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道德论文
企业道德是指在企业这一特定的社会经济组织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综合。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道德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企业道德论文篇1
企业营销道德构建
内容摘要: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在竞争中不得不增加营销的力度。然而随着营销在企业中地位的不断提升,营销道德问题也日益凸现。假冒伪劣,哄抬价格等营销道德的缺失现象已成为困扰企业、消费者、社会的严重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就营销道德问题展开相关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营销道德 企业利益 道德缺失
营销道德相关概念
营销道德是用来判断企业营销行为正确与否、企业营销活动是否符合消费者及社会利益、能否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最大幸福的行为规范。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既是企业的管理行为,也是企业的社会行为,每一种具体的市场营销行为,都渗透着营销道德。对企业而言,重视营销道德能为其带来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因为:
道德优势能够帮助企业与相关利益者实现双赢。企业实施的营销战略只有通过使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双赢才能获得持久竞争优势,而要使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双赢,必须融入营销道德;道德优势帮助企业在企业信誉、社会形象、与顾客的关系、员工的士气等方面建立与竞争对手的差异,获得高度的客户信任和持久的客户忠诚、值得信赖的社会形象和敬业奉献的员工队伍;道德建设本质上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将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回报,有道德优势的企业能获得较高的顾客认可,建立牢固的市场根基,从而阻止新竞争对手的进入,有助于建立企业在相关市场的优势。
营销道德缺失的表现
据搜狐财经的报道,2002年底,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家在开会时,针对全球500家大公司CEO的诚信道德受到的广泛质疑,他们回首了自己企业发展过程的诚信缺乏问题,认识到企业诚信与企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集体忏悔当初的“原罪”,这些原罪概括起来就是不道德的营销行为,如赖账、跑政府关系行贿,过度吹嘘产品质量等。其实企业的不道德营销已经渗透到企业活动的各方面,并呈现出多样性。
产品中的道德问题
产品缺乏应有的质量,产品实际上提供的利益较少;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不断更新产品或者对产品作一些手脚;生产过程中造成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过度包装、恶意抢注商标等。
价格中的道德问题
企业利用消费者对价格无知漫天要价,利用顾客买贵心理或是以高价销售紧俏商品牟取暴利,攫取超额利润;以不实的“厂价”、“批发价”大做广告,抬高标价再声称特价优惠;有些行业为阻止市场价格下降而实行行业价格共谋,共同制定行业价格,要求同行业按此协议销售产品等。
促销中的道德问题
设计与播送虚假广告、误导性广告及内容和形式不健康的广告。这不仅表现在对消费者进行物质上的诱导,还表现在对消费者生活习惯,价值观的重新塑造。具体表现:物质上 ,有的生产打印机的企业经常提示要更换的墨盒,其实还剩下一大半没用完,显然其用意是让用户多消费他们的产品;精神上,鼓吹错误、颓废的价值观和传播落后的文化,严重危害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在人员推销中,推销人员利用消费者和厂家间的信息不对称,实行贿赂、操纵或强迫顾客购买。在营业推广中滥用有奖销售招揽顾客,或虚设有奖销售欺骗顾客。
分销中的道德问题
分销中的道德问题主要源于企业与分销商之间的关系,生产者可能胁迫其所控制的分销商从事某种特殊的违背道德的事情,以谋取自己的利益。还有的企业在交易谈判中故意向分销商设置文字陷阱,误导分销商。
与政府交往中的道德问题
主要表现为企业在与行政机关接触中,通过行贿等其他变相的手段与行政执法人员建立一种不健康的“关系”。这不仅诱导了政府的腐败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还可能削弱国家的整体经济竞争力。
公共关系方面的道德问题
为博得社会对企业的认同,企业对社会公共事业大开空头支票,妄图靠手腕和技巧粉饰门面。1998年洪水,很多企业打出为防洪事业捐赠的标语,然而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或仅兑现了小部分。
这些不道德营销行为给企业、社会和消费者等多方面带来了危害,严重影响了企业收益,加大了营销成本,影响了国家税收,损害了消费者权益,造成了整体市场的失序。同时还影响到企业形象,使企业信誉受损,无形中恶化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加大了社会的无效成本。而且,不道德营销行为对正当经营者造成严重的打击,诱使他们转而追逐不义之利。不道德营销行为扩大还会污染社会空气,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当不道德营销行为被揭露后,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道德诚信失去信心,导致行业性的衰败,最终也损害了企业自身利益。
营销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
外部环境因素
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 市场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区从地方或部门的利益出发,实行地方保护,甚至对违法行为进行姑息、庇护,成为不道德经营的保护伞。我国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平衡,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各种配套体系尚未建立或完善,特别是信息市场的发育滞后,导致了消费者在收集信息,评判商品时处于信息劣势,无法进行系统的比较,使一些企业的不法、不道德行为成为可能。
社会道德整体水平偏低 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一旦跌破社会整体道德所能承受的底线,必然会引起社会、公众、政府的干预和反对。然而,目前我国社会道德整体水平偏低,使得很多企业的不道德营销行为能够被社会容忍。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营销活动的法律法规,问题在于对卖方在经营活动中违反法律应承担的责任,或规定的太笼统,或规定的太轻。这必然造成操作中的弹性太大,增加法律实施成本,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并使法律缺乏约束力。同时在执法力度、执法手段等方面也都表现出不足或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适应。
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偏低 一些消费者文化素质偏低,对法律不了解或者嫌法律诉讼程序繁琐,在遇到侵害时,不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消费者压力集团,如消费者协会,因没有强制力,制约了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对企业不道德营销的监督。
