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上课怎样提问好

2017-06-26

导语:古人刘开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今人陶行知也说“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是的,问题是打开思路的最佳方式。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提问更是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对于一堂课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初中语文教师上课怎样提问好

1.提问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功能

1.1引起学生注意。

课堂中的提问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外部刺激,能够有效预防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警示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并根据问题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反应和分析,归纳整理,给出答案。

1.2掌握重点难点。

深层次的提问往往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设计,教师紧紧围绕教材重点知识,提出难点设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判断、解答,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1.3教学双向互动。

问题的提与问是相互进行的,在提问和解答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时掌握学生知识运用与解答的能力,直接形成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1]。根据直接的真实信息,有利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

2.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2.1重复问题与回答。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过多地重复提问,频繁使用回答性语言,这种不良习惯的连续出现会导致学生难分重点,不重视或直接忽略提问,也不利于教师有效管理课堂。究其原因,实际在于有的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视听力,过于担心学生注意力不放在课堂上。提问前,教师需要严厉地强调问题只提一次不再重复并随机抽查,时间一长,学生很容易养成提问前全神贯注的习惯,这种手段是心理学上的心理定势。

2.2提问数量杂而多。

我国传统的教学提问往往是教而不问,现代课堂上,教师更多地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便是一问到底,数量多且杂乱。单节语文课时间不过四五十分钟,如果学生被题海羁绊,那么真正思考的余地就会少之又少,整个课堂将会成为学生应付提问的过程。教师应该注意的是问题的难度与深度,交替并结合提问,给予学生更多深度思考和调整的时间。

2.3忽略学生给出的答案。

尽管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师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教师需要正视自身倾听者的身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旦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机会和该有的重视,就可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目前课堂上提问环节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于教师不注意自身的行为,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抢夺了学生的话语权,还给学生造成了不信任的错觉。

3.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3.1把握轻重,科学提问。

如何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能力设置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是课堂有效提问的关键。轻重把握适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强化教学效果;一旦把握不好,那么提问最终会成为教师的自问自答。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深度研究语文教材,并准确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学生已对小说的主人公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对课文精彩的结尾进行讨论与点评,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看,老师的粉笔板书其实很轻松,那么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却要使出全身的力量”呢?并且他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结尾说明了什么?这样描述好在哪里?问题除了具备一定的深度外,还用了教师自身的粉笔板书作为参照,既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消化故事内容,又能引发思考,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

3.2化易为难,引人入胜。

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教师提问一味直来直往,就会削弱问题的启发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倦怠,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偶尔应将问题化易为难,化直为曲,采用“活问”的方式提问,更利于学生脑洞大开。比如在学习《小桔灯》时,通俗地问:“小姑娘家里还有什么人?”得到的答案是“我爸爸到外面去了”。这样势必打消了继续提问的念头,将其改为“在知道爸爸外出的情况下,小姑娘为何不直接说出来呢?”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提问,学生就能直接找出关键问题“文章这样描述小姑娘是为了说明她的什么性格特点?”很多时候,问题的提出需要引申的过程,有的需要拐弯式提问才能得到开阔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2]。

3.3拓展引用,鼓励为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萌芽阶段,好动与思想不够集中是这个阶段的特点,面对这个问题,教师需要找到成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提问方法。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提问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回答中断时及时给予提示。比如,学习《故乡》时,由于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对乡愁之感体会不多,导致文章中鲁迅的情感无从感悟。这时教师的设问要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和辅助,初步效果在于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有深刻印象,如引用一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为了路”的哲理性语句,让学生结合文章谈谈内涵与自身的理解,鼓励学生巧用引申,再将其发展到文章中进行解读,大胆说出内心感受,进而理解文章字里行间的内涵,保证提问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结语

语文教学中提问应用得当,才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摸索课堂提问策略,就要保证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紧密结合,抓住问题的吸引力与新鲜感,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引入到设定的问题情境中。综上所述,教师课堂上提问水平的提高,除了要对知识点的完全掌握以外,还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匠心独运,精心安排,用于课堂,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的双重提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