宁基地,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人才“三基地”区。突出科技创业,紫金“三区一园”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新建各类服务平台5个,新增入孵企业584家,落户人才创业项目累计达506个。突出企业主体,企业“三站三中心”增至527家,新引进风投基金21.5亿元,帮助科技小微企业融资8亿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0个、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28个。创新成果显著,全年发明专利申请4100件,授权94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件,获中国专利奖5项,新增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0个,参与起草产品标准15项。
开放开发继续深化。园区加快提档升级,江宁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分别达35%和41%,支撑作用明显,获批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改革试点,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产业园区。高新园创成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滨江开发区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品牌效应彰显,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建设顺利推进。开放型经济呈现新亮点,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实现出口额66.3亿美元,增长1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引进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7个。加快“走出去”步伐,完成境外投资1.96亿美元。宁高产业园及淮阴、特克斯、洛南援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生态文明成效卓著
生态体系更加优化。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三个500平方公里”空间格局,全区三分之一面积为生态红线区域,12个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指标考核权重提高到20%,生态红线管控、生态补偿、源头监管等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达标率、生态创建水平省市领先,江宁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13个生态村、3所绿色学校通过验收。生态文化深入人心,全民参与度明显提高。
生态建设更加突出。关停整治“三高两低”企业25家、石灰窑企业41家、燃煤锅炉120台,江南环保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投入运行,轿子山垃圾填埋场正式关闭,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目标。建成集镇污水厂2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75个,铺设管网145公里,实施外港河等黑臭河流整治,地表水水质达标率82%。严控工地扬尘,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淘汰黄标车8700多辆,超额完成市下达的蓝天计划目标。完成京沪高铁沿线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100万平方米。建成绿荫道75公里、街心公园8个,全区林木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达27.7%和47%。
环境治理更加有力。全面完成迎青奥十项重点工程,精心打造9条主要快速通道沿线、16个高速公路匝道口周边景观,植绿面积2.2万亩。全力开展“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和“9322”环境整治,实施10大类50个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各类整治菜单10万余个,动迁拆违21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广告30万平方米,在全市新五区综合考核名列第一,实现环境景观的大提升。突出后青奥长效管理,继续开展“再干两百天”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环卫投入,添置各类保洁作业车辆48辆,主干道机扫率达100%。城市数字化管理覆盖全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四、城乡建设有力推进
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美丽乡村规划实现全覆盖,编制上秦淮湿地公园等各类专项规划49项。城乡建设加快,服务保障机场T2航站楼、机场轻轨线建设,区域轨道通车里程达105公里,将军大道、双龙大道、天印大道快速化改造及城东路等一批城乡道路竣工通车。改造新建农路100公里、危桥10座。完成机场二期排水系统、长江干堤防洪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建设任务。完成方山变电站等扩建工程,新建地下人防设施18万平方米,新装有线电视、数字电视5.5万户。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高端商贸发展迅速,金轮新都汇、同曦瑞都、百家湖商业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开业。片区改造步伐加快,上坊片区棚户区改造完成一期拆迁,启动二期拆迁和安置房建设,基础框架全面拉开。杨家圩片区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河道景观,行政商务功能逐步显现。公共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启动公交都市示范区创建,区公共客运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更新公交车400辆、公共自行车1000辆,新增出租车100辆,新辟调整公交线路90条,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5.52%,新增停车位2万个。
美丽乡村品牌彰显。按照“三化五美”要求,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全年接待游客78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3亿元,黄龙岘、大塘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完成15个示范村、33个重点村和108个一般村的整治任务,西部美丽乡村核心区基本建成。台创园在全省苏台农业合作园区评比中名列前茅,湖熟现代农业园升格为省级产业园,世界农业科技文化园落户谷里。新建改造农贸市场4家,新建为农服务社20个,改造农家店30个。各类土地综合整治面积9.8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面积3.4万亩,建设示范型家庭农场18家,粮食收购16.7万吨。禄口、淳化完成承包地确权颁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3%,农业现代化建设监测评分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五、幸福江宁不断升级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41331元和18108元,分别增长8.8%、10.2%。开展各类培训3.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大学以上学历占比较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培育自主创业592人,创业带动就业3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建工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面9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次,建成农民创业基地5个,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1500元。各类社会保险覆盖率98%以上,城乡低保实现并轨,标准提高到每月660元,新农合人均基金标准提高到704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增幅11.5%,新增机构养老床位550张。累计发放灵活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各类补助补贴1亿多元。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280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进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区建设,新开办幼儿园小学初中15所,协议引进名校6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筹建江宁高等职业学校,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区医疗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明德医院即将投入使用,完成东山、土桥、上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建设区急救调度中心,构建先救治、后转运的院前急救体系。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50元,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70.2%。成功应对H7N9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创成全省幸福家庭建设示范区。区市民中心主体封顶,社会福利中心基本建成。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区文化馆、图书馆改造完成,新增文化设施2万平方米,创建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3家,编撰完成《江宁区志》,更新、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70套,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和比赛20余场次、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征兵工作获得南京军区表彰,实现省双拥模范区七连冠。