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2017-03-07

近年来,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界或者政府相关部门,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技术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论文篇一

《 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实践 》

[摘 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实践,重点要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实施工艺技术创新,为打造一流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实施“零故障” 设备管理,为打造设备精品筑牢坚实基础。三是实施低成本战略,为打造精品产品提升竞争优势。四是实施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为客户提供精品、节能环保服务。五是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煤炭企业 技术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016-01

煤炭企业要坚持在逆势中发展,必须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技术、调整服务方式,实现从“生产规模最大、产品系列最多、规格最全”向服务“多样化、差异化、高端化、精品化”转变,确保企业的发展速度、服务质量和效益高度统一,建成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效益一流、服务一流的煤炭企业。

一、实施工艺技术创新,为打造一流的现代服务提供技术支撑。生产发展,工艺先行。先进的技术、工艺是生产顺行基础,也是打造一流现代服务的关键。一是创新实施科学技术研发计划,抢占高端产品的制高点,明确煤炭服务业产品研发方向,实施产品系列化、差异化、高强化战略,主动出击、进行矿井技术系统研究开发工作。二是巩固和完善已经开发出的先进技术,进一步创开展先进技术的设计和改进。三是加强用户应用技术研究,实现与用户在新产品应用方面的有效对接,推动产品质量持续优化提升,充分占领用户心智资源,在卖产品的同时“销售”技术和服务。四是实施离线检测向在线检测的转移,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质量在线检测装置和质量预警调整系统,实现设备状态的即时反馈,严格工艺纪律和过程控制。五是以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保障措施,积极推广TRIZ理论的应用,利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建立起学习型实验室,提供知识交流共享平台。

二、实施设备管理“零故障”管理,为打造精品筑牢物质基础。作为以输出技术、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服务行业,良好的设备状况是实现工艺要求的基础,更是完成生产任务的保证,生产设备以及工装精度直接决定产品质量,创新设备管理是建设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措施。一是深入推进设备管理体系运行,以设备故障源辨识评价及控制为核心,强化现场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强化故障源的日常化、程序化、标准化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故障率。二是适时收集设备日常点检信息,深化设备档案管理,科学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在设备日常点检基础上,煤炭企业要对关键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对责任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各责任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维修记录、故障记录、故障源动态辨识、机旁备件、润滑记录等运行数据进行准确记录、更新。三是深化设备承包,积极开展设备零故障竞赛,广泛推行全员设备管理。按照“管用结合、用修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组织设备管理单位根据职责,实施设备承包管理。四是坚持重点设备重点对待的原则,高度关注变电站设备和运输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结合年修计划的实施,切实落实特护责任、落实调整操作责任和离线工装精度的恢复、保持工作,杜绝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大型线重点做好大型设备的保障方案;中型线重点组织好电气控制升级改造;小型线充分利用生产停顿时间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通过实施设备管理“零故障”管理,实现了设备作业率显著提高,并实现设备管理与经营成本有机结合,设备维护费用大幅度降低。

3、实施低成本战略,为打造精品产品提升竞争优势。一是成立“对标挖潜降本增效管理实施方案”活动推进工作小组,并按分公司、核心专业化划分为五个具体成本控制小组。二是对所有可控成本指标全面梳理分解,根据成本构成重要性因素,对系统控制指标实行分类管理和控制。同时结合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形成关键绩效KPI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责任落实。三是落实精益生产。建立起“生产稳定顺行,指标第一”的精益生产组织模式,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优化、动态调整生产组织,实现高效满负荷生产和关键经济技术指标的持续提升。四是系统推进,严格控制,持续降低机物料和工艺件消耗等费用。以故障源管理为核心,创新设备承包和外委外包机制,降低机物料消耗。五是建立系统的“按月成本计划指标控制各项费用消耗;建立产品规格成本日通报、日分析制度;建立旬预警制度;形成成本管理月总结、分析、逐步提高”的成本动态管控模型。制定“短板规格”重点控制措施,形成全员、全流程、全时段降本挖潜局面。

