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护理论文,临终患者护理论文

2017-02-25

临终护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所组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终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临终护理论文范文一:临终关怀及护理

【摘要】 探讨临终关怀的护理及所带来的问题,认为:1、不仅绝症患者有临终的问题,实际上人人都将走向临终。所以,临终关怀的性质不应局限在仅仅对绝症患者及家属的照顾,而应理解为一种广义的死亡 教育。2、一个事物的 发展总有两面性,临终关怀也带来诸多的问题需要医护工作者去挑战。

【关键词】临终关怀 伦理问题 护理

为了提升 现代人之生死品质,必须大力推进临终关怀(HOSPICE)的事业,但是,在 中国这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背景和 经济状况的国家开展临终关怀,有着相当大的阻力和较多的障碍,这其中的问题,较大程度地涉及到伦理方面的两难境地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的道德价值观、医学模式有着较强烈的冲突。

1 临终关怀(或安宁疗护,或善终服务)的概念、性质及其意义

临终关怀是为当前医疗条件尚无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持临终病人的尊严,使其得以舒适安宁渡过人生的最后旅程。对于临终病人,已经从过去以治愈为主的 治疗转变以对症为主的照料,以延续病人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强调尊重病人的尊严和权利,注重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而且也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提供全面照料减轻病人家属精神压力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

从事这一工作者不仅要拥有精湛的医学科技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社会 科学的知识与技巧。临终关怀可以说是人类现代社会最具人性化的一种发展,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最高体现之一。

2 临终关怀所带来的伦理问题

2.1传统死亡观念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长期 历史沉淀,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也是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对死亡始终采取否定、蒙蔽的负面态度[1],它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而临终关怀无疑是一个帮助病人走向死亡的过程,它使死亡在病人、家属、医务人员之间公开化,对情感的强烈冲击使人们难以适应。而西方文化主要受基督教的影响,基督徒由耶稣之死来升发对“天堂”永生的信念,他们对死亡的看法远比传统的中国人看法积极得多。中国人对死亡的讳莫如深,使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死亡,“善待”死亡,面对死亡较多表现出的是恐惧,而非面对现实地接受。如何在中国这个有着独特文化背景的国家因地制宜地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死亡教育应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但是医护人员亦同样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许多医护人员亦无正确的死亡观,所以医护人员对死亡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正确的死亡观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基础。

2.2传统伦理孝道的影响

孝道的实施,集中于病、老、死之际。民谚云:“养儿防老”,自古以来皆强调子女送终为尽“孝道”。

有资料表明: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本人与亲属的求医动机显然不同,亲属的求医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伦理上的考虑。很多患者的家属心存疑惧,如不把患者治疗到服侍到最后一息,不为病人多花钱,社会舆论受不了。而把病人送进临终关怀 医院,无异于宣判病人死刑,放弃了治疗,这在病人家属无疑是难以接受的。而医护人员往往顺应这种“孝道”的“善意”,只把病情告诉家属,而对病人则避重就轻,以避免更多的心理打击,这就造成了病人求医主动迫切,使家属难以决定放弃治疗,改为临终关怀。这样就给开展临终关怀造成障碍,而医护人员无意中还违反了“告诉事实”的伦理原则,损害了患者获得情报的权利。临终关怀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为重要,而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临终关怀不可缺少的基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将成为最大的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很高,慢性病人最多,最终演变成危重病和不治之症。那么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老年病的预防和研制治疗方法上呢?还是用来搞好临终关怀,使老年人有尊严,带着人类社会的温暖离开人世呢?其间的比例又如何分配呢?在护士短缺的情况下,是否要把有限的护理资源投入到临终关怀这个事业中去呢?这些问题理论尚未完全明了,在实际工作中更有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这对发展临终关怀事业无疑是相当不利的。 由于我国 经济条件的限制,象国外专门建立独立的临终关怀体系是不现实的,难以大范围推广。应该建立具有 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机构体系,大力 发展家庭护理形式和 医院附属的临终关怀病房。

