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17-06-05

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教师、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肩负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导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困扰增多,心理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多发,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德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教师、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肩负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导师。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97-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问题日渐增多的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大学生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选择多种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并及时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建立起心理问题干预预警机制。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的心理障碍具有普遍性、扩展性和多样性。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来看,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大约在30%-40%左右,而其中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大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10%左右,并且患者人数百分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不一,主要有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神经性抑郁症和情感危机等六种不良心理状态[1]。其中程度较轻的心理障碍症状主要是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焦虑、人际关系不良、消费攀比、性和恋爱问题、择业和就业竞争等导致的心理苦闷和困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1.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高中时非常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强手如林,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表扬显著减少,甚至有的从优等生变成了后进生,这些学生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无法客观、理性的认识自我,在短时间内无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致很难再重树信心。

2.没有奋斗目标,对人生感到迷茫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新的学习方式不适应,对大学期间大量的自我支配时间没有自我规划、自我控制能力,无法进行自我学习而导致学习懈怠。同时,大学期间丰富多彩的课外、社团活动使刚从高考中松懈下来的大学生乐于投入,学生学习、生活重心长时间偏移,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不理想,失去奋斗目标,对人生感到迷茫。

3.人际关系不良

90后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谦让,不会独立生活,不懂得与人沟通、交流和相处之道。所以有的学生不愿意与人交往、交流,自我封闭,或者交往时带有强烈的功利心。

4.情感危机

如今大学生恋爱的现象已相当普遍,但学校课程中并未涉及恋爱方面的知识,所以大学生只有自己去探索和实践。如果大学生没有正确恋爱观,不能正确的对待恋爱问题,失恋很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有的甚至走上极端,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二、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以及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渗透其中。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联系最为紧密,是最基层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战斗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1.辅导员更贴近学生

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专家相比,虽然理论知识不足,但更贴近学生,加之年龄与学生相近,刚经历过大学阶段,更易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学生更愿意与辅导员接触,更愿意接受辅导员的意见,这为辅导员开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前提。辅导员可发挥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动态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2.辅导员利于将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与思想状态相联系,辅导员可以从心理角度入手,把心理疏导同思想教育相结合,运用心理学手段逐渐降低并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教育的目的。

3.辅导员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辅导员能整合学校内外的资源,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是学生组织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外,辅导员是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学生干部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专业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等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或治疗,有必要时及时与家长沟通,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发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的成长导师,又是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朋友,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辅导员不仅应该对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等有基本的了解,而且还应熟悉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生理、家庭和学习情况等,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更好的指导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

辅导员要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保证自身人格健全和高尚、自身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良好。辅导员应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冷静,客观分析,从容解决各种问题,保持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等顺利进行。辅导员自我价值更好的实现,反过来也影响他人,更好的完成育人工作。

2.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

辅导员应主动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障碍类型、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增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干预能力。在自身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寻求专业导师、医生的帮助,并不断的学习相关心理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3.经常向学生以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就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日常教育和管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例如利用组织开展主题班团活动、举办相关讲座、创立网站、报刊和个别谈话等形式,将对学生的教育渗透在每句话、每个事例中[3]。

4.随时保持信息畅通

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家庭和心理情况和动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跟进,便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辅导员在各项心理教育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学生干部和心理委员的作用,让自己的信息来源更广泛、准确和及时。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遇到问题往往选择逃避,或者将原因错误推卸给同学、学校和社会,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家长以及社会配合及时了解、疏导和解决,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出现。而辅导员作为奋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建立心理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心理疾病和问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能及时求助于专业心理健康导师,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龙云瑞;程刚.高校管理的理念: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0,(1):101-103.

[2]李慧.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9,(3).

[3]田淑梅,裘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

[4]王东方.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发挥[J].科技创新导报,2008,3:23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