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朗读篇目
进入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比初中更难了,但是只要多读多记就一定可以学得更好。小编为同学们总结了一些文言文的朗读篇目,希望能帮助大家!
高一语文文言文朗读篇目1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而合,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泽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垒,为之援应也。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垒尽散走,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参知政事,泽行省都事,从朝京师,命知兴化军,赐金织衣,赏其善谋也。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喜极而继以泣。郡新残于兵,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离之民,有弃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郡中恶年少喜为不义,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官吏恐激变,不敢洁,泽悉追毁所授,诛其尤无良者,贪暴始戢。泽又兴学校,召长老及诸生讲肄经义,存乡饮酒礼,旁郡闻而慕之。兴化故号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乌古孙泽奉使知大体,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如赵充国。可属大任。” 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故例,圭田①至秋乃入租,后遂计月受之。泽视事三月,民输租计米五百石,泽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莅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有芝五色产于宪司之澄清堂,士民以为泽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归养长沙。岁余,母丧,泽以哀毁卒。泽积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谥正宪。
参考译文: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乌古孙泽泽性情刚毅,读书只求理解其主旨,不拘泥于词句,才干过人。
元世祖准备攻取江南,选派乌古孙泽运送钱钞到淮南作为军饷,丞相阿术一见就认为他有奇才,补任他为淮东大都督府的属官。元十四年,元帅唆都进军闽、越,见到乌古孙泽,与他交谈,很合得来,于是就辟任他为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元军攻打潮州,宋军守将马发防守非常坚固,乌古孙泽说:“潮州人守住城池,不被我们攻下的原因是,城外有许多防御工事作为他们的外援,只要除掉这些外援,潮州城必被攻克。”于是分出一支兵马攻击其中一个大的堡垒,将它攻下后,其他工事的宋军都逃走了。二十天后攻下潮州,马发战死。唆都率军回到福建。
夏季五月,皇帝下诏在福建设立行中书省,以唆都为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乌古孙泽为行省都事。后随唆都入京朝见世祖,世祖令乌古孙泽掌管兴化军,赏赐金织衣,来嘉奖他善于出谋划策。那之后兴化军改为兴化路,任命乌古孙泽为行中书省总管府事。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迎接等候他,说:“这个人是让我们重生的父母啊。”百姓喜极而泣。此时,兴华郡刚刚经受战乱破坏,白骨暴露在野外,乌古孙泽首先下令把他们掩埋,又发给流离失所的贫民衣食,那些被遗弃在路旁的婴儿,他设立慈幼曹,登记收养他们。郡中一些邪恶少年喜欢干不义之事,用钱求得在军队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官吏怕激发事变,不敢责问。乌古孙泽取消他们的军籍,追回授予官职,处死了其中那些特别恶劣的人,他们的贪暴行为才有所收敛。乌古孙泽又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学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仪。邻郡闻知羡慕不已。兴化原来号称名士众多,名士们都仰慕乌古孙泽。