4、实施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打造精品、节能环保产品。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是建设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也是改善企业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一是认真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国家和山东省、泰安市对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二是强化目标管理,分解落实责任。针对集团公司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签订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形成专业科室主抓,车间班组受控,层层分解到位的指标掌控体系,坚持日检查日通报制度的落实。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和完善保障体系。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并认真组织实施,完善相关计量设施,建立能源数据传输信息系统、节能减排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建立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考核激励机制。四是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力度,按照国家和山东省的要求,淘汰高能耗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五是加强节能减排科技攻关力度。把节能、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科技投入和攻关的重点。六是签订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目标责任书。要通过多措并举实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管理责任书目标。

5、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适应一流的现代服务业建设要求,必须高品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带动企业由经营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型。以建设煤炭行业一流的现代服务业为目标,要制定《煤炭企业行业品牌文化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矿管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一是导入理念,把握内涵。建设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的根基,来源于矿管人“让同行信服,让世界瞩目”的集团目标,来源于集团生产系统“建设本质安全型企集团”的共同愿景,来源于“时时求进、事事竞优”的工作理念,来源于“给自己最严的要求,给客户最优的产品”产品质量要求具体体现。二是加强品牌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将建设一流的现代服务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并通过悬挂标语、印发册子、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广告牌、灯箱等多种形式,加大战略和品牌文化宣传力度,创造战略感知,丰富品牌寓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三是积极开展用户调查、新产品推介和用户服务活动,加深社会或客户对现代服务业的认知程度,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客户满意度。不断追求客户“要煤矿技术和管理,来煤炭企业”的意识和效应。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论文篇二

《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道 》

【摘要】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有: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基础薄弱、缺乏创新专业人才、融资渠道不畅通等等。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不仅要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还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保障体系。中小企业若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道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并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其方式

技术创新的内涵。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熊彼特认为: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这个“新组合”包括:一、引入新产品;二、引入新技术;三、开辟新的市场;四、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五、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创新就是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的变化,创新包括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及自身的条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研究开发、研制新产品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的方式。技术创新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一个企业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先于其他企业首次将某一科研成果用于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是以成果共享、风险同担、资源最佳配置为原则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秘密,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展开竞争,以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重短期轻长期。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者认为,对于技术创新只能给予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成本太高,而且经济效益不明显。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3000亿元,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而在发达国家,其所占的比例通常为2.5%左右。同时在中小企业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之比高达97∶10,引进国外技术和购买国外技术经费之比高达121∶10。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把大量资金投放到技术引进方面,而把少量的费用投入到自主创新方面。

技术创新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良好的资金运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因而导致其在技术创新方面投资能力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都以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为主,真正意义的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很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优势在于生产设计环节,而许多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方面的创新实力明显偏低。

缺乏创新专业人才,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人才分配不均衡使我国高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留在中小企业的高科技人才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得不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企业高层领导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高层领导推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就会使整个企业组织缺乏创新活力。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推动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技术支持。

融资渠道不畅通,技术创新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通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小企业知名度不高、企业实力有限,再加上自身融资渠道不畅通,使其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有些中小企业得不到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只好通过民间融资形式解决其资金问题,这种融资方式缺乏法律保护,融资风险大,利息高,既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还会使之背上沉重的包袱。由于资金缺乏,中小企业也就无法在企业内部推行技术创新。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形成技术创新动力机制。首先,要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导,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做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三者并重,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层次;最后,要善于发挥高科技人才的带头作用,对于那些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长期性的奖励,鼓励他们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从而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机制。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参照国外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做法,在中小企业之间建立技术创新行业协会,形成资源同享、共同研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体的力量,切实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形成一套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中小企业推行技术创新的技术保障。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那些水平高、技术好的高科技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团队中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建立富有成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最后,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在技术创新中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推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加强专业培训,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新路子,进而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引导作用,发挥大型知名企业的传帮引带作用,积极组织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以提高其创业存活率、成功率和成长率。

建立资源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资源。首先,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创建中小企业科技产业园,为高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环境保障;其次,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的配套设备,从而保障技术创新顺利推进;最后,要建立科学的企业成长评价制度,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尝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倾斜。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坚持以“引进、消化和吸收”为基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践证明,引进技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帮助企业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其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指导。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和战略选择,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通过技术引进及有效地消化吸收,实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产学研三方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利益共享。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合作创新对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发展的目标引领下,在三方利益的共同驱动下,相互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并获取各自所需的最大利益,从而实现利益共享。

