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人故事,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

2017-02-27

相信有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找一些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来激励自己,想从这些励志名人故事中体会人生,那么励志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名人故事:李宇春,一个人花开

某时尚杂志采访李宇春时用到黄庭坚的一句诗:“江湖夜雨十年灯,桃李春风一杯酒。”云淡风轻却道尽孤独。

荣耀十年,她是孤独者。早前的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她:“在北京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儿?”李宇春笑而不语。记者再次追问,李宇春认真地说:“我不会告诉你,因为我说出来,那个地方就不属于我了。”从2005年夏天开始,粉丝的狂热一直伴随李宇春十年。但凡李宇春出现的餐馆、茶馆、咖啡馆,都会被粉丝迅速占据。她的职业与人气注定了她的孤独。

孤独不意味着孤僻与停滞,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她始终坚持自己,守护着属于自己的天地。面对别人对她形象的质疑,她只回复一句:“比你牛的人,无暇质疑你。”颇有四两拨千斤的意味。网友的恶意调侃,娱乐圈的“血雨腥风”从不曾落入她的视线。她只是在努力地做着她的事:每年的“whyme”演唱会已经成为她最有标识度的品牌。从舞台布景到演唱会流程细致到每个细节,都由她亲自操刀。每场演唱会都有创新,对于粉丝与李宇春来说,是最快乐的事。近几年的唱片词曲几乎是她一人包办,而这些都是她在一个人的时候完成的。

十年,人们流连于名利秀场,有人高升有人跌落。只有李宇春犹如天际的一颗孤星,闪耀着光芒。十年,人们慢慢从当初的谩骂到尊敬。身边的工作人员开始听取她的意见,尊称她为“李总”。十年,她一个人越发自在烂漫。世人热闹,不妨碍她一人花开。

励志名人故事:一次意外的指导

作者:张小平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教授刘文典到北大图书馆,借校勘古籍用的参考书。他一进图书馆,便把书单给了一位年轻的管理员。只见书单上列的都是些珍贵的古书,末尾还备注着“为校注书籍所需,请馆长准予借取”。管理员不敢怠慢,赶紧去请示馆长。馆长担心这些古书外借会遗失,便让管理员找借口回绝了刘文典的请求。无奈,刘文典只好悻悻地离开。

这时,管理员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抓起一张废纸,凭记忆把刚才的书单写了下来。之后,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学习,结果受益匪浅。这位年轻管理员就是金克木,只有小学学历的他,靠着自学后来成为著名学者。

多年后,金克木向刘文典提及此事,感谢道:“当年,我没有老师指导,也不知该读什么书,是您的书单给我指明了方向。”刘文典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我书单上的书值得阅读?”金克木笑笑说:“您是大学者,肯为这些书专门跑一趟,当然值得读了。”

励志名人故事:寂静会滋养我们的灵魂

早上被闹钟叫醒,上下班路上被各种汽车喇叭催促着,夜生活的喧嚣让你无法入睡,噪声裹挟着浮躁,让人们的内心无法平静……你会不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给耳朵片刻的安静!

为了寻求来自自然的寂静,一个叫戈登·汉普顿的美国人,读研究生时就辍了学,走遍全世界记录大自然的美妙声音:30多年过去了,这个曾经的小伙子成了六旬老者,也早已是世界知名的环保主义人士。曾有人好奇地问汉普顿:什么是自然的寂静?他是这样回答的:“自然的寂静是只留下大自然以其最自然的方式发出的声音。是昆虫拍打翅膀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中飞行的柔和曲调,是清晨喜鹊和蝉令人惊讶的大合唱,也是大雨在茂密枝叶上震撼人心的演奏,也是清风拂过脖颈的柔和细语。”

在大学,汉普顿主修植物学,后来又开始读植物病理学研究生。一有时间,他就会跑到户外观察研究各种植物。有一次,汉普顿开车从西雅图前往麦迪逊,天黑后他一时兴起,决定在路边的玉米地里过一夜,这样还能省下一晚上住宿费。“我躺在那里,听蟋蟀的鸣叫和各种自然的声音。半夜时分,雷声响了起来,暴风雨也紧随其后,不过,我没躲回车里,虽然浑身湿透了,我依旧躺在那里聆听风声、雨声、雷声……突然之间,一个问题击中了我:为什么我已经27岁了,却从没注意到自然界的声音这么美妙呢?”

“听风者”的生活

这次经历改变了汉普顿的人生轨道。他索性辍了学,开始全身心地投入记录自然声音的工作中:“我只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

从那以后,汉普顿就开着一辆1964年产的大众牌厢式货车,行走各地,开始了“听风者”的生活:“无论到哪儿,我都带着麦克风、录音机和测量音量的仪器,记录下各种声音。”

除了记录大自然的声音,汉普顿还与旅程中邂逅的人交流对寂静的认识,并将对话记录下来。他还拜会当地官员,呼吁他们关注噪声污染问题。

作为一个辍学学生,他只好骑自行车当快递员拼命赚钱,赚够一次路费后,他就再次上路。

1992年,汉普顿执导的纪录片《消失的黎明大合唱》获得艾美奖“杰出个人成就奖”,他所做的工作才开始被世人注意。

与此同时,许多著名的媒体以及机构如史密森学会、美国国家地理和探索频道等都找上门来,请他提供原始声音素材。

寂静正在迅速消失

过去30多年里,汉普顿曾多次环游世界,记录了除南极以外各地的声音。1983年,汉普顿在华盛顿州找到了21个寂静的地方——它们不受噪声干扰的间歇可以达到15分钟以上;可是到2007年只剩下了3个:“设想一下,你要找一个地方:在那里你可以端坐20分钟,听不到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这样的地方在美国不超过12个,欧洲则一个也没有。”按照汉普顿的调查,在美国荒郊野外和国家公园,白天没有噪声干扰的平均时间间隔已经缩短到5分钟以下。为此,他建立了网站,引导大家享受寂静,保护声音生态环境。

在汉普顿看来,自然的寂静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与自然与自己交流的途径。“寂静滋养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明白自己是谁,等我们的心灵变得更乐于接纳事物,耳朵变得更加敏锐后,我们不只会更善于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也更容易倾听彼此的心声。”

汉普顿很喜欢引用西雅图一位老酋长的话,150多年前,这位酋长在写给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的信中说:“如果在夜晚听不到夜莺优美的叫声或青蛙在池畔的争吵,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