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

2016-11-12

初次知道这本书是当初执迷于跑步时,在微博还有人人上偶尔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说是跑步的人必看的一本书籍。

真正看到这本书是在毕业失业的那段时间,是在清华园内的一家书店看到,便想起以前有人推荐这本书是跑步人必读,便翻起来读了几页。觉得有点那么想看下去的意思,就索性买回去看了。我看书一般有个习惯:如果当时那一刻我觉得有想看下去的想法,便会读完这书,与此书是否名作无关,只关于书中讲述的故事是否能够让我感同身受地去经历一遍。

毕业那段时间看书纯粹是为了释放心中的压力,因为那段时间确实是比较恐慌的,因为毕业就失业,害怕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害怕自己身上的钱慢慢花光,害怕一个人陷在对未来的恐惧深渊中无法自拔.那时唯一可以能让躁动的心平静下来的就是有读书。 书籍确实是个好的友伴,你能感受得到它对抗恐惧不安的伟大力量,给予心灵生生不息的动力。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要描述了一个16岁少年(霍尔顿)在被学校勒令退学的三天内的主要故事。与其说是故事,倒不如说是霍尔顿的内心对于发生在周围的事、物和人的一些想法。说起该书,大家往往都会讲这是一本关于讲述叛逆少年的书。关于如何定义叛逆少年的问题,这里不会涉及。但是是不是对一个鲜活的主人公形象进行详尽细致的剖析要比单纯定义其为叛逆青年更好呢?

作为一个16岁的少年,霍尔顿被作者描述成一个心理活动丰富的一个角色,颇似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他身材魁梧,但是胆小怕事。在书中许多情节处,他都会在内心把自己臆造成一个无比强大厉害的人物,但是往往在现实中却被对方按倒在地强揍一顿又或者在他人的勒令中闭口无言。此种情节在书中描写还是比较常见。而这种情况在中学生当中是极其普遍的,它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的一种期待和幻想,渴望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去改变自己周遭环境的强者。在自己臆造的这个世界里,自己无所不能,能够以武力解决种种问题。这代表了一个少年对于力量的渴望和崇拜。

可能当年我们在埋头苦读的时候,我们会忽视周遭的一些事和物。 霍尔顿一直就很好奇纽约的一池湖水中的鸭子冬天去了哪里的问题。这个问题霍尔顿曾经问起一个出租车司机,而对方以近乎咆哮的语气回答他怎么知道,一通咆哮之下,霍尔顿只有无言闭嘴以对。从这个情节来看,霍尔顿其实还是一个比较细心的少年,他有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他有他关心的问题和事物,只不过这些在所谓的正常人看来都是“有问题的”,一旦一个群体共同遵守某种秩序,在这个秩序之外的人则被定性为“有问题的”,这是社会的问题,根本上是人群意识上的问题。只是大多数人无法改变社会的意识,唯有改变自己适应社会。从这个情节来看,霍尔顿其实是个内心比较细腻的一个孩子。他也会对这个社会充满自己的好奇,只不过他没有被关在社会群体的意识笼子之中罢了。

处于青春期的霍尔顿,必然带着青春期的荷尔蒙。在关于异性交往中的描写,作者交代了几个女性,有的给予比较多的笔墨,有的只给了寥寥数句的陈述。从这些情节中可见,霍尔顿在对异性的交往中表现出了比较矛盾的一面。他一方面渴望和一些女性在一起搂搂抱抱,甚至发生性关系;但对于有些女性(偶遇的两个修女)他则是站在欣赏的角度。这就表现出他在于异性接触交往当中的矛盾的一面。在入住宾馆答应“侍者”提供的性服务后,但是真正要开始的时候,却由于恐惧或者紧张作罢,只是想单纯聊聊天而已。这也表现出了一种矛盾。而这种矛盾是夹杂于道德和生理需求之间的。从此说明,霍尔顿是个正常的人,他有着一个正常人的想法和举动,至少这方面的表现一样。我当时就想,如果换做一个成年人,他会不会就无法抵制妓女的诱惑呢?

在霍尔顿的所有情感(厌恶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必是那些虚伪的人,痛恨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当中,他始终保留着一份爱。这份爱一方面体现在他对他弟弟艾里的悼念上(在帮室友写一篇关于描述事物的英文作业时,他就主要描写的是他弟弟艾里的一直棒球手套);另一方面他的爱主要体现在在对他妹妹的关怀上。这份关怀只要体现在两个细节之处:在他决定离开家庭远赴西部之时,他无论如何都要见一面自己的妹妹,即使冒着被父母撞见的危险也要执拗前行探看;另一方面在他妹妹收拾好行李要跟着他一起去西部的时候,他为了妹妹能够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甘愿牺牲自己追求的自由,而留在家庭里面,继续接受这个社会对他的磨砺。由此可见,霍尔顿始终在内心维系着一份很柔软的爱,非常符合一个“正常的人”的表现。

至此,霍尔顿为了妹妹继续留在家庭里面。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对于后续的结果,我想无非是霍尔顿随着成长,慢慢磨合成为了一个正正规规的社会群体中一个正常的人。

作者对于霍尔顿的描写,无所谓是种种自身相似的经历罢了,或许夹杂了一些文学创造必要的表现手法,又或许是赤裸裸地把自己的经历写入故事当中。

很多人对文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我希望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周遭没有一个大人,只有我自己除外,剩下的都是一些在麦田里面自由追逐嬉闹的孩子,我就坐在悬崖旁边,每当有小孩子快要跑到悬崖旁边时,我就把他们抓住,送回到安全地带”(与原文有出入),但是已经表达除了原文的意思。这种类似的场景,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过,知道如今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一个空旷的沙漠里面,我一个鉴定前行;在一个大雪纷纷的黑夜沙漠里,我骑着一匹马独自前行。 当年喜欢这样的幻想,是因为当年特别想去流浪,去过自己想有的一种生活。但好在我一直没有那样去做,但也后悔年轻时没有疯狂过。

如果晚年可以,我愿骑着单车背着吉他去骑行,在清风中飞翔,让歌声慢慢侵入自己的灵魂,让自己去归于最真实的大自然。岁月不在,愿梦想还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