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育儿知识大全
快两岁岁半了,家里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活动范围,现在他(她)是那么渴望外出,只要听到出门的指令,宝宝的积极性会极大地调动起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岁育儿知识大全,期望对你培养你的宝宝成长有所帮助。
两岁育儿知识:自己解决问题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他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学会解决,这个时候您会怎么做呢?您可能认为宝宝还太小,他没 有掌握太多的“知识”,他也没有太多“处事的经验”,他的“智慧”是很有限的。所以,当孩子面临解决问题的时候,您会提供给孩子及时的帮助或建议,您希望 您的建议会帮助孩子。您错了!大胆放手,让宝宝先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比您一来就给他帮助要更好!
宝宝其实生来就有处理问题的潜力,你的时时保护、事事干预,会让他从一开始感到温暖,进而转成觉得理所当然,最后阻碍了他自己去处理问题能力的发展。
对宝宝来说,解决问题的结果并不重要,是否能做得完美也不重要,真正重要和有意义的是他学会独立思考,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不但可以促进自理能力的培养,促进智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完善人格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宝宝在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增强自信,提高了自主性。
你该怎么办?
鼓励
说 一些鼓励宝宝的话,让宝宝感觉到来自爸妈的信心,让宝宝知道爸妈是相信他以后能够做到或者做得更好。多多鼓励宝宝哪怕只取得微小的进步,当然鼓励要实事求 是不要过分夸张。不恰当、不合适的批评只会产生强化的作用,让宝宝在心中建立起一个负面形象,认为自己就是这么差劲,什么都不好。
示范
有必要时,爸妈还要亲自示范该怎么做。做规矩就是限制宝宝的一些行为,限制会让宝宝觉得爸妈是自己的敌人,所以要宝宝去做的事,爸妈可以参与其中和宝宝一起做,亲自示范并提供一定的帮助,让宝宝觉得爸妈和自己是一个团队的。
所以爸妈平时一定要耐心告诉宝宝不能做某件事的原因,慢慢培养宝宝的思考逻辑。对年龄越小的宝宝,爸妈说的话越要简单清楚、简洁明了,劈头盖脑说一大堆,宝宝只会觉得很困惑,根本不会按照爸妈的意思去做;
除说明原因外,还要帮宝宝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通过让宝宝自己选择来解决。宝宝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的时候,爸妈一定要帮助宝宝说出他的感觉,认可宝宝的 感情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宝宝很生气吧,因为我不让你吃棒冰”,让宝宝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去用过激的行为来宣泄。
讲道理
遇事和宝宝讲道理对培养宝宝平和的心态很有好处,以后无论发生事情,他也都会以讲道理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对宝宝耐心地讲道理也能从小就培养宝宝处理问题的能力。
适当提示
宝宝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如果想不出来,妈妈可以适当提示一下宝宝。妈妈可以这样说:“宝宝,你想想你以前是怎么画画的?除了唇膏,你还能用什么画画?”如果爸妈平时经常操练宝宝自己解决问题,这时宝宝能想出的办法就越多。
致家长的话
孩子在没有任何指导的尝试过程中,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所以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您需要说的是:宝宝自己试试!
两岁育儿知识: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陌生,“多动症”听着就熟悉多了,但“多动症”通常是说某些上小学的孩子的,和两三岁的小孩子有什么关系呢?所谓“多动症”,其实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引起,而且在3岁左右孩子的身上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 容易分心;
2. 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
3. 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
4. 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
5. 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
6. 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
7. 动作笨拙,粗心;
8. 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
9. 注意转移困难;
10. 言语、语言发展迟缓。
“感觉统合”是怎么回事?