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台、共青团、妇女儿童、气象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青奥赛事圆满成功。全方位做好涉奥3个场馆、4个团队、5个食品加工企业、1个接待酒店的保障任务,顺利完成足球、手球、射击、射箭4项比赛。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8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技术官员,以及200多名国内外嘉宾、媒体记者和8万多名观众,做到场馆运行零差错、服务保障零投诉、赛事组织零失误,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高度赞誉,圆满完成“青奥让江宁更美丽,江宁让青奥更精彩”的目标,在江宁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建设文明江宁,开展“书香江宁”、“邻里守望”、“文明市民督导团”等系列活动,构建崇德扬善的社会新风尚。建设平安江宁,打造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社区警务室88个,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达90%,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5%以上,获评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开展安全生产200天等专项整治行动,所有街道在全省率先创成全国“安全社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建设法治江宁,举办“六五”普法宣传活动360余场次,司法行政机关实战化建设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被授予全省法治建设示范区。建设和谐江宁,社会管理服务三级平台加快建设,建成10个示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试点培养“全能型”社工,创成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六、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依法行政。修订完善政府重大事项议事决策规则,提高决策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坚决落实区委决策部署,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意见建议,积极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设立区政府法律顾问团。扎实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整治,执法监督、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工作不断加强。
坚持高效施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整改落实突出问题,广泛开展“十百千万”走访活动,畅通微博、微信、热线、信箱等民意渠道,领导信箱办结率100%,12345热线综合满意率93.8%。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200项,取消和降低收费项目15项,实施了政府购买公益创投项目、岗位项目等一批公共服务。
坚持从严治政。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和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开展“百村巡讲”教育月活动,规范清理办公用房,狠刹食堂违规吃喝、会所消费、公车私用等歪风。完成25个部门预算公开,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明显下降。依法开展各类审计项目2300余项,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省市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区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富民任务艰巨,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民增收创收渠道不够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亟待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城市治理、新市镇建设等亟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境源头治理、长效治理、协同治理水平亟待提升。此外,加快职能转变,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还需付出更大努力。这些困难和不足,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创建苏南现代化建设样板区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将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隐性风险的叠加考验。但是,挑战往往伴随着更大的机遇,我区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更加显现,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更加显现,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更加显现,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在转型调整中抢抓机遇,在改革创新中争先进位,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宁。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部署,紧扣率先建设苏南现代化样板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打好改革攻坚战,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力,着力打造产业升级版,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优化环境竞争力,着力提升民生幸福感,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奋力在江苏率先践行“四个全面”的创新实践中,争当先行军、成为示范区。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约束性指标: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05万吨标准煤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个百分点。结构性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5%,科技创业投资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经济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人员大学以上学历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
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新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狠抓改革攻坚,激发市场活力,切实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活动,把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推进国有资本证券化,完成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分类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造,国资监管实现全覆盖。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深化财政综合改革,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区级部门均公开本部门预算,实行园街国库集中支付,严控政府性债务规模和融资成本,防范财政风险。在东山、麒麟街道试点取消经济考核,积极探索社区“去行政化”改革。积极推进城乡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采用PPP等合作模式,拓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渠道。实施城乡综合管理养护机制改革,推进户外广告和环卫市场化运作。
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抢抓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化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现科技、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动国家级人才“三基地”内涵式发展,实施人才创业项目梯度培育工程,全年引育“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15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2人,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100人,力争落户满两年的人才创业项目产业化率突破60%。建成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成果展示基地。着力完善孵化链、转化链和服务链,引进入孵科技型企业300家,新增孵化毕业企业35家;鼓励人才与本土民营企业联创合作,加快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推进南邮大等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0项;发挥政府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业,新注册股权投资及管理企业8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争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和科技服务业示范区。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主动对接“一路一带”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全年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0个,其中超亿美元外资项目8个、超10亿元内资项目5个。加快外贸转型发展,发挥综保区平台作用,稳定外贸出口。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境外发展,参与国际竞争,配置全球资源,完成境外投资2亿美元。坚持“非禁即入”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推动民间投资进入设计、施工、养护等一般性竞争领域,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全年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100家,力争上市企业总数达30家。
