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励志创业史
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郭台铭励志创业史,希望能帮到你。
郭台铭励志创业史
“每个成功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因为经历不平凡的事,做了不平凡的决定最终成为成功的人”
1966年,15岁的郭台铭,进了刚创校的“中国海专”。求学期间,他的学费都是自己赚的,为了学费,他曾到橡胶厂、砂轮厂和制药厂打工。 1973年退伍后,郭台铭进入复兴航运上班,并利用晚上时间补习英文。一年后拿着母亲给他的20万元,一半用来结婚,一半拿来创业。
1974 年,郭台铭出资10万元与朋友合资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成品。由于没什么生产经验,一年后,他们亏了个精光,原股东都逐一退出。但郭台铭不愿轻易放弃,硬着头皮把这家公司顶下来了。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鸿海”便从制造电视机选台的旋钮做起。
野心勃勃的人常忽略细微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然而郭台铭却能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零件切入,并且获利不少。
1977 年,当郭台铭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时,他并未买房置地,而是从日本购买模具设备,建起了自己的模具厂。事实证明,郭台铭极有远见。“鸿海”陆续建立起来的电镀部门与冲压厂迅速拉开了与同行的距离,并在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当时“鸿海”从模具打进电脑零组件代工,订单多如雪片。郭台铭什么都想代工,电脑主机板、电视游戏机、连接器等以“量大、低价”抢夺市场,郭台铭的连接器王国自此开始建立。1982年他把公司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接着他又在美国成立分公司,首次在台湾之外开始自己的布局,并创立 “FOXCONN”自有品牌。
1988 年,“鸿海”年营业额突破10亿元。 80年代末,郭台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深圳成立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在这里,郭台铭找到了他成功的着力点,也开始了企业飞速发展的历程。90年代,企业界掀起了以资金密集型为主的第二波台商投资内地的热潮,此时,“富士康”已经依靠前期积累的力量,在深圳和昆山分别设立了科技工业园,这成为公司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今,“鸿海”在内地的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在苏格兰、爱尔兰、捷克、美国休斯敦、洛杉矶等地设立了海外制造中心及广布全球的60余个国际分支机构,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连接器、PC准系统的制造商。
作为台湾电子业龙头,“鸿海”2002年营收为2450亿元,预计2003年将达到3000亿元
郭台铭喜欢用“寒冬里的孤雁”来形容自己,他说,“寒冬里的一只孤雁,要觅食,要在逆风中找好一个安全的落脚点,就只有努力地飞,飞得越高越好。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生存下去。”
在郭台铭坐镇的深圳龙华厂区,一代巨富住的不是宫殿,而是布置简单的“作战指挥中心”。他的办公桌是由几张会议桌拼凑而成的,桌上除了一堆公文外,只有一个小闹钟和一对镀金的小座狮,冷冰冰的水泥地,折叠式铁椅,而郭台铭每年有一半时间待在这里,早晨八点进厂,顶着夜半星光回到仅30多平方米的宿舍。他做事的原则是:“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他说“鸿海”能有今天,靠的是苦干、实干、还有拼命地干。
罗马非一日造成,“鸿海”也是经过郭台铭近30年打拼才有今日的。如今,这只“寒风中的孤雁”已经成为亚洲IT产业的领头雁。
【不做品牌】“在自己的领域里,没有竞争对手”
和宏基施振荣不同,郭台铭心中没有“品牌梦”。鸿海现阶段尚无产品开发的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客户不用担心鸿海翅膀长硬后,会推个“鸿海牌”来和客户抢市场。郭台铭说得很明白,鸿海不会创自有品牌,因此包括市场行销和产品设计仍掌握在客户手中,鸿海一心惦记的,就是如何强化服务客户能力,好好伺候客户。
不经营品牌,鸿海却能和知名品牌一起在全球赛跑,靠的又是什么样的竞争力?