是 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这也就像是交通指挥者或 红绿灯管制者,在它的指挥下,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并做出适当的反应。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事故”不断。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就可能导致多动症、易怒、易燥等症状。
可能导致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
1. 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2. 环境因素:环境过于嘈杂等;
3. 早产或剖腹产;
4. 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或不会爬行;
5. 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
6. 缺少同伴群体;
7. 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
8. 过早进行认知教育;
9. 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特别提醒:
感觉统合失调的明显症状一般要在孩子稍大一些才明显的表现出来,所以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不要一观察到孩子有少量提示中的失调行为就断定为感统失调,但要留意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玩一些推球、滑滑梯、蹦床等适合的游戏,多爱抚孩子,给孩子触觉方面的训练,并在心理上给予引导。如果孩子情况较为明显,可以带孩子做一些专业的感统训练。
两岁育儿知识:礼仪的培养
宝宝长大了,爸爸妈妈会越来越多地带孩子出门,有时是去亲戚朋友家作客,有时是在在公共场合,孩子的社交面变宽了,那么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习惯,让孩子的举止变得落落大方,成为人见人爱的小可爱,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日常生活是培养孩子礼仪习惯最好的机会,首先父母要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礼貌的榜样。
日常生活礼仪培养:
迎客与作客
有时亲戚朋友来家作客,父母要在客人来之前,告诉孩子见面后的一些基本的问候,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参与到作为一个小主人迎客的过程中。那么带宝宝去串门时,在去之前要告诉孩子如何做一个礼貌的小客人。
公共场合
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常常令爸爸妈妈很难堪,带孩子外出时事先预防是关键,事前将规则和孩子讲明白,即便在公共场合孩子没有遵守也不要教训责备,耐心地提醒和纠正,孩子慢慢地就学会自我控制了。
接打电话
通过电话这一载体,适时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是个很不错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口才。教给孩子接打电话时的礼貌用语,如果是在节日的时候还可以教孩子如何用电话给亲戚朋友送去祝福。
我们看看一位教育专家提出关于接电话的9条基本礼仪要求,可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借鉴。
毕竟幼儿礼仪是不同于成人礼仪,在培养孩子礼仪时要注意抛弃那些太繁琐的规则,以免孩子觉得活动不自由,产生厌恶情绪。
利用富有想像力的游戏培养孩子礼仪:
3岁左右的宝宝对角色游戏情有独钟。他们喜欢玩一些“客人来了”、“上医院”、“扮家家”或是“过生日”等角色游戏。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游戏对宝宝的礼仪培养都十分有益。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宝宝礼仪的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爸爸妈妈一定要耐心,如果孩子做的很好时,父母要及时鼓励表扬孩子,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进步。
两岁育儿知识:杜曼早期教育法
提起早期教育,都说从0岁开始。但怎么开始,如何教育?目前,有一种“杜曼教育法”,正在有系统地推行,来看看:
什么是“杜曼早期教育法”?
这是由美国格林·杜曼博士(G.Domman),在长期从事治疗脑性伤残患病儿童的工作中研究和总结出来教育方法。这套教育体系除了杜曼博士,还有另外100多位儿科医生及心理、教育学专家来共同研究。
“杜曼教育法”的核心贡献:
让刚出生的孩子学习数学、文字。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如何教宝宝数学》轰动世界。
格林·杜曼的核心思想:
小宝宝认为学习是一种生存的技巧。小宝宝生来就具有高度学习的热忱,他们什么都想学,而且是立刻去学。小宝宝认为学习是最棒的事。
几乎每个人的一生在其6岁前就已经决定了。学习的能力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越难以接受事实的本质。反之,年龄越轻﹐则越容易。6岁前的学习能力是6岁后的三倍。
6岁左右时,接受事实的能力这项能力便可说是终止了,相反的﹐到了6岁,智慧才缓慢地开始。在生命的前6年中,他学会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每一样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学习并非教育的同义词。教育始于6岁,学习始于出生。
小孩是绝佳的学习者﹐唯一限制他们的﹐是他们可接触到多少材料及如何给予他们。生命中的前6年是天才的起源。生命中的前6年也是大脑生长的关键期。
怎么实施“杜曼教育法”?
“杜曼教育法”有自己特殊的教具,使用信息刺激法,给幼儿看的教科书是专门设计的一大批特别的卡片,也就是所谓“闪卡”。
“闪卡”的内容,分“点卡”、“字卡”、“百科卡”,以及“电脑视频卡”,根据不同的年龄和科目,闪卡的内容也不同。
使用“闪卡”教孩子,有很多一些要求,其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和不考试。
不得不说:使用杜曼的闪卡,效果真的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