二、促进发展转型,打造经济升级版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转型升级中打造产业新的竞争力,在结构调整中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加快先进制造业转型提升。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主动顺应车联网、新能源及4G网络发展趋势,加快福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实验室、中国电信吉山信息枢纽、苹果平板电脑南京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全年实现产值1350亿元和600亿元。智能电网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国网电科院二期、中船海洋产业园等一批龙头项目建设,智能电网力争达千亿级规模。抢抓南京建设健康服务与生命科技名城机遇,加快乾元浩生物、奥赛康新药生产线等龙头项目建设,加速生命科技产业与健康服务业集聚。未来网络产业,重点推动CENI等项目落户,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和成果产业化步伐,抢占发展制高点。大力推动新材料和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0亿元。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壮大。坚持规模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提升服务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战略地位。加快IBM中国全球服务执行中心、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年完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815亿元。抓住空港枢纽经济区、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等建设机遇,大力发展航空、港口、园区及农副产品物流,实现业务交易额1000亿元。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和体验线路开发,放大三大旅游品牌效应,实现旅游收入280亿元。加快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触网”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运作,实现互联网经济新突破。
保持有效投资稳健增长。聚焦民生保障、生态环保、产业转型、城乡统筹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150个重大产业项目和267个城建项目;强化企业技改投入,重点实施100个技改项目,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现代企业智能制造和工艺设计水平,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5%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左右。加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实施低效闲置用地再开发,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调整盘活存量,做优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2000亩,经营性供地2000亩。
推动重点园区特色发展。坚持项目招引、产业更新与功能优化同步推进,提升重点园区承载能力和建设水平。开发区、高新园和滨江三大园区,借助综合改革、简政放权强园区契机,聚焦产业转型、科技创业、产城融合等发展重点,全力集聚一批产业重大项目,着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能级、创新能力在同类开发区中继续争先进位。汤山、牛首山两大文化旅游特色园区,深度挖掘历史人文内涵,加快完善旅游要素体系,确保牛首山遗址公园一期对外开放,成为江宁文化旅游产业核心增长极。紫金“三区一园”贯彻落实紫金特区条例,聚焦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着力集聚高层次人才,孵化高科技成果,培育高成长企业,加快打造南京紫金科创特区示范区。
三、加快全域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建设水平,努力走出高起点规划、多元化投入,园街联动、城乡互补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
强化规划引领。以“三个500平方公里”为导向,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要素整合,推进产业、城市、国土、生态等多规融合。完成全区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加快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制定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详细规划,为各项建设提供法定规划支撑。启动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与承载力研究,优化城乡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设施布局,推进各类专项规划对接融合,确保城乡基础设施功能互补、互联互通。
提升功能品质。加快推进胜太路、天元路片区“退二进三”,加速景枫中心、万豪酒店、21世纪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金鹰天地投入运营,打造河定桥、凤凰港、府前高端商贸集聚区。推进S337句容河段、S338江宁段、正方大道东延、湖山中路等27条城乡道路建设,完成农路提档升级120公里、危桥改造10座。加快公交都市示范区建设,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00辆,新辟调整公交线路20条,诚信大道、百家湖、河定桥等公交场站建成投运。完善全区保供体系,铺设供水管道10公里、燃气中压管网45公里,新建220千伏后巷输变电等工程。实施上坊集镇二期等“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加快S340横溪段、将军路南延、上秦淮等地块拆迁,全年完成征迁面积85万平方米。加强与资本集团战略合作,加快上坊、杨家圩、岗山等片区开发,打造商业繁荣、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城市新景观。
深化园街联动。进一步明确5个园街共建园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统筹利用区域存量要素资源,拓展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载体空间。加大自身招商引资和园区平台项目嫁接力度,打造重点开发园区项目承载基地、科技孵化企业产业化基地,努力实现园街联动双赢。重点推进谷里、横溪等新市镇建设,做好江宁街道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工作,加快秣陵新市镇10公里道路建设,推进一批安置房、市政配套、环境整治项目,不断提升接纳农业人口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的承载功能。
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内涵式、可持续生态“微园区”发展之路。树立产村融合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生产经营方式,新增高效农业2万亩、设施农业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面积3.5万亩,示范型家庭农场12家,发挥农业“接二连三”综合效益,夯实美丽之基。树立建管并重理念,深入实施“千百工程”,建成示范村12个、重点整治村和一般整治村100个以上,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基本建成,展现美丽之形。树立市场运作理念,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多元投入,创新美丽乡村投入机制,拓宽美丽之径。树立人文为先理念,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乡土文化、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升文化内涵,锻铸美丽之魂。
