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太极拳的由来及特点
心意太极拳是从心意拳中演化出来的一种拳术,其中难免有心意拳的形体痕迹与精、气、神在内。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心意太极拳的由来及特点。
心意太极拳的由来及特点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内涵深奥,拳种众多,心意太极拳是其中上乘的拳法之一。心意太极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心意太极拳的理论源于道家、儒家、医家、兵家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以深明太极之理者……古之神圣发明太极之理者,莫如包羲氏。”所以,心意太极拳文化中包含有阴阳太极、四象八势等的“天人合一”的内容。
很多人认为心意拳讲究实战搏击,疾毒狠勇,用劲发力时刚劲较多,好像是一种“刚性”的拳术。其实,这是初学练心意拳的人还没体悟到真正的劲法所致。心意拳讲究阴阳互补、刚柔相济、形神兼备、内外兼修,从练法一直到用法都是如此。为了使学习心意拳的人能够经纬分明,故在其拳法系统中又分出了较松柔的“心意太极拳”和拧转圈旋的“心意八卦连环拳”。它们都是心意拳系列中的一部分,是组成心意拳的重要套路之一。
心意太极拳的由来及特点
这趟“心意太极拳”是在心意拳的基础上创编的,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心意太极拳”用于道家拳术,它与武当山拳法一样,与道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心意太极拳是心意拳上乘功法中的一部分,拳架姿势优美、舒展大方,动作快慢相间,拳势刚柔相济,劲路绵绵不断。练起来形若行云流水,又似抽丝撕棉,盘练周而复始,循环无穷;以身领手,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身随气走;其式缓慢柔和,并结合动静开合,虚实变化;采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当练到气沉丹田时,气又由丹出而发之四梢,内气随身体屈伸在丹田内升降,旋转变化直到走遍全身,精养灵根,神灵圆活;多用缠丝劲、螺旋劲。这样,练习此趟拳法的人周身气血合理运转,各个器官都能得到合理调理,练完后感到周身气血和顺,全身舒服,从而起到了均街阴阳、刚柔互济、调和气血、却病延年的保健效果。
凡是学练心意拳的人练到一定的层次以后,必须要盘练这套心意太极拳拳法和劲意,用以增强心意拳出神入化的功力。此趟拳法是心意拳从刚柔相济的暗劲进入化劲的必修功夫,是练习心意拳“练虚入道”的阶梯,是登心意拳上乘神明之境的必由之路。
延伸阅读: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基本介绍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老师集毕生之研修、在其武功练达化境后而总结创立于世的优秀拳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形成体系,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外传播。混元太极拳融合了陈式太极缠丝内功和心意六合内功之精髓,直接表达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即以心意为指导,以丹田混元气为根本,依太极阴阳之理,经太极十三势的体用修炼,达到内外合一、混元一气的上乘功夫。混元太极拳以混元内功为本,以拳械套路和单式操练为体,以推手和散手为用。在功法、拳法和用法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与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在修炼内容上形成了"内外俱炼,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练功原则。混元太极拳将养生与技击两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有极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又有极强的技击防身功效。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太极拳发展中出现的"体操化"、"外家化"和"纸上谈兵"的弊端,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理精法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主要由"心意混元太极内功"、"心意混元太极拳械"和"心意混元太极推手"等三部分构成。
这三部分虽各有修炼内容和特点,但又互为一体,密不可分。拳以功为本,功以拳为用,拳功一体,体用兼备,真正体现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和原本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