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经济行为人对同一经济事件掌握的信息量有差异。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企业掌握了产品、价格、成本、销售等更多的信息,而消费者只能从企业、销售人员和自身的经验中获取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往往是不全面的,这使得企业的不道德营销有了实施的可能。
内部环境因素
企业和员工过于功利化 对大多员工和企业自身而言,成功的唯一衡量尺度是销售额、利润。因此,不论对于员工还是企业,追逐高销售高利润成为了最终目标。功利化的行为动机,往往掩盖了财富取得的途径,导致了营销道德的缺失。
落后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能够影响到企业领导者和广大职工的决策动机,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即通过企业文化所塑造的共同价值、共同意识,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对实现企业目标,提高营销道德水平起重要作用。落后的企业文化或没有融入道德理念的企业文化,无论从意识到行为都很难具有较高的营销道德水平。
企业核心管理层经营理念偏差 企业核心管理层的道德偏好会融入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如果企业核心管理层具有正确的经营哲学,在制定营销决策中,才能既考虑企业的利润目标,又考虑消费者及社会的利益,体现出企业营销决策的道德性。反之,如果核心企业管理层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损害社会与消费者利益,营销决策必然会偏离道德的轨迹。
管理制度不完善 机会是指限制或允许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条件,包括内部奖惩机制和不道德行为被发现的机率。当企业员工在销售中做出不道德营销行为时,如果企业对这种情况不处罚,反而嘉奖,那么必然导致员工不断重复非道德行为,并影响其它员工效仿这种不道德营销行为。
加强营销道德建设的途径分析
外部环境建设
加强法制法规建设 企业在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双重约束下往往会寻找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漏洞、社会舆论的盲点和其他可乘之机,不道德行为随之泛滥。因此首要任务是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在现有的法律条件下,要做到执法必严,绝不手软。
改善政府行为 强调行政部门着眼点在于对企业不道德行为的预防和现场管理;坚决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提高消费者素质和道德水平 如果消费者不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不仅会对自身造成损害,而且还会纵容企业的不道德营销继续下去,长此以往,对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道德规范和市场秩序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是打击企业不道德营销行为的一柄利剑。
组建新的消费者压力集团 利用社会团体来形成压力集团,一方面可以督促政府制定和颁布各种有关规范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另一方面可以迫使企业转变经营思想,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还要考虑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遵循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
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 美国的行会组织很健全,具有很大的权力;并且像许多大公司如General Electric Co. ,The Chase Marhattan Corporation, Atlantic Richfield Co.等还建立起了道德委员会及社会政策委员会,制定出企业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与之相比,我国行业协会发展比较缓慢,因此组建行业协会并充分发挥其约束力对企业营销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内部环境建设
培育优秀的企业道德文化 要将营销道德纳入企业价值观中,体现企业重视市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观念。如顾客满意、顾客是衣食父母、最佳服务等。企业营销道德观念的核心内容可以用简单的口号形式表现出来,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加强企业营销道德的审计工作 营销道德审计师通过对照行业道德准则和企业自己的道德准则,开展遵循性审计和有效性审计。可分为社会责任审计、职能审计和营销决策文化审计三种。通过营销道德审计企业可以知道哪些部门在工作中违反了准则,产生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从而有效地防范营销道德风险。
设立专门的伦理机构或伦理主管 我国很多企业目前尚未在企业内部开展深入持久地各项文化道德建设工作,这容易导致道德上的短期随意性。借鉴外国大公司设立伦理委员会的做法,设立企业自身的伦理委员会和伦理主管人员,加强对企业营销道德的规范和管制。
除此,培育道德型企业核心管理层;完善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道德认同感也是企业内部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甘碧群主编.国境市场营销.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又礼.关于企业市场营销道德的研究.经济师,2003
3.周三多等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张淑君.论市场营销道德的四点表现.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
企业道德论文篇2
我国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问题探析
1.引言
当前在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这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且加剧了社会道德风险,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因此,系统地分析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失范的现状,并探索出现阶段加强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对策是迫切需要要的。
2.当前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失范及危害
2.1 当前中小企业伦理道德的失范现象
我国中小企业伦理失范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种:
(1)企业内部人员的伦理问题,主要指企业主和员工道德素质不高。如管理者的伦理意识淡薄,利用权利追求自身利益,将国有财产非法私有化;有的则通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各种违法行为获取高额利润。同时部分员工缺乏纪律习惯,伦理观念薄弱。比如由下岗职工转移而来的员工可能残留落后的“大锅饭”意识等,不适合现代经济发展需要。
(2)企业管理非人性化现象严重。中小企业现在大多是私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着惟我独尊、“我说了算”的“霸王式”伦理的作风,不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不关心尊重员工、随意压低或拖欠工资、忽视员工培训,造成企业员工产生离心倾向。而在劳动条件上,生产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缺乏防护设施。