四、推进生态文明,优化宜居宜业环境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标本兼治,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发展释放生态红利,让百姓共享绿色福利。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再干两百天、环境大提升、巩固见长效”专项行动。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加快建立可视化、协同化、智能化“数字城管”平台。健全小区物业、交通秩序、工地扬尘长效管理体制,加大违建、违停和渣土运输管控力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区制度,强力整治各类脏乱差现象。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建成垃圾中转站2家,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75%以上。强化河道“四无”保洁目标和“五定”保洁措施,完成九龙湖、牛首山河等河道水环境治理。推进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谷里、江宁通过省级验收,淳化、禄口完成整治任务。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2家,完成“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任务。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控措施,加快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开发区南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中水回用、提标改造和收集管网建设,实施黑臭河流沿线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工程,杜绝企业污水直排,新增污水主次干管70公里、出户支管72公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85%以上。扎实做好工业废气治理、黄标车淘汰、秸杆焚烧管控、餐饮污染防治等工作,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达230天。
加快绿色江宁建设。严格落实12个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划定城镇空间增长边界,加强对生态涵养不开发区的源头保护和用途管制。实施废弃矿山宕口复垦复绿,加强农业湿地保护,新增绿化造林5000亩,完成河道绿化1000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28%。加快社区公园、街心公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规划建设,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建成街心公园10个,新增改造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深入实施生态“细胞工程”,推进环境教育进机关、进课堂,创建生态村8个,建设绿化新村100个、绿色学校3所。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40%。
创新生态制度体系。制定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加快建立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中水在工业、市政、建筑、绿化等方面的使用率。进一步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突出奖惩机制。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五、增进民生福祉,推进社会和谐文明
坚持民生优先,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推进劳动就业,新增城镇人员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次,江宁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着力推进大众创业,新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1.5万家以上,培育自主创业400人。完成全区承包地确权颁证,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和所有街道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运营。大力发展富民合作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地股权合作社40家。提升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带动效能,引导低收入农户以土地入股、在项目区就业增加收入。
全力改善公共服务。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适时提高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生活补助和城乡低保标准,新农合人均基金标准提高到780元。区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新增养老床位250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应保尽保率95%。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60万平方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继续加大名校优质资源引进力度,建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推进民办幼儿园转普惠园建设,积极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区”。注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技能人才,江宁高等职业学校创成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区医疗服务中心主体竣工,实现区域医疗一卡通、一账通。加强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力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区市民中心整体交付使用,政务中心建成“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实施“全科式”窗口办理。举办区第七届运动会,新建、更新全民健身路径100套,建成设施便捷、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
大力推进文化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重点推进世茂梦工厂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方山艺术营、J6软件创意园、180创意创新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加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推进文物、非遗等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启动东吴博物馆建设。大力繁荣文化事业,鼓励扶持文艺创作,多出精品力作。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0场。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以创建全国“法治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抓好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强化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推动社区“扁平化”管理、“网格化”服务,促进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三社联动”,新增各类社会组织150个,省级和谐社区城乡达标率分别达98%和96%。建设智慧江宁,建立信息整合交换平台,对治安、城管、安监、政法综治等数字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利用,实现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重点,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做好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完善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加强物价监测,强化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加快构建高效应急处置机制,提升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和保障能力。
六、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坚持遇事找法、办事依法、成事靠法的法治思维方式,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依法履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在街道、园区、部门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政府智库”建设,政府部门注重加强政策研究,发挥“高校智库”、“社会智库”功能,强化政府决策的智力支撑。做好“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江宁新一轮发展。
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明确界定职权行使边界,依法履行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健全协同执法机制,推进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城市管理、资源环境等领域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升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水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完善依法监督制度。健全权力运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司法、舆论和公众监督,坚持审计监督全覆盖。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严控“三公”经费及一般性支出,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推进城乡水务、交通、社保一体化改革,优化部门职能分工,严控机构编制总量。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围绕“五张清单”,深化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完善科学发展绩效考评体系,推进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不断创新政府公共管理模式。
各位代表,形势催人奋进,发展重任在肩。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谋求新跨越,为创建苏南现代化建设样板区、谱写中国梦·美丽江宁华彩诗篇而努力奋斗!
