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启示的故事

2017-01-05

从没路的地方走出的路,才是新路。敢于向荆棘丛生处迈出第一步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有启示的故事。

有启示的故事1:要不要“护短”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一位高僧受某大帅邀请,前往赴素宴。席间,高僧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有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显然这是对佛的亵渎。他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高僧却立刻把肉用菜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打算让大帅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受到警告后,再也不敢把猪肉翻出来了。

宴席结束以后,高僧辞别了大帅。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父,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我当时只想让大帅知道,处罚他一下。”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之下把厨师枪毙或重罚,这岂是我愿见到的?为此,我宁可把肉吃掉,也要保护他们……”徒弟听后恍然大悟,把师父的话牢记心中。

有启示的故事2:孔子的是非观

一个人不能只随自己的喜好行事,要以顾全社会大众利益为中心。

子贡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

春秋时期,鲁国是一个弱国,它呈现出这样的社会状况:富贵人少,贫苦人多。有很多穷人为了求得生存被卖到周边国家做奴隶。按照当时鲁国的法律,若有人在国外见到本国奴隶并把他赎回来,鲁国政府就发奖金给这个人。子贡用自己的钱在国外赎回一个奴隶,他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于是拒绝了政府的奖赏。孔子知道后皱了下眉,温和地纠正道:“你错了!”

相反,一个人失足落水,子路勇敢跳下将他救上岸。这个人非常感激,送给子路一头牛表示谢意,子路毫不客气地把牛牵回家,孔子见到子路对他大加赞赏。

为什么子贡拒绝奖金的高尚行为会受到孔子的批评,而子路接受赠牛的求报行径却能得到嘉许呢?

孔子的人学观点是这样认为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也就是说,只要符合道义,该获取的尽管获取,人们对此是不会反感和厌恶的。子贡以自我标准倡导的善为小善,它影响面小,时间短促,这样的行为将阻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这种小善是“非”。而子路的善为大善,很多社会人士看到做善行不但使人内心光明,而且还可以扬名获利,所以纷纷效仿,鲁国人将因此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此是大善,大善是“是”,其影响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起到改良世风,教化百姓的劝德作用。

孔子的是非观:一个人不能只随自己的喜好行事,要以顾全社会大众利益为中心。

有启示的故事3:大雁来报信

年羹尧细节之处发现重要情报。

公元1723年,清朝大将年羹尧奉命率兵平息青海、西藏等地的叛乱。

一天深夜,将士们都已休息,年羹尧突然下令:所有人立即整装出发,赶到十里之外埋伏。众人都很纳闷,将军为何要在深夜行军。这时,年羹尧传令说:“两个时辰内会有敌军来偷袭,要做好战斗准备。”大家将信将疑,但只能照做。

过了不到两个时辰,敌军果然来偷袭。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年羹尧带着众将士很快击退敌军,大获全胜。

大家不明白将军为何能料事如神,有人问:“当时我们都在军营,并没有收到敌军来偷袭的情报,您是怎么知道的呢?”年羹尧笑笑说:“有人给我送了信,只是你们都没察觉到。”大家一头雾水,年羹尧接着解释:“昨天深夜,我听到雁群飞鸣,猜想一定是敌军行进惊动了它们。大雁喜欢生活在水边,这里离我们最近的水泊有一百多里,是敌军必经之地。雁群飞得快而急,所以我料定敌军会在两个时辰内来偷袭。”大家听完,对年羹尧佩服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能隐藏着有效信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和利用,就会有所收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