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学习经验交流

2017-06-22

相关话题

导语: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

教育孩子学习经验交流

1、暗示学习

什么是暗示学习呢?就相当于自己要学习时暗示自己喜欢该门学科,暗示自己去学习该门功课。比如看着数学,大声说:“数学,从今天开始,我要喜欢你啦!”“可爱的数学,我要对你产生兴趣了!”“数学,我会满怀兴趣地学好你!”每次学习数学之前都大声暗示自己,坚持三个星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这些语言就会深入潜意识,一但进入潜意识,你对数学的兴趣就真正建立起来了。很多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同学,一拿起书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甚至厌烦、恐惧,从而关闭了自己的灵性之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无效。当在摩拳擦掌、面带微笑进行自我暗示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厌烦、恐惧的情绪都被冲散,心灵之门渐渐打开,要学的知识就容易吸收进来了。

2、培养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有好的习惯,你的学习将会相当的轻松,你可以做到早起,读书,而当你打破该习惯时,你将感觉不习惯,反而会努力的去做原先的事情。

3、榜样的力量

言传不如身教,与其说半天的大道理不如行其行,直接做给小孩看,相信这是最好的方法去引导小孩去努力学习。

4、寻找问题所在

看看孩子各科成绩有没有偏科现象,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讨厌那科的老师,或者是根本就不喜欢那个学科。所以家长要找清孩子的问题所在。还有的孩子原来成绩一直很好,后来就厌学了,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家长希望孩子爱学习,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把孩子逼的太紧 。

5、鼓励

一个人如果多次被打击,在没有鼓励的情况下将会做惯性运动,偶尔的刺激将使他做加速或减速运动,因此,有时对小孩不能放任自由。偶尔的鞭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鼓励也属于鞭策范围之内。

教育孩子学习经验交流

一、为幼儿的言语交往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儿童是否敢大胆开口讲话与家庭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家长要创设一个能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首先,要让儿童有话敢说。家长的态度和情感要适宜儿童的发展,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和谐、良好、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营造一种新型的民主关系,使儿童有任何的想法都愿意与家长交流。

儿童天生好奇好问,家长切不可因厌烦厌吵让儿童闭上嘴巴,而应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儿童思考、探索。家长要抽出时间与儿童一起游戏、玩耍,增加与孩子的语言交流。如果总是让孩子一人独自玩耍,语言交流又从何谈起呢?其次,家长可制作和设计诱发幼儿说话的材料和游戏,使儿童有话可说。比如游戏“小小录音机”: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或站着,一个人扮录音机,对方在“录音机”上按一下,然后说一句话,表示录音,再按一下表示放音,“录音机”必须模仿重复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既能培养听又能培养说的游戏,其中还能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另外,我们要尽可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话的内容更加丰富。家长可有意识地带孩子出入一些社交场合,多让孩子参与社会交往。如逛商场时让孩子买东西;看病时让孩子自己告诉医生病情;多与同伴交往,开设“生日party”;孩子想办的事情由他自己去办,等等。

二、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地听和说

孩子喜欢让家长给他讲故事,但多数家长讲完故事就算完事。对此,我们不妨改一改。首先,在讲完故事后再提问,特别是提一些幼儿感兴趣又能增长知识的问题,效果就会更好。家长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提问的范围能大则大,提问的角度能变则变。比如在讲故事“三只小猪”之前,家长可问幼儿,“你从故事的名字中猜猜讲的是谁的故事,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这就比问幼儿“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好很多,因为前者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又如在引导孩子看图片时,家长通常会问孩子:“图片上有谁?”如果提问改成:“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这就要更好一些,尽管它们两者的含义一样,但后者提问的范围扩大了,幼儿必须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后才能回答,而且答案不会单一、雷同。其次,我们要大力提倡双向提问,即家长提问,孩子回答;孩子提问,家长回答。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而且能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我们都知道提问比回答更难,如果有时讲完故事之后,让孩子提问,爸爸或妈妈回答,家长就更能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教育就更有针对性。再者,可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表演欲望。晚饭后,不妨一家人开一个表演会,轮流讲故事或念儿歌。这既能发展儿童的语言

能力,又能培养儿童的胆量和表现欲。最后应注意重语言培养中的创造性。比如多让幼儿进行改编、续编和创编儿歌或故事的某一部分,自由选图片、排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让孩子从废旧图书中剪下自己喜欢的图案,贴在白纸上做成小图书,自编故事,进行讲述。总之,只要你留心,就会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孩子。我们要做到:能让孩子说的家长不说,该让孩子专心听的家长不去干涉;在与孩子发生意见分歧时,家长不可武断地强迫孩子服从,而应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说服孩子。