江宁区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市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四大行动战略”,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全面启动苏南现代化建设样板区创建,开启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转型中求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4.4:55.8:3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6.4亿元,增长14%,跃居全省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0.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51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91.4亿元,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1亿元,增长16.1%。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2+2+2”现代产业能级实现新突破,智能电网产业国电ABB、国网科研基地一期等龙头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产值突破650亿元,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64亿元;未来网络聚焦前沿科技,建成全国首个未来网络小规模试验设施;生命科学产业集聚项目57个,产值增幅达30%以上;汽车业成为我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业实现产值425亿元。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50亿元。现代服务业长足发展,物流和软件业务收入双双突破600亿元,农副物流交易额突破300亿元;温泉游、乡村游、文化游品牌彰显,全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旅游收入200亿元;金融业支撑作用加大,实现增加值80亿元;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园初具形象。
创新创业成效明显。创新环境更加优越,出台了扶持“双自”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激励政策,紫金“三区一园”加快建设,新增科创载体116万平方米,建成“千人计划”大厦和九龙湖人才公寓。人才集聚更加迅速,新培育“千人计划”创业人才3人、省“双创计划”人才17人,居全省区县之首。引进“万人计划”人才6人,市“321计划”入选总数列全市第一,人才创业企业达320家,成为全省唯一“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双基地,荣膺“省人才工作先进区”四连冠。科技金融服务更加完善,引入各类风投、科创基金37亿元,小贷公司增至14家,3家企业通过国家证监会审核,全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3.5%,创成省级创投集聚发展示范区。创新成果更加丰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1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0项,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新增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1个,参与国家、行业标准起草12项;申请专利突破1万件,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七连冠。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园区转型进一步加快,江宁开发区成为全省首批创新型开发区,高新园获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滨江开发区“产港城”融合不断加快,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功能品质明显提升,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加快建设,空港枢纽经济区挂牌成立,南京(江宁)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作。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与去年基本持平。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44家,民营经济实现税收超90亿元,泉峰公司成功收购德国名企富莱克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完成园区国资优化整合,全区国有经济规模进入全省“千亿元区县”行列。完成7家农林场圃“事改企”,对村(社区)实施分类考核。援建特克斯、淮阴、洛南以及宁高产业园等工作卓有成效。
一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幸福乐居生态品质新城,着力推进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美丽江宁”初展新姿。
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统筹空间、国土、产业、生态“四大规划”,确立全域“三个500平方公里”主体功能区布局,完成各类规划编制任务40项,美丽乡村、新市镇、特色村等城乡统筹规划编制走在全市前列。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拉开框架,35平方公里启动区基本建成。东山副城“优二进三”试点全面启动,上坊片区旧城改造进展顺利。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协调服务禄口机场T2航站楼、地铁3号线、机场高速改扩建等省市重点工程,宁杭高铁江宁站投入使用。完成文靖东路、东周路、西部生态环线等一批城乡道路建设,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建成一批水、电、气及城市防汛等市政工程。组建东山公交客运公司,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实现城乡公交一卡通全覆盖,新辟停车位1253个。建成街心公园10个,百家湖公共休闲岸线改造完成。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正式运营,杨家圩“五桥五路一园”建成开放,银城皇冠等3家高星级酒店竣工营业,东山副城城市形态不断升级。
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新增黄龙岘、汤家家等一批新“金花村”。石塘村和锁石村分获“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和宜居奖,大塘金和金桥村被评为“全省最具魅力乡村”,创成25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新增高效农业3万亩,建成全市首家家庭农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台创园、汤山翠谷建成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湖熟、淳化、谷里、江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新杨社区创成南京唯一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累计达40家,实现销售收入476.4亿元,带动农户25.5万户。新增各类农业农村合作组织62家,农民参合比例达80%,参合股金分红增长16%。新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公里,村(社区)公交开通率达100%,基本完成长江三期堤防加固工程。
一年来,我们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整治“三高两低”、“两高一资”企业32家,关停改造生活和工业锅炉112台。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9家,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113家,江南环保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主体竣工,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5%,规上工业综合能耗降至90万吨标煤。完成水、大气和农业源污染物重点减排项目37个,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面落实蓝天计划,大力开展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和秸秆禁烧等治理防控,建立了首个PM2.5监测站,全年大气降尘量均值低于省控标准。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道管理“河长制”、污水处理“片长制”,太湖流域21个综合治理项目有序推进,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Ⅲ类以上地表水达标率47%。15个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年度任务。