3 临终病人的护理

3.1尊重生命

护士有一颗热爱生命救死扶伤的的天使之心,但这并不等同于尊重生命,完整的生命过程应包括死亡过程,尊敬生命应包括尊敬死亡。开展临终关怀,是对护士传统思维模式的冲击,要其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 教育。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帮助家属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使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2]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3.2关注护理

护士长期以来在为救死扶伤辛勤奉献着,习惯于和医生合作把病人从疾病中拯救出来。而对“关注护理并非 治疗”的临终关怀概念,不啻是承认医院对某些疾病无能为力的尴尬,导致对整个医疗职业能力的怀疑,这对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务人员的心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程度地震撼,可能会导致潜意识里对临终关怀的抵触情绪。虽然说在医疗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护理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主导性[1],但是突然把护理的地位提高到主导地位,护士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也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给护士的理论知识也带来巨大的挑战。要求我们扩大知识面,加强心 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并能独立有效地运用于临终病人的护理上。

3.3重视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受到沉重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引导,并告知家属情绪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就情绪稳定,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3]。只有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才能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综上所述,发展临终关怀所面临的伦理问题,相当尖锐而发人深省。在中国推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应该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组成部分,即:预防、治疗、临终关怀。无病则防,有病则治,治不好则临终关怀。护士作为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主力军,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用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首届东西方临终关怀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来共勉吧:“对临终病人的完善照护,不仅体现对人的尊严的维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和单位的负担,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内容,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善举”。

参 考 文 献

[1]靳风林,郭清秀.传统文化中等死亡归属理论与临终关怀学中国医学化理学.1996(6)54-56.

[2]张芹,曹艳艳.肺癌68例临终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4-65.

[3]刘传风.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J]护理研究.2003.17(913)1058-1059.

临终护理论文范文二:临终关怀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了解在职护士对临终关怀认识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关怀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在职护士268人,结果不能正常谈论死亡话题的有77.1%、从来没有考虑过死亡问题的12.9%考虑过死亡问题的占10%、不愿意面对临终病人的68.2%对临终病人不知如何处理的占74.3%;面对濒死患者的绝望,96%的护士感到无能为力;79%的护士睚患者提及死亡时,感到中重度压力,而采取了忽略或回避的态度;面对家属的衰伤,91%的护士感到中、重度压力,不知道如何帮助家属面对患者的死亡。结论在职护士死亡观浅显,对临终关怀概念模糊。为尽快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真正适应新模式下角色的多元化,弥补在职护士专业知识的缺失,对在职护士进行临终关怀念教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护士;临终护理;临终关怀教育

临终护理在我国属于新开拓的领域,为现代护理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纳入系统的教育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护士对临终关怀尚无完整的概念[1]。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在职护士临终关怀教育,提高护士对临终护理的认识,在面对死亡时,保持合理的态度,坦然地探讨和面对死亡。主动给予临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也是倡导人文护理,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类进步的体现。

1临终护理的概述

“临终”是指人所患疾病的终未期或遭遇意外濒临死亡的时间。此期间的护理即为临终护理。临终护理的宗旨是减少临终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同时希望给予患者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已成事实的力量,从而坦然地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为临终患者家庭提供包括沮丧期在内的生活、心理关怀的社会卫生服务。

2护士对临终护理的认识和现状

2.1临终护理是一门新的学科,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临床上工作的护士,大都未受过系统的临终关怀教育,对临终护理观念淡漠。普遍存在着重视治疗价值而轻视临终护理的心理状态,造成许多临终病人未能受到良好的姑息护理,甚至接受了无效和错误临床处置。

2.2护士对死亡的不良认知直接影响着护士情绪。大多数护士面对病人临终过程往往存在着焦虑、失落、恐惧心理,害怕面对垂死和死亡病人的护理,认为碰到病人死亡是晦气,会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