郭台铭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并没有恢复,只是在结构性地调整,全球大厂积极转型,把制造的一端,外包给最有效率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EMS)。
如果说,台积电跻身全球大企,靠的是以半导体制程为主,晶圆代工(Foundry)制造的新产业运作模式;那么鸿海的CMM(Component Module Move)快速制造模式,则让全球数百亿美元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EMS)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连结全球客户,鸿海用CMM做到“交期准、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这是鸿海快速掌握市场的能。
而未来,鸿海在台湾地区第一大民营龙头的位子能坐多久?郭台铭最担心的竞争又会对手是谁?
郭台铭说:“在我的领域没有竞争对手。”
郭台铭说,他只是一只地瓜,长在森林里,结果被别人发现长得很大了,都来争相观看,结果踩坏了附近的农田,还要怪到地瓜的头上。
但是这个“地瓜生根”的策略,却让鸿海在全球产业重新分工、结构重新调整之际,能够深耕布局、做到“一地研发、三区(亚、欧、美洲)制造、全球交货”。
掌握产业分工的新趋势,帮助大厂在全球出货,鸿海完成了三大洲的布局。鸿海目前全球的PC准系统(Barebone,还没放进内存等的PC半成品)出货量约3000万台,也就是说,在全球每5台PC中,就有一台来自鸿海的全球工厂。
新惠普负责全球供应链的资深副总裁ED Pensel对鸿海在捷克的工厂的员工指出:“我们在捷克没有工厂,但你们都是我们的员工!”
只做大客户
“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 鸿海能做大,最关键的是选客户。
郭台铭透露自己生涯最重要的转折点是:“我30岁的生日是在日本松下过的。我去跟他们谈合作。那天,日本人把我灌醉。第二天醒来,我躺在床上想,日本有这么好的零组件供应,是因为日本有很好的母体工业,带动日本零组件的发展。而我那时在台湾地区做零件,但台湾地区却没有母体工业,且台湾厂商也没有扶植台湾零组件厂的打算。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不跟台湾厂商做生意,要与国外大厂做生意。”
郭台铭的人物经历
郭台铭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年4月12日在深圳成立富士康公司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烟台莱山区的“永铭中学”正是他与母亲初永真捐资1500万元创办的。
富士康企业集团是于1988年在内地投资兴办的专业生产电脑接插件、精密零组件、机内线揽、精密模具及电脑整机的高科技企业集团。至1999年底,富士康集团分别在深圳和昆山建成两大资讯科技工业园。
1971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
1974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
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自有品牌
2001获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第198名
2001鸿海以1442亿元台币营收,名列《天下杂志》台湾1000大民营企业龙头
2002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财富状况:55亿美元,2010年为台湾地区首富,2010年福布斯全球巨富排行榜第136位。郭台铭是台湾著名的企业界人士,根据《福布斯》最新公布的信息,郭台铭以55亿美元的身价,在台湾富豪排行榜中位居第一。2011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台湾女企业家王雪红及丈夫陈文琦以68亿美元资产成为台湾首富。去年的首富郭台铭此次以57亿美元资产,排名台湾富豪第三。
郭台铭的主要思想
管理艺术
郭台铭在鸿海精密的角色也正逐渐发生着变化,虽然自己目前仍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但重点已从以往的日常例行工作转移到了重大战略问题上。同时,郭台铭也把更多时间用在了处理一系列生活变故上。
"他还更多地关注于慈善事业,曾承诺最终将捐出个人财产的1/3。"报道中称。
此外,郭台铭已开始在鸿海精密寻找接班人,重点对象是那些年龄在35至45岁左右的员工。他还开始要求手下的高级经理在各自子公司独揽专权,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身实力。
郭台铭不大可能从家族成员中挑选继任者,因为膝下一子一女均不在鸿海精密就职。
郭台铭说,他之所以做出现在辞职的决定,是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影响,尤其是乾隆皇帝。"他控制整个中国长达60年,"郭台铭说,"可他在位时间太长。我想休息休息,把更多机会和责任留给年轻人,虽然我自己还不老。"
用人的哲学
像业界曾流传一句话:「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一名鸿海内部员工观察郭台铭用人的一大原则,就是看他有没有卖命的决心。而没有退路的人通常都愿意全力以赴。
「给已经吃饱的人一碗饭吃,不但用处不大,而且他也不会感激你,但是给饿肚子的人一碗饭吃,他不但会全力以赴,而且还会感谢你!」这也是郭台铭的用人一大法则。
民间有效率
郭台铭不只一次提到他担任台湾区模具工会理事长时,新加坡劳工部长请教他台湾政府做了什么,为什么台湾中小企业这么强大?