环境整治力度加大。顺利完成第一轮动迁拆违治乱整破工作,全区动迁面积253万平方米,拆除违建72.2万平方米;推进城区道路保洁“一家扫”和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完成所有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创省级以上生态村19个、绿色社区7个。提标改造街道污水处理厂,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43座,铺设污水管网155公里,东山副城污水管网覆盖率92%,街道污水处理率75%。建成绿荫道100公里,新增造林面积2.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7.3%。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加大各项社会事业投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预计城乡居民收入达38222元和16820元,增长9.3%和12%。推动就业创业,开展各类培训4.1万人次,新增城镇单位就业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动态消除零就业、零转移家庭。鼓励大学生、农民自主创业,实现创业733人,带动就业3591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率达95%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1850元。各类社会保险覆盖率均在98%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560元和480元,在全市率先试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实现职工医保与市联网即报。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60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本科达线率、初高中入学率再创新高。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6所,校安工程施工14.2万平方米。发放困难学生补助款300多万元、幼儿园助学券4800多万元。创成“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卫生投入明显加大,区医疗中心启动建设,明德医院完成一期工程,新中医院投入使用。实行9大类13个病种基层住院起付线外“全报销”,获评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强化“大人口”服务管理,高质量完成“十二五”人口工作中期评估。市民中心加快建设,社会福利中心一期主体封顶,各项社会救助标准继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推进,南京直立人化石大遗址博物馆主体封顶,J6创意园创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区图书馆改造完成,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杨柳村获评“省历史文化名村”。成功举办千场系列文化惠民演出,圆满完成亚青会江宁赛区赛事及保障工作。连续7次获评“江苏省双拥模范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地方志、侨台、共青团、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在国家、省市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综合成绩均居前列,创成省级文明村镇、文明社区12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年信访积案化解稳控率90%以上,矛盾调处成功率98%以上,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1.3%。开展“迎亚青”百日安全质量集中整治、“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4个街道创成全国安全社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两年实现“双下降”。荣获首批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完成第十届社区村委会和部分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完善“小办公、大服务”功能,10个示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社会管理服务三级平台覆盖率90%,社区管理服务站覆盖率98%。创成全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区,获评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一年来,我们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市各项规定,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服务型、法治型、高效型、廉洁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政府重大决策严格执行集体研究、专家论证、群众听证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开展“向人民汇报”述职评议直播活动。扎实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依法实施监管执法、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荣获全国法治区创建先进单位。
坚持务实为民。认真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继续实施“万名党员带万户”等各项帮促措施,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全面落实结构减税、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项惠民政策,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和服务案件办结率100%,“12345”政府服务热线综合满意率92%,劳动纠纷案件结案率96%。
坚持清正廉洁。实行财政预算零基编制,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财政专项资金改革,加强重点领域、重大投资、重要环节的审计监管,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切实加大预防和惩治腐败力度。厉行精简节约,严控公款接待、公务出访和公车使用,严格清理规范办公用房、基层创建达标和节庆论坛展会,一般性行政支出和“三公经费”明显下降。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省市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区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面临着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的双重压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任务依然艰巨;新型城镇化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人口城镇化滞后的双重挑战,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推进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突出矛盾,部分现代化指标提弱固强的任务依然艰巨;社会建设面临着矛盾凸显、诉求多元等诸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自身建设也面临着新要求、新挑战,机关工作作风和决策执行力还需进一步改进提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新一轮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建设面临多重考验、期待更多突破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市区委全会部署,坚持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深化改革为发展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增进民生幸福安康,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创建苏南现代化建设样板区奠定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调控性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约束性指标:新增就业人员大学以上学历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科技创业投资增长18%,商品住宅土地供给量1200亩,规上工业综合能耗控制在105万吨标煤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将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提高现代产业发展水平
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现代产业规模质量同步提升。
注重项目带动,做强实体经济。集中精力抓好18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工业投资500亿元、服务业投资130亿元,新培育经济增长点项目80个,新增规模企业50家。大力推进120个在手在谈重点项目,全年引进千万美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超亿美元外资项目10个、超10亿元内资项目5个。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全年技改投入180亿元。加大企业上市服务力度,新增挂牌上市企业5家。促进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力争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34家,其中50亿元以上企业6家、百亿元以上企业3家。
注重高端取向,提升现代产业能级。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改革试点机遇,着力打造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智能电网产业重点推动“五大中心”建设,建成南瑞继保智能电气装备园,推进国网南方基地等项目,力争形成800亿元左右规模,加快打造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第一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紧扣核电、轨道交通等前景领域,加快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00亿元;未来网络和生命科学产业,围绕无线谷和生命科技园建设,加快集聚一批国际巨头和高端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产值分别增长30%和20%以上;汽车产业重点向高档整车、新能源方向发展,加快构建研发、生产、营销等完整产业链,重点推进长马J36R整车、大众涂装生产线等项目,实现产值12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大自有品牌培育力度,力争形成500亿级规模。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建筑产业集群。
注重结构优化,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依托主导产业,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航空物流、高铁物流、港口物流和基地物流,重点推进空港枢纽经济区、农副物流中心建设,物流业务交易额增长25%。加快江苏软件园建设,重点推进甲骨文、云计算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665亿元。继续放大旅游品牌效应,确保牛首山遗址公园一期、南京直立人化石大遗址博物馆青奥会前对外开放,全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0亿元。大力发展高端商贸业,建成高星级酒店2家。