这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的孤独感和抛弃感[2]。这些不良认知产和生的行为表现,不仅影响临终关怀工作,也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

2.3护士对临终护理知识匮乏。不了解死亡过渡阶段护士应起的作用、缺乏面对临终病人时的自我心理处理技能;缺乏对临终患者心理阶段的评估知识,不知道如何与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缺乏帮助死亡患者家属减轻哀伤的知识和技能等。护士面对患者时感到压力、哀伤、无助。

3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思考

3.1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老龄化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由于社会总体支持匮乏,致使“临终关怀”事业举步艰难。众多的垂危患者呼唤着“临终关怀”,越来越多的晚期患者选择在医院终老。患者及家属希望医院能够提供全面身心照顾与支持,以满足晚期患者生活,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要。尤其是疗养机构和临终病房的建立,把医护人员推到临终关怀的最前沿,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临终关怀事业。

3.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临终关怀已经逐渐被重视,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进行着研究和探索。即往的医学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忽略了社会人文学科的教育。为适应现货医学的发展,极有必要加强护士相关知识学习。对在职护士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着紧迫任务。

3.3医学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人群和目标有了更广、更高的要求,作为护士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更趋艰巨。新世纪中国护士伦理准则清楚地写出“护士工作服务于生命的全过程”,并确认“提高生存质量”为基本护理价值之一。服务的对象不限于个别病人,也包括病者的亲友、家庭和社群。在尊重生命的同时,也关注护理对象的生存质量。护士不单协助护理对象康复,更“尊重濒临死亡者的意愿,帮助其安详及尊严地离世”[4]。

4临终关怀教育的目的

4.1明确的理念对不可治愈的病人应积极全面的照顾,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灵性等方面,以提高其生活质量[5]。培养护士对病人的爱心和医德。

4.2掌握专业技能,应用于临终护理工作中。

4.3了解医患沟通的技巧,学习一些困难的沟通情形,如病情告知等的处理。

4.4通过学习,让护士能透过死亡看人生,认识到人生有限,珍惜拥有,把握现在,活出生命的意义。

5临终关怀教育的探讨

临终关怀教育内容以晚期病人的症状及处理、沟通技巧为重点,强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临终关怀教育是目前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相关知识和经验十分有限,相关的教材与临床继续教育都有待完善与提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短训班、学习讲座、进修学习等,培养教学骨干,对在职护士有计划的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在职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升在职护士对生命未期病人关怀服务的质量。电脑和网络已开始改变人们教育和交流思维模式。随着我国电子网络系统的普及规模和发展,为在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网络在线宣传教育,也许是促使临终关怀教育发展的好捷径。

6小结

6.1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的改变,使社会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的任务加重。临终关怀教育需要人们改变关于死亡的传统观念。护理职业是接受生与死的职业,护士又是特殊的死亡教育者,有计划的对在职护士进行临终关怀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在职护士基本理论、专业技能、人文关怀理念,有助于现代医学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6.2对在职护士进行临终关怀教育,使护士了解临终关怀的核心哲理;尊重生命的神圣,承认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不会提早结束生命,亦不会勉强延续生命;为不能治愈的病人提供积极全面的照顾。不仅能增强护士对死亡的认知与了解,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解决因死亡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和谐医患关系,帮助在职护士建立积极的人生观,提升职业神圣感。更有意义的面对临床工作和生活。

6.3临终关怀学科是随着临终关怀事业而兴起发展,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关怀和为临床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顾的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临终关怀不仅是一项医疗事业,更是一项社会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需全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建平,吕巧云.牛建华.临终护理心态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59.

[2]李向东.护理与临终关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3]刘苏君.护理管理者在继续教育中中的责任[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1.

[4]《21世纪中国护士伦理准则草案》.

[5]钟进才.宁养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J].广西医学,2004,26(11):1665-1667.

临终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2.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3.护理综述护理论文范文

4.关于老年护理论文

5.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6.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