重视虚拟生产战略,开拓技术创新新路子。目前,虚拟生产战略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企业基本上没有或拥有很少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将其大部分职能外包出去,只保留很小的一个职能部门――“总部”,总部实际上只是一个协调者,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中小企业可以借鉴“虚拟生产战略”的组织形式,在组织上保留制造中的核心环节,在具体的生产环节上采用外包等方式进行分流,逐步推进技术创新。

发挥中小企业集群优势,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要顺利推进技术创新,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实现产业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即以地域就近为原则,在区域内形成设施配套、机构健全、管理到位的区域创新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弥补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原则,可以利用地域优势,集中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能够使其从单个企业技术创新转向集群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共同推进技术创新的目标。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只有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和战略选择,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技术创新,才能不断缩小与大型知名企业之间的差距,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论文篇三

《 技术创新型企业 》

摘 要 技术创新型 企业 是 工业 企业未来 发展 的高级形态,系统 研究 了的内涵、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并提出了建设的改革任务。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企业改革

1 的形态

工业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两种形态,即生产型企业和生产经营型企业。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什么?学者们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如 计算 机化企业、 网络 式企业、虚拟企业、数字化企业、灵捷制造企业、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 学习 型企业、二元性企业、智能企业和知识创造型企业等,这些概括只是揭示了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从 实践活动的视角看,都未能深刻地揭示企业未来发展的本质。

可以预料,未来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主要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以 电子 、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使 科学 技术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市场变化步伐加快,竞争的程度也日趋强烈。新产品越来越多,更新越来越快,面对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态势,未来工业企业若不牢牢抓住技术创新这个本原,就无法实现“以需定产,产需结合”,更无法实现“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 经济 效益”,一句话,无法生存和发展。所以,由生产经营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必然是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选择。

事实上,综观20世纪工业企业发展的历程,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趋势,即企业愈来愈自觉地把从事技术创新活动视为自己的核心职能。特别是近30年来,世界上那些谋求长期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的公司无不投巨资和人力从事技术创新。国际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不创新即死亡。如今,企业不断地技术创新,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使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反过来,市场的变化又进一步激发企业技术创新。这种创新循环流动激起一波又一波的创新浪潮,在这种创新浪潮中已经涌现了一批。它们以美国的英特尔、日本的日立、德国的西门子、 中国 的海尔等为代表,这些在技术创新浪潮中经久不衰、持续技术创新,公司也因而不断成长。

2 的内涵

是指具有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持续技术创新,并取得显著技术创新效果的有活力的 现代 企业。

持续技术创新是的本质。就是指实现持续技术创新的企业。在这里,持续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指企业不断地进行一项又一项的技术创新,更主要的是指企业适时地从原有的技术轨道进入新的正确的技术轨道的活动过程;不仅仅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更主要的是具有技术上的渐进跃迁性和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性。实质上,持续技术创新包括两个阶段,即技术家族创新的常规阶段和战略技术创新的非常规阶段。

作为工业企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保留了生产型企业和生产经营型企业的优点,同时又有了新的内涵。把企业竞争从单纯的生产竞争和营销竞争扩展到技术创新的竞争,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职能,在企业内部实现技术创新的制度化,集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形成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三者互动的健全的体制和机制,通过持续技术创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

3 的创新体系

典型的说,的创新体系主要由生产学习系统、搜寻系统、探索系统和 文化创新系统构成。

生产学习系统是指企业对既存生产制造系统进行不断改进的活动主体、关系网络和相关制度的综合体系。它主要由生产现场人员,通过在干中学、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途径,持续改良既存的生产制造系统。企业生产学习系统是整个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它不仅使生产技术更趋完善,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是搜寻系统的“助手”、“耳目”。

搜寻系统,是指在企业既有的技术模式基础上,沿着既定的技术轨道,进行有关技术家族创新的活动主体、关系网络和相关制度的综合体系。它的主体主要是企业的研究开发部门,它的功能是不断地向生产学习系统提供新产品、新工艺。企业搜寻系统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不但向生产学习系统提供新产品、新工艺,同时,还在不断积累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搜寻系统是企业当前利润的源泉。

探索系统,是指企业进行战略技术创新的活动主体、关系网络和相关制度的综合体系。探索系统的功能是为企业及时捕捉下一次技术创新浪潮,研究开发和孵化全新技术及其相关生产经营系统,培育企业未来的利润源泉。

