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挫折教育的相关论文

2017-03-24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不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国的大学教育,面对大学生诸多不如意的境况,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和抗挫折能力培养越发显得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挫折教育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挫折教育的相关论文范文一:挫折教育的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挫折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目前有关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比较零散而不系统,文章针对挫折教育的概念、目的、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挫折教育 概念 目的 方法

1.挫折教育的概念

何谓挫折教育?向守俊等人认为挫折教育(又叫抗挫折教育、磨砺教育或磨难教育),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1];冯永刚等认为认为挫折教育即“磨难教育”设置困难或障碍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挫折承受力和自主力的教育活动;李海州、边和平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抗挫折承受力的教育”[2];张泽玲认为挫折教育是使被教育者懂得如何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提高被教育者驾驭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教育[3]。还有研究者认为:挫折教育其实是指对于个体(如学生等)的容忍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4]。挫折教育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此观点在基层教育者较多。他们认为,挫折的产生,特别是青少年挫折心理的产生是“由于需要的满足受到限制或者中断而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因此,挫折教育应该以正常人为对象,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挫折心理免疫力、提高人们的抗挫折能力为主要任务。概括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把挫折教育定义为: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受教育者可以正确认识挫折,在挫折面前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固化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愿望和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定的基础。

2.挫折教育的目的

挫折教育的目的何在?不同学者对此莫衷一是。张大均在《关于挫折教育思考》一文中指出,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心理学百科全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挫折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广大青少年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教会人们仿效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或者形成为适当的应变能力,以排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尽管关于挫折教育目的的说法不一,总的来说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不同学者对挫折教育的目的有着不同的表述,分别有耐挫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抗挫折素质等。培养耐挫力是挫折教育的主要目的,耐挫力研究是挫折教育研究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李玲清的《论初中生挫折教育》、刘芳的《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张光明的《关于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讨》和魏林的《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究》等,都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和教育学生,进而提高他们如何应对挫折、承受挫折、忍耐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也有专门对耐挫力的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燕国材的《论耐挫力》、薛亚萍的《青少年耐挫力的培养》、李征宙的《论中学生耐挫力的培养》、李星的《高中生耐挫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董晓倩的《当代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探讨》等,概括他们的研究发现都是关于耐挫力的途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耐挫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国外的挫折教育研究普遍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心理耐挫折能力。美国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英国则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在他们的家庭观念中,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日本,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把“野外文化教育”和挫折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内容。近年来,日本还兴起了“失败学”,即“挫折学”。西方对于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以后的恢复力。其中最普遍的观点就是父母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西方教育界人士说,对孩子心理耐挫力的培养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可以自身从内心深处激发自我寻找幸福的本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挫折面前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3.挫折教育的方法

关于挫折教育的方法,耐挫力影响因素等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些可资参考的线索。郑日昌在《大学生心理卫生》中介绍了耐冲击力测验。本测验共10题,三个等级,以0、1、2分记分,总分在17分以上说明受挫能力很强;在10一16分之间,说明对某些特定的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弱;在9分以下的,说明承受能力很弱[5]。董晓倩采用心理耐挫力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郑州大学310名1-4年级本科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耐挫力整体水平偏低,情况不容乐观;积极应对与心理耐挫力呈显著正相关(r=.271),消极应对与心理耐挫力呈显著负相关(r=-.250)[6]。杨帆在其硕士毕业论文《挫折承受力教育影响因素的探究及对策提出》中编制了一份《中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并作了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验证了影响挫折承受力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增强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方法和实施原则。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被充分地应用于挫折教育。[7]。葛明贵、赵必华等,通过对386名中学生的挫折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中学生的问卷得分略低于理论上的中等水平,说明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8]。

不同国家对于挫折教育在方法上有同也有异。我国学校的挫折教育:一是课堂教学。基于我国的教育体制,挫折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让学生学习有关挫折教育的知识。二是活动课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指导下,我国在课堂教学之余还进行一些提高学生耐挫力的活动,比如在可以举行有关挫折教育的主题班会、有关挫折教育的游戏等等。美国学校的挫折教育:一是表扬慎重,批评更慎重。美国学校的教师认为重点表扬某个学生,会暗示别人比他差,使受表扬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傲气十足,增加学生间的不平等感,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误导。二是不跟别人比,多和自己较劲。美国学校从不主张学生作横向比较,而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单独培养,增加学生对自己的了解,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三是重利轻名,追求实效。美国教师认为学生通过自我奋斗得到自己想要的是无可厚非的,同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承受力[9]。德国学校的挫折教育:德国学校组织中学生参加‘磨难营’活动,这旨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及正视挫折的态度,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能力。同时学校的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现实,如阴暗面教育让学生接触社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日本学校的挫折教育:学校有意识地对年幼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刻意教导学生做一些家务劳动,如洗衣板,用扁担挑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豆浆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提高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克服了“输不起”的心理障碍。中学规定每年都要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由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组织学生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本领[10]。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还有很多急需深入和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也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向守俊,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5)

[2]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23.

[3]张洋玲.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8.

[4]王鉴.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1).