(3)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中小企业热衷短期利益,的对社会责任常常忽略不计,常常偷税漏税,逃避社会责任。在生产上,假冒伪劣产品、有毒产品频频被暴光;在营销上,对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纠纷采取回避态度等;在生态环境方面,则通过夜排等方式污染环境。
2.2 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中小企业伦理失范对企业自身、社会及自然环境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危害性。
首先,制约着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若不重视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就失去了增强企业声誉、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的途径,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不利于长期发展。此外,企业内部伦理关系混杂,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欺诈,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不人性化,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倒闭风险剧增。
其次,败坏社会风气,增加社会交易成本。中小企业伦理失范将导致社会风气恶化,社会交易成本增加。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信奉“官商经营”、“红顶商人”,“权力寻租”现象屡禁不止,大搞权钱交易,使企业间失去公平、公正、合法的竞争环境,社会平等机制遭到严重的破坏。
第三,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不断被污染,人类生存空间被迫缩小,导致人们身体健康恶化;此外,大量矿产资源被掠夺性开采,土地被挤占或抛荒,河流被污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一纸空文。
3.中小企业伦理失范的成因分析
3.1 思想认识偏差
中小企业由于固有资本少,容易产生经济利益上的短视行为。许多中小企业错误地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将造成产品成本增加而违背利润最大化原则。有的企业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甚至歪门邪道搞关系、走后门。这种只要企业利益不顾社会责任的错误观念,使得一些企业对伦理道德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他们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要求讲究企业伦理的对立起来,看不到伦理建设给企业能带来的长远发展的支撑作用。以牺牲道德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道德作为意识形态对经济的反作用,是错误的认识,最终必将陷入庸俗的经济决定论。
3.2 体制改革滞后
政策的缺位产生了伦理陷阱。秩序制订的滞后使中小企业行为偏向于非规范化的操作。企业在政府尚不能涉及到的或力度不够的领域,受“经济人”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思想影响,违背道德、违背政策的行为随处可见。三角债、两本帐、“小银行”、假破产等,还经常打打“擦边球”。可见,体制上的改革滞后造成秩序的滞后,而秩序的滞后又促使中小企业偏向非规范化操作方式,可非规范化操作方式并不能给企业带来良性发展,只有在规范性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如道德、习俗等)共同约束下,企业才能健康成长。
3.3 价值导向错误
唯利润论是产生中小企业伦理失范现象的根本性的导向原因,但企业生产唯利润的价值导向是应该批判的。“目的论”的存在导致了手段上的非道德性,盲目地以单一经济目的来释解手段,使手段在价值导向上受到伦理的责难也是自然的。这种以经济利益为唯一性的价值观是转轨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易于混乱的经济根源。
4.加强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对策
4.1 外部建设: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
(1)加快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为了弥补法律上的漏洞,政府应将紧迫的企业伦理道德行为上升为法律法规,通过刚性手段强制性地使企业遵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不遵守企业伦理道德规范而造成不良后果和社会危害的中小企业,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力度。
(2)强化社会监督,约束企业行为。
社会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多种监督主体对其行为进行监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在经营活动中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应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监督机制,约束企业的行为,恪守企业伦理道德底线,从而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外部市场环境。
4.2 内部建设: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伦理道德建设
(1)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伦理文化。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整个员工群体所接受的共同观念,是企业凝聚力所在。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应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以牺牲道德代价来牟取短期利益,要以员工为本、以消费者为尊。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可以处理好企业与员工、消费者、政府、环境间的关系,有效规范企业的道德行为,防止道德滑坡现象的产生。
(2)提高管理者伦理道德素养,发挥率先示范作用。
管理者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其伦理道德素养决定着企业的性质和风格。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学习、实践、内省等途径加强自身理论知识,提高伦理道德素质的修养;此外管理者还要牢牢把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这条主线,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员工,真正体现员工个人的自我价值。
(3)重视员工伦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道德自觉性。
对员工的伦理道德教育是企业伦理理念得以转化为员工的内在品质,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进程中重要的环节。员工的伦理教育培训不应该是呆板和枯燥的,应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内在道德情感、信念和责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对企业伦理的认识和履行伦理道德规范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