御史台上奏说:“乌古孙泽奉命任职识大体,像汲长孺一样;为主将谋划周到,如赵充国一样。可委以重任。”于是下诏提升乌古孙泽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按照旧例,作为地方长官的祭田,到秋季才收租,后来却按月征收。乌古孙泽到任三月,民缴纳给他的租米合计五百石。乌古孙泽说:“孔子教导说,侍奉君主的人,首先是要办好事,然后才领取俸禄。我来此任职时间不久,俸禄却有四倍,内心不安。”于是他估量自己食用多少来收取粮食,其余的全部交给学官,(让学官)发给学生以便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他常说“:做官的若不俭朴就不能保持廉洁,不保持廉则不能修养品德。”他一件布袍穿了数年,妻子儿女衣着简朴,人们都说他,但乌古孙泽全不在意。
至大元年,改任福建廉访使。乌古孙泽对闽地曾有恩德,闽地百姓安居乐业。有一个五色灵芝生长在廉访司的“澄清堂”,官员百姓认为是乌古孙泽在此执政带来的。因母亲已年过八十,乌古孙泽就请求回长沙奉养。一年后母亲去世,乌古孙泽悲伤过度而死。乌古孙泽做官从承直郎做到中大夫。死后,谥号为“正宪”。
高一语文文言文朗读篇目2
记 盗
杨衡选
南城萧明彝先生,家世为显官,厚其赀,庾于田。时当秋获,挈其爱妾,刈于乡之别墅。有少年三人,自屋而下,启其户,连进十数辈,曰:“萧先生睡耶?”就榻促之起,为先生着衣裳,进冠履,若执僮仆役,甚谨,曰:“先生有如君,男女之际,不可使窥外事,请键其室。”迎先生至外厅,设坐,面南向,爇烛其下,曰:“某读先生今古文,可一一为先生诵之,最佳者无如某篇。某篇之中,有某转某句,非巧思不能道。尝于某显曹处私伺先生宴,连饮十五犀觥,诸公不及也。江南藩司碑记,唯先生文为绝笔。”
左右有恐吓先生者,其盗魁力止之,曰:“此萧先生,不可以常态惊也。”索酒肴相啖食。先生为之陈庖厨,饮酣,曰:“某等闻先生名久矣!不惜千金路费至此,可出其囊橐,以偿吾愿。”先生曰:“昨有四百金稻谷价,惜来迟耳,今早已送之城中。此所留者,仅羹酒之需,不过二十七金,人参八两,玉带一围而已,愿持赠诸豪士。”左右疑有埋藏者,盗魁曰:“此先生真实语也,不须疑。”启其箧。如数。夜将半,先生倦,且恐。盗魁曰:“先生倦乎?吾为先生起舞。”解长服,甲铠绣鲜,金光灿耀夺人目。拔双剑,起舞厅中,往来近先生鼻端,迹其状,如项庄鸿门意在沛公时也,良久乃止。先生待益恭,盗益重先生。自启户论文,始终敬礼先生,卒不敢犯如此。
先生房委曲,四顾夜黑,持灯周书幌曰:“此窗棂宜向某处上下,此楼宜对某方,所惜鸠工时少经营耳。”登楼,窥先生藏书,见《名臣奏议》《忠臣谱》二集,曰:“吾愿得此。”笔筒中旧置网巾二副,纳之袖中。字画多时贤为者,曰:“乌用此玷辱书斋?”择其不佳者毁裂之。有美人一幅,乃名笔,曰:“此不可多觏者。”罗君某写有小楷扇一柄,藏笔床侧,曰:“吾与此公有旧好,宜珍之。”亦携之去。将出门,邀先生送。先生强留曰:“若辈皆少年豪侠,待至明日归取四百金相遗何如?”盗魁曰:“世从无其事,余何能待?”请姓名,不答,曰:“后会有期。惜先生老,若少壮,当与之同往。”先生出走里许,见木舟二,泊溪口,尽登,摇橹而去。语作吴下音。
嗟乎!盗而如是,可以常盗目之哉?吾恐盗虚声者,灭礼义,弃《诗》、《书》,反不若是之深于文也!谓之曰“名士之盗”。
【参考译文】
南城县的萧明彝先生:他的家里世代都做显赫的大官,资产丰厚,仓库里囤积了很多粮食。当时正是收获的季节,他带着自己宠爱的小老婆,住在乡间的别墅里(监督着佃户)收割庄稼。一天晚上,有三个青年人从他的别墅住房上下来,他们去打开了他家的大门,接连又有十几个人进到院里来,问道:“萧先生已经睡了吗?”(他们进到屋里)在床塌旁边催促他起来,给萧先生穿衣服,把帽子、鞋递给他,就像当僮子和仆人执行差役一样,很谨慎而恭敬地侍候萧先生。他们的头头说:“先生有夫人在,男女之间有区别,不能让她看到外面发生的这些事。请关锁她的房间。”他们迎萧先生到外间厅堂,给他设立了座位,面朝南坐下,有人点上了蜡烛站在他的下手。头头说:“我阅读先生您写的今文古文,可以一篇篇地把它们给先生您背诵下来。”并指出最好的是那一篇;某某篇文章之中有哪一转折句,不经过苦想而巧安排是写不出来的。又说他曾在某位显赫的官员家里,暗里偷看过先生饮宴,先生一次连喝了十五大杯酒,各位先生都赶不上先生。江南布政使死后的墓碑记中,只有先生的文章是绝对好的文字。这些强盗里面有恐吓萧先生的人,那个强盗头头竭力制止他,说:“这位是萧先生,不可以用平常的态度惊吓他。”他们向萧先生要酒饭吃,萧先生给他们摆设肴馔。他们吃饱喝足,对萧先生说:“我们听到萧先生的大名已经很久了。我们不惜花费千两银子的路费到这里,您可以拿出您口袋里的银子,用来满足我们的愿望。”萧先生说;“昨天才卖出了稻谷得到了四百两银子,可惜你们来迟了,今天早晨我已经派人把它送到城里去了。这里所留下的不多,仅仅是够吃饭饮酒用的钱,不过有二十七两银子、八两人参、一条玉带罢了,我愿意拿出来赠送给各位豪杰。”他们之中有人怀疑萧先生还有埋藏的金银财宝,而他们的头头说:“这是萧先生说的真情实话呀,不必怀疑。”他们打开了那个箱子,里面的数目和萧先生说的果然一样。
快到半夜了,萧先生困倦,而且害怕。强盗头头说:“先生您困倦了吗?我给先生舞剑看看。”他脱掉了外面的长衣服,里面穿的铠甲锦绣鲜艳,金光灿烂,耀眼夺目。他拔出双剑在就厅堂里舞弄起来,他的双剑锋芒在萧先生的鼻子左右闪耀,看他的样子,就跟项庄在鸿门宴上给刘邦舞剑,目的不是在于助酒,而是像要谋害沛公刘邦那个当时的样子啊。他舞弄了很久才停止。萧先生对待他们越加恭敬,而强盗也越加敬重萧先生。他们自从打开门户谈论文章,始终以礼恭敬地对待萧先生,到最后都不敢侵犯萧先生。萧先生的别墅住房委曲宛转,四周围夜里黑暗,他们拿着灯火环顾四周,指划着窗帘说:“这个窗户棂子应该向着某个地方;这间小楼适合对着某个方向,可措施工的时候规划得不够。”他们登上了小楼,要看看萧先生的藏书。看到《名臣奏议》《忠臣谱》两个集子,他们的头头说:“我愿意得到这些书。”书斋的笔筒里原来放着两块裹头的网巾,他拿来收在自己袖子里。