[5]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17-22

[6]董晓倩.当代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探讨[D].郑州:郑州大学,2005:34

[7]杨帆.挫折承受力教育影响因素的探究及对策提出[D].苏州:苏州大学,20O5:42

[8]葛明贵,赵必华.中学生386名应付挫折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33

[9]美国挫折教育的三个闪光点[J].思想教育理论(下半月行动版),2005(4)

[10]小风.日本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7(9)

挫折教育的相关论文范文二:家庭中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良好的耐挫折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则是挫折教育的第一课堂,要有正确的认识,通过科学而具体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对待适宜挫折,从而进行挫折教育。

【关键词】挫折教育;挫折承受力;挫折教育意识

Importance of frustration education in family

Jiang Meiying

【Abstract】Good resistance to frustration ability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is the first class of frustration education, to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through scientific and concrete method to instruct the children treat appropriate setbacks and frustration education.

【Key words】Frustration education;Frustration tolerance;Sense of frustration education

良好的挫折能力和自信,乐观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造就社会优秀人才的基石,挫折教育应从婴幼儿抓起,因为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而家庭则是挫折教育的第一课堂。

一. 家庭中实施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孩子在幼年时期虽然经历尚浅,但是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如:摔跤、想要的玩具没得到,被其他小朋友打,以及生病等。这时成人的态度如何,教育方法如何,教育方式怎样,将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对所经历的挫折事件的认识与适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

1. 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影响子女对挫折的认识

在幼儿时期,儿童知识经验甚少,能力差,许多是非模糊不清,但是,却模仿力极强,他们对自己出现的过失和所遇到的挫折认识往往是从父母的态度和反应中学来的。家长要自己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颓丧的情,给孩子树立榜样。

2. 家长的挫折教育和教育方式影响子女的挫折承受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同样使孩子遭到痛苦"。

一项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表明:有近50%的家庭表现出对自己子女过分的保护,溺爱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观念和意识,比如,包办代替、过多的干涉、限制、过多的照顾。

二.家庭中实施挫折教育的具体方法

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向我们昭示:教育是理性的实践活动,成功的教育就是要准确的把握受教于这所处的环境特点,群体特征和个体差异,挫折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面对现实着眼于未来

挫折教育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行为挫折,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明白并非每一个动机和行动付出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承受和认同失败。二是感情挫折,要让幼儿明白,并非每一次的感情上的需求和每一分热情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这时要教孩子合理运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孩子长的黑且受人嘲笑,家长则可以安慰孩子"皮肤黑更健康,我觉得你很可爱"

1.对挫折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

挫折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引导幼儿正确引导,正确对待。在西方发达国家,挫折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在教育界广为关注,并且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

由于挫折对人们的影响的不同,挫折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是其共性表现为:

A挫折的客观预警和自然接受的现实意义:

挫折产生的具体原因表现为行为目标的正确确立和是否合理实施。这是产生挫折的源头,同时适当的谨慎的自我管理可以进行挫折的自我防范,减少许多损失的不必要发生。

挫折的必然性和客观存在性决定了出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人们通过挫折就会产生自我行为分析评价,由此逐步形成自我行为评价的体系,由此,积极乐观的态度,适度自信心的确立,是自然接受挫折,克服困难,力图进取的精神动力。

a.必要的是行为挫折是成长的挫折,应当和必须防止挫折(实质的挫折),形成不同的区别认识,对待行为挫折的价值判断应该清晰明确。

b.行为挫折的价值: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人类认识事物规律性和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性决定,.要承受和认同失败恰恰是总结过去和继往开来开端。不应回避,客观的看待,自然的接受,积极地对待,乐观的利用,才能正确的成功。

c.生活追求的现实性的特征常常以挫折的形式 警示人们克服主观性,正确得对待未知的发展合理的期待。

B情感挫折是人们相互间行为的肯定与否定评价过程。行为评价本身对人的行为具有纠正和约束性,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自我约束力需要社会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社会评价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来自于自我环境对评价对象的长期性综合评价。适度的情感挫折可以促使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监督检查, 正确对待情感挫折,

2.挫折教育必须适应幼儿的心理承受力

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个性差异,要遵循幼儿的心理生理的一般规律,既不能让幼儿感到人生的之路如履平地,使他们长大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束手无策,也也不能让他们感到人生太多的纷繁和辛劳,从而有心理压力。

3..挫折教育必须结合具体的情况不断的调整目标

既要遵循从易到难,经历适当的努力能够达到的原则,从低到高,使幼儿既能避免挫折的恐惧感又能看到自己解决问题能力逐步提高,从而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挫折的耐受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健康成长。

三.家庭中实施挫折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挫折教育是一个长期性教育为此应注意:

1.要注重孩子的个体,同时重视孩子的生活群体

2.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孩子的能力锻炼

当前高期待已成为困扰父母的主要情绪,有的父母只要孩子学习好,自己可以包揽孩子应该做的事,这使得不少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自立意识的训练,从而导致依赖性较强,适应能力较差,遇到问题不会解决,遇到困难不会克服。作为家长,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只要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让他去做,哪怕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饭粒撒的到处都是,让孩子在做中体验挫折,学会克服困难。

3.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要注意锻炼培养孩子的艰苦奋斗精神。让孩子体谅成人的劳动和辛苦,让孩子去体会付出的快乐和创造的辛苦,从而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4.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挫折教育的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挫折教育论文

2.关于挫折教育的论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挫折教育研究

4.挫折的心理学论文

5.青少年挫折教育故事全集精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