注重方式转变,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增家庭农场10个以上,农业规模化经营比重达83%。加快台创园等2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步伐,大力发展生物农业、智能农业和观光农业,新建生物育种科技园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建立优质稻米完整产业链。全年发展高效农业3万亩、设施农业2万亩,培植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家,农业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达90%。
二、以创新驱动为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紧密结合,加快构建更加开放高效、更富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突出政策服务。开展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构建“载体、项目、金融、服务”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宜居宜业宜产业化环境。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南邮、南医、工程学院等大学科技园和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促进企业、园区、高校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支持科技镇长团开展工作。构建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省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新增各类创投(基金)公司10家,新增基金规模15亿元。
突出人才引领。创建紫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加快形成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办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链式效应”。紧扣主导产业,大力实施“百名千万英才”特支计划和“创聚工程”,年内引育“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14名,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180名,培养科技创业家5名。同时,强化高技能人才和适用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多层次人才支撑。
突出市场导向。推进创新产品的“首购首用”,着力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成果应用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大力发展科技中介、科技成果评价、公共技术平台等科技服务业,提高科技型企业孵化成功率和成长速度。紫金“三区一园”加速孵化器扩容升级,新增市级认定孵化器面积15万平方米,引进入驻孵化企业300家。做好毕业企业的后续工作,推进加速器和产业化基地规划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成果在江宁就地生根、开花结果。
突出企业主体。引导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25家。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7家,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大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94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件。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14个,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12项,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2%。
三、以统筹发展为关键,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加强城乡规划引导。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体制,编制完善新型城镇体系规划,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突出强化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科学统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高水平、精细化的规划设计,推动资源高效配置、功能持续优化、特色不断彰显。同时强化规划执行,设立村镇规划助理,进一步提高规划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上元大街东延、秣周路东延、吉印大道跨秦淮河桥等一批路桥工程,完成正方大道东延、宁溧路(天元路-云台山河段)、S337(汤山-禄口段)、将军大道改造等工程,畅通城市交通路网。新辟城市公共停车位800个,新增、更新公交车200辆,公共客运服务中心一期投入使用,方便群众出行。高标准推进杨家圩、上坊片区旧城改造,着力打造东山副城标志区。提档升级双龙大道等重点地段城市形态和商业功能,推进同曦瑞都、景枫万豪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大力实施东山城区小区出新和绿量提升工程,建成街心公园10个,建设绿荫道75公里,建成街道通社区三级公路100公里。
深化园街联动战略。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把园街联动、产城融合作为城镇化的行动战略。江宁开发区和高新园作为城市新区,继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天元路、胜太路等重点片区“优二进三”,着力提高对老城人口释放、农业人口转移的承载能力。滨江、汤山、空港坚持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同步推进,尽快提升城市功能,既要解决好产业人口的居住生活问题,又要发挥好对周边农村城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水平规划建设六大新市镇,深入推进横溪、谷里街道统筹发展试点。积极推进江宁街道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工作,加速秣陵、淳化、汤山街道与园区联动融合发展,为农业人口就近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生活服务,形成城镇化与产业化共进、与大自然共融的发展路子。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西部片区依托自然山水本底,完成谷里、江宁街道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成一批驿站项目,推进美丽乡村西部片区示范区建设;东部片区放大温泉养生品牌,加快港中旅旅游综合体、明城主题公园建设,启动阜庄、青林和湖山三个示范点创建,满足不同层次休旅需求;中部片区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湖熟片区开发建设,彰显乡土人文魅力。
四、以改革开放为引擎,增创现代化建设新优势
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开放优势,更好推动转型发展。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实行统一扎口收费,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模式,实现重点建设项目85%并联或代办审批、行政许可事项90%网上办理。加快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出台政府转移职能目录、购买服务目录以及具备承接资格的社会组织目录,更好地向市场放权、向社会组织分权。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预算体制改革,推行25个政府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效率。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系,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实行财政资金项目全程化绩效管理,探索建立政府采购价格监测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透明规范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完善新增债务监管机制,压缩政府举债规模,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努力争取省市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试点,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与利用办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园区经济转型,积极调整招商重点,突出引进龙头项目、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快街道工业集中区产业升级,提高承载能力,使之成为功能园区和孵化企业的产业化基地。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境外投资合作的引导和服务,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发挥综保区功能优势,争取规划设立空港综合保税区,促进外贸出口稳中向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600家。继续做好援疆、宁淮挂钩、宁高产业园等对口协作工作。
五、以生态乐居为目标,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以办好“绿色青奥”为契机,以生态建设十大行动为抓手,不断健全制度体系,建设更高质量的生态文明。