文化创新系统是指企业的不断塑造和更新企业创新文化的主体、关系网络和相关制度的综合体系。创新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成功的真正秘诀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不断塑造和更新的过程。不断塑造和更新企业的创新文化即是文化创新系统的功能,文化创新系统的主体主要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企业最高 管理层。

4 技术创新型 企业 的创新机制

的创新机制主要包括创新 发展 机制、 社会 运行机制、创新运作机制和创新 组织 管理机制。其中,社会运行机制是基础;创新发展机制是根本,是灵魂;创新运作机制和创新组织管理机制是具体 内容 。

4.1 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企业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稳定模式。它的功能主要是使企业作为一个社会中的自组织系统,与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的社会运行机制具有正反馈性,即由于它的作用,向社会不断推出优质新产品和服务,在社会上形成较高的技术创新 信誉和声誉,使企业更 经济 、更多地从社会中获得新的技术创新需求,以及 科技 信息、科技人才、资金等社会创新资源,进而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这种正反馈社会运行机制是得以成长的社会基础。建设这样的社会运行机制,既要依靠社会又要依靠企业自身。一方面,政府要通过 政治 、经济、科技体制的建设,为形成这种机制提供可能;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建设自己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最终形成这种机制。

4.2 创新发展机制

创新发展机制是指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求发展的机制。它的主要功能是使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形成由技术创新到获得利润,由利润支持再技术创新,再创新再获得利润的良性循环,企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的创新发展机制具有两个基本特点:①持续技术创新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创新的目标就是为了获得利润,而企业获得的利润主要依靠持续创新。在重视生产和销售的同时,更重视能获得超额利润的技术创新活动;②技术创新投资大。为了持续创新都投入巨额资金,有学者指出,成功企业的 研究 开发费用与销售额的比率从成熟产业的1%~2%到高技术产业的15%~20%。

4.3 创新运营机制

创新运营机制是指具体技术创新项目运营的稳定性模式,它具有下列特点:①强烈的市场导向。技术创新面向市场需求。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适应和满足显在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刺激和重创潜在的市场需求;②注重技术积累,形成技术进步的不断循环。技术创新产生的不仅是新产品、新工艺等有形的产出,还有技术、知识和 经验等无形的产出。注重这些无形产出的管理,把它作为推动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内在基础;③积极开拓潜在市场。较一般企业更关心未来,它们利用强大的技术经济实力,能较早地识别一个潜在市场的存在,并倾心培育。

4.4 组织管理机制

企业的创新运营机制是通过企业的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具体保障的。企业的组织与管理机制是指企业各职能部门间的相互作用及其 规律 ,它具有下列特点:①实行持续发展战略。实行技术家族创新和战略技术创新协调发展战略,实行企业R&D、生产、销售一体化集成管理,有效地协调三部门的活动;②研究和发展制度化。企业确立了研究和发展的价值,制定了企业研究和发展的有关规范,拥有一支稳定的、有实力的研究和发展的队伍,建立了功能齐全的研究所等;③生产和销售部门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突出作用。

5 建设的改革任务

中国 工业 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取得的成绩可谓有目共睹。或许最大的成绩就是我国企业整体上已由“生产型”转向了“生产经营型”。下一步我国企业改革的任务就是顺应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潮流,建设,使我国企业整体上由“生产经营型”转向“技术创新型”。

应充分认识建设的紧迫要求。我国已经加入WTO,我们要与之竞争的企业往往是实力雄厚的,如果我国企业不走持续技术创新之路,不建,我们就永远只能挣“劳务费”,与“超额利润”无缘,企业求富求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建是势在必行的。

在建设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已经开始起步。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我国试验了多种新组织形式,如创办科技先导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 科学 园等等。这些都为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当前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明确认识,深化改革,切实推进的建设。

参考 文献

1 吴永忠.技术创新的信息过程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2 夏保华,陈昌曙.走持续创新之路,建[J].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7(8)

有关浅谈企业技术创新论文推荐:

1.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2.浅谈技术创新管理论文

3.技术与创新管理论文

4.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论文

5.企业创新管理论文

6.浅议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7.浅谈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8.现代企业创新管理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