郭台铭的回答让这位部长吃了一惊:「我们的政府什么都没做,所以让我们有蟑螂一般的生存能力。」
郭台铭认为新加坡政府照顾地太周到,反而让企业没有竞争力。「政府没有效率,民间就会更有效率。」郭台铭进一步补充。
鸽子的启示
郭台铭最常讲给儿女的故事就是黄石公园的鸽子。
'在美国的那几年,我们每年夏天全家到黄石公园玩,我女儿最喜欢的就是喂鸽子,」郭台铭回忆有一年,突然看见禁止喂鸽子的牌子,觉得很奇怪,就问管理员为什么不能喂食?管理员告诉他,前一年冬天,一场大雪之后,鸽子全都死了,因为鸽子平时习惯人类的喂食,失去了自己觅食的能力,结果冬天没人喂食,鸽子全都没有办法渡过冬天。
「竞争的环境,是最重要的,」郭台铭再一次强调。也难怪鸿海一直定位自己不是能报喜的燕子,而是能飞过寒冬的孤雁。
郭排长时代
「哪一次行军的时候不昏倒几个人呀!难道下雨天或大太阳就不出操了吗?」郭台铭每次谈起企业的经营要不畏景气严寒,总是引用军官常用的军事术语,都五十五岁了,却好象又回到了他当年做「郭排长」的时代:「失败的人找理由,成功的人找方法。」
索命连环电话
对内管理而言,郭台铭展现领导者执行的决心,先是表现在「配合度」的要求上。郭台铭如果要讨论一件事情,相关人员必须随传随到,一件事情如果找人找不到,就会一直Call到为止。曾待过鸿海的人都叫它「索命连环Call」,只要是鸿海干部,许多人就曾经回到家后,又被Call回公司的经历,「没办法,谁叫我们是跨国公司?」一名干部解释。
鸿海就是以这种军事气氛浓厚的做事方式,以求更有效率迎战变化快速的市场。
郭三条
人称「郭三条」的郭台铭,最爱用「三句话」拆解观念和行动步骤。在布达命令时,郭台铭常常拿起签字笔,信手就在背后准备好的白报纸上清楚写下自己的想法,和他对产业结构的分析。
这些白报纸是放在木架上,和军队野外教学用的一模一样,郭台铭一页写完就翻到下一页。在土城的办公室里有三个白报纸架,供郭台铭边说边写,「白纸黑字既清楚、又留下纪录。」郭台铭对这种方式极为满意,而员工对于交待的任务也更不敢随便乱打折扣。
真正的英雄
郭台铭有句名言:“真正的英雄,早就死在沙场上,而不是回来拿奖章的人。”让很多每年授奖的人听了不是滋味。但鸿海内部的人都很清楚,郭台铭主要的用意是要提醒已有战功、高高在上的主管,不要以物质的收获而满足,人生还有更大的战场,而奋斗还没有结束。
谈企业
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接受竞争,如果不能适应,就要接受被淘汰。
另外,郭台铭还指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政府最好是负责搭建平台,尽量只做裁判,不要去参与过多的经营。”他认为。
郭台铭认为,中小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开始,而不是一个成长的结束。他以IT产业举例,“台湾很多的产业都受保护,只有IT产业过去几十年都不受保护,每一次风浪,都是一次调整。就如同人有免疫力一样,他必须去应对。我相信台湾目前IT产业所面临的结构的问题会很快的调试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