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弹抖劲的产生
陈氏太极拳抖劲的基础是缠丝劲和腰裆劲。抖劲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其特点是快速、螺旋、气足、力猛、劲长、动短、意远。久练推手,对缠丝劲、腰裆劲的体会也愈来愈深,“粘连黏随不丢顶,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技巧也愈练愈熟,逐渐发展出来一种突然的发劲动作——抖劲。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陈氏太极拳弹抖劲的产生。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弹抖劲的产生
太极拳集技击、健身、医疗、艺术、娱乐于一身,是一种意、气、体相结合的“意识体操”。在意识指导下,意、体结合,内外双修。弹抖劲是陈氏太极拳一大特点,如何达到“上下相随”,一动全动、松活弹抖,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事物的根本,不可顾此失彼,只有抓住了动作要求主要要点,才能具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有了正确的基础,正确的拳架,才可以产生出太极拳的弹抖劲。
初学阶段应该是学习正确的拳架,不可顾及其它的诸如:如何呼吸、内劲怎么走之类。要学习正确、准确的身法、姿式,弄清动作的技击含意,由粗到精、由浅入深、不断纠正、不断提高。练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重头做起,将动作重新研究一遍。这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必有收获。
第二步抓住“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做到身法中正,使身体各部位,尤其是腰腕松沉圆活,由此则可奠定松活弹抖劲的基础。而要达到这些要求的前提是“立身中正、上下相随、不偏不倚。”如果没有中正的身法,把脸东扭西歪,左偏右斜,是很难做到以上要求的。
第三,练拳时要“心平气和”,速度要慢。初学(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时以12分钟为宜。慢:一是为了检查动作的准确性;二是可以达到松静圆活。练拳关键在放松,目的在化去人身体的僵硬劲和拙力。要想逐步提高放松的质量,就必须放慢练拳的速度,检查、纠正姿式。第四:腰腕放松,勿令丢顶、以身领手。“以腰为轴”、勿使偏斜。。“心为令、气为旗”,心意一动,四肢皆动。这里腰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找不出力的根源,则无从产生松活弹抖之劲。“根本固而枝叶荣”,要想固根,还需从静开始,静则可以养根,静则可以松腰腕。所以,腰背为主宰与松静圆活,便是产生弹抖劲的关键。
延伸阅读:
陈氏太极拳抖劲的练法
一个完善的发劲动作——抖劲,包括四个因素:一是落点的位置;二是发劲的速度;三是落点发劲的旋转度;四是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度。一、二两项为一般武术技击方法所共有,而三、四两项则为太极拳推手所特有。
抖劲既须在推手中实践,也须抽出拳套中几个单式来反复练习。在推手中可先互“喂”,即一人被动地听凭对方试验抖劲,并告知其不足之处。这样互“喂”可使进步较快。抽出单式来反复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全身各部位的爆发力而无所顾忌。“掌拳肘和腕,肩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这是从前太极拳家总结的发劲经验。
太极拳的抖劲练习,要求在内外兼练、增加身体的抗击力之后才练习抖劲,先练能化也能受击,然后再练习抖发。练拳和推手时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主要是练任脉、督脉。“塌腰落胯,气向下沉,劲往前发”,主要是练带脉、冲脉,内劲充沛,气势腾挪,皆由此练出,功愈深而技愈精。内外兼练,才能既增强身体的抗击力,又加强了打击的爆发力。
练习发劲,先注意动作的柔顺、协调和正确,然后研究爆发力的集中、快速和强大。这是练劲先练顺、练巧先练劲的锻炼程序。单练时,为了增强抖劲的旋转性、刻人性,发劲时须风声呼呼,气势雄壮,才能练出功夫。否则, “拳无功,一场空”。
前辈太极拳家散打发劲时,目光如电,变脸变色,冷笑险嬉,哼哈作声,气势逼人。虎威比猛,鹰扬比捷。其技术特点为:以柔克刚,应用黏随,出奇制胜,应用抖截。亦有以刚克刚者,则运劲似百炼之钢,无坚不摧。其手法:碰啄劈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户,按脉截脉。其运劲有:黏随抖截,犯者立仆。其跌法有:手当足用,足当手用,一动即进,插裆管脚,拧腰变脸,横直披砍,应手而跌。其拿法有:粘连黏随,乘势借力,变化轻柔,随人之动而制之,使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