字画大多是当时有才德的人画的作品,他说:“怎么能用这些东西玷污了书斋呢?”挑选了那些不好的,都撕毁了它们。有美人图一幅,是出自名家手笔,他说:“这是不能够多看到的。”姓罗的某君,写有小楷字的扇子一把,藏在放笔的器具旁边,这个强盗头头发现了它,说:“我和这位先生有旧交情,应当珍藏它。”也把它拿走了。他们准备出门的时候,又邀请萧先生送他们。萧先生挽留他们说:“你们都是些青年豪侠,等到明天再走,我回城里取来四百两银子相送给各位怎么样?”强盗头头说:“世上从来没有这种事,我怎么能在这里等待呢?”萧先生请问他们的姓名,他们不回答。那个头头说:“咱们后会有期。可惜萧先生老了,如果是青壮年,应当和我们一同前往。”萧先生送他们走出一里左右地,见有两只木船,停在溪口旁边,他们都上了船,摇橹走了。他们说的话带着江苏苏州一带的口音。像这样的强盗,怎么可以当作平常的强盗来看待他们呢!我想那些骗取虚名的人,多是毁灭礼义,抛弃诗书的人,反而不如这些人对文化有深刻研究,所以管他们叫“名士强盗”。
高一语文文言文朗读篇目3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谥典曰愍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八》)
【参考译文】
李典字曼成,是山阳钜野人。李典的叔父叫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聚合了几千家宾客。初平年间,带领众人追随太祖,在寿张击败黄巾军,又跟随太祖打击袁术,征讨徐州。吕布作乱,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慰劳当地各县。吕布手下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降李乾,想让他一起叛乱,李乾没有听从,他们就杀了李乾。太祖让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兵马,与其他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整跟随太祖平定兖州各县立了功,慢慢地升迁为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调任颍阴县令,任中郎将,带领李整的军队,后升任离狐太守。
当时太祖和袁绍在官渡对垒,李典率领宗族和部下向太祖军中输送粮食布匹。袁绍被打败后,太祖任命李典为副将军,驻军于安民。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二人,让李典和程昱等人率领宗族和部下用船运送军粮。适逢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兵驻扎在黄河上游,断绝了李典程昱运粮的水道,太祖命令李典和程昱:“如果船只不能通过,就下船从陆路运送。”李典与将领们商议说:“高蕃的军队铠甲少却依仗占据着水道,他们心理懈怠,攻打他们一定会取得胜利。军队中可以不执行内廷的命令,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拿主意是可以的,应该尽快攻打他们。”程昱也认为正确。于是,李典率军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打败了他,水道因此恢复畅通。刘表让刘备向北扩张,刘备到了叶城,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惇抵抗他们。刘备一天早晨烧毁营地离去,夏侯惇带领各部追击刘备,李典说:“贼人无故退却,怀疑他们一定有埋伏。南边道路狭窄,草木深长,不能追啊。”夏侯惇不听,与于禁一起追击刘备,李典留守军营。夏侯惇等人果然陷入敌人的伏击圈,作战不利,李典率军前往救援,刘备望见对方的救兵到了,才解散包围离去。李典随太祖围攻邺城,邺城平定后,与乐进一起在壶关包围了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打败了对方。升任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李典的宗族和部下三千多户人家,都居住在乘氏,他自己请求将宗族和部下家属迁往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恩说:“我驽笨怯懦,功劳微薄,但是蒙受的恩宠和封赏过于丰厚,实在应该让全宗族人都出力;再说征伐之事还没有平息,应该充实都城,以便(随太祖)控制天下,不是郊仿耿纯。”于是把宗族和部下一万三千多人移居到邺城。太祖嘉奖他,提拔他任破虏将军。他同张辽、乐进驻扎在合肥,孙权率众包围了他们,张辽想领命出战。乐进、李典、张辽平时不和睦,张辽担心他们不答应,李典慷慨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将军的计谋是怎样的,我怎能因为个人恩怨而忘了国家大义呢!”带领部众与张辽一起打退了孙权。于是他又获得一百户的封地,连同以往的,共三百户。
李典喜好学问,尊重有学问的人,不跟其他将领争功。尊敬有才能的士大夫,小心翼翼得犹如自己不如别人,因此军中人都称他是忠厚的人。他三十六岁时逝世,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文帝登基后,追加李典的谥号为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