推进环境整治。实施新一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年完成征迁面积200万平方米。强化落实“河长制”、“片长制”责任,推进外港河等一批城市河道截污系统工程,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成湖熟集镇污水处理厂和65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管网142公里,镇街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5%。深化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以及秸秆禁烧治理,全面淘汰黄标车,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68%(新国标)。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强力整治脏乱差现象,规范治理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户外广告设置,加快环卫设施和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城区垃圾分类回收覆盖率达70%以上,江南环保产业园一期投入运营。
坚持低碳发展。建立健全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严格环境准入和考核问责机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5家,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40家。加快淘汰高排放项目,“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市下达目标。推进江宁开发区、滨江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建成科技创新先导区、生态经济集聚区、集约发展示范区。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加大环保联动执法力度,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加强生态建设。完善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各类区域实施严格的用途管制。严守生态红线,落实12个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积极整合区属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体制,创建森林生态公园。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万亩,新建绿化新村100个,全区城镇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7.2%和27.5%。推进矿山整治和宕口复绿,完成人工生态修复面积100万平方米,打造京沪高铁、宁沪、宁杭高速沿线绿色风光带。积极开展生态细胞工程创建,引导市民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培育绿色生态人文,建成国家美丽街道2个。
拓展发展空间。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探索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流转市场,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权益转让机制。加快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开发园区“腾笼换凤”和存量用地“二次开发”,新增工业用地项目亩均投资强度、产出不低于450万元和600万元,全年整理、争取建新指标1000亩。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违法用地管控机制,依法查处整改各类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加大复耕复绿力度,留出永续发展的物理空间。
六、以民生幸福为根本,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加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重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新增城镇人员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次。加快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合作经济,新增合作经济组织40家,参合比例达83%,不断提高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股权分红。稳妥推进农民住房抵押、担保、转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经济总量增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接轨,积极落实征地、失地保障政策,老年被征地人员、失地人员统一纳入居民医保范围,新农合人均基金标准680元,大病救助加补充保险最高限额126万元。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会福利中心一期竣工,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超过40张。完善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完成全市第13次统一调标工作。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完成22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100%。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施小升初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城乡交流,争创“省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新建湖西小学、高新园初中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落实新建小区幼教设施配建移交制度,积极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深化江宁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加快建设区医疗中心,建成明德医院一期。加强人口服务管理,落实“单独二孩”政策,争创人的全面发展示范区。建成市民中心。做好青奥会各项保障工作,确保江宁赛事举办得精彩圆满难忘。
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并重,积极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成区文化馆改造工程,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建成三星级以上农家书屋8个。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创意的融合,推进方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在中小学幼儿园,开设道德风尚和文明素质教育课程;在全社会开展社会志愿体系、信用体系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围绕“平安青奥”目标,深入开展“四项排查”,扎实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大调解长效机制,依法严防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推进“六五”普法品牌建设,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消费市场价格监管,努力构建市场诚信体系。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实现全覆盖。实施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开展“政社互动”改革试点,加快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示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0个,新增新型社会组织250家,全区97%以上的城市社区和94%以上的农村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
七、以勤廉高效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优化政府运行机制,提高履职尽责水平,切实增强服务发展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狠抓科学决策。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为重点,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健全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和听证公示制度,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确保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制定过程更加科学、操作环节更加可行、实施结果更加有效。
狠抓执行落实。大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把提高执行力、落实力作为转变作风、提高效能的首要任务,整合政府督查职能,完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着力加强对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和实事工程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严格执行效能监察、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开展“政风行风热线”媒体联动和“向人民汇报”民主评议活动,不断提高建议提案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办理水平。
狠抓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建设项目招投标等制度,始终保持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保持在80%以上。厉行勤俭节约,严控公务开支,把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以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各位代表,前进道路充满艰辛,发展态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创建苏南现代化建设样板区、谱写中国梦·美丽江宁华彩诗篇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