三、适时地在家庭中展开辩论

我们可以利用餐前饭后的时间来与孩子进行小的辩论。比如对“天上有些啥?”“狮子和熊谁更厉害?”等一些没有具体答案的话题进行辩论,这既能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特别对事事顺从和怯懦的儿童的逆向思维培养大有好处。家长们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地发表意见,这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孩子学习经验交流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孩子天生应该无多大差别,差别在于后天习惯的培养行为的塑造。两位孩子共性在于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家长只做好引导鼓励赏识工作,做孩子最好的听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做孩子任何时候的坚强后盾。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孩子上学那天起,所有学习用品都让孩子自己对照课表准备,家庭作业自己抄记,独立完成,完成后家长可适当检查。强老师说,她儿子上一年级时在自己班上,一次不知道家庭作业做哪儿,在家问她,她硬是狠着心没告诉他,对孩子说在家妈妈就是妈妈不是老师。虽然儿子哭得很厉害,但他懂得了记作业是自己的事。上初中时,她儿子有时还打电话问同学作业,她照样是不高兴的态度,还戏说每次收五角钱的电话费。

2、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拓展视野,纳百川而汇江河。喜爱读书的人内心是一种知识的沉淀,富有深厚的内涵,散发温文儒雅的气息。两位母亲都很注重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低年级时从拼音读物开始,慢慢培养。三年级以后就可以博览群书了,《历史故事》、《二十四史》、《神话故事》、《三国演义》等都可以介绍给孩子。双休日可以陪孩子去书店,让孩子挑选一些可读的自己喜欢的书。但这时作为家长应把好关,多读益书,一些思想不健康的书坚决不让孩子过目。

另外,每晚入睡前,培养孩子读5至10分钟书的习惯,可以是当天学习的语文或英语课文,也可以是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养成习惯以后,孩子会自觉去完成。

3、适当看电视上网

当下,有些家长一味地认为看电视上网对孩子不利,所以,绝对不让孩子碰这根“高压线”。其实,这些行为有些过激。是孩子他就有孩子每个阶段正常的发展特征,是孩子他都喜欢看电视喜欢上网,你不能剥夺他这些应有的权力。对于孩子的看电视上网的问题,我们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正确看待。如果一味的不让孩子沾这些东西,会让孩子越发的好奇,越发的想入非非,越发的对它们痴迷。两位妈妈都是在适当的时间允许孩子看看电视,但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是有约束的,一般是动画片、新闻或是一些法制方面的内容,时间都是控制在高质量的完成作业以后。上网的时间也有控制,一般是双休日玩一次,一个小时,时间到立马关掉。久而久之,孩子也就适应了,也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

二、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许多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孩子的成才很大程度上还是靠自己的发奋努力,凡是靠外在压力驱动式学习的孩子应该是没多大出息。两位成功母亲的育子事例无不显示这一观点。两位都是很自觉的孩子,都是能自我加压的孩子,都是会给自己制定长期或短期目标的孩子。

1、定期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

两位母亲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定期不定期的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在校的点点滴滴,掌握他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的适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要和孩子发生抵触,学会平静的解决一些小问题。发现孩子有了不足,及时采取恰当的方法予以解决。科大学子的母亲就是利用晚饭后散步的机会与孩子进行交流,一方面锻炼了身体,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在散步的过程中适当的帮孩子确立短期学习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2、让孩子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大人有大人的工作。

如今,有许多懵懵懂懂的孩子,认为作业是帮老师做的,读书是替父母读的,没理想没抱负,浑浑噩噩。孩子一旦入学,我们就应当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他的工作就是学习。父母有父母的工作,学习上遇到困难可以请教父母,但必须先独立思考,尽量去解决,不能存有依赖思想。清华学子的妈妈说,孩子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做《奥林匹克天天练》,一直坚持到上大学。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家长有意识的扶持,三年级以后就让孩子对照例题独立去做,遇到不懂的题目全家探讨。上初中以后,父母没办法辅导孩子的奥数,就鼓励孩子去请教老师。高中就读于芜湖师大附中理科实验班,参加了数学组的学习,在那儿,有老师系统的给孩子讲奥数。高中做了53本奥数书,多了不起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