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必修知识点复习

2017-05-26

政治这门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特别多,高一学生最好能够分类整理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必修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一)

1.企业及其作用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表现)①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②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③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基本特征)。大中型企业一般都采取公司形式。

3.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1)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持有股票的人)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它是由持有公司股票的成员组成;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或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4.股票和股票价格(1)企业:筹集资本的一种形式,不可退还的永久性证券。(2)股东:入股凭证,是取得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分享公司的盈利。(3)居民:投资,是为了获得收入→股息或红利;(4)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5.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1)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作用: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法人和竞争主体,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2)股份制本身不具备制度属性,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6.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1)地位和作用:国民经济的支柱。(注意: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①控制国民经济命脉②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③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基础.④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重大的政治问题)。

(2)目标和措施:①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抓大放小”,“有进有退”,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③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7.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的含义: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2)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①科技:依靠科学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单纯依靠增加投资,铺新摊子,扩大规模,增加人员、设备的方式来增加国民经济总量。也叫外延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在外部规模不扩大,人员、设备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进机器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国民经济总量。也叫内涵型增长方式)转变。②管理: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4)实行兼并和破产,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①企业兼并和破产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价值规律的作用)。②企业兼并和破产只是手段,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③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再就业工程

8.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

(1)作用: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开发企业的金钥匙。

(2)表现: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名牌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谁的产品好,谁的质量高,谁的牌子过得硬,谁就有竞争力,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名牌产品质量优,信誉高,竞争力强。名牌产品可以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发展需要名牌,民族振兴需要名牌,国民消费需要名牌,国际竞争更需要名牌,因此,企业产品开发要以创名牌为主导。

9.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1)正当竞争:①含义:经营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的前提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用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②方法: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③意义: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2)不正当竞争:①含义: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②方式:通过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的形式,采取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的手段牟取高额的利润。③危害: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不能增加社会财富,给现有财富带来巨大浪费,是法律所禁止并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二)

1.三大产业的划分:我国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它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2)我国农业的现状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较脆弱,我国农业发展速度仍相对滞后。表现:首先,我国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其次,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最后,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3)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新的提法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际上是将农业生产从原来追求产品数量为主转变到高产、优质并重和提高效益上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①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③增加农业投入。

④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工业的主导作用

(1)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2)要着重发展建筑业、机械工业、信息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和汽车制造业,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必然性:第三产业的普遍兴起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的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2)我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①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优化产业结构

要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6.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这是劳动者依照劳动法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提高职业技能的意义:首先,从国家的角度讲,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其次,从劳动者个人角度讲,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

提倡遵守道德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讲,其重要意义在于: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其次,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讲,遵守职业道德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

7.劳动合同制度

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的原则(核心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8.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原则和作用:

(1)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

(2)基本内容: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既要有利社会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①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②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增加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③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