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全面毛概论文

2016-12-02

目前理论界关于 四个全面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 四个全面 的演进脉络、现实依据及理论定位等方面,在这几个问题上,多数学者取得了共识,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和深入研究。以下是小编为打击精心准备的:关于4个全面毛概论文范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4个全面毛概论文全文如下:

关于对四个全面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科学分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四个全面”也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总的引领,成为统一全党共识、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四个全面”特在“全面”、贵在“全面”,学习和理解“四个全面”,关键也在“全面”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塑造法治魂。力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坚守生命线……履新第一个月,起笔落墨之际,前进航标已然确立。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两年多来,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举措力度空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破局开篇,公平正义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推进治党治国治军,反腐倡廉纯洁队伍,正风肃纪凝聚人心;运筹内政外交国防,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同频共振……短短两年多时间,科学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决策部署,让局面为之而变、气象为之而新、民心为之而振。事实充分证明,“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揭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很多时候,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 一、建成小康社会当前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全面”

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足迹遍布20多个省市区,发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等等。从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全面”上下功夫。

通过30多年的努力, 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例如,据国家统计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浙江省的全面小康实现度2013年已经达到96.8%。但是,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仍然需要实现一系列重大的转变:即要从较低水平、较低标准向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小康转变;从受益人群还不够全面,享受的方面还不够全面,向惠及更加全面的人群,享有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等更加全面的成果转变;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等的发展还不够均衡,向区域、城乡全面均衡发展转变;等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已经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与要求,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全面”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主题与关键

深化改革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当前我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挑战,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活力的内在要求。那么,为什么当前我们深化改革需要“全面”呢?这是因为:

一是改革的艰难性所决定的。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实行更加全面的改革。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例如,如何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路子中走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起高效廉洁的服务体系;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瓶颈,实现绿色化发展;如何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如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所以,改革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地加以深化。

二是改革的全局性所决定的。当前的改革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候,顶层设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全面”地设计与推进改革已经是不二的选择。我们的谋划要全面,要充分考虑改革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我们的推进要全面,要立足全局,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使

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形成改革的总体效应;我们的举措要全面,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36项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这种落细落小落实的精神。 三是改革的系统性所决定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单兵突破式的改革已难以奏效,改革涉及的任何方面,都与其它方面紧密关联,各项改革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整体性已经大大增强,我们只有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上层与基层相融合、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才能深化改革,取得最大的效果。

四是改革的长期性所决定的。改革,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全面深化改革所具有的空前的广度、力度和深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在改革上必须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持久力。

三、依法治国需要“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需要“全面”地推进,这是因为:

一是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关联度极高。法有极大的渗透性和融合性,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息息相关。例如,法治与改革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改革要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固化的利益格局,就需要以法治来开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严格的执法、公正的司法,能够扫清改革障碍,使改革顺利进行。同时,改革也需要在法治框架内进行,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法治将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二是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谋划,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全面加以建设。要科学立法,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严格执法,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要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全民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是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需要全面进行。截至当前,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240多部、行政法规73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还有数以万计的政府规章,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法律规范体系。我们要着眼于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努力形成科学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运行实施机制

四、“全面”地从严治党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严治党,之所以要“全面”是因为:

一是存在问题的全面性。当前在党的建设上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在思想建设上存在着一些同志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不够,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在组织建设上,部分党的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现象;在廉政建设上,腐败多发易发,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的现象。在制度建设上,还相当程度地存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现象。存在问题的全面性决定了解决问题举措的全面性。

二是建设领域的全面性。推进从严治党,必须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每一项都是从严治党的内容所在,没有“法外之地”。

三是治党主体的全面性,“全面”意味着从严治党是从中央到基层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各级党委和各个部门组织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系统工程。

【4个全面毛概论文】相关文章:

1.毛概论文题目大全

2.大学毛概论文: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3.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

4.毛概论文范文

5.大学生毛概课论文:马克思主义时间观解读

6.毛概论文:做好群众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石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